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江苏省河蟹资源概况浅析

2023-04-06 02:24盖建军黄春贵王明宝
科学养鱼 2023年2期
关键词:养殖面积河蟹苗种

李 琴,盖建军,黄春贵,张 敏,王明宝

(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南京 210036)

笔者通过江苏省河蟹产业技术体系的走访调查以及江苏省渔情信息采集项目的调研座谈,对2021 年江苏省河蟹资源进行了初步摸底,以期为江苏省河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一、资源现状

1.蟹苗繁育江苏省是我国河蟹苗种繁育的主产区,据不完全统计,2021 年江苏省蟹苗繁育主体174个,繁育面积2 643.39公顷,分布于连云港赣榆区,盐城响水县和射阳县,南通如东县和启东市。全省育苗总量1 070.47 亿只,按150 000只/千克统计,约713 646.67千克,其中射阳县蟹苗产量为490 014.31 千克,占全省总产量的68.66%,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蟹苗之乡”。

江苏省进行繁育的河蟹资源有中华绒螯蟹原种、新品种“光合1 号”“诺亚1 号”“长江1 号”“长江2 号”及其他品系。2021 年江苏省河蟹原种蟹苗产量为878.53 亿只,占全省总产量的82.07%,新品种河蟹“长江1 号”苗产量为118.73 亿只,占新品种(系)的61.86%,占总产量的11.09%。

2.扣蟹培育据调查,2021 年江苏省扣蟹培育主体1 308 个,南通市最多,有900 个;无锡市次之,有104 个;徐州仅有1 个扣蟹培育主体。2021年江苏省扣蟹培育面积33 614.43公顷,扣蟹产量15 711.25 吨, 其中南通市扣蟹产量5 420.3 吨,为全省最高;苏州市次之,为3 149.6吨;连云港市扣蟹产量仅6.44吨。

3.养殖规模2021 年江苏省河蟹养殖主体28 873 个,养殖面积210 072.13 公顷,产量33.47万吨,实现总产值270.82亿元。泰州市河蟹养殖主体数、苗种投放量、养殖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省首位。

调查发现,江苏省进行养殖的河蟹资源有中华绒螯蟹原种、河蟹新品种“光合1 号”“江海21”“诺亚1 号”“长江1 号”“长江2 号”,其他品系如河蟹“澳凌早”“好润1 号”“金海”“长荡湖1号”“阳澄湖1号”等,其中河蟹“诺亚1号”的主体404个,养殖面积2 569.71公顷,苗种投放量4 625.48万只,成蟹产量4 807.07吨,平均产量为124.71 千克/亩,总产值4.41 亿元;河蟹“长江2 号”的主体7 969 个,养殖面积为59 679.40 公顷,苗种投放量为11.64 亿只,成蟹产量94 797.15 吨,平均产量为105.90 千克/亩,总产值73.50亿元。按养殖主体数、苗种投放量、养殖面积计算,江苏省河蟹良种覆盖率分别为29.91%、34.24%、30.67%。

4.养殖模式经过30 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创新,江苏河蟹养殖业科研硕果累累,形成了一系列河蟹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其中多项技术成果获省部、市(厅)级奖项。

据调查,2021 年江苏省河蟹养殖模式有池塘养殖、平田提水养殖、稻蟹综合种养、湖泊围网养殖、低埂高围养殖、渔光互补养殖等。池塘养殖作为江苏省河蟹养殖模式的重头戏,养殖主体22 612 个,占全省总数的78.32%;池塘养殖面积143 082.98 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68.11%。扣蟹培育一般每亩投放蟹苗1.5~2.0 千克,可获扣蟹150~370 千克;成蟹养殖一般每亩投放蟹种1 000~1 500 只,收获规格为125~200 克/只的商品蟹100~200 千克。苏南地区以“小、精、高”家庭养殖和青虾、河蟹双主养为主,苏北地区则以蟹、虾、鱼套养占优。平田提水养殖3 924 个,养殖面积36 637.84 公顷,占总养殖面积的17.44%,兴化模式为其主要代表。稻蟹综合种养模式1 534个,湖泊网箱养殖504个。

