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雪
(江苏省宿迁中学,江苏宿迁 223800)
新高考制度突出了自由性,学生不受文理科限制,可以自由搭配学科选择课程,比如理科学生必选物理,然后可以在化学、生物、政治和历史四门课中自由选择两门作为二选科目。这样的高考选修制度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选择方式,使学生对所选课程的学习兴趣更浓。再加上新高考改革后,地理考试的开放性和创新性得到进一步增强,减少了纯知识性和记忆性的题目,增加了创新性、开放性的题目,突出查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实践探究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体现探究性,体现课程自主学习性,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知识。本文基于新高考改革,探究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路径,得出了精心开展备课,明确教学目标;善用现代技术,丰富课堂内容;开展合作学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组织课外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地理实践能力四条策略。
新高考模式下,除了语、数、外三门课程,其他科目都被设置为选考科目。基于新高考制度,高中不再设文科、理科。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并学习,过去的文理科目被打乱,照顾到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新高考综合了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使高中学习更加灵活。这种创新提高了高中的教学质量。
在新高考制度下,地理考试特点发生了改变。整体而言,地理试题难度增加了。新高考改革后,地理试卷突出了知识的整合性,情境的真实性、复杂性,思维的创新性。初、高中地理知识进一步整合,命题材料更加开放,创新性的开放试题数量增加了,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表达和创新机会。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考查目标、考查内容、考查方向、评价导向等方面作出了新的引导,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教并重,以学为本”的育人观,不仅教知识,而且教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地理教学中更侧重学生的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教师以新课程中“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学案导学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
这就要求地理教学模式进行一定调整。总之,基于对新高考考试特点的分析,教学工作的挑战性增强,同时趣味性也在相应地增加。
高中地理教学中缺乏对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特别是在高三的复习课中,教师很容易将试题替代知识系统的内容,将高考的考查方向替代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缺位导致教学陷入浩如烟海的试题讲解中,而不能从新课程及新高考改革方向中去探寻教学和评价的转型。
高中地理教学中功利化倾向严重,特别是在高三地理复习教学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眼中只有高频考点:在地理教学中过分关注高考高频考点,就会失去对高考考查意义的把握。新高考不再强调哪些考点是必考的,所有考点都有可能被选中,也不会特别平均地分配各个知识点的考点,这就为复习课的重点把握增加了难度。
(2)心中只有分数成绩:在高考分数决定录取差异的情况下,学校可能加大对同类型班级学生分数的比较,同班比较、同类型科目班级之间比较,甚至给出省内学科排名,巨大的压力让教师和学生都会过度关注分数,认为多一分就能在省内超过几千人,所以出现很多学生盲目刷题的现象,从而忽视对知识系统的树立,对思维结构的建立。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打破这种唯分数论的局面,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学习、探究、创新的能力。
(3)脑中只有答题模板:有的学生学了三年高中地理,也不知道如何答题,反而看重答题模板,喜欢背一些常用语句作为套路,殊不知新高考越来越灵活,题目的情境永远是你没看过的,问题的问法不同,哪有所谓的答题套路,高考要选拔的是有学习能力。有创新精神的青年学子,绝不会考生搬硬套的题目。那么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就应该跟学生交代清楚,地理学习不要套路化,要真正钻进去,待下来,走得出。所谓钻进去就是从情境出发,找到主线,像研究者的样子去思考;待下来就是在遇到困难时不退缩,勇敢面对,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途径;走得出是走出套路,根据题意创新答题,要有自己的答题思路。
高考评价改革对核心素养落实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很多教师难以适应,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新高考方向不对接,导致原有的方法失效,而新的方法还处于探索阶段,教学中感到无所适从,只能疲于应付。比如高三地理复习课,应以巩固已学知识、技能为主要任务,并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课就是把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的方式串联起来,进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现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提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新高考让大多数教师都不太适应,难以把握高考动向,导致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显得传统、刻板,还需要广大教师投入时间精力,琢磨、研讨出更加适合新高考的教学方案。
教学的第一步,是研读地理教材,分析新教育理念。研究高中地理教学的重难点知识以及高中地理对能力素养的要求,进而找到教学的切入口。新高考突出了“能力立意”,突出“地理核心素养理念”。为了有效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教师需要精心组织备课活动。首先,以地理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分析课程内容,制定课程目标。每节课程都体现了一定的核心素养,教师要了解课本,分析教材,把握好课程目标,设计好课程重难点部分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掌握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地理核心素养。
