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龙,黄卫国,赵俊皓,陈学俊
(甘肃省酒泉市畜牧兽医总站,甘肃 酒泉735000)
近年来,酒泉市紧紧围绕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六大支柱特色产业发展目标,科学分析、超前谋划、扎实推进,狠抓技术推广、规模养殖、龙头建设、有机认证、品牌营销,肉羊产业实现快速发展。2021年,酒泉市培育绿色有机肉羊产业龙头企业7家,其中6家企业取得有机认证,销售绿色有机分割羊肉1 041 t、绿色有机肉羊胴体4万只,销售总额达到1.53亿元,带动全市肉羊饲养量达到700.62万只,肉羊产业总值达到28.26亿元,有力支撑了一产增加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较快增长。品种改良持续坚持“引、繁、改”结合,不断巩固良繁体系建设,有效保障了肉羊产业有序生产。全市已建成肉羊改良点237个,改良肉羊160.9万只,产活羔羊370.7万只,肉羊良种覆盖率亦大幅提升,有力支撑了全市畜牧业发展。
按照“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的总体要求,制定《酒泉市绿色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酒泉市绿色畜牧业发展规划》等扶持政策,统筹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富民贷、政企银保等资金用于扶持畜牧产业发展,引进培育养殖、屠宰、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引导养殖场户增栏补栏和加快出栏,促进畜禽养殖扩群增量。肉羊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养殖数量连续多年保持较高增长。2021年,肉羊饲养量达到700.62万只,存栏339.56万只,比上年增长10.3%;出栏361.06万只,比上年增长21%;建成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省级肉羊产业园3个,万只羊场6家、3 000只羊场70家,规模化养殖场346家。
品种改良持续坚持“引、繁、改”结合,不断巩固良繁体系建设。通过实施种业提升工程,逐步向多元化、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市场化经营转变,种羊场数量持续增加,供种能力不断增强,供种质量不断提升。初步形成了以原种场和资源场为核心、扩繁场为支撑、改良站(点)为补充的现代良种繁育体系。大力推广以湖羊和小尾寒羊为母本,以引入的澳洲白羊、萨福克羊等为父本的肉羊杂交生产模式。建成省级种羊场7家,年产纯种公羊16 500只;全市肉羊改良点237个,改良羊160.9万只,产活羔羊370.7万只,肉羊良种覆盖率达到85%,进一步夯实了肉羊产业发展种质资源基础。
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优化功能布局,打造产业集群竞争力,依据沿祁连山区牧业生产实际和农区肉羊养殖现状,科学合理规划产业发展布局,初步形成了以肃北、阿克赛为核心的农牧交错有机肉羊产业带,以肃州区、金塔、玉门、瓜州、敦煌为核心的设施养殖绿色肉羊产业带。有机肉羊生产区以肉用型高山细毛羊为主推品种,绿色肉羊生产区以“澳洲白与湖羊”和“萨福克与小尾寒羊”三级二元杂交肉羊为主推品种组合,做优做精羊产业,形成肉羊产业集群化发展。肃州、金塔、玉门、瓜州肉羊饲养量均达到100万只以上。
以绿色有机牛羊屠宰加工企业为重点,按照HAPPC和ISO9001体系认证标准,加强牛羊屠宰加工车间规范化建设,加快屠宰加工企业有机牛羊肉生产资质认证,健全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打造紧密联系绿色有机牛羊生产基地和绿色有机牛羊肉产品销售企业及电商平台的屠宰加工企业集群,积极参加展会促销,建立北上广深核心市场前置仓,扶优做强龙头企业,有力提升了全市绿色有机牛羊产业水平。指导建成祁连牧场、西北羊肉哥、伊汇农牧、鱼儿红牧场4条标准化有机牛羊屠宰生产线和玉鑫源、鼎顺2条标准化绿色牛羊屠宰生产线,培育了祁连牧场、伊汇农牧等产业龙头7个,年屠宰能力300万只,分割加工能力80万只,年屠宰68万只,年加工产值达5.5亿元,屠宰加工率30%。
