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 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2023-04-05 16:25江苏省江宁区龙都中心小学朱明星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3年1期
关键词:笔者作文思维

江苏省江宁区龙都中心小学 朱明星

笔者已经从教10年了,今年教五年级,一路走来,很多学生是笔者从一年级开始教的学生。对于他们的作文水平,笔者是最有发言权的。新课程标准的作文目标提出第一学段(1~2年级)是写话,第二学段是(3~4年级)作文,第三学段也是作文。在这10年里,笔者且行且思,对于语文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觉得较强的表达能力是学生学习好的重要的标志,也是学生学习成果的最终展示。同时,从学生的作文水平也能看出孩子以后的成绩走势。

在这10年中,笔者对孩子的作文教育是有所欠缺的,孩子写作能力的提升过程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这不仅仅是因为笔者的经验不足,更是因为缺少整体规划。作文是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能精准地展现每位同学的认知水平和表达能力。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接触汉字、运用汉字的初级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写话和作文时,会出现许多共性的问题,急需教师积极思考与解决。同时笔者也积极探索,认真思考,总结经验。事实上,笔者缺的不是作文教学的思想与理念,而是破解作文教学难题的具体方法与策略。下面,笔者就谈谈对作文教学的思考,重在讨论在作文教学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并由此提出关于作文的导向式解决策略,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达到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悦的目的。

一、学生写作时的常见问题

1.想象能力不强,无话可写

什么是想象力呢?想象力就是由一点生发的联想,甚至可以无中生有,构想出超现实的事物,或基于现有的内容,在头脑中幻化出崭新的形象或生发出颠覆性的思维的能力。想象力的缺失虽说不是致命的,然而对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这给提高写作能力带来了严重的阻碍。低年级的孩子,主要是看图写话,得学会看,学会想象图景,联想图中的事物,写出具体的故事情节,这对想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象力不丰富的孩子,很容易看到什么就写些什么,写出的内容干巴巴的,没有逻辑性可言,不仅字数过少,而且内容不连贯。我们知道,低年级孩子的想象力具有可塑性,想法新奇有趣,没有固有的思维框架。在他们眼里,鸟儿是会说话的,桌子是会动的,人是可以飞上天空的……学生不缺乏想象力,而是没有找准他们想象力的触发点,这个触发点就是兴趣。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生硬地将学生的思维固化在小小的课堂上,禁锢在教案里,导致学生“幻想”的翅膀被折断。

2.平时能说会道,写作时头脑空白

孩子是一张等待书写的白纸,对外界的一切充满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对身边能接触到的事物,按照自己的意愿,吸收成为大脑中的一部分,进而产生新奇的反应。外界的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也像我们一样会说话、会跳舞,尤其是那些小动物,能博得孩子们的关注。他们常常和小动物说话,把小动物当成人来对待。笔者常能听到孩子间说这些,还会假装小动物说话。然而,让他们写出来时,他们就遇到了困难,无话可写,思维似乎停滞了。这实在是让人费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他们遇到了不会写的字吗?还是在课堂上,教师没有充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呢?抑或是教师的问题没有启发性呢?也许三者都不是。在自由自在的想象空间里,孩子能无拘无束地挥洒,可以天马行空般地想象。上课时,大家坐在一起,正襟危坐,思维没有回到那种自然状态,灵感也是断断续续的,教师可能没有抓住孩子的灵光一现,并深度挖掘,也可能是教师给孩子的压力比较大,导致课堂氛围不轻松也不和谐,孩子的表现欲被压制了!要想在短短的40分钟的课堂上,让所有孩子进入忘我的状态,进入轻松自主的学习状态,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因此如何让学生无论在课堂,还是家里,都能由内而外地写作,随意表达心中所想所感,是摆在小学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

3.逻辑混乱,结构拖沓

逻辑混乱是作文中常见的问题,因为很多学生不列提纲,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语言都是碎片化的。字数看上去挺多,内容挺丰富,实则语言表达苍白无力,结构混乱。详写的部分和略写的部分不明确,主次不明确。比如,写“我的妈妈”,很多孩子写了我和妈妈的互动,以及生活中发生的几件事。然而,全文都是自己如何调皮,妈妈只说了几句话而已。再比如写“我的美丽校园”,让学生从学校的环境赞叹校园的美丽,从而表达喜欢学校的情感。有的学生写自己和同学们下课后是如何玩耍的,全文只能看到他们的嬉笑怒骂,全无美丽之感,让人觉得既好笑,又无奈。虽说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然而这里的“减少束缚”,不是让学生胡乱涂鸦。笔者觉得,只有中心思想明确的自由表达,才是有效的表达;只有主题鲜明的创意叙述,才是思维的有效放飞。只有真正掌握作文的内在表达规律,学生的作文水平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飞跃。

