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克宇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黄冕林场,广西 鹿寨 545600)
檀香是檀香科檀香属的一种半寄生乔木[1],檀香不仅具有药用价值[2],还可作为高级工艺雕刻[3]、精油[4]等原材料,用途广泛[5],经济价值高[6]。国内也有关于檀香的引种试验[7~13],研究发现檀香树的侧枝比较发达,自然整枝能力较差,不及时修整会影响主干的挺直及增粗,且对檀香的产量造成影响。此外,我国的大规模种植檀香中存在个体分化严重[14]、人工排查缺苗率[15]、管理难度大[16]等问题。关于檀香幼林的修枝技术的研究较少,为推动我国檀香种植业的发展,提高我国檀香种植水平,进行了不同修枝方法和修枝强度对檀香幼林生长影响的试验。
试验在广西上思县华兰村檀香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内进行,为确保试验的结果具有可比性,本次试验所选取的试验材料来源均为中国科学学院华南植物园提供的檀香种子,并均为广西上思县培育成幼苗,试验地块选择均为低山丘陵,地质均为砖红性红壤,深度约1 m。根据试验的需要,对基地进行划分,其中1#种植区为本次修枝强度试验地,为2017年5月定植,2#为本次修枝方式试验地,为2018年5月定植檀香。所有试验地均为檀香-山毛豆伴生寄主林,根据国家林业局的《檀香栽培技术规程》[17],檀香初始种植密度为60株/亩,檀香与伴生寄主混交比例为1∶1对1#和2#檀香种植地试验地划分如下。
(1)同等立地条件下,在1#内随S机选取4个样地,分别为1#E、1#F、1#G和1#H,各样地分别做4组试验,并按1、2、3、4进行排序编号。根据实施修枝强度的不同划分为4组:其中第一组为空白对照组,标记为1#A组,分别为1#E1、1#F1、1#G1和1#H1;第二组为1#B组,分别为1#E2、1#F2、1#G2和1#H2;第三组为1#C组,分别为1#E3、1#F3、1#G3和1#H3;第四组为1#D组,分别为1#E4、1#F4、1#G4和1#H4。各试验组30个重复。
(2)同等立地条件下,在2#内随机选取2个样地,分别为2#C,2#D,每个样地随机分成2组,分别记录为2#C1,2#C2,2#D1,2#D2,各试验组30个重复。
3.1.1 修枝方式
(1)第一种修枝方式(Ⅰ):对2#C1,2#D1 2个样地分别从2018~2020年进行连续修枝的方式,每次于每年的10月进行,其中第一次修枝为修剪全株影响顶芽的所有侧枝长度的1/2;第二次修枝,将1/4树高以下的侧枝全部修剪,切口距离主干预留0.2~0.5 cm,同时修剪1/4树高以上影响主干或顶芽生长的侧枝长度的1/2;第三次修枝则将1/3树高以下的侧枝全部修剪,切口距离主干预留0.2~0.5 cm,同时修剪1/3树高以上影响主干或顶芽生长的侧枝长度的1/2。
(2) 第二种修枝方式(Ⅱ):对2#C2,2#D2 2个样地的檀香木只做一次修枝处理,即种植后的第3年,也就是2020年10月进行一次修枝处理,修枝方式为将1/3树高以下的侧枝全部修剪,切口距离主干预留0.2~0.5 cm,同时修剪1/3树高以上影响主干或顶芽生长的侧枝长度的1/2。
3.1.2 修枝强度
1#种植区各试验组的檀香木在其定植3年内均没有进行任何修枝处理,只于第三年即2020年5月采取不同强度的修枝处理:
①1#A组:此组为空白对照组,因此不做任何修枝处理; ②1#B组:采取树高1/4高度以下的所有侧枝进行修剪; ③1#C组:采取树高1/3高度以下的所有侧枝进行修剪; ④1#D组:采取树高1/2高度以下的所有侧枝进行修剪。 上述1#B组、1#C组和1#D组的修剪切口距离主干均预留0.2~0.5 cm。
对各样地的檀香木进行基础数据的调查,连续观察3年,每次调查分别于2019、2020和2021年的4月进行,标记为T1、T2、T3。利用胸径尺和测高仪对各试验组的檀香木的胸径、树高以等生长特征进行记录,胸径精度为0.01 cm,树高精度为0.01 m。
根据西南桦形质评分标准[18~20],评价指标包括干形、生长量和枝下高等指标,对各试验组的檀木进行形质综合评价。
(1)指标权重:①生长势:按“树冠饱满”“长势一般”“冠幅小”分别赋予3、2、1分值;②干形:按“主干明显”“主干不明显”“没有主干”分别赋予3、2、1分值;③枝下高:按“大于2/3树高”“1/2~2/3树高”“小于1/2树高”分别赋予2、1、0.5分值;④1/2树高以下分枝直径:按“<0.5 cm”“0.5~1 cm”“>1 cm”分别赋予2、1、0.5分值。总分10分。
(2)评价标准:①优良树:综合评分≥7;②中等树:4.5≤综合评分7;③劣势树:综合评分<4.5。