例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课,主要学习内容:一是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识别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描述水循环的过程,指出水循环的类型。二是结合实例,分析水循环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体会水量平衡的思想。三是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增强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认同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协调观。这节课程,突出了“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两项地理核心素养。海陆循环是一个系统的地理现象,海陆之间形成一个水循环系统,海水蒸发,随着水汽输送,在陆地上空形成液态水,降落到陆地表面,而未被植物吸收或者被蒸发掉的水形成地表径流或者地下径流,最终又汇入大海。海陆相互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在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生态问题。因此,人们必须树立生态环保意识,树立人地协调观,保护生态环境。
过去的高考模式下,教师更加重视为学生解读教材内容,传递教材知识,但是忽略了课堂拓展,导致课程内容不够丰富。学生只了解了基本的地理理论知识,并没有了解地理知识背后的地理规律和地理思想。这也导致学生无法灵活调用地理知识,创新地解决地理问题,使学生在分析地理现象时,表现出能力不足,不能顺利地达到学以致用的境界。而新高考更加重视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地理课堂的拓展和延伸提供了可能性。教师可以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拓宽学生的地理视野,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入理解地理知识后,学生才可以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读地理现象,满足新高考需求。
例如,在“气压带和风带”一课中,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用形象的动态图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移动规律。首先,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投放氢气炸弹,造成美国森林失火的资料。基于这个资料,教师提出问题,氢气是如何漂洋过海的呢?这样本节课的主题被成功引出。其次,教师可以以图片展示单圈环流和三圈环流模型,生动形象地将课程知识展现给学生。再次,教师可以给学生用动态图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最后,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典型的世界气候类型,学生应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相关知识,分析某些地区气候的形成原因。这样学习活动变得更加灵活,学生的地理视野也得到了拓展。
新高考模式下,是否学习地理课程的选择权在学生手上。因此,能选择地理课程的学生一般对地理课程的兴趣都比较高。同时,新高考突出考查地理思维,因此,新高考下的地理课堂必须体现出学生主体性,体现出探究性。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
地理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探究性,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地理问题,小组合作解决地理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由此,学生的地理成绩也得到提升,学习地理的兴趣也得到了培养。
例如,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课中,教师可以组织合作学习活动。首先,让学生分析水资源的作用有哪些?学生结成合作小组,在网络上搜集资料,并整理课本内容,得到水资源的作用。之后,学生交流分析城市缺水的原因,彼此协商,提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方法。这样经过合作学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提升,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探究水资源短缺问题,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节约用水的意识。由此,学生不断发展新高考要求的地理能力,不断适应新高考的考查模式。
地理课程也具有自然科学课程普遍具备的探索性质,而新高考改革后,地理试题的开放性进一步提高,开放性试题能够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够检验学生的逻辑是否具有层次性,能够体现出学生的思维是否具有创新性。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活动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兴趣,设计合理、有趣的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地理学科的魅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地理知识。教师可以将作业布置成课外探索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课外探索,接触真实的地理,探究地理世界的奥秘。基于生活化的地理课外探究活动,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多样,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氛围也更好。
例如,在“区域产业活动”的相关地理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整合乡土地理资源,设计一个地理实践活动:研究家乡的农业生产。教师可以设计暑期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假期调查家乡的农业生产类型,分析当地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首先,教师可以制作表格,让学生填写家乡农业的主要类型;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家乡的气候特点、地形特征、区位经济因素;之后,结合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引导学生分析家乡的农业生产条件。通过对家乡农业发展的调查研究,学生能真实地感受到区域地理的精妙之处,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的家乡为什么是这种农业类型,是否典型,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农业类型有什么区别,这种区别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这些问题就会引领学生去自主合作探究,实现我们地理核心素养的价值。
新高考模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地理课程成为一门选修课程,从教学组织形式到能力考查范围,都发生了变化。高中地理教师需要重新思考教学模式。首先,教师要把握好课程标准,精准分析学情,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其次,教师要学会应用信息化教学技术,丰富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最后,由于地理是一门探究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所以结合实践活动讲解地理知识,可以使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加快学生的理解记忆,使学生学会学以致用。总之,高中地理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地理教学符合新高考的要求,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突出地理学科的实用性,提升地理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