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灾对高寒牧区畜牧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2023-04-06 02:24何明珠陈胜州
中国畜禽种业 2023年1期
关键词:雪灾饲草料牧区

杨 壮,何明珠,肖 敏,陈胜州,谭 雄*

(1.四川省龙日种畜场,四川阿坝 624401;2.四川高原牦牛生态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阿坝 624401)

雪灾亦称白灾,是指长时间内突降大雪造成大范围积雪成灾的自然现象。畜牧气象灾害是指依靠天然草场放牧的畜牧业地区,由于降雪量过多导致积雪过厚、雪层维持时间长,影响畜牧正常放牧活动的一种灾害。雪灾会长期覆盖天然草场,甚至形成冰壳,给牲畜扒开雪层吃草造成阻碍,有的冰壳会划伤牲畜,造成冻伤,以至于牲畜瘦弱。同时,雪灾会影响交通、通讯等工程,对牧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我国雪灾主要发生在内蒙古、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异常,各种极端天气频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牧区雪灾频发给人民经济发展和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因此,要重视雪灾天气的分析研究,把握雪灾发生规律,提高雪灾应急抗灾保畜能力,最大程度上减轻雪灾对牧区群众的影响。

1 我国发生的主要雪灾

积雪对牧草越冬保温可起到防御作用,旱季融雪可增加土壤水分,而水分是牧草生长所必须的重要物质之一。在高寒、降雨量较少的牧区,缺水严重影响牧草的生长发育。而积雪融化既可解决牧区群众饮水问题,还为牧草返青提供水分;但积雪较大,持续时间太长,会对牲畜采食牧草造成影响,甚至导致无法放牧,制约当地畜牧业的发展。

资料显示,1956—1957 年、1965—1966 年、1976—1977 年冬春季,西藏共出现3 次降雪范围广、强度大、积雪深且持续时间长的雪灾;1969 年,新疆北部连续降雪,造成严重损失;1977 年,北方大部暴发区域性寒潮;1983 年,南疆西部山区遭遇寒潮大雪;2008 年,我国南方地区遭遇大范围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而2008 年的雪灾波及全国14 个省份,导致约7786 万人口受灾,因灾死亡24 人。由此可见,雪灾带来的次生危害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2 雪灾天气对畜牧业的影响

牧区畜牧业的发展极大程度上受限于气候因素。气候条件适宜、牧草丰收、牲畜有足够的饲草料、群众交通方便等条件有利于生产生活正常开展。但极端天气的发生将影响牲畜生长、群众日常交通出行、生产生活等,进而对当地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严重影响。

2.1 牲畜受冰冻死亡

雪灾发生后,因其降雪量大,牧户往往无法及时清理积雪,导致牲畜受雪灾影响被冻死(伤),从而影响牧民的经济收入[2,3]。以1977 年10 月24—29 日发生在北方大部分地区、华北、华东北的雪灾为例。据不完全统计,锡盟牲畜死亡300 余万头,占地区牲畜总数的2/3;乌盟牲畜死亡56 万头(只),死亡率达10.8%;赤峰市60 万头(只)牲畜处于半饥饿状态,30 万头(只)牲畜无法出牧,死亡牲畜10 万头(只)。

2.2 牲畜圈舍受损

牲畜圈舍是畜牧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畜牧生产所必需的硬件设施,是牲畜抗旱保暖、抵抗寒冬的场所。雪灾往往发生较急,降雪量较大,降雪持续时间长,大量积雪堆积在圈舍房顶会对圈舍顶部的承载能力形成考验,如圈舍受积雪堆积造成倒塌,将会对养殖户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4]。

牲畜养殖规模小、数量少的养殖户是我国畜牧养殖大军中的主要构成部分,受资金限制,未对牲畜圈舍进行建筑设计,家庭作坊式的养殖场仍使用简易式圈舍,这些圈舍不具备积雪长期承载能力,在抵抗雪灾侵袭时不能起到抗灾保畜的作用。圈舍倒塌或部分倒塌不仅对牲畜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严重的将威胁养殖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以2021 年辽宁省发生的雪灾为例。据不完全统计,辽宁省全省受灾养殖场(户)1.16 万个,倒塌畜禽舍及附属设施面积676.16 万m2,死亡畜禽640.50万头(只)(禽类死亡为主),直接经济损失17 亿元以上。

2.3 影响畜(副)产品流通

我国将雪灾分为轻雪灾、中雪灾、重雪灾3 个等级,不同等级的雪灾要求当地有不同的应对方案。一般来说,当发生雪灾后,积雪会沉积在路面,少量积雪会因地表温度融化,不对道路通行产生影响。而降雪量过大,积雪量过多,将会导致路面结冰,影响交通线路,不仅制约了牲畜及其副产品的销售,同时也对牲畜饲草料的供应造成影响。

