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下初中语文德育的思考

2023-04-06 15:42袁文文
关键词:价值观德育初中语文

袁文文

初中语文教学深化改革,应在引导学生强化知识储备及掌握基础技能与关键能力时,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德育。教师要渗透和融入和谐价值观,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学中得以贯彻和落实,同时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为科学发展、合作共赢、构建和谐世界以及实现民族复兴打好基础。语文德育推进中有一些突出问题,不利于和谐价值观与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基于此,需要从语文课程德育功能与特点出发,结合学情与需求做好优化。

一、和谐价值观下语文德育渗透的意义

(一)培养新时代需要的人才

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是德才兼备,能承担社会主义事业所赋予的使命。语文教学具有德育功能和其他课程难以企及的优势,教师要利用课程做好德育渗透。和谐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有助于人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并能解决众多社会矛盾,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共同发展等。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融入语文德育中,可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时,为其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社会与生态层面认识国家价值目标。这样既能帮助初中生提高道德水平,使其具备民族精神,还能对其社会活动起到引领作用,服从国家目标,实现自我价值。

个人在专业方面突出但道德败坏,缺乏和谐观念与国家意识,将会给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语文教学以和谐价值观为基础,从教材出发拓展到课外,有效进行德育,将文化知识、能力培养与道德品质、价值观、人生观、精神引领有机统一,可满足新时代对全面发展人才的需求,也能使其在时代变革与发展中发挥作用。

(二)落实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改为初中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要求在实现课程知识与方法能力目标的同时,发挥灯塔作用,带领学生全面发展与持续性进步。过去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狭隘性,主要体现在重知识和考试,忽视立德树人,导致部分学生虽然成绩优异,但存在道德品质低下和精神世界不够充实等问题,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与民族复兴事业的推进。

和谐价值观是国家价值目标,也是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在语文德育中做好渗透和弘扬,既契合新课改立德树人要求,达到以文育人的目的,还能拔高学生道德,使其将和谐根植于心中,在与人相处、社会活动与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坚持和谐原则。

二、和谐价值观下语文德育渗透的突出问题

(一)思想上缺乏足够重视

初中语文教学充分发挥德育功能,既有利于学生个人发展,也有助于国家与社会发展。新课改推行中,语文德育与过去相比重视度提升,但远远达不到要求。教师要在语文课上引导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和锻炼能力之外进行德育,不过缺少思考与精心安排,归根结底是思想上缺乏足够的重视。

语文德育随意性较大,很多时候时机不对,难以使学生产生共鸣,自然也达不到熏陶的效果,无法达成以文育人的目标。语文德育忽视反思与方法研究,背离学情与实际需求,德育效果较差。

(二)教学路径与方法单一

语文德育路径单一,局限于教材与课堂,缺少拓展。初中语文教材中德育素材虽然丰富,但教师就相关内容进行德育,不能做到合理应用和拓展,将影响德育效果。语文德育创新不足,以围绕教材内容灌输价值观、人生观、爱国情怀、与人和谐相处、高洁情操等为主。语文德育未能契合学生认知心理,对德育不能积极参与,缺少感悟,自然也无法做到践行。语文德育中讲得多,学生思考、体会、反思、感悟等空间不足,导致学生未能将其根植心中,也不能以此促进行为。语文德育虽然一直在进行,也有一定程度的强化,但实效性不足。

学生在语文课堂接受德育,不良行为依然没有纠正,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仍然存在。语文德育不能做到合理安排,突出体现在两极化,分别为课堂中过分强调德育或轻描淡写。一种受认识不足影响,教学中在德育方面过分纠缠与耗时,导致课程知识、过程与方法目标等无法落实,出现喧宾夺主情况;另一种为课堂德育三言两语带过式渗透,学生未能全面理解和深入感悟,通常效果较差。

三、和谐价值观下语文德育渗透要坚持的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和谐价值观下,语文德育应坚持发展性原则。语文德育需要契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同时兼顾知识与能力的发展要求,有机统一,促进语文课程目标与德育目标共同实现,使学生在两个方面同时获得发展。

语文德育尊重个体在道德品质、价值观、和谐发展意识与观念、爱国情怀等方面的差异,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以确保对每个学生都能起到实际影响和作用,使全体学生道德水平得以提升并在原有思想与价值体系上实现发展。

(二)主体性原则

语文德育中坚持主体性原则是基本保障,在和谐价值观引领下,应从立德树人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学情及课程德育资源与素材,提前考量与设计,力求做到因势利导,让学生自然而然接受与消化德育,以确保其体现在行动上,促进其实实在在地进步与发展。

语文德育主体性原则,还应让学生参与,使其在主体行动中认识、理解、感悟、内化,最终在其引领下行动,以及纠正行为偏差和错误思想观念与价值观。语文德育应以学生感悟和探究以及联系实际进行自我反思为主,最终促进自我教育。

(三)科学性原则

语文德育建立在坚持科学性的基础上。教师要提高德育素养与能力,掌握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与德育的关联性,再针对课程教学内容展开研究,提炼德育元素,在综合考量基础上精心设计,将众多目标有效统一起来,实现以德育人和全面发展。

