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五大连池市朝阳山镇山洪灾害人员搜救行动的几点思考

2023-04-06 19:22张成杰王家信
中国应急救援 2023年1期
关键词:山洪灾害救援

张成杰 王家信

0 引言

2022年7月12日,黑龙江省黑河市五大连池市朝阳山镇东风村东南地区突发短时强降雨,致使东风村、曙光村省交投集团项目工地发生山洪,造成9人失联。灾情发生后,省(市)政府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组织消防、森防、军警和地方等搜救力量2000余人,投入工程车、无人机、橡皮艇等救援装备3500余台套,参与失联人员搜救。

1 灾情概况

1.1 朝阳山镇东风村灾害情况

朝阳山镇东风村有常住居民419人。7月12日晚,东风村东南山突降暴雨,山坡方向3股水流同时汇聚,在东风村瞬间产生近3米高水头,为该村1970年开荒建点以来最大洪水,造成4户5人失联,直接经济损失1978.2万元。

1.2 人员失联情况

7月12日晚,朝阳山镇突降暴雨后,朝阳山镇省交投集团项目施工单位4名工作人员驾车前往曙光村大横山施工现场接回值守人员,途中经过一处过水路面,遭遇大横山、石莹山、无名山头三山夹两沟汇聚的一股强大山洪泥石流,车辆被洪水泥石流淹没,造成4人失联。

1.3 灾害基本判断

上述2起突发山洪灾害,虽然均属五大连池市朝阳山镇同一行政区域,但两起灾害发生地点距离较远,引发灾害源头和人员失联原因均不相同。调查认为:五大连池市朝阳山镇东风村、曙光村两起遇难失踪事件是由小流域极端强降水引发的山洪灾害造成。东风村暴雨山洪灾害成因:一是雨水超标,超出当地人认知;二是超出水文、水务专业监测能力;三是东风村洪水超标,河道突然转弯束窄,河势突发变化和树木阻挡,导致洪水快速壅高,形成局地漫溢、堵溃型洪水。省交投集团项目施工人员涉水遇险成因:突发极端山洪,外来施工企业防洪避险意识差,职工安全知识弱,缺少自我保护意识。黑龙江省生态地质调查研究院组织技术专家对东风村、曙光村灾后现场进行实地踏勘,就形成条件及现场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判断五大连池市朝阳山镇东风村、曙光村“水灾”,是东风村东侧、曙光村西南侧山区短时间突发强降雨(百年一遇特大暴雨)引发的洪水灾害。

2 搜救行动特点

2.1 灾害严重,社会影响大

五大连池朝阳山镇山洪灾害事发当日傍晚,东南部山区突降93毫米暴雨,产生地表径流60万立方米,近3米高的水头沿冲沟倾泻而下,瞬间成灾,现场群众拍摄大量洪水来袭、人员被困、房屋冲毁的视频,在微博、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接连报道,冲上热搜、发酵上榜,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事关民生民安,省市县三级主要领导连夜会商研判、指挥调度,迅速启动应急响应,集中力量资源处置。副省长率省应急管理厅、省森林消防总队等成员单位连夜驰援灾害现场。国家应急管理部专家组赶到东风村检查指导救援工作。

2.2 环境复杂,搜救难度大

山洪通常发生在山区(山体结构主要是喇叭形河口地形)流域面积较小的溪沟或周期性流水的荒溪、双河口交叉处、河道拐弯凸岸等地。五大连池山洪灾害东风村正处在河道突然转弯束窄处,山洪初发,巨大水量汇入主河道,由于河势突发变化和树木阻挡,导致洪水快速壅高,河水漫溢出槽、改道情况随处可见,影响地图现地参照,导致人员定位难,精准搜救难。主要搜索区域科洛河80余千米主河道沟岔纵横、孤岛遍布,该区域地形复杂、植被茂盛、河道曲折、田地交错,加之山洪裹挟泥沙碎石、农用机具、生活物资等杂物,以及受私自采砂、取土等人为因素影响,水下情况变化莫测,救援装备作业困难;山洪消退后,搜索区域时新日异,草塘、浅滩、淤滩面积不断扩大,垃圾堆积区层出不穷,搜索工作难度升级。

2.3 力量多元,协同难度大

五大连池山洪灾害初期,虽有来自各方的救援力量2000余人,但由于专业优长、救援经验、人员编成不同,并受携行装具制约以及对自身安全的考量,各方任务区域、配属关系、协作模式不够明晰,部分力量部署发生重叠,指挥关系发生交叉,协同难度较大。没有形成“国家和专业队主战主攻、民间队伍协同搜救、军队武警跟进配合、地方群众协同保障”的协同联动局面,影响了搜救效率。后期,联指明确两个现场由森林消防和消防救援队伍分头负责,军队武警、民间队伍跟进配合,形成了工作合力,取得了重要战果。

