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天君
(江苏省江都中等专业学校 225200)
“练习环节”是数学课堂上教师讲述完教学内容后,引导学生依据自身所掌握知识,自主完成相应巩固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的开展过程中,不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将得到良好提升,他们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内容也将得到很好地巩固,这对学生本身的综合能力发展而言,具有相对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怎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更好地发挥出“练习环节”的积极作用,是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因此,本文从当前课程开展中的“练习环节”应用现状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问题解决措施.
从课堂练习环节中最为基础的部分——练习题的角度来看当前数学课堂的开展现状,练习题设计方面存在的不足是导致学生在练习环节难以达成强有力学习目的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我国曾长时间处于应试教育的环境之中,教师们本身的教学观念也在该期间受到了较为深刻地影响,在他们看来最能够体现出教学效益的方式便是课堂上的知识内容灌输,所以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教师会将课堂上的大量时间都留给自己进行课程的理论讲述,即使会借用相应的练习题完成课堂巩固,也多会选择部分现成的教材课后题、练习册相关知识问题等内容.而这样的练习内容设计,一方面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难以达成更为全面的知识内容深化,学生利用既定问题所学习到的知识内容覆盖面也会相对片面,这并不利于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记忆能力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由于数学课程本身的知识覆盖面相对较广,对学生的学习综合能力要求也会相对较高,所以缺乏设计的练习内容是很难帮助学生将思维加以整合,进而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练习内容的整体设计不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程的开展.
从练习题内容的角度向外扩展,我们会发现,当前大多数数学课程的相关开展模式都会呈现出部分单一化的问题,即教师会在课程知识内容讲述完毕后,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纸质化问题训练,并在他们完成基本练习后,以讲解正确答案的方式展开相应的练习,这样的教学、练习模式非但难以激发出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学生的不良学习思维,即问题能够直接利用该课程中单一知识点进行解答,长此以往,学生在进行综合的自主练习时,便难免会因为知识点的冗杂而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这显然并不利于学生本身的综合能力发展.除此之外,在单一化的练习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难以得到充分激发,而且始终利用同样的手段开展相应练习,教师没有完全参与其中给予学生指导和评价,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形成一种偷懒的练习习惯,即不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知识内容分析、练习,而是会将问题直接放在一边等待教师的解答.从这一角度来看,这样的练习模式不但难以充分将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巩固能力加以提升,甚至会因学生的不配合导致课堂教学资源的大量浪费.
除了上述两点之外,练习过程中的有效评价有所欠缺,也是导致练习环节效益发挥不完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学生大多都有一定的荣誉观念,教师所给予他们的鼓励与正向评价,会使其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而且在练习环节中展开的评价,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善其对学习内容的二次巩固,所以教师在练习环节加大对学生的评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参与练习的质量与效率.但就当前的数学课堂练习环节教学的发展现状来看,很少会有教师能够意识到加大对学生展开练习评价的重要性,使得课堂上的很多练习手段的开展效益都达不到最大化.
2.1.1 练习题量少而精
首先,教师在设计相关练习题时,要重视数量与质量之间的有效比重划分,即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并非越多的习题教学内容越能够巩固学生的学习认知,大量的流水化习题训练,所能够达成的教学目的仅仅在于固化学生的解题思维,这样的形式下,一旦习题的表达形式有所变化,学生的理解、解答能力便会随之下降,这并不适合对学生展开综合化发展的能力培养.要想切实保证练习环节中的习题质量,教师可以从减少习题数量、提高习题知识内涵的角度出发,优先强化习题与课程之间的有效关联,之后再从习题的相关表达角度、内容内涵等方面加以设计,即保证同一道问题内涵中要能够具有不同的提问形式与不同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并将本节课程内容作为核心要素,来达成发散学生思维,使其能够认识到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方式以及知识点之间的串联关系的相应练习目的,这样练习过程才能够给予学生以更为丰沛的能力培养.
