针刺“颈丛刺”治疗颈椎病颈痛症状的临床观察

2023-04-07 08:29黄颖江建李福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5期
关键词:颈丛天柱颈椎病

黄颖 江建 李福

颈椎病是指颈部以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为病理基础的疾病,因其周围组织结构改变所出现头晕、恶心、颈肩手局部肌肉麻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1]。而临床上颈肩部疼痛症状发病率较高,疼痛程度轻重不一,轻者可自行缓解,重者疼痛令人难以忍受,以致正常的日常生活、工作等无法开展。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工作强度大、不良生活方式多,作息规律杂乱,导致我国颈椎病患者约占全国7%~10%,发病率逐年增长,且增长趋势未见停缓[2]。因此不断完善颈椎病的治疗方案具有重大意义。针刺具有镇痛作用,但如何选取有效穴位有待研究。茂名市人民医院中医针灸科开科以来,经过20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形成了颈丛刺(以双侧天柱穴为开始,沿着C3、C4、C5、C6颈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3寸各一个穴位,双侧肩中俞结尾,左右各连成1条弧线)防治颈椎病的经验穴。可提高皮肤的痛阈值而具有一定的镇痛、止疼[3],临床上常用于颈椎病治疗,故本次研究以中频电疗刺激为对照组,观察“ 颈丛刺”对治疗颈椎病疼痛症状的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在茂名市人民医院中医针灸科及康复科收集的颈椎病患者。采用 PEMS 3.1 统计应用程序,根据顺序号、分组制作随机卡牌,放至统一密封袋子,临床操作时将符合纳入要求的病例按就诊的先后顺序,对应备用密封袋子上的数字顺序拆开密封袋子,按照袋子里面随机卡牌上的提示分组,其中“颈丛刺”组33例,“中频”组33例,共两组。所有研究对象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西医诊断按照《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的标准[4]:(1)颈项部、肩部疼痛,其日常活动因疼痛而受到限制。(2)颈项部肌肉紧绷,有压痛点。(3)影像检查显示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椎间关节不稳或松动,颈椎间隙椎体前沿或后沿出现骨赘、增生、重影。中医诊断标准按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5]所规定的颈部伤筋篇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1)与上述的中西医诊断标准相符合。(2)年龄18~80 岁。(3)近2个月未因颈椎病接受过针灸治疗的患者。(4)临床症状以颈项部肌肉疼痛为主诉,有颈项部疼痛或僵硬感病史。(5)能配合治疗方案的安排并完成相应随访,能较好理解量表里的具体内容。排除标准:(1)不符合前述纳入标准者。(2)患者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如血小板过低等造血系统疾病、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3)皮肤表面有感染、脓肿或溃破,难以行针灸治疗的患者。(4)近2个月因颈椎病接受过针灸治疗的患者。(5)不遵守实验实施方案、不配合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试验过程中两组均无脱落病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年龄及病程情况

1.2 方法

1.2.1 “ 颈丛刺”组

取穴:天柱、经验穴、肩中俞共12穴。

天柱:在颈部,位于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经验穴:在颈部两侧C3、C4、C5、C6棘突下,约后正中线旁开1.3寸。肩中俞: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操作方法:叮嘱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于针刺部位常规性消毒,取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规格:0.25 mm×40 mm),先针刺天柱穴,再针刺C3~C6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约1.3寸的经验穴,进针约0.5~0.8寸,针刺方向均向颈椎斜刺45°,最后针刺肩中俞穴,进针约0.5~0.8寸,针刺手法均是按照平补平泻手法要求操作,患者出现酸、麻、胀、重等得气感或操作者感到针下有徐和、沉紧的感觉后,留针30 min后拔针,此为单次治疗结束。每周治疗5次,1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再进行临床疗效评定。

1.2.2 “ 中频”组

操作方法:采用ZP-100CHII中频电疗机(成都千里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叮嘱患者采用仰卧位,于颈部病变节段或压痛处的皮肤上放置正极片,天宗穴皮肤上放置负极片,视情况决定是否加沙袋压紧,保证皮肤与电极片充分接触。每次治疗20 min,每周治疗5次,1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再进行临床疗效评定。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指标评价时点

在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共3个时点进行评价。

1.3.1.1 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eck pain questionnaire,NPQ)评分 NPQ量表[6]能较好反应患者于治疗前后颈部疼痛程度、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以及疼痛对患者睡眠、日常生活的影响变化。NPQ总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疼痛程度越高,对其日常生活质量冲击越大。

1.3.1.2 简式McGill疼痛量表(short-form of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评分 McGill量表[7]包括疼痛分级指数的评定(pain rating index,PRI)、视觉模拟定级(visual analogusscale,VAS)及现有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3个方面,能较全面反应患者对疼痛的节律变动、情感因素及认知成分的改变。其阐释词依次以0 ~ 3对应描述“无”“轻”“中”“重”的各种不同疼痛水平。

1.3.2 疗效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8]中的项痹疗效评价标准。治愈:原有症状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原有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 治愈+好转)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点NPQ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PQ量表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治疗2周后,“颈丛刺”组NPQ总分明显低于“中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NPQ评分比较情况(分,)