在畜牧养殖不断发展过程中,养殖户不仅追求养殖效益,同时也在不断开拓畜(副)产品市场,制售酸奶、纺织品及相关工艺品等。当前,牧区主要的通行方式依然是汽车运输,且牧区普遍处于山区,山路崎岖,如当路面结冰,交通主管部门将根据实际情况对道路进行管控,畜(副)产品(如肉制品,酸奶等)未及时运出销售,积压在车厢、货舱中,势必会引起变质,进而无法达到销售标准,给经营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此外,牧区群众的大部分生活、生产物资也是通过汽车运输,如生产、生活物资因雪灾原因不能及时运入,也会对牧区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营养需求逐渐增多,畜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提升。当养殖场遇到雪灾,导致畜禽及其副产品无法及时销售或死亡,势必会对养殖户的经济收入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同样,饲草料因雪灾无法及时供应,会间接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5]。

以我国南方2008 年发生的雪灾为例。此次雪灾发生之时正值春运,因此,雪灾对春运造成严重影响。受雪灾影响,湖南省郴州市境内输电塔倒塌,揭开了特大冰雪灾害的序幕,如上海市百余条客运线路因雪灾停运,大批学生、农民工滞留车站;湖北省武汉市发往全国各地的客运班车停运8800 余次;广州市火车站40 万旅客滞留广州车站。

2.4 增加动物防疫难度

据资料统计,西藏牧区、青海牧区每2~3 年遭受一次雪灾侵害;新疆牧区、阿尔泰山区等地10 年内发生5~7 次雪灾。一般来说,雪灾主要发生在10月至次年4 月,在此期间温度较低,低温为各类病毒存活提供了生存条件,口蹄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在此期间大面积暴发。受雪灾影响,牲畜饲料供应短缺导致其体质、抵抗力下降,增加了感染疾病的风险,造成疫病流行,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大面积暴发牲畜疫病将严重影响当地畜牧业的发展。

3 雪灾天气防御对策

3.1 加强标准化养殖圈舍的建设与管理

在高寒牧区,冬、春两季常发生雪灾,大面积雪灾会对畜牧业造成严重损失。建设标准化牲畜圈舍是抵御雪灾发生的有效手段,标准化建设就是要按照国家、地方相关标准或行业标准,结合养殖区域的实际情况按照建设规范修建能起到防寒、保暖、安全的畜禽圈舍。

在发生雪灾后,养殖场管理人员要及时清理房顶及周边积雪,以防积雪压顶,从而对牲畜圈舍造成安全隐患。为规范管理养殖场,提高养殖效益,最大程度上降低安全隐患,管理人员要定期开展牲畜圈舍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及时消除养殖区域的安全隐患。电力设施是养殖区域必须配套的基础设施,也是在管理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年久失修或圈舍坍塌可能会导致短路、漏电,进而造成人员、牲畜伤亡。故在养殖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定期开展配套设施巡检工作,尽可能地排除安全隐患,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损失。

3.2 做好饲草料储备工作

饲草料是牲畜越冬及日常补饲所必需的物质,也是冬季牲畜摄取营养的主要来源。冬季是高寒牧区牲畜掉膘严重的季节,因天然草场被积雪覆盖,牲畜采食天然牧草数量有限,供给饲草料、舔砖等维持牲畜营养需要至关重要。

雪灾会影响道路交通,必然影响饲草料供应,牲畜无法采食足够的食物会影响其安全越冬,导致牲畜掉膘严重。为减少饲草料短缺对牲畜越冬造成的影响,管理人员要做好饲草储备工作,杜绝饲草不能及时供应的问题。规模化养殖场都建设有草料库,也会储备足够的饲草料。在饲草料储备期间,要按照相关要求做好饲草料防水、防潮工作,以防引起饲草料发霉变质,对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3 加强牲畜管理

加强牲畜管理是保证养殖效益的关键。一要做好牲畜冬、春两季补饲,牲畜在冬、春两季营养摄入严重不足,体质较差,是疾病高发期,养殖管理人员要适时、适量的给牲畜补充维生素、电解质及饲料,以维持其机体内营养需要,同时也可减轻因受雪灾影响对牲畜造成的应激反应;二是做好牲畜保暖工作,以防发生冻死、冻伤现象,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三是针对舍饲或半舍饲的养殖场,要做好圈舍通风工作,以防引起牲畜呼吸道疾病和粪尿长期堆积造成的氨中毒;四是保证牲畜饮水安全,雪灾发生后直至雪完全融化期间气温始终处于较低状态,极易对牲畜造成低温冻害,如有条件的养殖场,管理人员要给提供温水供牲畜饮用,减少牲畜因饮用冰、雪水引起的消化道疾病;五是死亡牲畜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抑制病菌传播和疫病扩散。

