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元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弘远书院,河南郑州 450000)
梁启超先生在其散文《少年中国说》中这样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1]而李大钊先生于1916年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青春》一文中也以青年为基调,将一个民族的希望寄托于“青年锐进之子”们的身上,[2]一个国家的少年一代,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未来,代表着这个民族的希冀。不可否认,在辅导员工作中,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行为习惯以及认知能力是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也奠定了学生群体的成长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以及辅导员工作之中的重要性地位。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这个国家少年与青年一代的传道授业者,这份职业无疑是神圣而崇高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个国家教师的优劣,是与这个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辅导员所面对的学生主体也在发生着变化。学生从“90 后”转变为“00后”,学生案例也从单一型直接型因果关系,逐渐演变为内因、外因相互作用,曲折复杂的各类事件。[3]而学生工作案例性质的转变也造就了学生工作的复杂性,学生工作的复杂性与学生群体的重要性则是辅导员工作中将长期面对的两个难题。
在校园中,无疑传承红色文化资源是具有极其重要价值的。[4]贵州师范大学胡杨在其名为《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研究》的博士论文之中就有所阐述;而浙江理工大学的王建彩发表的《高校校园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研究》也明确强调了:以校园文化为依托建设校园红色文化……把红色文化精神内化为道德的航标和外化为行为指南,这对促进高校德育有着重要的作用。[5]无疑,以上的例子都是在强调红色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以及加强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方面的重大意义。
下面,笔者仅以在工作中遇到的两例学生案例为突破口,试分析红色文化在校园中之所以难以传承的内在原因。
小张(化名)是我校的一名普通学生,一直对军旅生活十分向往,于是开学报到后便报名参军入伍,将青春与热血投进了军营之中。第一次见到小张是在他当兵退伍返校后的第一天,他来办理复学手续,当时我刚刚入职,对这位同学十分在意,原因有两点:其一,由于刚刚入职,对于学生复学手续办理流程的陌生让我对他办理复学这件事情分外关心。其二,由于小张的外表与我们心中的理想军人形象相去甚远。因为这个学生个子不高,说话轻声细语,缺少阳刚气,这与我心目中那些高大、帅气、挺拔、伟岸的军人形象如隔天壤,但五分钟之后,就是这样一个些许羸弱的退伍学生所说的话与他的经历,却深深地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在聊天过程中,我们得知这个学生在我国边境当兵时所亲身经历的边境冲突。小张说他在短暂的军旅生涯中,遭遇了一次难以忘怀的边境领土争端。很多同班士兵受伤,一些96、97年甚至“00后”战士就倒在了边境线上。从小张的话语之中能看出,他对军营生活的热情和对同班战友的友情,更能看出这次的边境冲突给小张同学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创伤。
案例中的小张因为在军旅生涯中遭遇了边境冲突与战友的离去而难过与悲伤。小张对军旅生活的热爱与其战友深厚的情谊,在冲突之后久久不能平复心情,并伴有过重的思想与心理负担;小张退伍复学之后的生活由军营转向校园,由训练转向学习,由战友转向同学,在面对周遭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所带来的陌生感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压力等都对产生了负面影响。
考虑到小张的情绪尚不稳定,并且有比较重的思想负担,辅导员在对小张进行了安慰与关怀的同时,又成为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倾听他的倾诉,并对小张的行为表示了理解,对小张的经历表示肯定与赞扬,在赢得小张信任的同时,成功平复了他的情绪。在倾听与安抚结束之后,对小张在边境的行为表示赞赏,在学生情绪稳定后针对小张的状况迅速制订了以下干预措施。
1.临时挑选干净整洁的退伍宿舍
由于退伍宿舍之中多为当兵退伍后复学的同学,这样做的好处有以下三点:其一,这可以使很多由军营生活转为校园生活的退伍同学有一个干净整洁且人员相对单一的宿舍环境。其二,由于退伍宿舍皆为退伍复学的同学,这可使不同的退伍学生能有一个共同的经历与话题,使他们彼此了解,相互共情。这是他们由军营生活转向校园生活的良好过渡,为以后融入其他宿舍提供基础。其三,由于退伍宿舍人员相对单一,这便能够避免其他普通宿舍突然转入新人所带来的宿舍内部排外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退伍同学对于新环境的适应问题,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同宿舍矛盾的问题。
