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家校共育互动模式的实践探索

2023-04-06 15:42侯玉芳
关键词:共育家校互联网+

侯玉芳

“互联网+”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方面,以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创新,其便捷性、普适性、即时性突破了传统教学的空间、时间壁垒,能增进学校与家庭的互动与联系,立体、直观、多元地实现家校信息同频同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互联网+”影响家校共育的现实之需

(一)时代发展之需

大数据、云平台、互联网这些新兴的创新科技带动社会与时代的发展,受时代快节奏、高质量的影响,家校沟通方式从走进学校的“面对面”转变为云端相聚。“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不仅停留在家庭与学校的单一交往模式,信息的交互性、资源的共享性、多元的协作性有助于为学生搭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全面协同育人平台。家校互动共育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基础与保障,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孵化器,更是学生走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社会现实之需

“互联网+”教育的高度融合将创新信息资源与教学改进密切贴合,有利于提升教育质量与教学效果。“互联网+”教育的资源共享促进了教育公平。偏远地区教育资源稀缺落后,基于网络资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适用于当前教育背景下的教育均衡。此外,以学生个体成长为例,采用“互联网+”的方式评价学生,将解决学生成长评价缺失的问题。尤其依托“互联网+”的大数据和云平台考核学生综合素养,能实现对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促进社会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协作,多元立体地为未来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三)生活节奏之需

当下“互联网+”教育形式深受家长欢迎,消息通知及时降低了教师工作的时间成本,同时资源共享平台更便于学生学习资源的保存与共享。家庭教育希望能与学校教育进行广泛了解和对话,在互动交往平台上,家庭教育能成为学校教育的延续。同样,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资源也可以补足学校教育的局限,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场域和学习机会。

二、“互联网+”协同家校互动的现实之困

“互联网+”教育被广泛应用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各方面,在互动交往中利弊也显而易见。面对当前学校、家庭、社会的广泛需求,当下“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家校互动仍须理性思考与现实研判。

(一)“互联网+”平台媒介的利弊取舍

伴随家校通、微信群、QQ 群、腾讯会议等信息媒介的广泛应用,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更加便捷、及时、迅速,传统的“家长会”“家访”已经渐渐被“视频会议”“云对话”所取代。同时,疫情背景下,线上教学为学生居家学习提供了非常好的保障。但面对虚拟背景、美颜后的老师与学生,发现无论多精彩的线上教学似乎都没有达到线下教学的生成性与互动性。与此同时,长久的线上教学表现出来的学生个别关注不够、视力水平下滑都成为家长、学校、社会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学校与家庭互动中协同共建缺失

纵观当前的家校互动平台可以发现,互动都是以校方为主体,发放通知、下放课程资源,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家长更多是被通知的对象、知情者、受教育者。现实中家校互动大多数都是由学校、老师发起,家长收到、回馈。因此,真正的家校互动共建仍须进一步完善。

(三)学生在家校互动中主体地位缺失

在家校互动中缺失的不仅是家庭教育,同时社会教育乃至作为主体的学生也基本属于缺席状态。在学校、家庭协作的过程中,学校与家庭联合针对学生制订相应的计划,学生面对云端“家长会”的抵触情绪较大。基于学生发展的视角,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互联网+”教育方式是否给学生以互动的话语权?是否更有利于学生、教师、家长之间的多元对话,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为学生发展而服务?以上都值得深入探讨。

三、“互联网+”助力家校共育互动新模式

学生成长需要长效运行机制,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科技迅猛发展,增进家校共育应从策略与效率上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家校携手共进的新模式。

(一)实现多渠道互动支撑

随着各种平台软件的应用,并没有哪一种软件可以完全承载家校沟通的全部方式。家校互动应突破课程内容局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云平台的多元互助,实现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因此,在家校沟通共育的过程中,要将“互联网+”教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唯一组成部分。“互联网+”教育的优势构建了家校沟通的新形式,但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仍具有不可替代性。例如,阶段性的“线下家长会”不仅能让家长了解班级的教学情况,还能促进家长对学校的了解,有助于家长真实地感受学校文化。因此,教师应围绕家长需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增进家校交流与融合,这也是家校互动沟通的长效机制,线上的便捷加持线下的真切,两者结合才能让家庭、社会形成信任感。

(二)建立主体互动策略

学校、家庭、学生是家校互动中的主体,三者之间需要密切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教育合力。学校教育应发挥引领性、示范性作用,对家庭教育进行理念、方法的引领,不仅要及时告知学校、学生的相关信息,同时要对家庭教育、学生发展做好问题研判,提供解决策略,让学校教育成为家庭教育重要的引路人、导航者。家庭教育应围绕学校教育及时了解学校的教学理念、知晓学生的基本信息与状态。家庭教育是家校互动的重要环节,配合、信任是前提与基础。在互动中家庭教育应发挥亲情优势,帮助学生克服学业问题、交往问题,给予学生安全感和信心。

家校协作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作为教育主体,地位不容动摇。因此,家校互动协作中应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在家校互动中学生有知情权、表决权,这样便于家长、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状态,发挥学校教育的引领作用、家庭教育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三方协作的关系中成为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家校关系的桥梁与纽带。

(三)构建网格化互动评价

“互联网+”教育的互动评价中,学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及成长足迹。学生的成长是动态的、可变的,在变化中,档案袋式成长手册能成为学生成长的见证人。评价的主体由以分数为导向的单一化,走向综合考量的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同学都可以成为家校互动的评论员。针对评价的视角,采用阶段性评价,在协同过程中融合学生成长历程,帮助学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

基于班级学生人员数据量大,班级信息平台应运而生了网络互动交流小组,学生及家长在班级的小范围内交流分享每日的作业、学习等内容。分享的过程中能增强学生、家庭之间的互动。

“互联网+”教育方式改变着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作为培养人的教育事业,家校协作的沟通方式不能因时间、空间的距离而减少亲切性、真实性。“互联网+”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家校的协作互动应该在实践中不断调整现有的研究模式,建立家庭信任感、激发学生责任感,让家校合作共育工作落到实处。家校共育互动中要多考虑家校的难处,确保实施中创造性地完善模式与方法,以此丰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家校共育模式。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互联网+
关于发起创建“家校共育实验校”的函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