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白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济南 250103)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内部审计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工具,在企业风险管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企业通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巩固和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内部审计是一种通过推动部门经济管理并获得经济利益的方式,因此,从这一角度来分析,内部审计不仅仅是广义上的监督,同样可以在监督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内部审计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强制要求项目在管理人员的监督下进行,而相关监督人员同样需要对审计工作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发现,现阶段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够、对内审重视程度较低等多种问题,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审计过程中频繁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对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鉴于此,有必要从内审视角出发,对工程结算审计中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从中探寻有效的管控措施。
在对内部审计进行规划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审计的特殊性。
首先,审计工作需要在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并且内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不存在联通关系,因此,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具有不可替代的权威性。
其次,内部审计通常包括4 个阶段,分别为设置计划阶段、实施计划阶段、审计结束阶段以及跟踪审计阶段。在内审过程中,由于内部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有着较为全面的了解,便可以适当简化审计工作中的许多环节。内部审计的功能可以概括为确认与咨询,随着内部审计的不断进步,学者普遍认为内部审计的原理主要包括国家代理理论、契约理论以及信任理论3 个方面。
最后,内部审计流程是审计师开展审计工作的重要指导,主要建立在风险分类、评估报告与事后审计的基础上。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内审计划可以有效控制审计风险,避免在审计过程中出现风险性隐患与漏洞,同样还能降低风险因素所带来的损失。鉴于此,在制定内审计划时应考虑可能产生影响的多种风险性因素,以此为基础制定有针对性的内审计划,最大限度地保障风险管控的全面性[1]。
从理论角度分析,在建筑工程的早期发展中,工程结算审计主要是在工程竣工之后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测量其工程量并结算工程造价,在这种背景下,工程结算管理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无法对建筑施工活动施加任何影响,只能对已经完成的工程项目进行测定。工程结算审计在后续的发展中,逐渐提高了对投资效益评估、工程经济与财务分析等多方面的重视程度,实现了对建筑工程各个阶段的管理与控制。针对工程结算各个阶段出现的多种问题,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原则来实现对风险因素的规避。工程结算审计主要涉及资料审核、招投标文件审核、合同审核、设计变更审核以及现场签证审核等多方面的内容。由于不同建筑工程的规模不同,施工单位、合同订立时间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应结合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审计方法开展审计工作[2]。
工程结算审计是一项严谨性较高的工作,在审计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审计结果与实际相差甚远。鉴于此,要想提高工程结算审计的全面性与精准性,必须对主要风险性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总结不同因素的主要产生原因,并及时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现阶段,工程结算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性因素主要包括以下4 个方面。
现阶段,我国许多工程项目配备的审计人员无法达到预期标准,由于人员匮乏,难以长时间安排审计人员到施工现场实施监督,导致审计工作的连续性较差。此外,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有关部门构建行之有效的建设规章制度。若是在工程结算审计过程中出现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在制度缺失的情况下则难以提供有效的实际证据,最终只能通过审计人员与相关监管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调查,这部分信息虽然能够发挥一定的参照作用,但是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往往难以保障信息的准确性与实效性,对审计工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3]。
审计人员作为建筑工程项目审计工作的主要组织者与实践者,其自身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对审计活动的整体水平产生直接影响。现阶段,一方面,建筑工程项目审计人员普遍缺乏过硬的专业能力,对审计工作的理解仅停留在基础理论层面,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审计人员仍采用最为传统的审计理念与审计模式,与新时期审计工作的具体需求出现了诸多不相适应的问题,工作人员无法打破惯性思维的束缚,对创新性的工作理念缺乏必要的探索。
我国多数审计部门面临的工作量较大,无论是大型项目还是小型项目,通常都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结算审计,审计人员面对的审计工作不仅包括审核竣工结算、核对工程量、勘察现场实际情况,还要处理期间涉及的各种工作会议。在工作量较大的情况下,审计人员难以有效地突出其工作重点。这种审计方式虽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其弊端也十分突出,不仅审计缺乏针对性,而且审计方式固化、缺乏创新性,无形中增加了各种意外风险。
对于审计工作而言,一些审计机构为了提高审计委托单位的重视程度,通常会选择以较低的价格获取业务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整体质量,导致审计工作的实际结果远未达到预期目标,缺乏必要的参考价值和功能性。此外,由于缺乏对项目总体情况的全面了解,外部审计人员对项目进度和项目具体情况缺乏全面的掌握,无形中忽略了审计的重点,自然也就难以准确把握项目审计的关键问题,因此,其提供的审计结果无法为内部审计发挥支持和指导作用。
意识是行为的先导,正确的意识对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也不例外。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在工程结算审计中的重要价值,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树立对审计工作的正确认识,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工程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其次,要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减少工程结算审计过程中的随意性,推动工程结算审计沿着专业化、科学化的方向不断深入发展。
