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萍,尚秀国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动物科学系,广东 佛山 52823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要成为一名深受学生喜爱教师,对你所教的课程感兴趣,前提就是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发挥学习的潜能、培养创造力的影响很大。这就要求老师自身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花费大量的时间潜心于教学内容、方法和模式的改革,更愿花费大量精力与学生交流,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即在课前、课上和课后的教学过程中用诚心、精心、细心、耐心和爱心,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理解、鼓励和温暖,进而愿意听老师授课,愿意与老师沟通,愿意向老师倾诉,从而自然而然形成一种潜在的精神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思想、行为、习惯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的养成,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间情感和信息的交流顺畅,老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得到教学反馈,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助力学生成长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笔者在多年的动物遗传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一直营造五心式教学环境,取得了一定的良好的教学成效,现将其概括总结如下,供各位高校教师参考。
动物遗传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型兼具的专业课程。其理论内容抽象,难于理解,新技术和方法更新快,需及时补充遗传学新进展,这就使教学内容增多,而学时不增,即使同步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很大的难度,而学生的理解、消化上也增加了难度,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心理学指出,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的密不可分的。五心式教学环境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投入诚心、精心、细心、耐心和爱心,给所设计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附加情感色彩,为学生营造一种愉悦的、温馨的、互有激励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尊敬、喜爱和信服这个老师,师生关系友好融洽,欢迎他来上课,乐于接受其传授的知识、提供的信息,激发了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强烈的内心体验,顺势而为地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因此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重要保障。
众所周知,一名教师要上好一门课,必须先备好课。备课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更是一个将学生、教材和教师自己进行多维整合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教师知识准备、心理准备和情感准备的过程。而影响一名教师能不能备好一门课的关键则是看他(她)是否愿意花时间、花精力、甚至花情感去进行课前的准备。具体来说:一是在备课过程中能否付出诚心去吃透教材?去弄清楚每个概念?去掌握每个知识点以及它们的来龙去脉,进而达到准确、熟练和融会贯通;二是能否付出诚心去不断研习新知识、学习新方法、了解新技术,并把其适时的引入教学过程中。
回顾笔者这些年的教学工作,通过不断与各个高校的优秀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发现几乎多有的优秀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都进行了以下的准备。
2.1.1 熟练掌握教材优化组合 一名教师要想上好一门课,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否则,都是空话。教材不同于一般的参考材料或课外读物,它是按照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来阐述知识点,以简练的语言呈现知识点。尽管描述的知识结构即完整又系统,但思维过程常常被压缩。学生看到的往往是思维的结果,而看不到思维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加工,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讲授或互动,不但要让学生理解知识的结果,更要让学生体会产生知识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因此,一名优秀的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首要的就是要有诚心。有了诚心才能熟练地掌握教材,通过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启发,把教材的思想内化为自己实实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读活,做到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的来龙去脉说清楚,把知识的形成过程讲清楚,把知识的应用于实践讲清楚,把知识的未来发展趋势判断清楚,从而避免教学过程中的照本宣科。而只有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对教学知识点的熟练掌握和运用,才能使得教与学更加顺畅,营造出流畅的教学环境。
