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燕
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甘肃 兰州 730000
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植物文化作为核心内容,能够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有效支持。面对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在园林景观设计方面,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传统的设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现状,这就要求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结合城市发展客观因素,充分考虑人类的主观意识,将植物造景融入其中,确保园林景观设计更具艺术性和科学性,改善城市发展面貌。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重点是指利用人造植物景观,将园林本身的服务性以及观赏性加以提升,强化其综合效益。也就是使用草本植物、灌木以及藤木等这类适合造景的植物,在人工创造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景观。现如今,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大多数都是利用了植物本身所具备的生物及视觉效应,以视觉效应为例,它可以结合植物本身形体和线条等特征,在视觉上增强人们的体验感。而生物效应就是可以利用植物蒸腾以及光合等作用,实现气温调节和空气净化的最终目的,给人带来一种愉悦感。在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植物造景的应用,并非随意为之,需要将生态园林作为重点,对其进行指导,同时还要重视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等设计思想,通过这种设计方式,不但可以强化植物造景本身的适应性与科学性,还能发挥园林景观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与此同时,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还应注意适配性与兼容性的合理运用,即保障园林当中,其他景观能够和植物相配合,最具代表性的设计就是亭苑和假山,这样促进园林景观更加丰富多彩,增强其立体感和层次感[1]。
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有着重要意义,重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优化园林生态环境。植物本身具备生态性,它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完成光合作用,主要表现为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最终释放出氧气,这样能够增加区域内的含氧量,最终实现净化空气的目的。人们置于园林景观当中,自然就可以感受新鲜空气。同时,植物造景的产生,在对风沙等不良现象进行预防过程中,还能实现降噪效果。在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冬天比较干燥,经常会面临沙尘暴等不良天气现象,通过植物造景,能够在某种条件下,对风沙进行有效阻挡,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2]。例如,在植物造景中,可以利用胡杨、樟子松和杨树等,通过在园林景观中设计乡土植物,达到防风固沙目的。
(2)有利于实现园林空间变化。利用各种艺术手法,可以发挥植物景观的观赏性,包括其线条和色彩等。由此可见,与建筑物一样,植物也能够产生空间影响。比如,规空间的分割以及构成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科学化利用,可以结合各类植物特点,构建具有层次感的园林景观,在视觉上增加立体感。同时,也可以对空间加以分隔,就拿竹子来说,栽植期间,通过整齐且茂密的栽植方式,能够作为一种天然屏障,将空间进行分隔[3]。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有利于实现园林空间变化。
(3)有利于增加园林的时序景观[4]。不同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些植物四季常青、一些植物四季分明、一些植物常年开花。将这些不同类型的植物,应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构建更加独特的时序景观。这样不管在什么季节,都可以为人们呈现各自喜欢的美景,将园林景观自身的观赏性以及服务性凸显出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在道路两侧设置四季常青类植物,这样不仅可以作为隔离带,而且还能展现一种独特的植物景观,例如,在道路两旁种植冬青。这样到达冬天后,就算其他植物出现凋落现象,它依旧会挺拔翠绿,尤其在下雪之后,冬青上面还会覆盖相应厚度的雪花,这也是一种美丽的景观。因此植物造景可以突破园林景观的时间限制,在不同季节,展示出独特的魅力[5]。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要遵循相应原则,以此将造景景观的最大效益体现出来,具体包含以下几点:(1)因地制宜。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以“适地适树”原则为宗旨,引入与当地气候与水土条件相适宜的乡土树种。在我国,植物种类非常多,然而,由于地区之间植物栽种差异较大,在植物种类设计过程中,尽可能选择乡土植物,比如,在西北地区,可以选择红柳和沙棘,在南方地区选择相思树和垂柳,以此强化植物的适应性,提升其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6]。(2)以人为本。植物造景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艺术与生活性的结合,还应将自然与生活有机结合,只有这样设计,才能满足人类现实心理需求,达到向往绿色以及回归本真的目的。这就要求设计植物造景时,要以人为本,通过科学合理方式,将各类植物有效融入到具体的生活环境当中,实现矛盾统一,满足需求同时,达到适应栽种条件目的,将自然影响人的作用加以体现,让观赏者从中获取价值[7]。比如,可以设置葡萄科或者豆科藤本植物,满足植物造景需求同时,还可以提供绿荫,供人们休憩,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3)生态性。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应遵循生态性原则,将植物的生态功能进行有效体现,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植物生长规律,将其作用发挥出来,其中,包括湿度调节、空气质量的改善,以及涵养水源等各个方面。在设计期间,设计工作者应严格遵守生态性这一设计原则,避免出现盲目搭配等现象,而对植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进而约束其功能发挥[8]。比如,利用刺槐或者悬铃木,缓解空气中粉尘和飘尘等不良危害,也可以使用云杉和圆柏,实现截留降水,达到涵养水源目的。