所有数据采用Excel 2016整理计算,对树高、胸径和枝下高以及形质评价结果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计算和处理分析。对1#种植地的各组数据进行计算,1#A组的平均树高、胸径为3.02 m、1.98 cm;1#B组的为2.95 m、2.02 cm;1#C组为3.04 m、2.08 cm;1#D组为3.01 m、2.01 cm。并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具有可比性。
经计算,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不同修枝方式对檀香幼林树生长比较情况
表2 不同修枝方式对檀香幼林树形质综合评分情况
4.1.1 不同修枝方式对檀香幼林树生长量的影响
如表1所示,无论采用哪种修枝方式,各试验组的檀香幼木在进行同组试验比较,幼木的高度都有显著的提高(P<0.05),胸径幼木胸径都会逐年增大,且植株枝下高前两年几乎没有变化(P>0.05)。从第二年开始,采用第一种修剪方式的檀香幼林其树高明显高于第二种(P<0.05),第三年结果尤为明显(P<0.01)。而两种不同的修枝方式下的幼木胸径比较发现,第三年调查结果显示,采用第一种的修枝方式檀木幼林整体的胸径明显大于第一种于第二种(P<0.05)。此外,经过第三年修枝后,第一种修枝方式的枝下高明显高于第二种(P<0.05)。因此,连续修枝对提高檀香幼树树高、胸径和枝下高的作用显著。
4.1.2 不同修枝方式对檀香幼林树林木形质影响
如表2所示,从各试验样地的林木形质综合结果来看,采用第一种修枝方式的2#C1和2#D1试验地的优良木所占比重分别为53.33%和50.00%,而采用第二种修枝方式的2#C2和2#D2只有23.33%和16.33%cd(P<0.05),采用第一种修枝方式的优良木明显多于第一种修剪方式。此外,从劣质木的数据来看,采用第一种修剪方式的明显低于第二种(P<0.05)。综上所述,采用连续修枝的方式更有利于檀香幼木的干形塑造。
经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4.2.1 不同修枝强度对檀香幼林生长量增量的影响
如表3所示,采用不同修枝强度的1#B、1#C、1#D组样地的平均树高增量、胸径增量、枝下高增加值明显优于不做任何修枝处理的对照组1#A(P<0.05)。其中对1#B、1#C、1#D组之间进行比对发现,采用树高1/4高度以下的所有侧枝进行修剪的1#B组与采取树高1/3高度以下的所有侧枝进行修剪的1#C组的树高增量差别并不明显(P>0.05),但采取树高1/2高度以下的所有侧枝进行修剪的1#D组其优势更加明显(P<0.05)。而对胸径增量分析的过程中发现,1#B组与1#C组之间的差异不大(P>0.05),以1#D组的胸径增量最为明显(P<0.05)。因此,不论采取树高1/4、1/3或1/2高度以下的所有侧枝进行修剪,其对檀香幼林的生长量都有显著的提高,其中以树高1/2高度以下的所有侧枝进行修剪的方式檀香幼林的生长量最好(P<0.05)。
表3 不同修枝强度对檀香幼林树生长比较情况
4.2.2 不同修枝强度对檀木幼林林木树形质评价的影响
如表3所示,对枝下高增量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以树高1/2高度以下的所有侧枝进行修剪的1#D组明显大于1#B组与1#C组(P<0.05)。通过各试验组的形质综合评分发现,1#B、1#C、1#D的优良木比率明显高于不采取任何修剪措施的1#A(P<0.05)。尽管1#A、1#B、1#C、1#D各组的优良木平均综合评分相差并不大,但1#D的优良木的比率虽高,达到了38.33%。采用树高1/2高度以下的所有侧枝进行修剪的1#D组的优良木数量最多(P<0.05)。而1#D组的优良木和中等木的占1#D组整体数量的89.16%,劣质木只有10.83%,不采取任何修剪措施的1#A组,劣质木的比例达到了总体的47.4%,而1#C和1#B的优良木和中等木的比例相差不大,劣质木的比例也明显比1#A组的少(P<0.05)。因此,采取以树高1/2高度以下的所有侧枝进行修剪强度最有利于檀香幼林林木干形塑造。
本次试验发现,对檀香幼林栽种的过程中,以连续修枝的方式和采取以树高1/2高度以下的所有侧枝进行修剪才能更有利于檀香幼林的树高、胸径等整体的生长,且更有利于檀香幼林林木干形塑造,是避免造成树势衰弱又利于主枝生长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当檀香定植当年开始修枝,有效促进檀香幼林生长,提高顶端优势,但考虑林木过于幼小,可以采取适当修剪影响顶芽生长的侧枝的1/2,提高植株的光合作用,促进顶芽生长。但过度修枝则不利于檀香树形的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