紧盯戈壁生态环境下的牛羊肉独特风味和优质牛羊肉生产,实施区域公用品牌与企业品牌相结合的品牌创建工程,着力打造以绿色有机食品为主的牛羊肉品牌,全市绿色有机牛羊肉品牌创建工作取得实效。阿克塞县、肃北县、金塔县、玉门市4个县市申报的“阿勒腾哈萨克羊”“雪山羊肉”“金塔肉羊”“祁连清泉羊羔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创建“酒泉味道”“戈壁雪润”市级绿色有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个,金塔县“沙草肉羊”、玉门市“玉门珍好”县级区域公用品牌2个,“祁连牧场”“乐涫有机”“雪域昌马羊”等企业品牌16个,其中,祁连牧场、雪域昌马羊等5个品牌已被认证为有机产品。绿色有机牛羊肉产品打入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在盒马生鲜等高端超市和大型餐饮连锁机构等高端消费市场均有销售,祁连牧场有机羊肉进入外交部中阿合作论坛定点采购单位,区域品牌和企业商标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带动酒泉绿色有机牛羊肉走出甘肃,走向全国。
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真正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只占极少数。分割加工、冷藏冷冻、冷链配送等设施设备不足,羊肉品质检验、无害化处理、实验室检测设施装备技术条件简陋。产业化程度不高,加工转化增长能力较弱,产品研发和开发能力不强,肉羊外销基本以活体贩运和胴体肉销售的初级加工为主,中低档产品众多,高档产品较少,产品附加值较低。冷鲜、精细分割肉以及调理肉制品、中西式肉制品、熟肉制品等屠宰精深加工不足,羊胎素、胶原蛋白、骨汤粉、水解蛋白复合调味品等综合加工利用尚属于空白。
上海市场绿色认证羊肉售价为80元/kg左右,有机羊肉更是高达140元/kg,而本地认证的绿色有机羊肉价格仅为60元/kg左右,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价格差距明显,也显著低于青海、宁夏邻近省份的羊肉价格。绿色有机羊肉价格没有达到合理水平,和普通的羊肉没有拉开价格,价格优势无从体现。由于绿色有机羊肉的供给成本远高于无公害和常规农产品, 过低的价格使得生产者不愿意提供高质量的产品, 挫伤了绿色肉羊产品生产者的积极性,不利于绿色肉羊产业发展和满足人民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
羊肉品牌虽然在数量上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与我们农业大市的地位还不相称,羊肉商标近50个,真正具有竞争力、叫得响的企业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较少,缺少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品牌。还存在规模小,种类分布不均,初加工产品品牌多,科技含量不高的问题。一些本来具有优势的品牌由于保护机制不健全无法长期保持影响力。许多养殖场户只注重商标的注册,缺乏对品牌的培育提升。企农利益联结机制尚不稳固,区域和企业品牌之间各自为战,难以形成资源合力、资金合力、品牌合力和推广合力,存在“大资源,小产品”的问题,制约了肉羊品牌建设。
肉羊良种场、扩繁场、育肥场结构不合理,种羊场品种质量参差不齐,供给能力不足,肉羊改良工作进展缓慢,杂交体系不完善,品种退化严重。品种改良方向和技术路线不明确,缺少主推品种。由于没有系统的技术指导,养羊户尚不清楚科学适宜的杂交组合,盲目选择具有体格高达、肌肉丰满的优点的肉羊而忽视其后代的改良效果和质量,重复杂交改良,对已验证杂交效果不明显的组合仍开展杂交,甚至出现近交现象,不但没有提高羊的生产性能,反而使羊的质量和性能下降。
优质饲草种植面积不足,绿色有机饲草基地建设尚处于空白,饲草栽培仍然以分散种植为主,栽培技术落后、管理粗放、优质高产的饲草品种不足,导致整体产量不高、品质低。饲草种植、收储、加工等生产环节机械设备不足,机械化利用率不高。玉米和苜蓿全株青贮、包裹青贮、微生物调控青贮等技术普及程度不高,饲草加工贮存水平不高,营养损失较大。商品饲草种植收贮、农作物秸秆收贮、饲料加工生产、运输经营等专门化饲草饲料专业化经营水平不高。非粮性饲料开发力度不足,粮食深加工所得的一些副产物(麸皮等)、农副产品的废弃物(农作物秸秆、果渣等)利用还不充分,制约肉羊产业的快速发展。
近几年来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但从当前国内外动物疫情发生发展态势看,小反刍兽疫、羊痘、口蹄疫等疫病时有发生,引发重大动物疫情的隐患短期内难以消除。受大流通、大市场格局影响,肉羊交易市场活跃,随着肉羊及其产品跨调运区域、远距离传播,动物疫情发生和传播风险加大。部分规模养殖场防疫设施配套化、场区环境卫生规范化、消毒制度化、生产记录标准化和“一对一”监管常态化有待加强。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薄弱,乡镇防疫机构不健全、人员力量不足,防疫物资紧缺,疫病防控风险长期存在。
