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健
(丰城市农业农村局,江西宜春 331100)
水稻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时至今日,其依然是维持人类生存的重要物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统计结果可知,世界范围内,有超过50%的人口把稻米作为主食,其中,绝大多数来自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新加坡、印度等,而我国恰恰是稻米主食第一大国。水稻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种植历史,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都比其他作物比重大。国内超过70%的人口以食用稻米为主,消费需求可见一斑。所以,提高水稻质量和产量成为任何发展时期都无法绕开的话题。
提质增收是任何一种作物种植始终追求的目标。现阶段,在水稻种植中,高产栽培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其实施程度如何对获得理想种植效果有直接影响。结合实际,现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实施关键点进行如下总结。
优选品种是实现高质量水稻种植以及获得理想种植效果的基本前提。实践表明,水稻高产性与品种优质性有直接关系[1]。原因在于,不同品种水稻在诸多属性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抗病能力、耐寒性、抗旱性以及抗病虫害能力等,对气候环境和水土也有着一定要求,因此要想实现高质高产,就必须使水稻品种属性与种植地环境特点相匹配。
适时精量播种,培育壮秧。根据品种组合或生育特性安排适宜播种期和移栽期。湿润育秧,按l∶8 或1∶10 留足秧田。秧田深耕、培肥、细耙、精整应达到深、肥、软、平、净的标准。控制播种量和用种量,确保移栽秧苗带蘖率和带蘖数高。
在精量播种的基础上,加强秧田管理,实施施肥、化控、病虫草害防治等措施,以达到苗匀、苗壮的标准。秧苗3 叶期,看苗施1 次平衡肥,移栽前4~5 d 施起身肥,打送嫁药[2]。
合理密植是获得高质量水稻的关键,过稀或过密都会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种植过密导致部分水稻无法获得充足的光照,种植过稀会减少种植数量,无法获得理想产量。从病害角度考虑,实行宽行稀植、定量控苗,将有助于降低纹枯病发生概率。
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施肥总量,施纯氮150~195 kg/hm2,氮、磷、钾比为1∶0.5∶1。水稻大田生长阶段施肥4 次,即基肥、蘖肥、穗肥和粒肥。基肥占总施氮量的50%,每公顷施饼肥750 kg 或有机肥11 250~15 000 kg,并施45%三元复合肥375~450 kg 和尿素45~75 kg,其中磷肥和钾肥一次性施入1/2[3]。分蘖肥占总施氮量的30%,于栽后5~7 d,结合除草剂一并施入,施尿素112.5 kg/hm2,根据品种生育期的长短和土地保肥状况,可施1~2 次分蘖肥。穗肥占总施氮量的15%,穗肥要看苗稳施,若长势健壮、叶片挺直、长短适宜、阳光充足或长势较差的,可适当多施;若生长较旺、叶片过长、光照时间不足的,可少施或不施。粒肥占总施氮量的5%,在水稻始穗或齐穗后,采取根外追肥,施1%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混合液1 125 kg/hm2,均匀喷洒。
水稻高产栽培种,病虫害防治手段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
物理防治是一种绿色、无污染的病虫害防治手段,其主要特点在于环保、高效,但需要付出较高成本。特别是当虫害规模较小,且种类不唯一的情况下(相同手段未必对所有虫害有效),与化学防治相比,物理防治性价比较低。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针对具体病虫害特征和影响规模采取针对性措施。
2.1.1 灯光诱杀
中国是一个发展国家,“高净值”的客户数量相对较少,一般而言国内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门槛在3万元或5万元,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人投资者的投资热情。虽然个人理财产品的规模越来越大,但是事实上仍然存在很多的潜在投资者尚未开发,随着货币基金的“互联网化”,个人投资者投资货币基金更加便捷而且不存在门槛,个人理财产品将面临一定的挑战。