语文德育要做到适时和恰当,依据所教内容自然而然引出。语文课中的德育除找准切入点外,还必须把握渗透时机,以便学生参与和接受。语文德育科学性强,能激起学生情感,使其积极展开思想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塑造正确三观与培养民族精神,强化和谐、民主等国家价值观。

四、和谐价值观下语文德育渗透的路径与策略

(一)以教材为载体进行德育

和谐价值观下的语文德育,在组织和推进中要以教材为载体,找准相互间的契合点,然后精心设计,在课堂中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培养和谐价值观与良好道德品质。初中语文教学主要围绕教材,且课本中内容经过精挑细选,既满足学生语文文化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的需求,又包含民族精神、传统美德、核心价值观等相关教育内容。和谐价值观是其中的一部分,教师要从教材出发,挖掘资源,在课堂中找准机会有效渗透,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在主动感悟的基础上增强践行动力,确保德育效果的提高,真正起到以文育人和道德教化的作用。

以《雨的四季》为例,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品味语言,掌握景物特征和描写手法,又要利用课文内容做好德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和生命的情感。教师要促使学生自主阅读,用心体会和感悟,同时指导其抓住两条主要线索,一条为四季景物描写,另外一条为对雨的情感,从中掌握四季雨的特点,比如美丽、热烈、端庄、自然、平静等,理解作者的情感,在共鸣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产生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引入和谐价值观,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出发进行德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发展观、生态观。

(二)以创设情境的方式开展德育

提升语文德育效果需要强化探索,确保渗透成效最大化。语文德育功能最大化,要确保学生想要了解和乐于思考与探索,教师应契合初中生心理特点,满足其兴趣需求。创设德育情境能激发学生情感,并在情景交融的场景中使学生自主体验,直接获取感悟和认知,在自我吸收的同时升华情感,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化作用,最终使学生知行统一。语文情境教学中,教师可选取不同方法,依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表演,通过再现课文中的故事和事件,将人物形象逼真饱满地呈现出来,深化学生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学习人物的高尚精神品质和道德修养,明确与人、社会、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语文德育情境教学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协助。教师呈现契合课文内容的图片或影视作品、相关视频等,也可利用激发情感的音乐进行渲染。通过打造情意统一、生动形象的场景,让学生犹如置身真实情境之中,在身心投入时感悟,既有利于深度理解文本,又能在这一过程中与文本与作者对话,从而自主吸纳其中的德育内容。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为例,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播放与其契合的纪录片,并配上雄壮的音乐,融入背景介绍,学生在画面吸引下,不自觉地融入历史上这次重大的战役中。教师呈现战争的激烈场景,学生会被其中的情绪感染,学习革命先烈精神,激发爱国情感,继承与发扬保卫国家的民族精神,培养其自豪感和正义感。

(三)德育生活化

和谐价值观下的语文德育必须强化实际意义,真正对学生发挥影响与教化作用。语文课程是德育的重要载体,要以教学内容为契机,将德育生活化,引导学生从现实出发理解德育,同时在这期间进行反思,通过德育进行自我教育。教师要赋予德育时代性,与当前国情与核心价值观培养相结合,融入和谐价值观,使学生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上构建道德、价值体系等,全面引领思想和行为。

以《邓稼先》为例,教师应做好人物介绍,让学生了解人物事迹,明确其对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的贡献,从而生出崇敬之情,以其为榜样,学习默默奉献、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培养爱国情感。另外德育应引入生活中,要求学生从实际出发,说说当前应如何学习邓稼先精神。有学生提出好好学习,掌握文化知识,将来才能推动科学技术发展;有学生则提出无论做什么,都要兢兢业业,要有奉献精神,在不同领域发挥作用。

(四)组织德育活动

教师除了要依据课文渗透德育,还要组织德育活动,通过实践强化学生的认知和内化。教师可结合节日适时开展德育渗透,也可以将德育融入课外阅读活动中,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为构建和谐社会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打好基础。

语文教师要系统整合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有针对性地拓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和谐价值观与语文德育目标,设计与组织德育主题活动,增强德育成效。平时无论课堂德育还是德育活动,都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搭设探讨与反思平台,促进学生理解和感悟,进而保证其身体力行。

(五)德育要把握好度

语文德育要把握好度。对于语文课程而言,知识、方法、能力等是主要部分,德育不能喧宾夺主。也就是在实际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做到适时、适度,必须处理好三个维度目标关系,以确保语文教学合理与德育科学有效。

语文德育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与启迪作用,将空间与时间留给学生,使其感悟,情感得到升华,在此基础上强化其践行意识,促进知行统一。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具有德育功能,在实际渗透中应融入和谐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利用语文德育素材充分发挥课程优势,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做到与他人、社会、自然和谐相处,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知识、能力、道德品质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完成国家与时代赋予语文教学的任务。

猜你喜欢
价值观德育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我的价值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