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植物造景有着不可忽视性,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植物种类、造景布局以及表现手法等。通过科学的设计方法,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将植物造景工作进行优化,强化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水平。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开展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相关活动时,需要特别关注整体布局的排列、布置。不但可以呈现出植物景观本身的美观与特点,而且要对植物景观进行合理设计。在进行植物造景设计时,就要重视整体布局的主次性。比如,植物造景时,应从整体景观布局的角度思考问题,在这期间,严禁使用太多的人工整改,尽量使用更为自然的方式,将植物造景“生态效益”与“自然属性”加以强化。作为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者,需要关注设计的整体性,先从较大空间入手,之后对景观细节进行雕琢,从而产生一种“先主体、后局部”的设计理念,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防止园林景观和植物景观发生的矛盾和冲突。
园林景观设计离不开植物造景,植物是植物造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就要科学选择植物种类,提升造景的有效性,这样既能将植物的自然适应性体现出来,又能将园林综合效益加以强化。重点选择可以结合这几个方面:(1)生态功能属性植物。这类植物的选择,在园林景观绿化项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大型灌木以及乔木等植物,不仅茂密,而且高大,此种生态群落植物,能够达到挡风与遮阳效果。这种植物还能净化空气,设计过程中,若是利用相应的艺术手法,还能对其形体适当进行改变,进一步提升植物景观的美观度和观赏性。(2)选取与园林建设地相适应的造景植物。现代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的外来植物的引进和培育,尽管有利于丰富园林植物种类多样性,强化观赏性。但是,此类行为并非百利无一害,它也面临一定的弊端,最为明显的就是成活率不高,主要是因为不适应当地气候,此类现象的发生,通常会使得植物造景失败。因此,对于原理景观设计中的原理造景,需要坚持适宜性,选择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的植物种类,这样既能避免成活率不高造成的经济损失,还能拓宽园林景观植物种类。以乡土特色植物为例,在应用过程中,可以科学搭配其叶色和花色,营造出一种特色植物景观,强化其艺术观赏性。作为设计者,可以通过选择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色叶植物,构建一种层次较为分明的植物景观效果。比如,对于那些叶形叶色随季节变化较为明显的灌木以及乔木,可以将其作为造景的主体,包括银杏树以及枫树等。(3)考虑植物品种特点。植物造景设计工作人员,就要结合不同植物自身的生长习性,合理选择植物,在这过程中,需要坚持时效性原则,促进短期与长期景观的有机结合。比如,想要确保不同时期,园林景观的特色型,需要把慢长树与快长数进行科学配置,与此同时,也可以将季节性和四季常青等植物进行合理搭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凸显园林景观的时序性,在不同季节,针对不同植物时期,会产生不同的特点与美感,从而将园林景观的综合性能加以强化。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需要关注植物与景观搭配之间的艺术性,一方面,重视建筑物和植物之间的融合。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自然美,建筑则代表人工美,将植物和建筑物加以统合,能够促进人工和自然美的有机融合。所以,就要在设计工作中,合理配置植物,强化植物和建筑之间的和谐性,促进两者设计的一致性。还要根据具体现状,关注建筑和植物融合程度,这样既能够将建筑本身美观体现出来,还能有效展示出植物的多样性特点,给人呈现出一种视觉美感,以此达到良好的视觉体现。还要充分考虑客观因素,对园林景观植物特点加以研究,与建筑物进行结合,进一步强化其艺术特点。比如,可以使用夹竹桃和大叶黄杨这类植物树种,因为其不仅具备观赏性,还具备抗二氧化硫功能。同时,利用小石子铺路,将人文和自然景观结合,构建现代生态园林景观。
与此同时,还应实现植物和道路的有机统合。道路绿化在城市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影响一个城市的面貌和形象同时,还能将较为分散的绿化工程,连接为一个整体,将园林景观的整体建设效果加以体现。这就要求在园林景观设计时,将花草、灌木以及乔木进行有效融合,提升景观多样性。
另一方面,注重植物和水体之间的融合。这两者的统合,可以为人们带来一种清澈和明净的视觉体验感。自古以来,水体就被人们称为园林景观设计的命脉,在进行植物造景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就要对水体进行有效应用。比如,可以通过水中以及水边植物,将园林景观中水体的美感加以凸显。此外,应站在植物造景效果角度,对栽培制度密度以及种类进行科学规划,从而发挥水体视觉效果的有效性。同时,还要关注细节设计,包括局部造景等各个方面,以点缀等形式,将水体和景观植物的整体性呈现出来,实现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合理应用。
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需要强化植物造景表现手法的应用,因为表现手法不同,会体现出各类特色景观。通常情况下,包括烘托手法与直接手法。以烘托手法为例,其作为设计的大主题,能够与整个空间内部进行配合,通过植物的设计,可以将原有那种刻板的氛围进行改善,从而和所处环境产生一种和谐的意境美。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对称的表现手法,可以和主题实现交相辉映。比如,沉重与轻灵。如果建筑具有一种雄浑的气势美感,在造景设计时,可以利用轻灵植物,通过这种表现手法,可以实现园林设计相得益彰。也可以利用某些植物,烘托气氛,刺激人们观赏兴致。而直接的表现手法,就是将植物本身特性加以体现,比如,密、高以及奇等,将植物本身特有属性直接呈现出来,体现自然之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以竹子为例,这类植物不管是繁殖速度,还是生长速度,都比较快,设计过程中,可以将其当做分割空间的造景植物,结合正确的规划思路,将园林景观趣味性增强,例如,打造竹子迷宫,体现一种神秘感和深邃感。
综上所述,想要实现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有效探究,相关人员就要树立现代化发展思想,明确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独特意义,开展设计工作中,将植物作为关键点,强化其应用效果。还要重点关注园林植物、水体以及建筑等不同方面的融合度,结合植物配置相关设计原则,实现其与自然生态环境有效融合,将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最大价值发挥出来,促进城市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