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中的报国之志

2023-04-06 14:14张红艳郭卫东
考试与招生 2023年2期
关键词:贺新郎壮志辛弃疾

□张红艳 郭卫东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幼时出生于金国,青年时期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终于南宋一朝,主和派一直在朝中占据主要执政地位,并极力压制主战派,多数皇帝耽于享受,不愿为收复故土开战,故而辛弃疾大多数时候是赋闲在家的。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北伐恢复国土为志,奈何主战派在南宋朝廷备受排挤,终致壮志难酬。虽然他没有机会恢复中原,但他却把满腔报国之志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辛弃疾的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无事不可入词,无物不可入词,善用满腔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愤慨,词中对当政者的不思进取和委曲求全颇多谴责。

现实对辛弃疾是残酷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主战派的立场,使其在中年之后就不得不闲居于乡野田间。另外,“归正人”的身份也十分尴尬,阻碍了他在官场的发展,官职最高为从四品龙图阁待制。

细观辛弃疾的词作,与陆游有许多相似之处:在政治立场上始终把收复失地、洗雪国耻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文学创作中写出了对时代的期望和失望。与陆游写诗不同的是,它采用了“词”这一灵活的载体来抒发情感,承载理想。辛词是以境界恢弘、感情舒朗豪放著称的,擅长以崇高的理想与炽热的感情来书写人生,词中很多地方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无奈。所以,个人情感的浓烈、报国之志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最大特色。

表现在他的词中,如“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贺新郎》),“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贺新郎》),以至“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兰陵王》),都是壮志不得酬的悲愤心声,如“铁马血雨”的极度视觉冲击给人的心灵以震撼。辛弃疾中年以后一直在坐“冷板凳”,所以他也信奉老庄之学,虽然词中时有旷达之语,但他平静的言语难掩内心深处的不甘与愤怒,如“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贺新郎》),“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浪淘沙》),这些表面看来似旷达不羁的句子,却更使人感受到他心中的极高期望破灭时无法言说的痛苦。

他在建康通判任上曾作千古名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这首词上阕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落日楼头”以下,表现词人如离群孤雁、像弃置的宝刀难抑胸中郁闷。下阕用三个典故对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从而表白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叹惜流年如水,壮志成灰。最后流下英雄热泪。

在意象的使用上,辛词中也充满了浓浓的家国情怀和一往无前的气势。为了与词中表达的思想一致,他选用的人物、典故、自然景物都具有一种奔腾耸峙、不可一世的气派。他果断摒弃我国传统词作中常见的兰柳花草及红粉佳人,采用如“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满江红》);“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水龙吟》)。他词中的历史人物和典故,多为慷慨悲歌、豪气冲天的类型,如“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权(《南乡子》),“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永遇乐》),“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的李广(《八声甘州》)等等。这种对自然和历史素材的选用,与词中情感力量形成绝妙的配合,构成了辛词豪放宏大的叙事风格。

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说:“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诚然是也!

猜你喜欢
贺新郎壮志辛弃疾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上)
试谈辛弃疾的田园词
油田工人
破桩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下)
李小军 毛泽东《贺新郎·读史》行书
辛弃疾的元宵节惹人妒
飞行员:唯有壮志可凌云
毛泽东《贺新郎·别友》的背后故事——兼论此作的修改得失及赠与对象
为有牺牲多壮志——重读《革命烈士诗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