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不知有多少成绩优异的中师学子,把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教育事业。尤其是1982年到2002年这二十年间,近400万中师生响应国家号召,下沉到最艰苦的农村。十八岁,刚刚成年,或者说刚刚看到城镇的繁华,又要回到家乡的中小学校,甚至是复式小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师范生》一文关注这个特殊的历史群体,跟随他们的成长,一起体悟这个属于奋斗者的时代。中师生在乡野大地的坚守,不单是几代人的记忆,更是学生们心中永远的明灯。他们堪称当代农村教育的弄潮儿。说他们是中国乡村教育的守望者,并非夸张。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这不光是掷地有声的承诺,更是为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时代新人的工程师,相信会有更多成绩优异的师范生,继续奉献,在三尺讲台上发光发热。
一个左邻右舍眼中的高材生,在大城市的读书人,实际只是个使用概念装点故事门面的北漂青年,如今回到村里,该如何应对周遭审视的目光?《大拜年》算是返乡叙事,作者却也没有在物是人非的场景里流连,颓败的生活他顾不上伤感,只是惊讶,原来差不多的同龄人早已泯然众人矣,过上了简直难以想象的生活。小说文字冷峻,他试图在粗粝的生活中拼出存在的真相。但就像维特根斯坦感慨的那样:“要看见正在眼前的事物是多么难啊。”或许,正是因为看见的不容易,也才有那么多人以艺术的名义,执着探索,不懈追求。《新年快乐》是一则科幻,却也不是简单探讨时间会不会轮回的故事。时空折叠,时空割裂,甚至是脑机技术,不过是人物活动的浩瀚舞台,小说用力渲染的仍然是人的勇气,面对极端抉择时的动人态度。《陪她等车时经过了六个人》写职场生态,只是那些看法和判词,和人的尊严、做人的底线比起来,不值一提。看起来面对命运的巨锤,好像早就缴械投降,但小说在冷冽的寒意中,却给了另外一道出口。“要一直喜欢看书啊。”既是规劝,也像是誓言,那种善意和相互鼓励如此动人,再去分析它的结构和技巧,似乎都稍嫌轻浮。
散落在历史风尘里的古老村落,无论是对文物的守护,还是对孝道文化的倡导,往高里讲,是弘扬传统,赓续血脉,是在提升文化自信,往小里说,可能正如《村庄二题》中所形容的那样,这些普通不过的村子,做的事情也谈不上丰功伟绩,但它们辐射的光辉,却足以照亮大半个中国。放眼新农村建设,正是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倾斜,还有乡贤们的共同努力,才重铸了一批又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聚落。我们生存的空间如此丰富,值得反复铺排描摹。
又是新的一年,祝福朋友们一切遂心如意,平安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