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姜华
巴黎圣母院 1998
导演:Gilles Maheau/David Zard
编剧:Luc Plamondon/ Victor Hugo 等
主演:Hélène Ségara/ Daniel Lavoie 等
法语音乐剧 《巴黎圣母院》是音乐剧史上一部熠熠生辉的作品。该剧于1998 年在法国首演,一经演出便以其极具震撼力的视听效果轰动艺术界,上演二十余年经久不衰。该剧改编自19 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雨果的同名著作,在还原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利用独特的舞台布景和空间设置,采用声像结合的方式对原著的思想和艺术价值进行了再阐释、再创造,营造出源于文字又有别于文字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音乐剧是20 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综合舞台艺术,集歌、舞、剧为一体,剧中人物的情感与剧情本身都是通过演员的演绎以及乐曲唱词传达给观众,采用高科技的舞美技术,追求视听效果的完美结合。音乐剧《巴 黎圣母院》将小说 《巴黎圣母院》的内容转换为流动的乐曲和唱词,富有感染力的旋律调动起人们的另一重感官,视听结合的方式让曲折跌宕的情节更加动人,为这部写于19 世纪的不朽经典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不同于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大部分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布景没有华丽繁琐的装饰,而是简约粗犷而有冲击力。舞台空间的设计抓住了圣母院建筑几个最具代表性的特点,以刻有浮雕的高墙作为背景,几根带有半人半兽怪物雕像的石柱缓缓移动,在蓝色灯光的渲染映衬下,营造出神秘肃穆的气氛;伴随着剧情的发展,还会有绚丽的玫瑰花窗图案投射到地面。这些具有象征意味的元素共同展现出几百年前圣母院教堂的庄严神圣,其舞美设计做到了以最少的景物发挥出最大的表现力。简洁抽象的舞台以写意的方式交代故事的背景,给人以更多的解读空间,使有限的舞台空间得以包容更多的戏剧意蕴。
《巴黎圣母院》两幕的开篇都以宏大的叙事起笔,独立于故事情节主线,为剧目奠定大气磅礴的基调。例如,吟游诗人格兰古瓦作为故事的叙述者,被赋予了睿智的历史前瞻性。整部剧的开场,诗人登上台阶,以高昂的音调与穿透性的嗓音唱出“大教堂的时代已经来临”,大幕升起,背后的大教堂在蓝色的灯光中缓缓显露出来,哥特式石柱高耸,缓缓旋转移动,恢弘壮阔的历史感瞬间升腾而起,旋律激昂、气势滂沱地为故事拉开了序幕,宣告着“大教堂时代”到来。
著名唱段《钟》当中,钟楼怪人对着心爱的大钟们诉说着自己的爱慕之意,三座大钟从天而降,里面的钟摆各由一位特技演员扮演,他们奋力的摇晃着大钟,大钟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和灵性,钟摆在剧烈的摆动中呼应着卡西莫多内心的纠结与澎湃,发出震人心魄的轰鸣,仿佛是来自卡西莫多纯洁的心灵深处对爱的渴求和呐喊,和着他倾吐爱意时近乎嘶吼的声音,造就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场面,震撼人心。
光也是舞台空间的一个重要维度,既能烘托舞台氛围、创造意境,又是人物心理抒写与情绪传达的重要手段。在《异教徒的圣母颂》唱段中,艾斯梅拉达在圣母院前祈求圣母的庇护,灯光整体为青绿色调,呈现出圣母院的静谧庄重和肃穆安宁,舞台上方有一束白色灯光投向艾斯梅拉达,如同天堂的光辉洒向人间,使她全身沐浴在圣光之中,表现出艾斯梅拉达少女的纯情与圣洁。在静谧神圣的气氛中,艾斯梅拉达张开双臂跪倒在舞台上,祈求着圣母对异教徒的眷顾,朴素宁静的旋律与纯净的嗓音融合,悲天悯人的情怀赋予了她一种神性的光辉。
音乐剧作为一种高度综合的舞台戏剧艺术,具有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优势和魅力。《囚笼之鸟》唱段中,横贯整个舞台的巨大的、倾斜的铁栏将舞台分割成前后两个空间。铁栏后是被囚禁的艾斯梅拉达,祈祷着卡西莫多前来营救,铁栏前的空间是卡西莫多坐在怪兽浮雕石柱上思念爱人。这种处理,在同一舞台上展示出了戏剧时空的交错重叠。倾斜的牢笼既避免了布景的死板僵化,也象征着对艾斯梅拉达不公正的判决。艾斯梅拉达渴求自由,卡西莫多崇高的灵魂又何尝不是被囚禁在丑陋的躯壳中不得解脱?
舞蹈是最能够呈现音乐剧美学价值的元素。该剧中的许多片段都是舞蹈者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复杂的情感纠葛,将许多抽象的情感具体化地表现出来。剧作的最后,卡西莫多抱着死去的爱人唱起《舞吧!艾斯梅拉达》,透露着无尽深沉的绝望,有一种超越时空、与全人类情感共通的大哀,卡西莫多浑厚的嗓音充满时代的沧桑感,如同钟声一样震荡着观众的心灵。伴舞的三位女演员由钢索悬吊在空中,翩然上升,隐喻着艾斯梅拉达圣洁的灵魂向天堂飞升。
舞台是一个充满象征与隐喻的视觉空间,《巴黎圣母院》的舞美写意性的表现形式将剧中蕴含的狂恋与憎恶、誓言与背叛、宿命与抗争、沉沦与升华等深刻的精神实质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呈现给观众,极具戏剧张力,使得小小的舞台得以容纳一部波澜壮阔的悲剧史诗,最纯粹的爱与人性在这出伟大的悲剧中一次次升华。时至今日,《巴黎圣母院》仍旧被人们热切地关注着,人们不断以新的形式去表现它、传颂它,让这部不朽的经典可以跨越国界,永久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