2.1.2 练习题管控难度
合理掌控练习题难度,对于学生的知识内容巩固而言,具有相对积极的发展意义.如果教师过于追求教学基础,使得课堂上的练习题难度较小,会使学生的思维运转效益降低,进而形成课程教学资源的浪费;而教师要是过度追求思维培养与教学创新,部分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便会难以解答出相应的练习问题,进而导致其学习积极性下降,同时也会形成一定程度上的教学资源浪费.因此,教师要想将习题的难度加以合理把控,就需要从了解课程深度、学生学习发展能力等角度同时出发,取其中更能够激发学生练习欲望,并且能够切实将学生思维加以培养的难度展开相应习题设计.
2.1.3 练习题趣味设计
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课程接受程度的强弱,以及其参与课堂练习的兴趣大小,都与练习题的趣味性存在着相对密切的联系.教师要想切实将练习环节的教学效益充分发挥出来,可以从强化练习题的趣味设计角度出发,在问题中融入部分趣味的表达或内容,这样便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而在趣味知识内容的表达中,学生也能够以更为轻松、自由的状态展开相应学习,进而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2.2.1 巧用小组练习模式,锻炼学生思维
要在练习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首先应该想到能够达成“群策群力”的小组式练习模式,即教师可以巧妙地引导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对既定习题的深度有效探究,从而使其能够依据同一道问题,得出更为全面且细致化的分析,这对学生的思维锻炼能够起到相对积极的作用.而在利用小组模式革新练习环节时,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分组的相关引导、干预,避免同层次学生“扎堆”,要实现帮扶性小组的成立,这样才能够在保证学生间具备彼此友好关系的基础上,切实达成练习角度的二次教学目的.
2.2.2 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打破固有结构
从学生角度出发完成相应的练习环节革新后,教师还可以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积极打破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教、学生学”的相关观念,树立起 “引导者”的练习观念,即在练习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同时保证学生练习的自主性和教师指导作用的发挥,避免学生因知识理解不清导致习题解答难度大,或自主练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的出现.教师可以尝试在日常生活中,拉近自身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够利用更为平等的观念与教师沟通,这样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练习指导时,学生才不会出现相对紧张的心理,而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够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更自然地提出,这对学生深层次学习能力的提高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2.3.1 从教师角度完善评价
完善教师角度的评价机制,需要教师革新教学观念,意识到积极的评价与反馈能够给予学生哪些学习优势,这样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练习环节的参与热情,并使其充分意识到自身对学习内容掌握的相关程度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解答的练习题结果与成绩、学生本身的性格特点,给予不同的评价.比如当相对敏感且较为内向的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避免学习积极性下降;而针对日常较马虎的学生,即使其答对了相应的练习题,教师也要委婉地将其自身不足加以表达,这样这部分学生才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发展中的优缺点,主动地进一步强化综合能力发展.
2.3.2 从学生自身角度完善评价
完善教师角度的评价机制后,教师还要加大对学生自评的相关引导,即充分利用好学生对自身的相应评价,使其能够反思自己的课程学习状态、进度等.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将更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的发展不足以及知识内容储备的相对单薄之处,之后教师在完善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便能够将上述的问题加以解决,这对其本身的综合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都具有相对积极的作用.
2.3.3 从学生互动角度完善评价
教师还可以从上述的“小组合作”式练习模式角度出发,让同组内的学生对彼此展开相互评价,使其认识到他人的发展优势与不足,进而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强化学习优势摒弃不足,达成自身的能力完善.此外,不同小组间的互评,也能够使其更好地认识“竞争对手”的相应实力,这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意识也将起到相对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切实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出“练习环节”的教学效益,可以优先从了解当前数学课堂中练习环节的应用现状角度出发,充分认识到当前课程开展中存在的不足,为后续的课程开展革新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基础保障.之后,教师便可以从练习题的相关设计、练习模式的有效革新以及练习环节中的评价机制完善等几个不同的角度展开实际的教学革新,以达到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能力发展等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