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加强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探讨
——以海南农垦商贸物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例

2023-04-05 18:49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3年3期
关键词:财务人员绩效考核财务

曲 辉

(海南农垦商贸物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海南 海口 570100)

海南农垦商贸物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16年9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系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全资二级子公司,注册资本15亿元,资产规模18.09亿元,拥有土地面积3778亩,分布于海口、琼中、澄迈等14个市县,地上资产涵盖仓库、厂房、铺面及房产等多种类型,合计约26万平方米。海垦商贸物流集团现有下属二级企业15家,其中全资子公司7家、控股公司4家、参股公司4家。该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等受到广泛重视,科学、合理地制定完善的内控管理机制和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势在必行,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国企的内控管理需求和财务风险防范需求等,完善内控管理机制与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以提升整体工作效果与水平,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企业实施内控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贸易业务采销合同内控

在贸易业务采销合同的内控工作中,主要是按照国企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和参股公司的具体贸易业务采销特点,全面地进行合同的内部控制。首先,明确贸易业务采销合同中的商品数量信息、价款信息、发票信息、履行约定的期限信息、履约方式方法信息和违约责任信息等,风控审计部门一旦发现合同内存在条款设定的问题,要及时进行修改和处理,以免出现国企贸易业务的采销合同问题损害国有资产权益。其次,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企业制定相关采购管理办法、销售管理办法、存货管理办法、供应商准入评估及客户信用评级管理办法来制约预防合同签订出现内容违规问题和失当问题,确保合同签订程序的合法性与合规性。对于重点采销合同而言,需要做好供应商准入评估及客户信用评级调查研究工作,合理地进行合同系统的备案审批。最后,在贸易业务的采销合同内部管理工作中,相关内控人员应树立正确的观念,遵循科学化与合理化的基本原则及要点,提升贸易业务采销合同的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充分发挥内控工作的作用和价值。

(二)融资担保内控

海垦商贸物流集团紧紧围绕“内外双修、垦地互补、依托农垦、服务全国”的战略目标,以贸易业务板块为核心,带动仓储物流、产业金融、商业服务、租赁服务和新兴产业五大板块协同发展,相关融资内控工作已经取得了良好成绩,例如:按照商贸物流集团业务资金需求与海南银行总行对接采取按持股比例为下属企业商票信用担保5000万元;与上级单位海垦控股集团借款6000万元;与海垦财务公司借款10000万元(用于日常经营性流动资金);按照海垦控股集团《关于下达农垦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经费的通知》(琼垦企发〔2022〕46号)的工作要求争取到财政资金使用额6931.83万元;因海垦控股集团发债成功,公司正在跟海垦控股集团申请《关于开展业务申请超短期债券资金的请示》,为降低资金使用成本根据开展业务计划进行资金测算,公司聚焦粮食及冻品两项业务的年资金需求3.5亿元等。但是,要想更好地进行融资担保内控,还需要不断强化融资担保方面的审核力度、审查力度,深入分析和调查研究融资担保的情况,一方面,在融资担保之前,需要根据《海南农垦商贸物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融资担保制度》进行担保资质的分析和融资可行性的分析,一旦发现融资担保存在风险问题,就要及时进行解决和应对,以防因为融资担保风险而产生严重的后果。另一方面,在融资担保的内部控制期间,需要明确具体的工作规范和要求,提出内部控制和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增强整体的融资担保内部控制工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三)部门职能内控

近年来,在国企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组织机构不完善或是部门职能划分不准确的现象,难以确保部门职能有效的内控,甚至还会出现工作的问题推诿或者不足,因此,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进行部门职能的界定和监管,全面监督考察每个部门日常工作职能的履行状况,明确是否存在部门职能工作的问题。例如,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全面监督考察贸易交易中的产品质量,一旦发现依据合同中规定履行不足或者存在其他问题,就要及时进行处理。