2.1.2 花费大量时间阅读经典 相对于一般教材来说,无论是经典的教材还是经典的论文都具有这样的特点,那就是质量高。不但可以增长见识,而且可以产生阅读快感。对于正在求学的人而言,考试的题目往往要触及经典;对于写作的人而言,读经典则意味着可以从中汲取更多的养分。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曾说:“读书当读经典,读经典犹如与大师对话”。在《动物遗传学》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重复阅读孟德尔、摩尔根等人的经典论文和生平事迹,不但激发了科研兴趣,加深了对大师们的了解,更加强了对《动物遗传学》课程的热爱。而学生是否能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和热爱,则决定了师生之间能否产生互动,决定了能否营造出一种积极探索的教学环境。
2.1.3 掌握该领域的最前沿知识 一名教师要想上好一门课,必须掌握该领域的最前沿知识,同时对整个学科甚至相关领域的知识都要有所涉猎和了解。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知识更替的周期越来越短,从传统的几十年、十几年一个突破,变成如今的年年变化、月月变化。这就对教学的前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要让学生的知识不滞后,教师的知识必须是最前沿的。在笔者多年的教学工作中,通过每年研读遗传学科的最新科学研究成果,不但使自己对所讲授的《动物遗传学》课程有了总体的把握,而且加深了对基因组学、基因工程、生物信息学等关联学科的了解,深刻的感觉到学科内各分支的合作以及跨学科合作与交流,实有必要。而前言知识的掌握才能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营造求知的学习氛围。
2.1.4 观摩优秀教师的讲课 一名教师要想上好一门课,必须向其它优秀的教师学习,保持一个谦虚认真的心态。必须不断观摩优秀教师的讲课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笔者在讲授“动物遗传学”的过程中,尤其注重一些优秀大学优秀教师的MOOC或在线课程,甚至自费到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观摩优秀教师的讲课,通过这些学习,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理论,不断融会贯通各个知识点,使得自己能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正教学方式,每年进步一点点,完善一点点,使课程的内容更优。
课程设计需要的是技巧和精心。
2.2.1 必须根据教学目标设计 把握课程的全貌,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融入到每一节课中,设计一套框架完整、脉络明晰的授课方案,保证学生的有效学习。在《动物遗传学》的课程设计过程中,围绕着遗传信息(基因)这个核心,以遗传信息的传递、存储、读取、复制和变异为主线,让学生掌握生命遗传和变异的基本规律。
2.2.2 在完整的课程内容中需要不断填入新知识 当讲到每一个章节的相关内容时,要进行知识点的恰当补充,介绍与其相关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基因编辑、表观遗传学、精准医疗等,激发学生兴趣,和对科学研究的热爱。
2.2.3 根据教学活动内容设计 做到“情感”内容以“水滴石穿”得渗透、融化融入到每一堂专业知识里,自然而然、具体实在地、生动灵活地、潜移默化地去培养学生的人格、帮他们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思维的养成,走好人生第一步,做到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2.2.4 注重学情分析和课程结束后的总结 即每年考试结束后,根据学生的考核成绩,课下与学生的交流结果,进行自我反思,对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不断的修正、打磨与完善。
课堂授课是“教”与“学”双向互动的,要以学生为中心,作为“学”的主体,老师的“教”主要是引导的教学环境中,而不是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
2.3.1 要注重整体课堂效果 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教师讲得好固然重要,而学生是否愿意学同样重要。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学生上课的表情、上课的反应,做到心中有数,效果好要继续保持,效果差要找出原因,以便于后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同时要细心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无论是哪所大学,无论是哪门课程,总有一些学生热爱学习,喜欢学习,也总有一部分学生厌恶学习,不爱学习。对于那些课上不认真、玩手机、爱睡觉的学生,要及时提醒并记下他(她)们的名字,课后要想方设法与其进行沟通交流,找到他(她)们不爱听课的原因,帮助他(她)们端正学习态度,同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或者教学态度。
2.3.2 要注重讲课的技巧 要想上好一门课,课程内容固然重要,讲课的技巧也很重要。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善于抓住学生的视觉、味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课堂活起来。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4点:①课件动起来,为了抓住学生的眼球,课件中尽量做到少用字多用图片,能用动画的(或视频)就不用图片,动画尽量是自己画,这些自画的动画,使课件动起来,深受学生喜爱,说这样感觉遗传学的一些抽象概念或遗传过程很更易理解了。② 教学方法活起来,为了抓住学生的口味,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化,善于运用提问、讨论、对比、引导、案例或自问自答等多种形式,如笔者在讲授《动物遗传学》中通过对比法分析母体效应和母性遗传,比较这记忆这两种遗传基础和效应;如抛出问题:人类有3×109个碱基对近2 m,如何组装压缩到23条染色体呢?或借助“泰国人妖”的实例来讨论决定性别的因素是复杂的等等,围绕着解决问题,开拓思维,激发兴趣,去学习内容。③随堂问起来,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每堂课会适当安排一二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如为什么人类和果蝇都是XO构型但性别表现不同呢?如何判定一个突变的性状是核内基因还是核外基因还是环境因素引起的?性别有关的伴性遗传与从性遗传如何区别?食用转基因动物的产品安全吗?遗传病能得到根治吗?等等,引导学生们开放思考,与他们进行交流和互动,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④思政融进去,大学是人生中的最黄金的阶段。