3.4 加强疾病防控管理

3.4.1 加强疫病预警防控监测

冬、春两季是牲畜疾病规模性暴发的时期。在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要做好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建立健全的疫病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疫病动态;同时,要不定期地开展牲畜疫病自检,建立健全的动物疫病防疫体系;制定疫病发生应急预案,保证在疫病发生过程中技术人员能及时处置。

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行政区域内牲畜疫病的监测,不断加强监测力度,提升疫病防控、治疗水平,扩大监测面,建立相应的应急响应程序,在收到疫病发生预警后第一时间组织技术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处置,将疫病影响面降到最小;同时,要不定期对辖区内各养殖场所进行专项指导,培训养殖从业人员的牲畜疫病发生预判能力,最大程度地消除大面积暴发疫病的隐患。

3.4.2 做好防疫物资储备

保证牲畜疫病物资储备是在疫病发生后能及时处置的关键,只有在牲畜疫病暴发初期得到及时处置,才能将疫病影响降到最低。因此,做好牲畜防疫物资储备尤为重要。易发生雪灾的冬、春两季也是牲畜疫病的高发季节,养殖场要针对高致病性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包虫病等疾病做好防疫物资储备工作。

3.4.3 做好牲畜免疫

根据《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指导意见(2022—2025 年)》 要求,牲畜群体免疫密度应常年保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应达到全群免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常年应保持在70%左右。因此,各养殖场所应高度重视牲畜免疫工作,它是保证畜牧业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各养殖场要严格按照《动物免疫法》 要求自觉承担牲畜免疫主体责任,切实履行免疫义务,按照规范要求建立免疫档案,做好免疫记录。

3.4.4 做好养殖区域消杀

养殖过程中要做好养殖区域消杀工作,及时对圈舍及活动区域进行全方位、无死角地消杀灭源,尽可能的从源头上做好疫病控制。针对发生后严重疫情的养殖场,在发现疫病苗头后,要第一时间向业务主管部门报告,并在主管部门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强制扑杀,及时建立边界隔离带,减小影响面,进而减少养殖场的经济损失。

3.5 加强防灾减灾教育

雪灾是不可抗的自然灾害,因其具有涉及面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给畜牧业乃至受灾地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虽然雪灾不可抗,但做好抗雪灾准备工作依然可以减少因此带来的经济损失。针对畜牧从业者而言,可利用气象等部门的专业优势,加强对相关人员的雪灾防御技术指导,使其及时有效地做好防冻、防寒措施,减少因雪灾发生造成的损失。

3.6 建立健全极端天气预警制度体系

气象部门是承担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人工影响天气、农业气象等服务的政府部门。处于雪灾频发地区的气象部门要立足当地经济发展,积极落实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建立健全极端天气预报预警制度,做到预警及时发布,及时应急响应,系统性分析、研判极端天气发生规律及影响面。

极端天气预警信息传播形式要多样化,不仅要通过传统的电视、广播传播,还可利用网络媒介、短信等手段向社会发布雪灾预警信息[6],使广大群众提前做好极端天气预防工作。同时,气象部门要会同属地相关部门针对极端天气提出针对性的应急措施,分析研判极端天气造成的影响,以减少极端天气对群众造成的损失,保障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正常进行[7]。

4 小结

雪灾是不可抗的自然灾害,要降低雪灾对畜牧业乃至受灾地区的影响,要求气象主管部门严格落实雪灾预警制度,政府各部门要做好雪灾过程中的应急保障,雪灾过后的应急处置,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针对雪灾造成的危害,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加强灾后动物疫病防控力度。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养殖场的监管力度,指导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开展灾后消毒工作,严格按照无害化规范要求处置因受雪灾影响致死的牲畜,以抑制病菌传播和疫病扩散,消除牲畜疫病暴发隐患;要加强灾后疫情监测力度,严格落实疫病防控制度,防止病、死牲畜流入市场,全力保障畜产品安全。

为减轻雪灾对畜牧业造成的影响,上至业务主管部门,下至养殖从业人员均要做好雪灾防御准备,灾后有效处置工作,进而保证畜牧业的安全生产。此外,建议政府各部门拓宽牲畜饲草料供应渠道,落实相关扶持政策,以减轻雪灾带来的影响,只有全方位、多角度的做好雪灾防御和灾后有效处置工作才能保障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雪灾饲草料牧区
青海海西地区近41年雪灾时空分布特征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反刍动物饲草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估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饲草料产业体系构建的瓶颈与突破
浅谈发展饲草料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历史时期以来山西省雪灾特征与气候变化
1960-2014年新疆气象雪灾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锡林郭勒盟牧区储水窖工程建设探究
2000-2010年新疆雪灾时空自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