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璐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瓜洲中学 22512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调教学中要改变传统讲授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合作、探究能力,转变师生在课堂开展中角色,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与项目式学习实际操作不谋而合,均是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合理应用项目式学习,联系生活开展恰当项目,使学生在项目完成中培养兴趣、探究新知,进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其物理探究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
物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学科,很多生活现象与工业生产问题都涉及到了一个或多个物理知识.因此,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物理学科价值,在内心深处体验物理学习的重要意义.为此,在项目式学习时,教师便可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日常生活出发,准确评估各项目价值,慎重选择出适合学生发展的项目主题,从综合性、生活性入手合理组织项目开展,积极引导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因此它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与物质世界,这使得他的研究范围以综合性研究为主.因此,想要全面了解物理,我们必须融合不同板块设计综合性的项目主题,如此学生便可从多个角度思考、探究问题,这样在项目开展中便可一举两得,既培养学生们的综合应用能力与知识处理能力,又培养其协作精神与合作能力.
比如,在讲解完“机械能守恒定律”后,高中阶段力学部分的相关知识学生们已基本掌握.为了了解学生们的掌握情况,我们开展了主题为“设计过山车模型”的项目.在该项目开展中,学生需要小组合作计算出过山车在不同位置的受力情况及速度范围.各小组成员在开展项目中,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想要设计出过山车模型需要用到圆周运动的概念(线速度v、角速度ω)、向心加速度(a=ω2r)、向心力(F=mω2r=mv2/r)、牛顿第二定律(F=ma)、机械能守恒、受力分析等力学知识.这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同时更使得学生对于不同领域的知识的理解更深刻.
通过选择综合性的项目主题,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们的小组合作探究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引导学生综合应用知识,从多角度思考、探究问题.在项目学习中,通过不断调用前面所学知识,学生们的知识迁移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还真正提升了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助推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本领.
项目式学习主题一般源于日常生活、科技前沿、生产实践.这些主题接近学生生活,能够最大程度上调动起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在正向的学习倾向下逐步提高其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选择生活性的主题,在主题引导下指导学生探究,使学生真正认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而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比如,在讲解“牛顿第二定律”后,学生们已经知道了力(F)、质量(m)、加速度(a)三者间关系,即:F=ma,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位移与加速度的关系,即:v=v0+at、x=v0t+at2/2.了解到这些后,我们开展了主题为“探究火箭发射”的项目.火箭发射采用的是多极推进技术,其核心原理便是牛顿第二定律.因此,我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小组合作比较一下相同情况下二级与一级推进技术下上升高度数量关系并试着自己动手制作简易火箭.
生活是物理知识的源头活水,在生活中学习物理学生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认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将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寓于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真实与鲜活.在讲解完课本知识后,恰当选择项目式学习主题引导小组合作探究,不仅能够有效巩固前面学习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及时将理论知识与科技发展结合起来,指向具体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与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由于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比较新颖,学生们之前并没有真正接触过,所以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影响课程进度与学生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指导项目类型优化策略,积极引导学生明确分工,把任务细化,分工到个人,以避免学生在实际项目学习中无从下手现象的出现,最大程度上提高项目式学习的有效性.
在项目学习中,为学生们搭建支架是指教师在确定项目主题后,进行合理教材和学情分析,针对教材内容与学生认知水平,大胆猜测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在项目启动前提出具体解决方案与建议.如事先给学生们准备项目所需书籍、资料、示范视频以及相关网站等.
比如,在讲解完“宇宙航行”后,学生们表示对航天领域相关内容非常感兴趣,为此我们开展了主题为“航模制作”的项目式学习.但通过前期的教材与学情分析,我了解到学生们对航模的构造、各部分原理、组装方式等相关知识都非常陌生.因此,在项目开展前,我先是带领学生们回顾了万有引力的相关知识,之后又通过视频的方式向学生们介绍了飞机的构造、原理、航模的分类、组装方式及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等.在了解了这些知识后,学生们开始选择材料、分工合作制作航模.
任务型学习能够将学习任务植入学生的学习进程,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各司其职,相互分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也要为学生营造恰当的学习任务,将学生置于学习氛围之中.为此,通过事先的教材分析和学情研判,根据全面掌握的学生认知能力与知识接收情况,事先准备出需要给学生们科普的知识和准备的材料,能够使得学生在原有认知情况上搭建支架丰富学生认知,让学生在活动中内化认知,促进学生物理学习更上一层楼.
情景类项目是指在某种情景下学生自行展示项目成果的项目类型.这种情景式学习要求学生事先查阅大量资料,对该项目有全面了解,之后学习成果以话剧、情境剧、辩论赛等方式呈现出来.这种类型的项目常用于物理学史的学习以及对尚有争议的科学前沿知识探讨,并且在成果展示中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比如,在讲解“万有引力定律”时,我们开展了主题为“人类对天体运动规律认识过程”的项目.在项目学习前,我要求学生们大量查阅资料,了解天体运动发现过程中哪些人做出了哪些贡献.考虑到学生需要,我给学生们指定了书籍,即:《物理学史》《天文学的历史》《天文学简史》等.在学生们收集好资料后,我将全班同学六人一组进行了分组以情景剧的形式展示人类对天体运动规律认识过程.其中,每组中一人扮演旁白,其他五人分别扮演托勒密、哥白尼、第谷、开普勒和牛顿.分好组后.学生们纷纷开始编写剧本、组织排练、修改纠正,一段时间后我们在班里进行了情景剧表演.
物理学科是理性与抽象兼具的学科,课堂难免显得沉闷压抑,为此,课堂上我们教师通过融入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不仅可以为物理课堂注入鲜活的气息,更能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情景剧表演的形式展示物理学史,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课堂开展形式,活跃了学生们的思维,而且也有效培养了学生们查阅资料的能力.同时,通过了解物理学史,也能有效鼓励学生学习物理学家们的刻苦专研精神与科学探究方法.
传统的教学大多以学生成绩为评价标准,但这种评价标准是片面的,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新教学模式与理念下,项目式学习应该创新评价标准,对学习活动及其结果进行分析与评定.按照时间、抓住时机,从项目探究的过程与态度入手开展教学评价,使学生们认识到项目开展过程中自己优点与不足,及时更正,进而培养、发展学生们的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
评价过程又叫形成性评价,它是指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比较经常而及时的测评与反馈.形成性评价能够直观的让我们看到学生在参与项目过程中收集信息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等.它能及时的给予教师反馈,使教师全方位了解本班学生,进而因材施教,最大程度的发掘出每个学生的潜力.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升华教学实效的重要举措.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加深了教师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了解与掌握,更加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而且及时的纠错改错也有效改进了学生们的学习,最大程度上缩短了教学进程,提高了教学质量.
就教学评价的功能而言,它具有一定的发展功能与鉴定功能.即:教学评价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与未来发展,使先进思想得到扩充和提高,鉴定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效率,做出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评定,以此丰富学生知识、锻炼学生能力、培养学生思维,三管齐下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项目式学习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更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研判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仔细评估项目价值,慎选主题,要优化策略认真挑选项目类型,还要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评估学生项目完成情况,让学生在项目的选取、分析、研究、评价中升华自己的学习能力.如此,学生们在项目完成过程中,便可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小组协作能力,学生的核心素养便可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