人员在工程结算内部审计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对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引导其掌握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法,充分彰显其专业能力。针对不同性质的工程审计问题,工作人员应适当改变审计方法,在优化审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选择有效的审计手段。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借鉴类似工程结算审计的机制和手段,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可以引入评价机制,使审计工作聚焦于工作绩效和工程价值,可以有效地把控审计工作的整体质量。评价机制要求审计人员对审计项目的综合参数和单项参数进行分解和评价,从而显著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对于评价结果为优秀的员工应及时给予奖励,这可以明显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对于审计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人员应进行适当的处罚,督促人员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只有从思想层面对员工进行引导,才能使其行为与审计目标相契合,在审计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企业可以定期组织相关审计培训活动、交流会和座谈会,引导审计人员充分参与,在巩固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审计人员的实践能力。
制度是一切管理活动开展的重要前提,唯有在科学合理的内审制度的指引下,内部审计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才能充分明确自身职责所在,并以积极严谨的态度投入实际工作。鉴于此,在内部审计工作中,针对人员工作随意性的问题,必须在内部审计开始前制定可行的内审制度,引导人员充分认识到内审制度的重要性,并将制度要求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的各个方面。内审制度的制定需要结合项目的具体特点,不能将某一固定的内审制度完全套用到不同的建筑工程项目中,这样无法发挥内审工作的重要价值。此外,项目管理者可以借鉴其他项目的成功经验,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将其融入自身内审制度建设中。内审人员在结算审计中,应主动破除传统工作理念对自身的束缚,严格按照内审制度开展各个环节的工作,遇到问题后要在制度中寻求有效的指导,而不能按照自身经验随意进行。唯有从制度出发开展各项活动,才能提高结算审计工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样也为企业管理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企业内审工作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的优势,提升工作效率,使结算审计的各个环节得以高效进行。审计工作需要对大量数据进行详细处理,在这一过程中引入大数据和BIM 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数据分析和处理的时间,不仅可以节省现场审计人员与咨询人员的时间,还可以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其中,引入BIM 技术可以实现对工程项目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将从立项、设计、招投标、施工建设到竣工结算全过程的所有数据录入信息系统。对于重要的特殊阶段,可以采取数据全业务覆盖和及时上传关键控制点信息的方式,有效打破了传统的各环节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使工程中的数据与工程建设进度同步更新,这可以避免传统审计模式下工程文件数据丢失和文件不规范等问题。
具体来说,在专项以及重点项目的审计结算工作中可以适当引入信息化手段,对原有的审计模式进行创新优化,这不仅可以提高专项结算审计工作的效率,还能保障信息的准确性。尤其是针对大型工程项目或专项工程项目,将信息化手段应用在审计过程中可以使审计人员对施工过程有较为全面的掌控,及时了解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审计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后,招投标过程中以及建设完成后的多项信息都需要上传到信息系统当中,此外,部门内部隐藏项目的开发信息也需要实时上传到系统,这可以显著提高信息处理的整体效率,避免文件不规范、信息丢失等各种问题。审计信息系统的优势还体现在跟踪审查上,可以根据系统数据组织专业的审计小组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调查,根据现阶段的施工进度进行详细全面的统计,确保审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这种跟踪审计方法可以有效解决重点工程结算审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工程结算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整体水平。
针对外购服务单位的管控应重点考察各个单位的综合能力,其中应包括单位信誉、社会评价、资历水平、以往经验等多个方面,建立起与各个审计单位的合作记录参数,并以此为依托对不同审计单位的审计能力与信誉水平等多个方面作出客观且公正的评价。在对外购服务单位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若发现某些单位存在不良信息,应拒绝与之进行二次合作,避免在外购服务方面出现计划之外的风险隐患。在管控过程中,首先,相关管理人员可以采用建立“黑白名单”明细表的管理方法,对各个服务单位的综合信息有较为全面清晰的认知,并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起科学的评价机制,这可以在审计项目结束后从中总结有效的经验,确保后续开展的外购服务可以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其次,审计工作是一项复杂且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审计质量造成影响,但不能完全决定审计水准。因此,要想从宏观角度保障工程结算审计的整体质量,应制定出较为完善的委托审计工作制度,明确界定单位的审计职责与主要权限,并将“质量重于形式”这一原则摆在审计工作全局的核心位置。
最后,针对外购服务单位出具的审计结果,应严格控制其质量,若出现任何审计质量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对其进行处理。
综上所述,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工程结算审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不仅可以保障项目的稳定性与整体质量,还能为企业的监管活动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但是在工程结算审计中仍然存在一些风险性问题,唯有正视这些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才能真正发挥审计工作的重要价值。鉴于此,在审计工作中,应加强重视并提升内审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内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建立健全内审制度并增强制度执行力、应用先进技术以完善内审方式、加强外购服务单位管控以减少外购服务风险。希望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对内审视角下的工程结算审计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