二、存在问题

1.河蟹良种推广缓慢2011 年12 月江苏第一个本地河蟹新品种“长江1号”审定通过,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河蟹新品种“长江1号”在江苏省的养殖面积和苗种产量占比分别为14.83%和15.14%。截至2021 年,江苏省用于养殖的河蟹新品种(系)多达11 个,按养殖面积和苗种产量统计,河蟹良种覆盖率分别为30.67%和17.93%,分别增长15.84%、2.79%,平均年增幅仅为2.26%和0.40%。正常情况下,大眼幼体育成扣蟹的成活率在25%左右,假设河蟹“长江1 号”和“长江2号”的产量规模相当,经推算,2021年长江系河蟹新品种在江苏省的应用推广率仅为38.13%。江苏省河蟹产业虽然种质资源比较丰富,不乏性状优良的品种(系),良种覆盖率也近乎3成,但是良种推广速度较为缓慢。苗种尤其是良种是关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如何充分发挥良种在江苏省河蟹产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如何保障良种尽快在河蟹“全民选育”的乱象中脱颖而出、如何实现良种生产数量与应用推广的情况相匹配,已成为当下河蟹种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2.养殖模式亟待创新近年来,江苏省河蟹养殖业屡屡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受新冠疫情影响,2021 年表现得尤为突出。高投入、高产出的养殖模式不再具备明显优势,大规格亲本的应用推广经过两年的恶劣天气和消极市场考验,暴露出诸多问题,如与养殖模式不匹配、成熟晚且存塘难、销售窗口期短、暂养损耗大等。大规格河蟹整体上蜕壳时间较晚,在经历最后1 次蜕壳后,往往短时间就迎来气温的下降,随之河蟹摄食能力减弱,生产者也开始减小投喂强度,河蟹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营养补充,不仅影响河蟹性腺成熟度,还会引起免疫力下降,从而导致空壳蟹、软壳蟹增多,黑鳃等病害发生,回捕率大幅度下降,最终效益大打折扣。因此,河蟹养殖业增收增效的突破点集中在养殖模式的创新。

3.智能化建设不足经调查发现,江苏省河蟹养殖从业者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他们虽然经验丰富、肯吃苦耐劳,但欠缺相关专业知识,对新生事物尤其是智慧化装备缺乏一定的接受度,导致其很难适应高新技术的运用。人工成本作为河蟹养殖成本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河蟹养殖效益,而生产过程中一些环节如水草养护管理、饵料投喂等耗费大量人工劳力,随着人工成本的节节攀升,其与用工难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此外,江苏省养殖池塘条件的多样化、复杂性也影响了机械化、智慧化装备的推广普及。河蟹产业中机械配套率偏低、智能化管理程度不高,不利于产业的规模化、智能化发展。

三、发展建议

1.大力提升种业创新平台建设围绕河蟹种质资源,加强种业创新平台建设,构建由涉渔科研院所、推广机构、苗种企业等组成的产学研推深度融合机制,以苗种企业为育种主体,科研机构提供技术支撑,开展河蟹种质资源基础研究和品种选育,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手段,培育一批本土新品种(系),构筑种业基础;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优化资源配置,重点打造一批产业化示范的苗种企业,加快良种的扩繁,满足产业需求;以推广机构为依托,强化良种特性的宣传展示,推进良种的推广应用,提高良种覆盖率,为河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夯实种质基础。

2.优化养殖模式,推进绿色健康养殖推进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的探索,不断完善河蟹养殖模式和技术体系的构建。利用养殖水体中水生动物的生态位差异、互利共生习性,在蟹池中合理混(套)养青虾、南美白对虾、沙塘鳢、鳜鱼等名特优水产品种,开展“河蟹+N”的蟹池多品种养殖模式,不仅可实现水质调控、营养物质的循环利用,而且还能实现生态防病,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可控,在提高养殖效益、规避因市场波动引起养殖风险的同时减少养殖废物排放;平田提水养殖区域,充分利用生态优势、顺应政策需求,大力倡导稻蟹综合种养模式。加强养殖环境营造、河蟹蜕壳机制、营养需求与补给、育肥时段把控与方式等基础性研究,开展河蟹提早上市、冬季暂养等养殖模式的探索,引导河蟹养殖降本提质、错峰销售、差异化养殖,增强河蟹养殖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3.推进产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随着大数据、智能化、网络化、区块链等高新技术深度融合发展,这些高新技术也迅速在各行业间普及,未来依靠设备实现自动化管理和控制水产养殖行为已成为河蟹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方向。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机械化、智能化渔业研究的科研投入,加大渔业机械化和智能化装备投入的资金补贴,在政策层面推进产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另一方面,养殖主体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大渔业机械化和智能化装备的投入和创新,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河蟹养殖生产深度融合,打破过去养殖靠经验、凭感觉的做法,通过科学数据将养殖生产过程数字化,使得养殖生产更有效、更开放、更精细;同时以机械换人,进一步降低养殖成本,提升管理水平,真正实现河蟹养殖的全程自动化,使河蟹养殖业变得高效、智能、安全。

猜你喜欢
养殖面积河蟹苗种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出苗量增长30%仍畅销!养殖面积、饲料容量再增!这条“网红鱼”开年拿下第一局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1斤鲫鱼能卖10元!现鱼苗紧缺,养殖面积和产量锐减!对这条鱼,养殖户是忍痛放弃还是继续坚持?
35元/尾却还是一苗难求!台山养殖面积锐减80%,这个品种还有未来吗?
泥鳅苗种繁育及疾病防治(上)
河蟹“水瘪子”病及防控对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