二、国企内控管理中财务风险防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不合理

就本质层面而言,国有企业财务预算工作属于非常重要的核心工作,一旦出现财务预算方面的问题,可能导致投资的控制和各项成本的管控等受到不利影响,甚至还会出现资金超支和成本超支的风险隐患问题,虽然企业在实际工作中能够采用预算中期调整方案,但也可能存在遗漏或者面临风险。

(二)缺乏内控管理机制

国企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进行财务风险防范,应重点健全各类内部控制机制,通过较为完善的内控机制或者制度进行加强,提升财务风险防范的水平和效果。但是,当前部分国企在内控过程中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机制和体系,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监管和控制。

(三)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

绩效考核评价工作的目的在于全面评估财务部门工作绩效,对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具有一定的推动和支持作用。因此,建议国企相关部门在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和管理的过程中重点完善与优化绩效考核的体系,通过对各项财务工作的绩效评估和考核评价,及时发现财务风险隐患问题,做出合理的应对和管理,促使财务工作的高质量、高效化开展。但是,当前部分国企在财务内控的过程中,片面地制定绩效考核评价方案,没有合理地设置全面绩效考核的指标和模式,导致内控工作效果不佳。

(四)风险防范系统不完善

国企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应重点结合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特点和实际情况,重点进行风险防范系统的构建和完善,利用现代化的风险防范和控制系统,促使财务工作的有效开展和落实,提升各项工作的效率和水平。而由于部分国企在内控管理的过程中缺乏连贯对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视度,导致风险防范系统匮乏和缺失,不利于财务风险的有效预防和规避,对国企财务工作的高质量、高效化开展造成不良影响。

三、国企加强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

(一)改善预算工作

在国企内控管理的过程中,应重点、有效地进行财务预算风险的防范。首先,积极推广和宣传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公司应实时地按照海垦控股集团下达营收指标和利润考核指标,进行整个产业集团经营发展方向和投资项目进展的分析,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对预算工作进行内部监督控制,按照要求内部各个部门严格落实预算编制的文件,以成本限额标准控制经营与生产等各类活动的成本支出量,从根本层面降低成本,促进国企效益最大化。其次,在预算风险防控的工作中,需要动态化地进行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差异性的识别,一旦发现预算执行的结果和编制内容存在差异,要全面分析差异问题发生的原因,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和应对,以此避免由于预算编制和执行差异性过高而发生造价超支的风险,有效地维护国有资产和各项权益。

(二)健全内控管理机制

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在内控制度中《全面预算管理办法》《关于印发集团资金统筹管理基本办法(修订)的通知》(琼垦企发[2019]195号)《关于印发海垦控股集团货币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明确各个岗位工作的职责和任务要求,充分发挥每个岗位人员的作用和价值,合理地划分不相容的财务岗位工作,以免发生一人多职的问题,引发舞弊的风险或是其他风险。同时,还需要健全内部控制预算管理制度,在制度中提出财务预算的工作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契合实际,结合国企各项工作的情况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制定现金流方面、财务收入支出方面和企业一段时间内运营方面的规划,确保财务预算的内容和国企现实情况相适应,避免出现预算层面的问题或是风险。通过对全面预算的内部控制,使国企每个部门都能相互合作和交流,避免各自为政的现象,有效地进行财务预算风险的防范。

2.规范内部控制体系

在制定财务风险内控机制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完善相关的内控规范体系,严格遵循海垦控股集团、风控审计部门等发布《海南农垦商贸物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内部审计实施细则》等制度。在国企中,构建规范的内控体系,有助于解决国企战略规划的制定问题、财务风险评估的管理问题、诚信责任的落实问题等,使国企相关部门能够有效地进行经营风险或财务风险的防范,进一步提升国企治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3.建立针对腐败问题的内控体系

