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绪红
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促进德育的有效渗透是每个教师都应该认真研究的关键问题。教师要将目光聚焦在德育为先的理念上,尝试找到英语课程与德育之间的契合点,根据契合点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成长过程的重要时期,在该阶段开展针对性的德育非常重要,对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等多方面有较大帮助,是推动学生各方面发展的有力推手。因此,本文以“德育为先,教学为主”理念为指导,对初中英语德育渗透方法展开探讨。
英语教师对教材中蕴含的德育资源挖掘得不够充足,虽然编排者在现行教材中融入了较多德育内容,但由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有所欠缺,不能精准地找到课本中德育素材的“切入点”,导致在课堂教学中没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一般教师在梳理教材内容的过程中都会把重点放在英语学科知识上,重视对单元教学目标、内容的解读,却轻视了对德育资源的挖掘,导致英语课上的德育工作不到位。
现阶段,在英语教学中有许多教师还是受应试思想的束缚,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秉持着以往“以知识教育为主”的思想,在课堂上一味地向学生讲授单词、语篇等知识,并未形成有效的德育渗透意识,很少主动挖掘现行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忽视了初中生身心发展、道德品质方面的变化。对于初中学校的教师而言,如果学生的层级越高,那么他们的绩效考核也会越高,这也导致了教育目的变成了提高学生学科成绩,却轻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
大多数英语教师缺乏强烈的德育渗透意识,他们会片面地认为德育应该由班主任、思政教师负责,学科教师没必要在教学中向学生实施德育,认为自己只要做好本学科的教学工作就好。这种错误的思想也导致教师对德育工作缺乏足够重视,阻碍了初中生的健全发展。此外还有部分教师缺乏德育渗透经验,很难找到英语教材与德育内容的结合点,所以在课上不会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在英语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德育时,教师要遵循德智结合、潜移默化的原则,引导学生学习本学科的语言知识,并对具体的语篇内容、单元主题进行分析、品读和挖掘,从英语知识中获取丰富的信息。教师不能单纯地给学生传授某种道理或观念,而忽略英语知识的学习,避免“生拉硬拽”,要把德育融入具体的知识点上,这样才能达到“融德于文”的效果,让学生在分析单元主题、了解西方文化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德育熏陶,从而使他们的内心受到浸润,有利于让初中生形成正确的认知。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初中生思维、认知、身心发展的总体特征,根据他们的思维水平开展循序渐进的德育渗透教学活动,不能一上来就引领学生挖掘某个英文语篇的深层内涵,而要让他们的思维从浅层向深层逐步发展。比如可以通过构建特定情境的方式,先熟悉情境激活初中生的已有认知,让他们对英语知识产生好奇,然后再通过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知识背后的人生道理或人文内涵,这样才与该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相贴合,才能保证学生的知识、情感和品质获得综合发展。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地给学生讲解单词、语法点,还要向学生渗透教材中包含的跨文化知识。要求教师引领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中西方在某个领域上的文化差异,使学生通过与西方文化的对比学习形成对中华文化的深刻认识,这样有助于强化他们的跨文化意识。教师可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文化,在此过程中渗透文化价值观,使学生形成尊重不同文化的态度。
例如,在组织学习Unit 2 Colours and Clothes 这一单元时,教师以“颜色”为德育渗透的切入点,组织本班学生了解相同颜色在中某种文化中文化中表达的不同含义。如“red”(红色)在某种文化中是一个贬义词,一般西方人会联想到血、火等事物,在西方的一些国家也会表示恐怖和暴力,还表示危险。接着教师询问学生:“红色在我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比如国旗的颜色为什么是红色?”以此引导初中生思考,通过分析得出红色代表革命,象征着一个个鲜红的生命,代表着流血牺牲的精神……在此过程中也实现了立德树人的目标,让学生体会“red”(红色)背后的意义,从而激发他们敬畏国旗、缅怀先烈的意识。
为了进一步顺应新课改要求,情境教学逐渐走进了英语教师的视野,教师要通过特定的情境向学生呈现知识,在情境中进行德育渗透,发挥情境“感染人”的作用,激发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探究兴趣。这种教法可以让学生产生独特的情感反应,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建构语言知识、道德知识。因此,教师通过创设特定情境的方式渗透德育,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组织学习Unit 7 Days and Months 这一单元时,本单元主要是以节日、月份、星期等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学习。在学习与节日有关的活动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情境,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中西方不同的节日,如Spring Festival,Christmas Day 等,展示节日图片。接着鼓励学生在特定的节日情境中用英语列举相应的庆祝方式,如我国的春节有Watch the Spring Festival Gala,Have a dinner,Get red packets 等。在此过程中有利于让学生了解更多中国节日文化知识,形成对本民族节日的认同,也有利于促进英语语言的学习,从而实现英语知识与德育的有效融合。
