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领探析

2023-04-05 15:47
种子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田间灌浆秸秆

苏 琳

(韩城市桑树坪区域农业技术推广站,陕西渭南 715400)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是指在小麦生长过程中,按照小麦生长规律、生长环境、土壤肥力状况、气候状况,人为综合运用一系列田间管理技术措施,充分发挥诸多有利因素的作用,克服或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协调改善小麦生长与气候、环境、技术、肥力的关系,促进麦田苗齐、苗匀、苗壮,麦苗群体与个体协调发展,麦穗、麦粒、粒重发育合理,达到稳产高产、优质环保、清洁高效的目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领主要包括秸秆还田技术、整地技术、施肥技术、选择良种技术、宽幅播种技术、合理密植技术、除草技术、灌溉技术、病虫害防控技术、机械化应用技术等。

1 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

1.1 根据地力、管理水平选择良种

不同小麦品种在形态特征、抗病性、适应性、丰产性方面表现各不相同,对生产条件、气候条件、管理水平的要求不同。小麦良种的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必须在相适宜的环境条件、肥力水平、栽培技术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选择优良品种时,要结合当地气候条件、肥水条件、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充分了解不同品种的特性,例如抗病性、产量、适宜区域、肥力要求、配套技术等。对于肥水条件较好的高产田,应着重选用耐肥水、抗倒伏、抗病、增产潜力较大的小麦品种,如西农889、西农511、伟隆169、郑麦7698、西农509、西农165 等;对于肥水条件一般的中产田,应着重选用适应性强、稳产丰产的小麦品种,如西农979、小偃22 号、西农1018、西高2 号、西农3517 等;对于旱薄低产田,应着重选用适应性强、耐干旱、耐瘠薄的小麦品种,如晋麦47 号、西农928、中麦36 等;对于源区旱肥田,应着重选用适应性强、耐寒抗冻、抗倒伏的小麦品种,如晋麦54 号、铜麦6 号、西农226、渭麦9 号等[1]。

1.2 根据气候特点、生态条件选择良种

小麦生长过程中,时常会遇到寒冷、干旱、倒春寒、草害、病害、虫害、干热风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倒春寒、条锈病等灾害均在局部或者某一区域发生,呈现区域性特点。因此,在选择小麦良种时,应结合地域自然生态条件,选择抗性较强的品种。针对播期早、易受寒冷、干旱的区域,应选择抗寒、耐旱、耐冻的小麦品种,如半冬性晋麦47、晋麦54、渭麦9 号等;针对灌溉条件好、易高产区,应选择西农511、郑麦7698、小偃22 号等品种;针对病虫害多发区,应选用抗病虫害性强的小麦品种,如伟隆169、小偃22、西高2 号等。

1.3 选用区域布局推荐品种

农业种子工作部门每年都会设立一定规模的小麦引种试验筛选田、生产展示田与区域观摩示范田,通过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生产品质鉴定和综合表现评价,优选出适宜当地种植和推广的主栽品种与搭配品种,总结出推广小麦品种的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区域、因种栽培技术。种植户需依据农业农村部门发布的小麦品种区域化布局指导意见,因地制宜,科学选用适宜良种,做到适区种植,实现高产高效[2]。

2 培肥地力技术

2.1 推广作物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

作物秸秆还田腐熟后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粒间孔隙度,确保土壤结构疏松,提升土壤中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下扎和延伸能力,增加土壤营养成分,提高作物产量和种植效益。

作物秸秆还田要抢抓小麦播种前这一有利时机。一是采用专用禾秆机械对前茬作物秸秆切碎还田,秸秆切碎长度为15~20 cm,将碎秸秆均匀抛撒于地表。二是利用秸秆粉碎机械粉碎秸秆和根茬,机械粉碎内容包括地面作物茎秆、作物叶片、地面杂草、作物根茬。三是利用大马力机械深翻,并用土层压盖粉碎秸秆草,使碎土、秸秆、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用碎土将秸秆草覆盖在10~25 cm 的土层中。机械深翻要确保压犁沟深翻、不漏翻、碎土覆盖严密,以利于秸秆草快速腐烂、营养物质转换与贮藏。同时,要及时耕耙平犁沟、犁垄,为施肥、旋地、播种奠定良好的基础[3]。

