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2023-04-05 23:39王熙丹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1期
关键词:肝论胃痛肝气

王熙丹,王 静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73)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是指胃黏膜正常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萎缩,数目减少,以伴或不伴有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和/或异型增生为特征的一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该病临床表现为胃脘疼痛、饱胀、嗳气、痞闷、食欲不振,常伴有嘈杂、反酸、寐差、乏力,甚至焦虑、抑郁等。

西医认为,CAG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胆汁反流,不良的饮食习惯,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吸烟,大量饮酒等。除上述外界黏膜刺激因素,细胞内部血管活性因子异常表达,抗壁细胞抗体、抗内因子抗体引起免疫反应也会造成胃固有腺体破坏消失,该病可能是这些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的结果[1]。按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上海)》中推荐,治疗应尽可能针对病因,予以促胃动力剂、抑酸剂、黏膜保护剂等药物治疗,同时嘱患者改正不良生活、饮食习惯,达到消除致病因素、缓解症状的效果[2]。目前,Correa级联反应是被广泛接受的胃癌(肠型)发病模式,有研究表明重度萎缩和重度肠化均属于癌前病变,是导致CAG向不良预后发展的关键[3]。当下重度CAG已被视为是一种癌前疾病,因此治疗应重视改善微观胃黏膜的萎缩状态,降低未来肿瘤发生率。基于辨证论治思想,中医药治疗CAG具有明显优势。笔者将运用中医药治疗CAG经验及临证医案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

中医将CAG归属为“胃痞”“胃痛”“嘈杂”等范畴,认为其病因包括先天禀赋不足、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外邪侵袭等,病机为肝失疏泄,脾阳不升,胃失和降,气机升降失常,诸邪由生,邪阻于胃;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水谷精气缺乏,胃失于养,病位在胃,但与肝、脾两脏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4]。《血证论》言:“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肝脏具有调气机、畅情志的功能,保证五脏六腑气机升降出入的循环,维持人体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裘沛然教授认为胃炎发作与肝失疏泄而殃及脾胃密切相关[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故喜怒伤气……暴怒伤阴,暴喜伤阳……怒伤肝……思伤脾。”情志过极损伤肝脾,其中肝之异常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者,《医旨绪余·气郁胁痛论》言:“是以七情一有不遂则生郁,郁久则生火,壅遏经隧,充塞清道而痛作矣。”肝气不疏,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肝胃气滞。《血证论》言:“气结则血凝,气虚则血脱。”气为血之帅,气滞无法推动血液运行遂生瘀,同时肝郁日久化火,损耗胃阴,灼伤胃络,损伤血道,使气血运行进一步受阻。二者,《沈氏尊生书·胃痛》云:“胃痛,邪干胃脘病也,唯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肝木暴亢,乘克脾土,致脾胃虚弱,新血不生,旧血更难除,且脾胃受损,易使病程迁延,久病耗气,进而加重虚损。中医临床总结CAG病因病机,认为早期病在气分,以实证为主,病久则涉及血分,出现以脾虚为本,以气滞、血瘀、湿毒等为实的本虚标实证或虚实夹杂证[6]。“罢极之本”的肝脏对虚、滞、瘀均有影响,因此重视从肝论治,使肝正常疏通宣泄,升发条达,无疑对CAG的治疗起着积极作用。

2 从肝论治——疏肝郁,理肝气

关于CAG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研究表明,肝胃气滞证患者胃黏膜呈轻度萎缩的比例最高[7]。杨振华等[8]为探究CAG不同中医证型与胃镜下黏膜表现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对符合条件的374例患者的胃镜病理分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证型CAG的黏膜萎缩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度萎缩与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相关性最高,因此中医从肝论治伴轻度萎缩的CAG,主要以疏肝解郁、理气和胃为法。《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推荐处方为柴胡疏肝散加减[9]。有关柴胡疏肝散治疗CAG肝胃不和证疗效的回顾性分析表明,柴胡疏肝散治疗效果优于常规西药[10]。笔者认为,临证时不能仅拘泥于方,关键要遵循其法。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疏肝以柴胡剂为主,加之后世的沿袭演化,现如今疏肝理气剂除柴胡疏肝散外,还包括四逆散、逍遥散等。马燕等[11]研究发现采用加味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CAG,对黏膜萎缩、肠化及症状表现均有改善。许多名医大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对从肝论治CAG理论也有独特运用,如邱明义教授以四逆散和厚朴温中汤为基础,创四逆温中汤治疗肝胃不和型CAG,并提倡芍药、甘草并用,以止胃痛[12];马骏教授治疗CAG时擅用柴胡、白芍、茯苓、茯神等药,重视散收相宜、升降相合[13]。次症用药加减方面,痛喜温者,加桂枝、白芍温中散寒止痛;痞满重者,加紫苏梗、香橼皮行气消痞;呃逆嗳气者,加柿蒂、沉香理气降逆;嘈杂、胃灼热、反酸者,加左金丸辛开苦降,乌贝散(海螵蛸、渐贝母、陈皮油)、瓦楞子制酸止痛;伤食者,加炒鸡内金、炒莱菔子健脾消食;便溏者,加麸炒白术、薏苡仁利湿止泻;口黏、舌苔白腻者,加苍术、厚朴、豆蔻化湿和中;寐不安者,加郁金、酸枣仁养心安神。王道坤教授强调CAG与情志因素的关系,认为本病与情志关系密切,有甚者更易罹患抑郁、焦虑类情志疾病,治疗中要留意患者精神状态,必要时给予心理辅导,还可酌情使用合欢花、梅花等调畅情志、调和心神,二药同时入肝经,兼具促肝气升发、疏达上散的作用[14]。