2.建立联系,多进行情感交流
考虑到小张同学在生活上所面对的转变是多方面的,不仅是由军营到校园,更是由边疆到中原。所以,辅导员平时要多与小张同学建立情感上的沟通,多关心他的生活与学习,每周定期与小张聊天、谈心,使小张感受到来自学校和老师的关怀。在与小张的谈话与交流中,要把重点放在聆听小张同学的倾诉上。
3.辅导员带头发动党员干部与学生干部,对其进行学习与生活上的帮扶
辅导员要联系班委与学生干部,主动在学习与生活上帮助小张同学,使他把生活重心转移到学习上,并使小张同学在学习中找到自信,辅导员可在谈话过程中帮助小张同学制订一个正确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鼓励其认真学习,为两年以后的专升本做准备。同时辅导员要主动联系相关专业老师,向他们寻求建议和帮助,专业老师在得知小张的情况后,也在专业方面帮助小张制订了学习计划。在校园生活中,鼓励小张多参加学生活动,在活动中能够舒缓自身的压力与烦恼,能够认识更多的同学。在校园活动中不仅增加了对同学的了解,更加深了彼此的友谊,使学生更加团结。在老师与同学的不断帮助下,小张一扫复学时的阴霾,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班里的中上水平,与同学相处融洽,社团活动也相当活跃,并在平时能够主动帮助辅导员处理班级工作中的多项事务。
4.家校合作,与家长沟通
辅导员在得知小张同学的事情之后便主动与小张同学的家长取得联系,从家长口中得知小张在家时情绪稳定,只是有时候看到新闻还是会郁郁寡欢。在与学生家长多次沟通之后,辅导员能够对症下药,更加充分地了解小张同学的一个心理动态,并督促家长平日多与小张同学打电话聊天,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关爱。在家校合作,双管齐下的作用下,才能让学生更快融入学校的生活与学习中。
5.弘扬事迹,鼓励直面过去
辅导员在事情结束之后的一段时间,与其身边同学与小张的心理咨询师进行交流,询问小张同学的情绪与近况。并待小张情绪稳定后,通过日常接触,询问小张是否愿意将自身经历作为榜样事迹在班会上告知大家,在获得小张的同意之后,辅导员适时组织召开班会,将这件事情作为弘扬爱国主义情怀的典型事迹,在班会上向大家讲解和宣传。鼓励大家向小张学习,树立爱国主义理想与信念的同时,更加珍惜当下和平安稳的学习与生活。
金庸老先生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哪有那么多的平安喜乐,哪有那么多的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只不过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而为我们负重的这个人,也许并不高大,并不伟岸,甚至有些瘦弱有些单薄,但他却做着这个世界上最具有英雄气概的事情,为我们的国家守一寸净土,保一方平安。小张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不以外表评判人,不以军功论英雄,更是以他的亲身经历让我们明白:这个时代从来不缺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
小李同学(化名)自入校以来一直表现优异,平时能够积极主动地帮助老师处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并能够与同学们打成一片,同学关系相处融洽。在大一竞选班委的时候,凭借自身在班级内部的号召力与在辅导员身边卓越的工作能力,成功当选了班长一职。但在大三上学期时,小李找到辅导员,主动对辅导员说想辞掉班长一职。原因是他决定考研,感觉作为班长每天要承担诸多班级事务,十分影响考研复习。所以决定辞掉班长一职,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希望辅导员能够找其他同学担当班长的重任。
如上这样的例子,笔者曾经询问过众多不同学校的辅导员,大家都或多或少地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所以,这个例子并不能把它当作个例分析,而是应该将案例二当作众多高校班委的共同现象与矛盾对待。因此,笔者仅以小李为例,管窥蠡测,以点带面,阐述自身愚见。
那么案例二中的情况,从表面看也许是小李的自身追求(考研)与客观现实(班级责任与班级事务)产生了冲突。但在笔者 看来,班级事务与自身追求,这二者并不是处在一个矛盾与冲突的关系之中,其二者之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一方面,正确处理好班级事务,不仅能使班集同学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更能够增加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另一方面,良好的班级关系有助于优良学风的树立,从而创造出更好的学习环境,而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提高考研的成功率。所以笔者看来,班级事务与复习备考并不是矛盾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那么小李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心理反应呢?