灯光诱杀充分利用了部分类型害虫的趋光性,借助专业灯光设备,人为营造特殊的灯光环境,如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有时也会应用到太阳能杀虫灯等。将这些专业灯具合理分布在田间,可以有效诱杀害虫。杀虫灯布置方式视害虫特点而定,密度取决于虫害规模。对于大规模虫害,需要增加杀虫灯密度。在高度上,杀虫灯与地面距离1.5 m 左右。在开灯时间上,傍晚持续亮灯,白天关闭,频率为每隔3 d 杀虫1 次。
2.1.2 草把诱杀
与灯光诱杀相比,草把诱杀操作比较复杂。其原理在于利用糖醋液吸引害虫,借助其黏性(混有黏合剂)杀死害虫。首先需要配制一定比例的糖醋液,原料包括白酒、水、醋、糖以及黏合剂,充分混合后,涂抹于田间草把上,糖的甜味会吸引害虫,待害虫与草把接触后,黏合剂发挥黏性作用,捕获害虫。草把间隔距离20 m为宜,沾有糖醋液的草把设1 000~1 100 个/hm2[4]。
生物防治在环保层面与物理防治具有相同作用,都属于绿色、无公害防治手段。但从虫害防治角度看,二者作用机理有很大差别。生物防治是未来水稻种植病虫害防治主要发展趋势,内容维度十分丰富,除了利用物种间天敌关系达到防治目的以外,也会利用生物农药防治,下面对主要几类技术进行阐述。
2.2.1 稻田养鸭、养鱼技术
现阶段,在水稻种植中,鸭和鱼等家禽在捕获田间害虫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原因在于很多田间害虫都能作为鸭和鱼的主要“食物”。
以养鸭为例。所谓“田间养鸭”,即充分利用稻田“天然环境”(水和微生物)为鸭子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然后借助其自然生理需求来灭杀田间害虫。在水稻种植和生长的过程中能很好地控制虫害发生概率。鸭粪是一种常用肥料,将鸭子置于田间自由生长,其排泄物将直接转化为水稻营养物质,随着田间鸭子数量越来越多,水稻生长也会越来越旺盛。养鸭治虫以除害为目的,因此,放鸭时间通常选择在每年4 月下旬至5 月下旬(早稻)和7 月下旬至8 月上中旬(晚稻)。鸭子体积不宜过大,重量在0.2 kg 为宜,否则破坏秧苗生长。在数量上,鸭子数量不得超过1000 只/hm2。
2.2.2 保护天敌技术
保护天敌技术主要利用了“物种天敌关系”原理。众所周知,在自然界中,任何一种生物都需要另外一种生物来克制,这样能够避免某一物种肆无忌惮地生长繁殖。在水稻种植中,任何一类害虫都有相应的天敌制约。利用自然法则,针对害虫种类,可以大量放置或饲养害虫天敌,以此有效避免大面积虫害发生。针对二化螟虫害,可选择投放赤眼蜂防治;针对稻飞虱,可选择寄生蜂防治。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种植水稻的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往往不依赖于某一种手段,多种手段配合使用较为常见,如共同使用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同时确保化学药物或试剂不会影响害虫天敌。
2.2.3 生物农药技术
生物农药防治与化学防治在效果上有很大不同,最明显的在于生物农药防治所使用的药物并不会污染稻田,例如防治三化螟可使用阿维菌素、防治黏虫可使用苏云金杆菌、防治稻曲病和纹枯病可使用井冈霉素、防治稻瘟病可使用春雷霉素等。
在防治效果与投入成本上,与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比,化学防治手段更具优越性。但从环境保护方面来看,化学防治手段并不值得提倡。就目前应用情况看,化学药剂是化学防治手段的主要实施方式,建议优选毒性低、残留物少的化学药剂防治水稻病虫害,最大限度降低污染程度。
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等主要病害流行原因在于,优质感病品种比重增大,病菌生理小种增多,耕作栽培制度陆续发生变化等。针对不同病害,所选择的药剂和方法有很大不同。防治穗颈瘟时,在破口前2~3 d,每公顷用40%富士1 号乳油1 125~1 500 mL 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 g,加水750~1 125 kg 喷雾,7~10 d 后根据天气情况再喷药1 次。需要注意的是,药剂要现配现用,避免不同种类农药间发生化学反应,从而降低药效。另外,雨季时应添加农药助剂,可有效增强药效,避免雨水过度冲刷。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普及与大面积应用,离不开高效推广,而技术推广质量的提升离不开种植思维的转变。与其他类行业生产技术应用与推广一样,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也需要相关因素支持,如种植户认知能力、知识水平、思维观念以及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等。最明显的在于,低认知能力和落后、保守的思维观念会导致种植户对先进栽培技术理解不足,无法关注到技术优势,推广阻力越来越大。面对此现象和问题,当地农业部门和相关机构要积极干预,借助多样化手段加大宣传力度,让种植户充分认识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优越性与先进性,特别是要使种植户直接、深刻体会到应用高产栽培技术所带来的好处,使种植户发自内心地去接受新的思想观念。