3 验案举隅

患者,女,33岁,2021年2月25日初诊。主诉:上腹痛间作1个月余。患者近日工作劳累,上腹胀满疼痛,嗳气反酸,平素畏寒,纳少,寐安,二便调,月经色暗,舌红,苔薄白,脉弦。腹部彩超、血常规、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Hp:阳性。胃镜示胃窦黏膜红白相间,白相为主,有黏膜颗粒状表现。病理可见胃黏膜轻度萎缩,轻度肠化。西医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断:胃痛,肝胃气滞证。治以疏肝解郁,理气和胃。方用四逆散加减。方药组成:北柴胡、麸炒枳壳、白芍、炙甘草各10 g,丹参、木香各10 g,砂仁6 g(后下),桂枝6 g,醋延胡索10 g,百合、黄芪、茯苓各15 g,沉香5 g(后下),佛手10 g,酒萸肉6 g,厚朴花10 g。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用1次。嘱患者保持作息规律,情志调畅,避免进食刺激之品。5 d后二诊,患者诉胃痛仍有作时,但痛感较前减轻,纳可,寐安,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前方醋延胡索调整为15 g,去佛手,加乌药10 g。4剂,煎服法同前。1周后三诊,患者诉近1周疼痛未发作,大便干结,舌脉象同前。前方去乌药,加荔枝核10 g。7剂,煎服法同前。1周后四诊,患者诉疼痛未反复,大便正常,继予前方14剂。14剂后患者未再就诊。两个月后随访,患者未复发,复查胃镜示黏膜红润光滑,病理未见萎缩肠化。

按语:患者主诉胃痛间作,嗳气反酸,症状结合胃镜及病理检查符合CAG的诊断标准。患者因工作劳累,多思多虑,思则气结,致肝气郁结,疏泄失职,症见情志郁闷;肝气横逆犯胃,则表现为胃脘胀痛、嗳气反酸;气滞日久致血瘀,故经色暗;思则伤脾,运化无力,见纳少;脾虚日久伤阳,故畏寒。治疗上,“木郁达之”,北柴胡、麸炒枳壳一升一降,白芍、炙甘草一柔一缓,可运转中焦枢机,调和气血。思虑伤脾,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茯苓、百合健脾养阴,补而不滞,醋延胡索、佛手可助脾运化而不伤阴,同时二者联合厚朴花可行气止痛。丹参活血,木香、砂仁理气醒脾,三者合称丹参饮,乃治疗胃脘诸痛、化瘀行气止痛之良方。本案患者脾阳不足,中焦失于温煦,虚寒内生,用桂枝、黄芪、酒萸肉以温中补虚,加沉香以降气和胃,止嗳气、止胃痛。二诊时,患者气滞减轻故痛缓,但仍中阳不足,去佛手,延胡索加量以固行气止痛之功,同时加乌药温阳行气,与百合配伍,奏行气和血之效。三诊时,患者气行血运,但有津伤,出现大便干结,乌药药性辛温,荔枝核同为温药,但味甘不燥,兼能润肠,故易之。四诊时,予前方14剂以巩固疗效。

4 小结

依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常将CAG黏膜萎缩程度分为轻、中、重度,重度萎缩与胃癌相关性最高,也是胃癌防治的重点,一旦确诊应引起重视并干预。有效的中医治疗能将其稳定在“安全范围”内,如四逆散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影响癌基因Bcl-2和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抑制CAG癌前病变的发生[15-16],从而降低肿瘤的发病率。相比于胃癌,CAG在治疗上更具有主动性和多样性,临床应充分利用胃镜并将其作为望诊的延伸,治疗时重视胃镜病理结果,辨证施治,根据CAG不同阶段灵活用药。初期重视从肝论治,解肝郁,理肝气,使其疏泄有度,以恢复胃黏膜原本的结构和调和人体气血的内环境;后期当以“既病防变”为目标,将防治胃癌发生作为治疗的目标之一,同时仍需固护肝脾,不能忽视疏肝和胃对本病的正性作用。

猜你喜欢
肝论胃痛肝气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春季养肝食何“味”
五灵脂蒲黄散止胃痛
突然胃痛不用慌 按压至阳来帮忙
姚淮芳从肝论治心脏神经官能症经验
68例肝气郁结型慢性胆囊炎腹腔镜术后中医护理的分析研究
从肝论治创伤后应激障碍及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浅谈藏医盐敷治疗胃痛的护理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的疗效观察
从肝论治女性皮肤衰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