笔者看来,小李同学的案例追根溯源所反映出的是:集体责任与个人追求的自我意识权衡和因为对考研的未知而产生畏惧之间的矛盾。
人们面对未知的事物,往往会因为未知和不确定而产生畏惧和退缩的心理反应。恐惧源于未知,对事物发生轨迹的未知,对自己的未知。[6]而这个未知事物可能是一扇没有人打开过的门,可能是潘多拉盒子中的魑魅魍魉,可能是未曾参加过的面试与演讲,也可能是一场不知是何结局的考试。而对这未知的恐惧和难以权衡的自我意识所带来的困惑,并不是一两次谈心谈话就能够解决,这是一个学习态度与思想意识不断树立的过程。而众所周知,思想意识的确立与责任心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不妨将其称为学风建设与思想价值引领的常态化确立过程。而这个过程的确立,可以从党的红色革命精神传承中寻找指引与答案。
从1921年嘉兴红船的星星之火,到2021年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大环境,国家在探索革命与建设国家的道路中总结了一个又一个优秀的理论与不朽的精神。诸如:大别山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精神等,这些精神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而在众多所传承下来的红色革命精神中,“红船精神”一直为笔者所感慨。何为“红船精神”?简言之,“红船精神”可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而“红船精神”在笔者看来是可以与考研、考编等自身追求相融合,“红船精神”已经明确向同学们指出了如何在班级事务和自身追求之间找寻一个平衡点。
如果把“红船精神”融入考研中便会产生以下的化学反应,笔者将其总结为以下三点,更可用以下三点作为论据,与小李同学展开谈心谈话。
其一,所谓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即指,很多同学在大三期间,面对是否要选择考研之时,应该拿出“红船精神”之中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之精神。在别人逡巡不前、畏惧考研之时,自己要勇于走在别人前面,勇于选择考研,勇于向研究生迈进。要有这种别人不敢报考而自己敢于报考的胆识。有了这个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便有了敢于报考的勇气,因为只有敢于报考,才有考上的希望。
其二,所谓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指,在同学们决定选择考研之后,一定要坚定自身的考研理想。从择校、复习备考再到联系师兄师姐,联系导师,其中一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专业课的学习上遇到了困难,要具备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面对接踵而至的一个个难题,切不可知难而退,要想尽一切办法解决自身遇到的难题。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恰恰就是自身得到提高的过程。
其三,所谓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奉献精神。这第三个方面其实是对于班级的学生干部和党员干部而言的,班级的学生干部与党员干部作为班级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不仅在平时生活与学习中要发扬班委和党员干部优秀一面,在面对自身考研之时,也要拿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奉献精神。在注重自身考研学习的同时,也要发挥好党员干部和班级干部的先进性,承担自身的班级责任。为班集体的付出,同学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辅导员在得知班委或党员干部选择考研时,也可将平时的工作重心更多地转移至其他不考研的班委身上。
这样在班级干部和辅导员老师的共同配合之下,相信每一位秉持先进思想的党员干部和班级干部都能够在自身追求与班级事务之间找到自身的平衡点。
在以上两个案例中,笔者不禁产生疑问,同为一个学校的同学,案例一中的小张同学能够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不辱使命地履行自身的职责;而案例二之中的小李同学,为何在面对自身追求与承担班级责任的选择时,却会产生逃避与不愿承担现有班级事务的情况呢?笔者认为,这便是当下比较突出的一个现实问题,关乎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学习。由以上两个案例分析,笔者认为红色革命精神在当下呈现出传承在军营而缺失在校园的现实情况。红色革命精神发迹于大别山的山石嶙峋之间,崛起于井冈山的森森树荫之下,但却淹没在校园的人文关怀之中,试问,丢失了红色革命精神的高校文化生活,最终是否只是高等教育者的自我嘲弄呢?所以,在校园之中提高树立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承意识,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所势在必行的工作。
首先,笔者认为可在校园中以学院、书院为载体,通过举办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诸如“学雷锋活动月”或是以书院为载体,举办“红色诗词书法比赛”等活动,可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将“四史”学习融入校园文化之中,在潜移默化之中树立学生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
其次,做好班干部或者党员干部工作,就能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学习风气。一个学校的校风或是一个班级的班风,并不是几次活动与几次谈话就能够轻易扭转与树立润育学生。换句话来讲,校风与学风更像一个学校的精神与灵魂,必然需要每一位教书育人的老师日复一日地在潜移默化之中润育学生。它在我们的言行之中,在我们的每一堂课之中,在每一次的班会之中,甚至在每一次的谈心谈话之中……所以,如果想要彻底改变中国红色革命精神传承在军营而缺失在校园的现状,还需要吾辈日复一日地承担传道授业的责任。唯有这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才能贯穿高校教师工作的方方面面,才能成为常态化工作之中最微不足道却又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最后,笔者引用李大钊先生在《青春》一文之中的话语作为结束:“青年锐进之子,尘尘刹刹,立于旋转簸扬循环无端之大洪流中,宜有江流不转之精神,屹然独立之气魄,冲荡其潮流,抵拒其势力,以其不变应其变,以其同操其异,以其周执其易,以其无持其有,以其绝对统其相对,以其空驭其色,以其平等律其差别,故能以宇宙之生涯为自我之生涯,以宇宙之青春为自我之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