2.4 环境恶劣,安全风险大

山洪初发阶段,水位高、流速快,急流作业专业要求高、风险隐患大;灾害发生在夏季多雨时节,山区救援,气候条件极不稳定,黑河昼夜温差近15℃,消防救援人员每日穿山入林、涉江下河,时而面对高温炙烤、蚊虫叮咬,时而冒雨作业、蹒跚前行;特别是舟艇水面搜救组需穿着湿式救援服和急流救生衣等全套防护装备行动,平均每日超过15小时开展水上作业,随着救援时间不断延长,水中动物尸体、漂浮物滋生大量细菌,中暑、晒伤、皮肤感染以及热射病等安全风险很高,加之打捞的遇难者遗体和每日面对的各类垃圾、动物腐尸,对指战员心理也产生一定影响。

3 搜救方法运用

3.1 框界为先,远封近搜

因灾失联人员生还概率极小,如不能在第一时间划定搜索范围,实施有效拦截,失联人员就极有可能顺流而下,进入更加复杂宽阔水域,难以寻找。任务伊始,联指定下“远封近搜”的搜救方针,建立“段长制”责任体系,沿科洛河细分4个搜救区域,嫩江市负责科洛河下游方向拦截,五大连池市负责上游方向搜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军警力量等动态调整救援重点。派出现场勘查组,采取乘车、徒步、无人机侦查等方式,通过问群众、测流速、看地势等方法,将科洛河流域东风村下游80千米确定为最大搜索范围,划定了1千米、10千米、30千米、80千米的极大可能、最大可能、基本可能、极限可能4个搜索区域,分别架设4道50米拦截网,确定了有效搜救半径,最远端交由森林消防队伍全时看守,对整个搜救行动有着战略意义。

3.2 水域为要,立体搜索

坚持“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统筹人员设备力量,穷尽一切手段开展搜救,尽一切可能找到每名失联者。人员被山洪冲走,生还可能性极小,要抢抓水上救援黄金时间,突出水域搜索重点。在可视区域进行生命迹象反复排查后,主要通过划分主次河道、重点区域覆盖、逐一清查销号的方式,将整个河段按照河道走势、植被分布、动物尸体位置、水面杂物漂浮处、乌鸦停留地等特点现象,划分重点、次重点和一般区域,利用森林消防队伍灭火指挥系统标定点位,推送一线救援队员,采取“上游与下游对向搜救、水面与岸面相向搜救、空中与地面立体搜救,全域覆盖、分段清理、拉网排查”的行动策略,确保每一个弯道、每一片冲面、每一条冲沟都排查到位,保证水下兜底、水上精细。采取水中有船、两岸有人、水下有声呐、天上有飞机、地上有警犬、终端有拦截网“六有”措施,对河道及河道两岸、倒塌房屋及河流下游等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起底式”全覆盖搜救。

3.3 淤滩为重,地毯搜排

山洪暴涨暴退,河水流量流速逐渐恢复常态,搜索环境发生重要改变,很多时候,不得不承认,救援行动已从初期黄金时段的搜救行动到后期持续作战的搜寻尸体的行动。全线搜索72小时后,山洪消退,大量淤泡、滩涂和杂物堆裸露显现,尤其是曙光村大横山施工现场是稠性泥石流,全部被滩涂淤泥覆盖,搜索环境趋于稳定,将搜寻重点放在两岸淤泡和滩涂上,集中力量、标定点位、逐一排查、挂账销号。指挥组图上作业,标定重点区域,精准定位搜索位置、面积、长度等信息,指挥队伍逐一细致排查,挂账销号;空中搜索组利用无人机覆盖式抵近侦查,通过可见光与红外“双模式”反复对照,快速大面积搜救排查,引导地面队伍对重点区域进行现地深度搜排;水面搜索组科学编队,船艇战术配合,加大河流水面波动冲击,集中对河岸边缘、河心岛、河汊等区域抵近细致搜索;地面搜索组沿河岸两侧徒步搜索,采取拉网式、清理式、覆盖式搜索,与水面搜救组密切配合,无缝衔接,确保区域全覆盖。针对杂草淤泥多,沿岸搜索难的实际,自制简易工具,采取茅草丛长杆探排、淤泥地短杆探刺、漫水区飞虎爪钩方式,提高搜排效率;针对河道浅滩多,舟艇驾驶难的实际,采取顺流搜索、下游抵岸、路面转运、循环投放方式,提升舟艇应用效能;针对稠性泥石流区域,面积大挖掘难的实际,采取搜救犬开道、人机配合挖掘跟进,尊重生命,步步为营;针对漫水区域多,人员抵进难的实际,采取舟艇转送、穿插迂回、向导引路、空中指引方式,实现全域覆盖,不放弃一丝希望。