培育加工龙头企业,推进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玉门伊汇农牧等链主企业的龙头引领作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现有肉制品加工生产线,突出冷鲜、精细分割肉以及调理肉制品、中西式肉制品、熟肉制品等产品。支持加工企业制定产品标准、分级分等、优质优价,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充分利用羊骨、血、肠衣、内脏等,实现对羊副产物资源的整合与利益联动,重点发展高端保养品,提高肉类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水平。打造纯天然、无污染、绿色有机羊肉及副产品加工全产业链。
健全良种繁育体系,提升肉羊生产水平。以政府扶持为引导,积极创建省级肉羊核心育种场,激励育种企业、科研院所积极参与肉羊遗传改良计划,开展良种登记、性能测定、遗传评估和疫病净化等基础工作,打造产学研推联合育种平台,加快肉羊新品种(品系)的培育力度。借鉴环县“三级二元”肉羊繁育模式,以国外引进品种萨福克、澳洲白、杜泊等为父本,湖羊、小尾寒羊为母本,开展萨寒、澳湖、杜湖等商品肉羊生产,构建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加大地方品种的保护开发力度,加快培育适合资源禀赋的肉羊新品种(品系)。
打造绿色有机生产基地,夯实肉羊产业发展基础。按照“五化”标准要求,引导鼓励龙头企业向优势区域集聚,在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功能,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推广“养殖企业(合作社)良种扩繁+农户杂交利用+育肥场(农户)集中育肥+屠宰企业订单回收”模式,建设“小规模、大群体”各具特色的肉羊生产基地。以肃北、阿克塞两个牧业县及农区沿祁连山片区为主,建设有机肉羊生产基地;以农区肉羊养殖基础条件好的乡镇为主,建设绿色肉羊生产基地。
创建绿色有机品牌,促进肉羊产业转型升级。支持肃州、金塔、玉门、瓜州等地建设集活畜交易、畜产品综合展销、云平台、仓储物流、市场大数据于一体的规范化专业交易市场,充分运用目前已有的畜产品商标品牌,积极培育区域公用“酒泉味道”肉羊品牌,支持企业加大力度塑造商品品牌,采取统一包装、分级分割、集中宣传、驰名商标等营销模式,抢占丝绸之路羊肉市场制高点。鼓励企业在主要终端产品销售核心城市建设前置冷冻、冷鲜仓储库和品牌示范店,开展网络精准营销和体验式营销,支持企业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积极开拓羊肉产品终端消费市场。实施肉羊产品品牌战略,健全质量追溯体系,提高羊肉产品的知名度。
建设饲草生产体系,提升饲草利用水平。争取实施高产优质苜蓿基地建设、粮改饲、草原畜牧业转型、畜牧业救灾资金等饲草产业项目,加强人工饲草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以青贮玉米、紫花苜蓿为主的饲草种植,推广播种、灌溉、收割、打包等全程机械化种植集成技术;推广裹包、窖贮、平贮等青贮加工技术。健全完善饲草“种、管、收、贮、运”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饲草收贮银行”等经营模式,推动形成粮草兼顾、种养结合、草畜配套的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格局。大力开发肉羊专用饲料生产,加快肉羊全混合日粮普及推广,有效提升饲草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建设质量追溯体系,保障羊肉质量安全。建立健全养殖、屠宰、加工、运输、销售全程记录的质量追溯体系,对空气、水质、土壤、饲草料、兽药等生产过程和屠宰、加工、运输等销售环节实时监管,定期质量抽检,以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保障产品质量品质,形成让消费者看得见的养殖、加工、销售各环节可视化的绿色有机羊肉追溯体系,实现绿色有机羊肉产品全程溯源。以羊肉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加强肉羊小反刍兽疫、布病、结核病等疫病防控,强化检疫监督,重点加强基层防检疫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区域性疫病检疫中心。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引进产业链发展紧缺人才,积极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围绕小反刍兽疫、羊痘等疫病防控关键环节,创新集成一批高效实用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展快捷高效日常技术服务,提高养殖户饲养安全水平,促进肉羊产业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