教师不能单纯通过“口授”的方式向学生进行德育理论的传输,这种口头说教的形式只会磨灭学生的热情,不仅不会起到很好的渗透效果,反而会把英语课变为枯燥的“思政课”,降低他们对英语课程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语言学习、探讨,在此过程中渗透德育,让学生针对某个问题展开交际、讨论和互动,一方面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碰撞,另一方面使学生形成与人合作的良性意识,同时掌握协调人际的能力,进而优化德育渗透效果。
例如,在组织学习Unit 1 School and friends 时,在本单元学生会学到如何与新的朋友打招呼、询问名字等,掌握用英语交朋友的技巧。课堂上教师把学生按座位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相互认识小组内的新朋友,并用英语询问对方的名字,如学生A:“Hi.My name is Li Jia.What's your name?”学生B 立即回答:“My name is Tang Xin.”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既能完成用英语询问别人名字的课堂任务,也有利于形成与同伴合作的良性意识,同时还能掌握与人交往、交朋友的技巧,使学生树立积极的交友观。
单元话题对学生学习英语课文有着较强的指导性,便于学生把握学习主题。教师要充分研读并掌握单元话题的深层内涵和意义,在课上引入一些符合话题的爱国材料或德育资源落实立德树人目标,让初中生在理解单元话题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积极、健全的价值观。因此,教师通过解读单元主题的方式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在话题分析、讨论中既能学到英语知识,也能形成某种情感意识和思想观念,实现对立德树人的有效落实。
例如,在组织学习Unit 8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这一单元时,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用英文介绍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美国等国家的语言、所在位置、国旗、国家动物、风景等。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单元主题,让他们思考:“对于世界上不同的国家我们应该保持怎样的态度,是抵制还是包容?”以此激活初中生的思维,比如有的学生说要以大国的包容心态包容各国文化,对于其他国家的优势要善于学习……在解读单元主题的过程中实现对德育的渗透,帮助初中生树立积极、正确的观念。
英语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观念,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本学科的知识,更要教他们如何“做人”。因此,教师要摒弃以往“重成绩,轻德育”的错误思想,遵循“德育为先,教学为主”的先进理念,充分利用本学科独特的德育素材,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初中生的道德品质。此外还要注重总结和反思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经验,不断探索并创新英语德育渗透的有效形式和途径。
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识,不能单纯地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还要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比如在备课过程中梳理英语教材中包含的德育渗透点,并围绕初中生身心发展的总体需求设计相应的德育渗透环节,保证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形成积极、正向的道德观念。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树立科学、先进的英语教学观,摒弃以往“以知识教育为主”的错误观念,要认真解读新课改的要求,在此基础上不断学习先进的育人理念和方式,在英语教学中注重促进学生知识、情感、道德各方面的发展。
教材是承载英语知识的载体,同时也是将德育有效渗透到英语课堂中的依托。初中英语冀教版教材正是立足“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学思想编写的,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也凸显了英语学科的人文性,教材中囊括了许多值得开发的德育素材。因此,教师要认真梳理和挖掘课本中的德育内容,将其潜移默化地融入英语知识点中,实现智育德育的有效融合,力求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接受德育,让他们的身心受到浸润与熏陶,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性成长。
综上所述,英语课程的价值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要及时渗透课本中的德育元素,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作用;英语教师的作用也不是单纯地“教书”,而是利用这些德育元素更好地“育人”。所以,教师要转变以往“重智育,轻德育”的错误思想,充分结合学生的情感需求组织教学,全面、深度地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并全方位地渗透,要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教育和引导,使学生在获取语言知识的同时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