4 救援行动需要把握的重点环节

4.1 强化救援任务准备

完成救援任务的首要前提是做好准备。通过近年来汛情规律看,极端气候等小概率事件有着向常态化发展的趋势,局地短时间强降雨、山洪、台风、超标洪水等极端事件多发频发,洪涝灾害逐渐呈现高频率、高强度、高损失特征。要坚决贯彻“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坚持极限思维备战。在预警上,优化调整山洪灾害监测站点布局,加密山洪灾害易发区监测站点,全时收集上报监测情况。加强气象、水文、应急等部门信息共享,采取现代科技手段和土办法、好办法相结合,及时精准发布预警信息,确保快速传送到基层和群众。在教育上,教育引导群众牢固树立“生命第一”理念,推进防灾减灾知识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提高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能力。在预案上,坚持常态减灾与非常态减灾相结合,注重与国家、省、市(县区)级和队伍内部预案相统一,做到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在预演上,定期对县乡村三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进行响应检验,定期组织人员开展转移避险应急演练,确保出现险情能够做到“有组织、方向对、跑得快、不落人、无伤亡”。加大应急基础设施投入,充实完善各类应急救援力量,定期开展实战化培训和联合演练,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4.2 加强救援行动研究

实践出真知,规律是钥匙,高效履行使命必须深入分析研究新型灾害、复合型灾害和极端灾害的季节性特征,把握灾情特点、搜救规律,增强救援行动的针对性、主动性和有效性。任务实践感到,失联人员搜救需重点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关注有可能会出现的五种落水后情况:顺流而下;被冲上岸;进入回流区;被枝丫挂住;冲入石缝、灌木堆、砂石掩埋等。第五种情况极难寻到。据专家推测,东风村、曙光村大横山施工现场至今未搜寻到的失联者大概率就是这种情况。二是搜索技巧:流速较缓水域条件下,浅水区溺水者可能出现在落水点10至20米范围内,深水区则在30至60米范围内概率较高。如水流湍急,溺水者在下游旋涡处可能被找到;在相对稳定条件下,溺水者下沉深度是平均水深的1.5倍。三是关于上浮:溺水者身体比重大于水,通常沉入水底(个别身材较胖的或者儿童会浮于水面)。当胃中细菌分解食物,在肠道内形成气体产生浮力时,身体会浮到水面上(溺水初期还可根据身体排出的气泡位置定位)。夏天,通常18到24小时上浮,冬天气温低或者水深,时间就会长得多。因男女骨盆差异,男子上浮多呈俯卧状,女子多呈仰卧状。四是关于转运:因溺水者泡水后,体重会暴增到200至300斤,打捞上船易发生侧翻。因此,作业人员常用钩子钩住衣物或用绳索捆绑脚踝,利用浮力拖行到上岸地点。打捞溺水者出水时,通常准备手套、白布、酒精等物品,用于处置。组织指挥搜救任务需重点把握:时间上,3至5天为黄金期;方法上,应第一时间根据洪峰流速,封堵远端,确定最大有效搜救半径;搜索区域上,前期洪峰水量大,水域为先,后期水位回落,滩涂为要,水陆并重;兵力运用上,要量险用兵,前期流速快、水深,水上兵力多投入,后期流速慢、浅滩多,不适合舟艇作业,岸上布重兵。

4.3 搞好救援协同联动

综合救援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来不是哪一家单独作战能完成的,队伍的抢险救灾工作始终是在地方联指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抢险救援必须建立健全联合指挥机制,辖区队伍平时要加强与应急、气象、水利、交通等部门会商,定期分析研判灾害发生趋势,顺畅预警响应机制,协调开展联训联演,促进彼此熟悉、要素融合;遇有突发灾害事故,要主动请战,迅即调派力量开展救援,积极参加现场联合指挥,切实发挥国家综合性消防队伍力量优势,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展现过硬战斗作风;战时跨区增援队伍要坚决服从联指指挥,与友邻分工配合、协同联动,真正做到“一面旗子”下行动、“一个平台”上指挥、“一张图纸”中作业,最大限度提升救援效益。

5 结语

山洪灾害严重威胁民生民安,新时代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作为抢险救援主力军、国家队,面对职能任务拓展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必须坚持“两个至上”,立足“全灾种、大应急”职能定位,提高灾害认知,强化专业学习;必须把能力建设作为立身之本,补足短板,强化练兵备战;必须坚持任务牵引,强化任务研究,真正做到打一仗、进一步,才能在紧要关头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

猜你喜欢
山洪灾害救援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紧急救援
3D打印大救援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优雅地表达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遭遇暴雨山洪如何避险自救
救援行动
湖北省山洪沟治理思路浅析
“慧图杯”山洪灾害防治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