表2 两组NPQ评分比较情况(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周后 t值 P值 治疗2周后 t值 P值“颈丛刺”组 33 42.85±8.46 36.70±8.49 2.942 0.005 25.70±9.20 7.815 < 0.001“中频”组 33 41.67±9.23 37.45±9.22 1.858 0.068 31.55±9.12 4.450 < 0.001 t值 - 0.542 0.347 - - 2.593 - -P值 - 0.590 0.730 - - 0.012 -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点McGill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颈丛刺”组与“中频”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颈丛刺”组McGill评分明显低于“中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McGill量表评分比较情况(分,)

表3 两组McGill量表评分比较情况(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周后 t值 P值 治疗2周后 t值 P值“颈丛刺”组 33 12.55±2.87 10.06±2.95 3.475 < 0.001 6.33±2.79 8.801 < 0.001“中频”组 33 12.00±3.25 10.52±3.04 1.911 0.061 8.48±3.31 4.269 < 0.001 t值 - 0.722 0.616 - - 2.855 - -P值 - 0.473 0.540 - - 0.006 - -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结束时,“颈丛刺”组总有效率为100%,“中频”组总有效率为81.82%,两组间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治疗2周后有效率[例(%)]

3 讨论

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颈项部异样感,如肌肉僵硬,伴或者不伴颈项部疼痛,属于中医的“痹症”范畴[9]。目前现代医学用非甾体抗炎药、镇静剂、肌松弛剂、营养神经药物等作为主要的药物治疗[10],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病况严重,故而干扰患者正常工作和日常生活,经临床医生诊疗后符合手术要求且无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可行手术治疗;有脊髓病变,甚至伴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建议尽早行手术治疗[11]。对于大部分颈椎病患者来说,保守治疗是更容易接受的治疗方式,且大多数保守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中医临床上多用针刺治疗颈椎病,是保守治疗方法的重要手段,与手术治疗相比,针刺具有操作简单、方便、耗材小、医疗费用低等优势。针刺通过刺激局部肌肉,促进肌肉收缩,从而改善局部微循环与促进炎症吸收,进而减轻相应部位的水肿状态,使病变颈椎附近的神经、血管的刺激度消除或减轻[12-13],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穴位的选取是针刺疗效的关键因素,颈丛刺(以双侧天柱穴为开始,沿着C3、C4、C5、C6颈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3寸各一个穴位,双侧肩中俞结尾,左右各连成1条弧线)是茂名市人民医院中医针灸科经过20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的防治颈椎病经验穴。天柱穴位于后正中发际旁开1.3寸处,是足太阳膀胱经之穴,“足太阳膀胱经……络脑还出别下项,仍循肩膊侠脊边”,根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及”原则,膀胱经因“别下项”进而可医治颈椎病。颈椎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主要是经脉不利、督阳不行、风寒闭阻。膀胱经走人体体表,阳气足,是人体抵御外邪的主要经脉之一。其经属多血之经,经血多则人体气血充盈,气血足则可濡养肌肉,肌肉荣则不痛,而天柱穴因属膀胱经而具有阳气足,可抵御风寒入侵而诱发颈椎病之效。据《穴名释义》载:“人体以头为天,颈项犹擎天之柱,穴在项部斜方肌起始部,天柱骨之两旁,故名天柱”。它位于头与颈部的交界处,是头与颈部的连接点,根据“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原则,此穴位既可治疗头部疾患亦可用于治疗颈部的疾病,故选为颈丛刺起始点;两条弧线分布C3、C4、C5、C6颈椎棘突下旁开1.3寸处,两边各4个刺激点位于颈夹肌上,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间,同属人体背部体表,故此两条弧线上的穴位均阳气充足,“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可共同抵御外邪入侵而诱发的颈椎病;此外,这八个刺激点是颈部肌肉常见压痛点、反应点,属颈部常见阿是穴所在,故可用于颈部疾患的诊断与治疗。《帛书·经脉》中记载:“手太阳小肠经是所生病主液,颈领肩肘臂痛”,肩中俞属于手太阳小肠经之穴,可治病候“颈领肩肘臂痛”一证;其于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位于颈肩交界附近、斜方肌处,“腧穴所在,主治所在”,故选可治颈肩疾患,因此选用手太阳小肠经肩中俞一穴作为终止点。起至天柱,终于肩中俞,颈丛刺位于颈肩部,刺激颈肩部肌肉,缓解其紧张度与肌肉痉挛状态,同时促进气血运行,从而活血通络止痛。

本次研究观察收集的病例数量有限,样本量较小,信息不够全面;未进行随访,对“颈丛刺”改善颈椎病颈痛的长期疗效未能进行评价;患者因文化程度的差异,对量表的理解度存在差异,故而对量表的评分准确度有一定影响。在今后的研究中需扩大样本量,增加患者治疗后的长期随访,从而更客观评价“颈丛刺”对缓解颈椎病颈痛症状的优效性。

综上所述,“颈丛刺”能够舒缓颈椎病患者的颈部疼痛症状,改善颈椎病的长期颈痛,适合运用于临床治疗,此文的研究结果为颈椎病的后期治疗提供了借鉴内容。

猜你喜欢
颈丛天柱颈椎病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修真秘要》导引系列之十七 “摇天柱”“吕祖救疾法”导引法
游泳 赶走颈椎病
秦天柱:艺术需要慢慢“养”
秦天柱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麻醉中的应用分析
艾司洛尔与硝酸甘油用于颈丛阻滞后心血管不良反应的疗效观察
臂丛颈丛浅支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效果探讨
唐末五代杭州天柱观与江南道教发展论考——以钱镠所撰《天柱观记》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