在制定财务风险防范内控机制期间,还需要重点构建预防腐败问题的内控体系,按照国企的具体经营发展情况和业务情况等,实施重大项目决策的集体探讨研究等制度,一旦国企需要进行重大项目的建设,经由纪律检查部与不同部门相互沟通交流进行决策方案的制定和研究,决策执行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跟踪性监管,以合法性和合规性为准则,在各个部门的共同合力下提升财务工作的规范性和专业性,有效规避预防相关的财务风险隐患问题[1]。

(三)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1.合理设置绩效考核指标

要想深入全面进行国企财务部门工作的绩效评价和管理,就应合理地进行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利用绩效考核的相关指标,准确认定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效果和风险防控效果,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工作的作用。例如,根据国企财务部门的工作特点与实际情况设置关于财务预算方面、核算方面、成本控制方面和日常经济发展方面的风险防控考核指标,以各项绩效考核指标为基础,评价财务部门工作人员是否能够有效完成任务,通过绩效考核评价结果,准确反映出财务人员的工作效果和财务风险防控效果,以便于及时实施财务部门工作的管理和控制。与此同时,在绩效考核指标设定的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应加强相互的沟通和交流,明确是否存在考核指标设定的不足或者缺陷,一旦发现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或不科学,就要及时进行改善和优化,以此确保全面进行财务部门工作的考核评价,快速、准确发现财务工作的风险问题和安全隐患问题,以提升国企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2]。

2.完善考核评价的工作模式

在财务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进行绩效考核评价,重点应健全和完善相应的考核评价工作模式体系,利用良好的考评模式有效地进行财务工作的考核分析。例如,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重点考评财务人员是否能够准确履行工作职责、在日常工作中是否可以全面评估和识别财务风险隐患问题、是否能够利用有效的财务预算方式与核算方式完成任务。这样,在全面进行财务人员工作考核评价的过程中,可以针对性地开展财务人员日常工作的考核和分析,以绩效考核结果为基础,准确地反映出每位财务人员的工作效果和水平,促使财务人员专业性、规范性、可靠性完成各项任务。

3.重视考核评价结果的反馈

从本质层面而言,国企在内控管理的过程中对财务部门进行绩效考核评价,主要目的在于促使财务人员专业性和规范性地开展财务工作,积极、合理地预防出现财务工作的风险及隐患。在完成财务人员绩效考核评价工作后,全面收集相关的考评结果和数据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准确评估财务人员日常工作的效果和能力,明确在财务工作中是否存在风险防控的问题或不足之处,进一步增强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效果和水平,为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提供保障[3]。

(四)健全风险防范系统

首先,国企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应组建专门的财务风险识别和评估组织机构,要求组织机构的人员全面进行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的分析和研究,系统化评估风险隐患问题,在准确识别和评估财务工作风险的基础上,帮助财务部门工作人员按照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预防风险隐患问题,促使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化和科学化开展。与此同时,相关的财务风险识别与评估组织机构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积极地采用网络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进行财务风险的识别,通过现代化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风险问题的智能化评估和研究,充分发挥先进技术的作用和价值,避免出现风险评估遗漏的问题或者不全面的问题,确保能够在风险问题发生之前进行有效的防控[4]。

其次,完善国企财务管理风险问题的监督管控机制。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除了要准确识别风险之外,还需科学、合理地完成各项监督工作任务,通过对各项工作的系统化监督,明确财务管理人员是否能够按照前期的风险识别和评估结果,准确预防财务预算风险、核算风险、成本控制风险、税务规划风险、投融资风险等,使财务人员在监督管理部门的作用下,认真、负责地进行各类风险隐患问题的规避和预防[5]。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国企在内部控制管理的过程中,应制定完善的内控管理方案和计划,有效地制订并执行部门职能方面、融资担保方面和贸易业务采销合同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提升内控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还需要改善预算工作的现状,健全内控机制和体系,强化绩效考核的力度,完善风险防范系统,以全面提升内控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猜你喜欢
财务人员绩效考核财务
医院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的实践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水利财务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
绩效考核“指挥”医院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