高效肥料是实现水稻高产的重要因素,可以依据水稻所需氮肥的规律以及土壤所能提供的氮肥能力,通过合理施加氮肥,提高氮肥的使用效率。由于水稻在生长期间需要大量水源,为实现高产栽培,节水栽培技术是其创新的突破点。例如,采取保护性耕作的方式,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保证水源供应。
若要获得理想种植效果,就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水稻种植体系。关于种植效果可以从两方面去考虑,一是提高产量,二是提升质量。推广高产栽培技术的核心目的在于提升水稻种植效益,实现长久提质增收,以此为基础,一切有利于提高水稻种植质量与产量的手段和方式都值得尝试。生态种植是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推广过程中无法绕开的话题,无论是提质,还是增收,都必须保证生态环境不被破环。立体稻田种植是当前比较受关注的一种生态种植模式,核心在于种养,其原理在于充分利用家禽固有的属性和价值,构建动物与植物相结合的种养模式。上文提及稻田养鸭、养鱼技术,该技术的实施理论基础是种养,即借助鸭和鱼的生活习性助力水稻生长,从而实现绿色种植[6]。
随着现代农业生产理念逐渐渗透进实际作业中,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得到稳步提高,这也直接促进了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效果。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机械化种植行为的持续发生,满足了种植户对获得高品质水稻的需求,也带来了更多经济利益,如人力成本节约、物质资源有效利用等。随着机械化作业能力的不断提升,加速了规模化、系统化生产的实现,水稻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就是最好的体现,对于提高种植户经济水平有直接帮助。当种植户感受到机械化种植所带来的好处后,更愿意使用机械化设备进行水稻种植和生产,增加机械化作业频率,自身也会主动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提升自身机械化作业能力。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离不开多样化宣传手段的支持,也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基于不同角度和立场,宣传的表现方式都有很大不同,所发挥的作用也有较大差异,需要结合实际推广程度和需求来实施。文章认为以建立试验田的方式宣传,具体操作如下。
一是将优化与升级水稻种植技术作为第一动力。结合实际需求,从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以及财力等方面出发,强化宣传效果。在选择试验田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设备匹配问题,同时兼顾资金成本问题,从实际情况出发整体规划试验田。当地政府应给予一定政策支持,如提供补贴,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二是正确选择宣传渠道。在现有试验田思路建设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渠道宣传。要以科学的观念和态度宣传,突出宣传的先进性,果断弃用传统、保守、效率低、效果差的宣传方式,如传单宣传、广播宣传等,减少期刊宣传和书籍宣传频率。原因在于大部分种植户并不具备较高文化素养,文字类宣传对他们并没有太大效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新型信息传播方式应势而生,相比枯燥难懂的文字,动画、影像、图片以及视频等信息传递方式更能被农民接受。在抖音、快手等平台支持下,农民能够了解和掌握更多先进的种植技术与农业知识。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保证种植质量和产量的同时,也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食用需求。高产栽培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种植思想,科学合理地实施相关技术能够达到提质增收的目的。在此过程中,能够解决很多有碍于获得高质量水稻的问题。病虫害一直都是农作物种植无法避免的问题,水稻种植也不例外。积极推广高产栽培技术,拓宽宣传维度,有助于人们更好发现并认识水稻安全种植问题,通过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提升水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