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娇
2008年百年奥运梦圆,到2022年与冬季奥运会再度携手,北京成为世界上首座“双奥之城”,这成为了北京的新形象与金名片。“双奥”的成功举办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奥运遗产,其中有一类特殊的奥运遗产——奥运档案。奥运档案,就是在申办、筹办、举办奥运会过程中,奥组委各部门、竞赛场馆、开闭幕式运营中心等专门机构,以及相关组织和个人直接产生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历史记录[1]。其中,北京奥运档案是指2008年北京夏奥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所形成的档案集合。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记录与留存好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史[2]。同年,《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应该做好重点领域的档案工作,尤其是应该高质量做好北京奥运档案的收集、保管与开发利用工作[3]。在此背景下,加强北京奥运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开发等一系列工作是非常迫切的。2022年11月,中国数字人文年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会议指出,中办、国办联合发文,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4]。其为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道路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在这一战略实施过程中,数字人文必将助力文化数字化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及具有中华文化内涵的国家数字文化新体系构建。可见,数字人文仍是大势之趋,在新的文化技术革新之中将继续发挥关键作用。北京奥运档案不仅是北京夏奥与冬奥的完整历史记录,也是中国实现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转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见证,因此在数字人文视角下研究北京奥运档案开发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有利于构建全民奥运记忆,激发公众运动热情,弘扬“双奥”文化与精神,增强国家认同感与自豪感。
奥运会是国家重大活动,规模宏大,工程浩繁,从申办、筹办到举办,每一个阶段都包含着丰富的知识创造过程。北京奥运档案作为2008年夏奥会与2022年冬奥会两次奥运会成功举办全过程的记录,蕴含着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对其进行开发,充分发挥其参考价值。一方面能够从中总结奥运会成功举办的经验教训,使之系统化、明确化,在赛事规划和场馆建设等多方面为举行国际体育重大赛事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还能在生态环境改善、区域和城市发展、民族团结和国家交流等方面为各领域学者进行学术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历史资料,满足其研究需求。北京奥运档案的参考价值已然在实践中得到彰显,2016年冬奥会筹办阶段,北京冬奥组委秘书行政部和北京市档案馆联合挂牌开通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查档绿色通道”,以便北京冬奥组委各部门开展具体业务时可以更省时省力地利用档案[5]。
档案的经济价值是指经济行为主体以档案作为经济元素在一切经济活动中所获得的各种收益[6]。积极开发北京奥运档案,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开发北京奥运档案文化创意产品。档案文化创意产品是将有距离感的档案元素转换为公众乐于接受的精神消费产品[7]。北京档案馆可以充分利用馆藏北京奥运档案,在保证不侵犯知识产权的前提下,与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企业以及个人合作,开发具有奥运特色的文具品、家居品、吉祥物、纪念品等系列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如福娃和冰墩墩都是十分成功的奥运文创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广受追捧,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二是推进文旅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8]。冬奥会结束之后,北京市和河北省着手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实现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与奥运场馆三者的结合,达成后奥运时代经济发展与奥运文化持续传播的双重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徐拥军跳出档案学和体育学的学科束缚,对奥运档案价值进行重构,提出北京奥运档案具有遗产价值。并将其定义为北京奥运档案对奥运遗产的原始记录性,以及通过对其保护与开发促使奥运遗产支撑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具体衍生表现为以下8个方面:体育知识、公平正义、人文奥运、奥运记忆、国家认同、民族情感、人文交流、人类命运共同体[9]。开发北京奥运档案,充分发挥其遗产价值,有利于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构建全民奥运记忆、增强民族自豪感与国家认同感。
北京市档案馆作为北京奥运档案保管最全的档案馆,在开发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举办了“我们的奥运”档案展览,制作了23期《档案里的冬奥》电视专栏节目,编辑出版了史料专辑《档案中的体育盛会》等。但是与国外奥运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其中国外具有代表性的为英国国家档案馆的“The Record”项目,其成果“The Olympic and Paralympics Record ”在线专题网站将有序组织的奥运档案数字化成果完整地呈现在公众面前,方便公众利用[10]。因此,北京奥运档案的开发工作还存在进一步的发展空间。数字时代,数字人文已然是大势所趋,以数字人文视角开发北京奥运档案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以数字人文视角开发北京奥运档案也十分具有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在理念层面,数字人文与北京奥运档案资源开发的目标一致,都关注资源本体,旨在运用数字技术,实现资源的深度开发、呈现与利用[11];在操作层面,先进的数字人文技术能够助力北京奥运档案开发,提升北京奥运档案资源开发效率,优化北京奥运档案开发流程,丰富北京奥运档案资源开发形式最终达到实现数字与人文的动态平衡,彰显人文关怀的目标。
