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跃
有条微信说,不工作的时间,决定了你最终的社会地位。这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作为青年朋友特别是年轻干部,我们干工作,每个人都应想一想: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们怎么才能拥有核心竞争力?
要善于学习。个人能力提升靠什么?关键的一条是靠学习。学习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当前,对学习,有几种现象值得深思:一是不愿学。有的同志自以为是、故步自封,认为自己水平很高,不用学了;有的同志喜欢迎来送往、搞搞协调,就是坐不住、学不进去。作为年轻干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学习时报》这些大报,每天有几个认真看过?我们的业务书籍,大家手头都有吗?都学了吗?二是装学。看似学习,实际上在走形式,装给别人看。三是学用分离。有些同志很愿看书,但工作水平看不出明显提高,原因在于他们看的都是与工作无关的闲书。学习是一种能力,一个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后,不想提高都难。“让读书占领工作以外的时间”,是毛主席的名言。年轻干部都应将此作为座右铭,真正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一种责任、一种境界,做到既“博”又“专”。“博”,就是要广泛涉猎各类知识,使自己站位高、眼界宽、见识广;“专”,就是要切实弄清所负责工作的历史沿革、现实状况、存在问题、发展趋势及对策措施,做一名学者型、专家型干部。只要我们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坚持,平时注意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些,工作就会快人一步、高人一招、胜人一筹,道路就会越走越宽。
要善于思考。什么样的人最有能力?有人说,善于思考的人最有能力。拿破仑就曾断言,“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是利剑,二是思想,而思想比利剑更有力量”。这都寓意深刻。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看待优秀者,往往只关注他们工作的成果和辉煌的业绩,很少去跟踪和分析他们的行为习惯。换句话说,就是只羡慕别人篮子里的苹果多了,但没有留心是怎么多起来的。其实,每个人都有条件把本职工作干好,只不过有人还没有真正把握能力的真谛,而优秀者已经在思考的小路上踏出了闪光的足迹!他们依靠过人的思维和审时度势的能力,不断抢抓机遇,不断创造辉煌。思考是创新的第一步。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要努力做一名能思想、会思想、有思想的干部,既要“提笔能写、有事能干”,更要“无事能思”,养成善于思考、刻苦钻研的行为习惯,多思考、善思考,努力将思考力转化为推进工作的行动力和创新力。
要善于实践。实践出真知。要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陶行知先生当初改名字,特意把“行”放在“知”的前面,就是强调“行”的重要性。作为年轻干部,写材料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体悟,起初对一项工作不太熟悉甚至很陌生,但是真正实践了,经历过几次憋、熬、难、磨,连续写几个大材料后,就会觉得写一次、提高一次,也成长、成熟一次。因为在写材料的过程中要搜集大量的素材,写材料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研究的过程、提高的过程。同样,干其他工作也是一样,你不参与、不具体干,永远不知道怎么干。只要你用心,就会干一次提高一次。组织活动也是如此,因工作原因每年都会参与组织几次重大活动,虽然内容程序大差不差,但每组织一次都有一次新的收获、新的提高。
要善于总结。毛主席在长征之前讲过一句话很经典,抓工作就靠两结,一个是总结,一个是团结。善于总结,是一个人增长才干、不断提高的关键。在实践中,经常会听到领导同志讲,许多同志年龄差不多,经历差不多,天赋差不多,实干精神也差不多,但是进步快慢却差得很远。什么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善不善于总结经验。有的同志叫干就干,干完就算,稀里糊涂,马马虎虎,因而进步就慢。我们每名年轻同志都应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习惯,每干完一项工作都要认真进行总结,总结收获是什么,经验是什么,教训是什么,下一步应该怎么办,做到吃一堑长一智,打一仗进一步。就像竹子拔节一样,每攀登一步,就做一次小结,及时纠正偏差、校正方向、修正自我,不断提升自己。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注重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干部”“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广大青年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始终保持高度自觉的学习习惯,积极投身重大斗争一线。哪里斗争最复杂、哪里工作最紧要、哪里岗位最吃劲,我们就到哪里去,在斗争中学会斗争,在攻坚中学会攻坚,以青春之力贡献青春之为,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