2.2 施足基肥,做好小麦营养物质贮备工作

施基肥可提高土壤供肥水平,满足作物全生育期的营养物质贮备需求,使土壤持续为小麦生长提供营养成分。施基肥要依据小麦产量和需肥量,合理配制氮磷钾肥比例,达到施入化肥数量足、营养物质全、养分充足的目的。施肥后机械旋耕、耙平、磨细,要确保地平、地细、无杂草、无土疙瘩,符合一播全苗的要求。

2.3 小麦种肥

种肥是在小麦播种时与种子同机、不同行、不同深度施入的肥料,主要为幼苗供给养分,促进幼苗健康生长。种肥一般使用易被吸收利用的速效肥料,通常选用速效氮肥、优质复合肥料、微量元素肥料等。微肥可以采用拌种、浸种等方法,速效性氮磷肥、复合肥可同机、不同箱放置,播种机械行进过程中种子与种肥同机不同行,种肥施入深度应为8~12 cm、种子播深应为3~5 cm。种子发芽出苗过程中,种肥缓慢释放可为小麦苗期提供充足的养分[4]。

2.4 小麦追肥

2.4.1 小麦冬前追肥

小麦冬前追肥一般在小麦越冬前追施肥料,作用是促进小麦次生根系发育,促进冬前分蘖和3 叶以上大蘖发育。越冬肥一般以速效氮肥为主,追施时间为11 月底至12 月初,即地表结冻前。

2.4.2 小麦拔节期追肥

小麦拔节期是实现穗大粒多的关键时期。小麦拔节肥可促进大蘖成穗,提高成穗率,促进小花分化、性器官形成。拔节期的小麦田间旺苗主要表现为叶色较绿,叶片宽而肥大,小麦分蘖偏多,田间叶片密闭看不到行间。针对这类壮苗田需以控为主,不追施拔节肥、不浇水。拔节期的小麦壮苗主要表现为叶色青绿,植株分蘖适中,应追施速效氮肥并配合浇水。拔节期的小麦弱苗主要表现为叶色黄绿,植株分蘖很少、长势差,应追施速效氮肥并浇水,宜墒中耕,松土保墒[5]。

2.4.3 小麦灌浆期追肥

小麦抽穗开花授粉后进入灌浆期,此时田间小麦植株表现为根系老化,植株下部叶片干枯,养分转运,吸收能力减弱,部分田块甚至叶色发黄、脱肥早衰。针对这类麦田,可以喷施1%~2%尿素溶液750 kg/hm2,间隔7 d 后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750 kg/hm2,促进小麦灌浆成熟。针对田间小麦贪青晚熟田块,可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750 kg/hm2,每间隔7 d 连续喷施两次,可促进小麦成熟[6]。

3 精细整地,提高整地质量

3.1 播前深翻土壤

小麦播前整地需用机械深翻土壤,尤其是秸秆还田的地块更要进行机械深翻。该方法可以把下层的土壤翻至上层,用碎土深埋秸秆和杂草,促进秸秆杂草与碎土混合,加快秸秆与杂草腐烂,改善土壤结构。土壤深翻要达到25~30 cm,边震动边松动土层,打破犁底层,加深耕层,消灭耕层病原菌、虫卵,增强蓄水保墒、防御旱涝的能力[7]。

3.2 精细整地,满足播种需求

一是播种前利用机械旋耕,粉碎杂草。二是清理田间未粉碎的秸秆与碎石等杂物,破坏病虫害的生存环境,从源头抑制病虫害发生。三是平整田间深翻犁沟,提高土壤的疏松性、通透性,增强地块的保水保肥性能,提升小麦抗寒抗旱能力,确保种植层土壤达到深厚通透、细碎平整、上虚下实的状态。