二、解决作文问题的方法

1.积极诵读,激活表达思维

字词是学生对语文的最初认识,也是写作的最基础构成要素。“低年级以‘词语意识’为核心,掌握积累‘词语’为宗旨,阅读课上理解、比较、品味、扩展各类词汇,让阅读课成为词语积累的培养皿”。学习写作之初,就要让孩子体验字词的乐趣,在多种形式下接触词语,诸如词串教学、在阅读中教学生字,等等。小学对孩子理解课文的要求不是很高,能理解文中基本的内容,会读会写基本词汇即可。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可以要求学生大声朗读,最好能背下来,这是基本的要求之一。比如在小学阶段,在古诗文这方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推荐背诵75首之多。

我们常常强调要勤于阅读,精于阅读,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而背诵是更深层次地获取这些能力的途径。孩子们只有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语言文字,才能熟练掌握汉语的表达模式,进而产生喷薄而出的语感。甚至可以这么说,作文水平的提高主要体现在语感的增强上,而语感的增强则需不断地积累与实践。如果说大量阅读能形成对汉语言文化的初步认识,那么背诵就是牢记汉语的一切,深深地记在脑子里。当生活中出现类似的情景时,能随时随地准确地表情达意,这就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因此,对于诵读课文这一环节,要给予大量持续的关注,让学生在拥有独特体验的基础上诵读课文;对好词好句也要给予重点关注,潜移默化地指导学生写作。

2.扩句练习,激发表达兴趣

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用的能力,让学生具备文明和谐交流的素养。有人认为在交流中,意思表达清楚就够了。其实不然,在口语交际中,运用丰富恰当的语言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产生人际交往的舒适感。这些优点不仅体现在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中,写文章也需要语言优美贴切、合情合理、想象丰富。这些是怎么得来的呢?笔者觉得,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融入一些扩句练习,由浅入深。这样递增式的练习与反馈,螺旋式上升,就如登高,一个一个台阶上,才能登上山巅,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的爸爸”,这是一年级的孩子能脱口而出的。二年级时,教师引导,你觉得你的爸爸怎么样啊,孩子们可能表达出诸如可爱、凶巴巴、不喜欢笑等等修饰语。那么这句话就可以扩展成“这是我亲爱的爸爸”或者其他。三年级时,孩子们已经有初步思维能力,具有自我表达情感的意识。这时候,教师不仅仅要引导孩子关注爸爸的特征,可以尝试用语言来阐明孩子和爸爸的关系,进一步优化爸爸的特征。因此,可以扩展成如“这就是调皮的我,我却有一个十分可爱的爸爸”。四年级时,就可以让孩子叙述一个故事,如何表现我的“调皮”和爸爸的“可爱”,以故事叙述来表现特征,从而突出爸爸的形象。以此类推。让学生明白“作文和说话是相通的,正常人都能学会,当然我也能”的道理。语言的训练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核心,我们将语言的训练放到孩子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这不正是在践行陶行知思想吗?在孩子烂漫的童年中,应潜移默化地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可取的,持续性地加强练习,方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激活思维,寻找作文构思方法

学生的思维很简单,是线性结构,不会“拐弯抹角”。学生说话也没有严密的逻辑可言,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平时笔者经常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让学生叙述理由,学生会一边哭一边讲述事情的经过,说了一大段话,笔者没听懂,再说一两遍,还是没听懂。笔者只能从学生叙述的个别词语中,推断事情的前因后果。学生为何会出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自己却说不清的问题呢?这种说话不完整,没有逻辑性,详略不得当,是孩子们表达上的一大通病。说话其实就是写文章,是学生的情感与思维的表达。人的思维形式多种多样,总体而言总结为三种,总分,分总,总分总。笔者认为对小学阶段的孩子作文要求不要太高,不要过早地讲解作文的各种模式,各种技巧性的行文方法,要降低作文的难度。学生能掌握好最基本的结构方式——总分总,就足够了。这种结构也符合学生线性思维的特点,同时这种结构也容易掌握与运用。这种结构要是能运用自如,其他文章框架模式也会逐渐掌握。笔者想,随着孩子语文素养的提高,最终也会将各种行文结构模式融会贯通,写作能力也会循序渐进的提高,对各种作文的把控能力也会更上一层楼。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作文六的题目是“这儿真美”,要求按照这单元的后三篇课文模仿写作,最好能抓住事物的特点。翻开书本,我们可以发现《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和《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三篇课文的结构是总分结构。尤其明显的是《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首段说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中间分述,结尾总结更加美丽、富饶,结构清晰,学生容易掌握。因此,笔者在要求学生写作时,就提供了作文的大体框架。第一段要求学生写对这儿的整体印象,要求50字左右,可以写优美、安静、优雅等特点。中间至少两段,每个段落都要凸显这儿的一个特征。最后一段总结这儿的特征,以及给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带来的影响。有教师质疑,你这样教授固定的模式,孩子的思维不活跃,自主性没有调动起来。笔者觉得,小孩儿刚学会走路,等他完全有奔跑的能力后,再扔掉拐杖,才是比较合适的。

猜你喜欢
笔者作文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