这个时期往往是青年人性格、人格乃至人生观养成的关键阶段。同时大学生不同于中学生。作为成年人,他(她)们有自己独立思考和独立认知的能力。因此,大学的课堂不同于中小学的课堂。大学的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阵地,更是正确育人的阵地。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习惯和认知,是体现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尺。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念,大学课堂需要融入思政理念。笔者在动物遗传学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对学生人生理念和价值的引导。例如,表型是由基因(内因)和环境(外因)共同决定的,恰巧如人的品质形成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一个碱基的插入/缺失所引起的移码突变的遗传效应,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每年在绪论中介绍遗传学发展史,会课后让每位学生至少查阅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或具有突出贡献遗传学家的故事,让榜样的力量感染和激励他们。
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前、课后布置的学习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即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改进学科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提升教学效果,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2.4.1 要建立班级微信群和课堂派平台 通过微信群和课堂派平台,可以推送学科故事、教学资料、在线作业、智能章节测试、讨论话题、以及一定量的纸质作业,把课堂内外接轨起来,引导、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及时查疑补缺,师生间的答疑解惑更方便与快捷。要让学生平时学习忙起来。特别是对于作业和讨论话题,要及时耐心批改与解答。对不认真做或迟迟不做的学生进行单独沟通,帮他们了解专业,分析未来,引导他们树立目标。能够更好地实现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所倡导的“大鱼前导,小鱼尾随”的“从游”师生关系。
2.4.2 要加强过程考核 改变传统的注重期末考核,忽视平时考核的考核方式。加大平时考核的比例,将平时考核所占的比例由原来的30%调整为50%。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和督促学生的过程化学习,避免学生平时不学习,临考突击,考完就忘的坏习惯。但过程化考核的实施往往是对一个教师的耐心和细心的最大考量。如加强段考、平时小测、讨论话题等等,需要老师反复推敲和论证。针对考核内容是否达到教学大纲要求,是否做到难宜适度,是否能做到覆盖面广,是否能既达到补充练习,又能达到开发思维训练等目的要进行反复推敲和论证。
2.4.3 要做好课后教学反思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也就是说教学不断要有方法,而且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方法,做到因人而异,因时而异。而这种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的“无定法”,需要是老师辛勤的汗水。而要想将“无定法”化为“得法”,则更需要老师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一节课下来,从每一位学生上课的表情,上课的反应,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回答问题的状况,以及课后练习、期末成绩分析等各种状况,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是否得当?要不断查找原因,做到自我反思,摸索新的教学规律,组织新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一个新的高度。
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但师爱一定要全面、更要公正。针对学习好的学生要爱,针对学习一般的学生也要去爱,而学习差的学生则需要给予更多的关爱。一个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和精力,用真心和爱心,多给学生一些温暖,多与他(她)们沟通交流,用爱去改变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和信任学生,则是评判老师爱心的标尺。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既特别注意既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又要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进行及时指正,既要鼓励引导,也绝不能纵容放任。不仅要着眼于帮助学生解决目前的得失和苦乐,更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既要引导他(她)们大学期间的学习,又要帮助他(她)们规划人生,指导他(她)们未来的发展和就业。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一直秉承这一宗旨,通过真心付出,认真交流,反复引导和鼓励,使得学生们愿意与我谈心,愿意把我当成他们的良师益友,也被他(她)们亲切的称为“朱妈妈”。
回顾笔者多年在教学过程工作中,把对教师职业的敬畏,净化为诚心、精心、细心、耐心和爱心,致力于为学生们营造五心式教学环境,使师生间关系和谐,课堂上气氛民主、轻松,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后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及时针对性调整修正,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连续7年在学校组织的学生参与的综合评价教师教学质量中获质量奖,以及课堂教学十佳教师称号,以上成绩充分证明了营造五心教学环境是实用的和有效的。但营造五心教学环境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将不断完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