文本挖掘技术是指从海量文本数据中抽取潜在未知的信息,获取用户可理解和感兴趣的知识,文本挖掘技术在数字人文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在文学研究领域,借助文本挖掘技术来进行作者归属与风格分析、作品情感分析,人物关系挖掘等等[12]。北京奥运档案数量庞大,种类繁多,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档案编研耗时耗力,而且档案馆配备的专门编研人员很少,没有额外的时间和精力来从事此项工作,因此导致档案编研成果数量和质量并不理想,应用文本挖掘技术将粗粒度的档案信息转化为细粒度的知识单元助力北京奥运档案编研,有助于改善此种局面,实现档案高效编研。
关联数据技术可以对档案资源进行有序化处理并建立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联,通过详细的后设资料串联人、事、时、地、物,形成互相联结的网络[13]。当用户进行检索时,运用关联数据技术可以给用户智能推送相关的信息,能够丰富用户所获取的信息量,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检索服务。如用户在检索框输入苏翊鸣这个名字时,不仅能展示苏翊鸣出生地、出生日期、运动项目、主要奖项等个人信息,还能展示其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单板滑雪坡面障碍技巧赛和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比赛中的各种精彩视频或照片以及媒体报道等,还能延伸展示这两个比赛的发展历史、技术特点等,有助于引导用户细致而深入地了解奥运相关知识。
目前的档案展览多以展示图片、文字、或者实物为主,呈现出展览内容静态多、动态少,展览方式展示多、互动少的趋势,并且展览形式趋向同质化与单一化,缺乏创新性与吸引性,无法达到开办档案展览的预期效果与最终目标,北京奥运档案展览亦存在同样的问题[14]。VR技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能够拓宽人类的感知边界,通过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突破给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沉浸感[15]。将VR技术运用至北京奥运档案展览中,一是在展厅中还原“两奥”期间的精彩比赛瞬间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观众戴上VR眼镜之后能即刻回忆起过去的场景,体验科技带来的独特观赛体验。二是在展厅设置互动装置,观众可以通过操控手柄或者转动身体亲身体验“两奥”期间的运动项目,增添趣味感,激发全民运动热情。三是建设北京奥运档案网上虚拟展览,通过360°全景技术、三维实景漫游技术等实现沉浸场景的体验服务,用户点击或移动鼠标即可观看整个展览的不同区域,营造用户在现场观看展览的真实感[16]。通过此种方式,能够更好地宣传北京奥运档案,打造北京奥运文化品牌,有利于增强公众对“双奥”文化的认同感与责任感。
数字人文的跨界融合特点既体现在学科之间也体现在研究主体之间。北京市档案馆作为保管北京奥运档案最全的档案馆,应该承担起北京奥运档案的收集保管整理与开发等一系列工作的重任,但仅靠北京市档案馆一己之力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加强与其他机构的交流,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第一,加强馆际合作。如2022年冬奥会在北京、河北两地举办,目前的情况是北京市档案馆与河北省档案馆都在管理北京冬奥会档案。但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北京奥运档案,实现北京夏奥会和北京冬奥会的联动,应该采取北京市档案馆牵头,与河北省档案馆一起主办,并且还可以与其他各地档案馆合作的模式,来举办各项展览、编纂各种出版物,加强馆际合作。第二,加强与艺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的合作,即加强GLAM之间的合作,吸收其他文化机构在文创产品开发、展览举办、出版物编纂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开发出高质量的系列产品。第三,加强跨领域机构的合作,如与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各种媒体机构合作,丰富北京奥运档案开发形式,打破传统单一的文本开发形式,增加新颖多样的音视频开发形式。
数据和技术是数字人文研究的两大支撑点,其中数字资源是数字人文项目开展的基础。同时档案的开发工作也需要档案资源的支撑,缺乏档案资源的档案开发工作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提升北京奥运档案开发质量的当务之急是丰富档案馆藏,建立北京奥运档案专题数据库。第一,要加大北京奥运档案资源的征集力度,可以向社会公众征集与2008年夏奥会以及2022年冬奥会的相关资料,采用捐赠或者购买的方式,增加北京奥运档案数量,这也是北京市档案馆和河北省档案馆正在开展的工作。第二,可以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采集与归档“两奥”期间公众个人社交媒体信息,增强公众的参与感,构建全民奥运记忆,但是在采集的过程中应注意公众个人隐私的保护。第三,北京档案馆和河北省档案馆馆藏的北京奥运档案大部分都是纸质档案或实体档案,因此应该加快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将其转化为电子资源。通过以上这些手段,丰富档案馆藏,并建立北京奥运档案专题数据库,实现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档案的全面收集、集中管理和长久保存,并为数字人文视角下北京奥运档案的开发提供资源保障。
数字人文背景下对北京奥运档案进行开发最终的目标是打造数字人文网络平台,数字人文网络平台本质上就是运用数字人文技术构建内容开放平台与知识共享平台。数字人文网络平台一般具有鲜明的主题性,北京奥运数字人文网络平台主要围绕2008年夏奥会与2022年冬奥会这两届奥运会来展开,成为“双奥”文化的重要展示和传播平台。打造数字人文平台是一项工程量庞大的项目,平台的建设思路、档案的内容整合与充分开发、网站的良好展示都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一方面,应该增强技术力量,档案馆运用文本挖掘技术、关联数据技术、VR技术对北京奥运档案进行深入开发,形成优秀开发成果在数字人文网络平台进行展示以便公众利用。另一方面,可以采取以项目委托为主要形式,即北京市档案馆以项目招标的形式委托给数字人文研究团队,打造北京奥运档案数字人文网络平台。数字人文研究团队整合多学科人才,经验丰富,技术成熟,能够保证北京奥运档案数字人文网络平台建设的专业性与美观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17]。档案领域目前已有部分成功的数字人文项目,其建设经验可供参考,如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影谷项目”,上海市图书馆的盛宣怀档案知识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