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刚,严秉莲
(武威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甘肃 武威 733000)
为做好2021年粮改饲工作,发展以全株青贮玉米为主的优质饲草产业,做大做强绿色循环、种养结合的现代畜牧业,古浪县坚持将发展饲草产业作为促进草食畜牧业发展、实施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途径的有效抓手,按照“扩规模、引品种、强扶持、延链条、增效益”的发展思路,扩大饲草种植面积,完善饲草生产经营体系,大力推动优质饲草产业发展。
古浪县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县饲草产业发展的意见》,成立由县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饲草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全面部署规划编制、项目争取、资源整合、服务企业等工作。武威市农业农村局成立全市粮改饲工作领导小组及技术服务专家团队,由市级畜牧技术推广单位负责做好古浪县粮改饲工作督促指导工作,并建立示范点,有针对性开展先进技术和模式的示范推广工作。
古浪县统筹协调全县耕地资源,按照“宜粮则粮、宜草则草”的原则大力发展饲草产业,2021年在南部山区移民搬迁迁出区,利用撂荒地发展饲草5 336 hm2、北部沙区流转土地3 735.2 hm2用于发展壮大饲草产业,实现了遏制耕地撂荒和增加农民收入双赢的目标。
立足沿山、沿川、沿沙不同区域地力条件,以“养”促“种”,以“种”保“养”,加快发展饲草产业,全面提高优质饲草供给能力,推动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古浪县南部山区黑麦、苜蓿、箭筈豌豆优质牧草产业带,川灌区玉米饲草产业带逐步形成。
引进饲草加工龙头企业2家,培育饲草产业合作社50家以上、家庭农场15家以上,加大对饲草生产、加工、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推动健全饲草精深加工、物流服务和营销网络,不断提高转化利用率。引导县内饲草加工企业与养殖企业(合作社)签订饲草供给合同,实行“一对一”供应保障,引领草产业规模化、一体化发展。
按照禾本科、豆科、青贮与块茎饲草料的适宜比例种植,保证草品齐全、供应充足、营养均衡。采取以养带种的方式推动种植结构调整,引导养殖户转变饲草饲喂方式,从“吃饱”向“吃好”的科学饲养方式转变。
鼓励养殖企业、大户、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牧草、发展养殖,利用养殖粪便堆沤腐熟有机肥,推广有机肥还田作业,减少化肥施用,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依托养殖企业、合作社、大型养殖场等经营主体,支持县域有机肥厂发展壮大,实现种草养羊两促进、节本增效两不误、品质效益双提升。
市、县、乡三级畜牧推广单位通过建立青贮饲料示范点,试验开展植物乳酸杆菌、布氏乳杆菌、乳酸片球菌等混合型饲料添加剂对全株青贮玉米青贮效果对比研究,取样测定青贮质量;紧盯春播、夏管、秋收各个环节,市、县两级畜牧推广部门,定期举办牧草种植、机械作业技术培训班和牧草收割、青贮现场观摩等活动,多层次、全方位,加强饲草播种、田间管理、收割加工、贮藏运销、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和推广,全力推进饲草产业标准化发展。2021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培训150多场(次),惠及群众8 000多人(次)。
古浪县坚持把草产业作为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和涵养生态的双赢事业,制定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案,着力在南部山区集中打造优质牧草生产基地“集合区”,全面提高优质饲草供给能力,推动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县建成规模化饲草种植示范基地30个,其中,千亩以上15个、万亩以上2个。2021年粮改饲项目支付财政补助资金1 057.497 6万元,完成粮改饲结构调整面积7 450.39 hm2,收贮贮草35.25万t。通过该项目实施,有效推动种植结构调整,构建种养结合、粮草兼顾的新型农牧业结构。
通过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户通过自种、代种、订单收购等方式,持续提升产出效益,进一步调动农户种植饲草的积极性。粮改饲收贮全株青贮玉米亩均产量达到3 500 kg以上,收贮价格平均为每斤0.25元,较籽粒玉米亩均收入有所提高,增加种植农户收入。养殖户通过饲喂青贮饲料,较未使用前综合饲料成本下降,降低了养殖成本,提升了产量与品质,有效解决了冬季青绿饲料不足的难题,从而提高了养殖效益。
不断加大饲草生产企业扶持力度,全县累计扶持发展青贮饲料企业(合作社)及大户336个,优质饲草收贮加工合作社达到71家,建设青贮池370 000 m3,青贮广场8 000 m2,购置青贮收割、揉丝、打包等机械设备1 717台,可满足13 340 hm2机械青贮作业。
古浪县引进豫青贮23、大京九26等青贮玉米,中苜1号、农宝、陇东等紫花苜蓿,甘引1号小黑麦,青海黄燕麦等优质牧草品种,优化种植结构,强化技术服务,加强田间管理,促进优质饲草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全县饲草良种化率达到85%以上。
2021年古浪县为了充分盘活土地资源,在北部沙区流转土地3 735.2 hm2,因土地肥力不够,加上干旱少雨,造成粮改饲种植作物一定程度减产。
由于农户受教育的程度较低、传统种植籽粒玉米观念牢固、家庭劳动力较少、家庭可耕地面积不足、政策补贴较少、收入认知不到位等因素影响,部分农户发展粮改饲的积极性不够。
本县区种植优质全株青贮玉米、苜蓿等品种较单一,且种植技管理术以及饲草种植机械化程度不高,从事青贮饲料加工制作企业较少,实力较弱,导致粮改饲种、管、收、贮、运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且不完善。
加强对本地区从事种养农户、合作社、企业等经营主体关于“粮改饲”等项目政策宣传,分析当前农业生产形势,算好经济账,提高发展粮改饲产业的积极性。
进一步加大粮改饲、秸秆饲料化利用、农机具购置补贴、草原奖补等财政项目资金支持力度,切实降低种植管理经营成本,加强对本地区青贮池建设、机械设备购置等支持,从政策扶持层面降低从业农户成本支出,提升财政补贴的联动效应。
加大全株青贮玉米、紫花苜蓿、燕麦草等优质饲草料及粮饲兼用玉米等新品种引进培育力度,科研单位联合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研究筛选推广适合本地区的高产优质新品种,配套良种良法,开展青贮饲料饲喂效果对比试验,出台“种、管、收、贮、运”各环节技术标准。
紧盯春播、夏管、秋收各个环节,市、县、乡三级畜牧推广部门,举办牧草种植、管理、机械收割、青贮现场培训等活动,多层次、全方位,加强饲草播种、田间管理、收割加工、贮藏运销、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和推广,总结宣传推广“种养一体化”、“饲草收贮银行”等先进模式,全力推进饲草产业标准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