4 提高播种质量,确保苗齐苗匀

4.1 处理种子

一是晾晒种子。在播种前10 d 在地面铺上凉席,平摊厚度为5~7 cm 的种子,晾晒1~2 d,打破小麦种子的休眠期、提高种子活性,利用紫外线灭杀种子表面的残留病菌,促使种子生理后熟,确保播后早萌芽、早出苗,达到苗齐苗壮的效果。二是种子包衣。采取机械或手工方法,将小麦专用包衣剂按一定比例均匀包覆在种子表面,形成一层光滑、牢固的药膜,起到杀菌、杀虫、防病虫害的作用,实现小麦增产增收[8]。

4.2 适期播种

适期播种是培育全苗、壮苗、匀苗,实现小麦高产稳产的关键环节。小麦播种过早、气温过高、生长发育加快,会导致小麦旺长;播种过晚温度低,出苗时间长,冬前分蘖少,易遭受冻害导致死苗。从温度方面来看,一般情况下,适宜播种小麦的温度为14~16 ℃。从时间方面来看,通常旱地小麦播期为9 月25 日至10 月5 日,灌区最佳播期为10 月5—15 日。从冬前积温来看,小麦从播种到出苗的积温为120 ℃左右,出苗后入冬前小麦主茎每片叶平均需要积温70~80 ℃,长出5~6 叶的壮苗需要积温500~600 ℃[9]。

4.3 控制适宜播种量

小麦适宜播种量由品种、播期等条件决定。在适期播种情况下,旱地小麦适宜机械播种量为150~187.5 kg/hm2,基本苗控制在270 万~330 万株/hm2,水地小麦适宜机械播种量为187.5~225 kg/hm2,基本苗控制在330 万~360 万株/hm2,晚茬麦田根据晚播的天数适当增加播量,每晚播1 d 增加播种量7.5 kg/hm2。

4.4 机械匀播

小麦宽幅播种是利用小麦精量播种技术,把传统密集条播行距15~20 cm 调整为机械精播行距22~26 cm,把一条线播种方式改为宽播幅、宽行距分散式粒播方式,实现机械开沟、机械两行粒播、机械镇压一体化作业,确保精准控制播种量、均匀播种籽粒、出苗整齐一致,实现蓄水保墒提墒、改善光温水条件,促进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切实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步伐。

4.5 播后镇压

小麦播后镇压是提高小麦出苗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其可提高土壤与种子的密接程度,填实土壤缝隙,提高地表温度,避免土壤进风失墒,提高小麦田间出苗率和整齐度。小麦宽幅播种技术可实现机械开沟、机械分行精播、机械镇压一次性作业,达到垄沟积累雨水、提高出苗率、提墒存墒等目的[10]。

5 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5.1 冬前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5.1.1 浇足小麦越冬水

浇足小麦越冬水是增加小麦次生根、培育3 叶以上大蘖、保护麦苗安全越冬的关键,是小麦田间冬水春用的有效措施。小麦越冬水应结合小麦冬前追肥一并进行,一般在11 月底至12 月初追肥浇水。浇足越冬水后,墒情适宜时要及时划锄,缓解田间板结问题,填实土壤缝隙,提高地表温度[11]。

5.1.2 小麦冬前化学除草

小麦冬前化学除草具有杂草苗小、用药量少、防治效果好、确保下茬作物安全等优点,施药时间在小麦3 叶后,一般在11 月中旬,即小麦播种后40 d 左右。对于以冬前出土为主或冬前出土量较大的播娘蒿、荠菜、麦家公等阔叶杂草,可选用70.5%二甲·唑草酮可湿性粉剂防除。对于以节节麦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可选用3%甲基二磺隆油悬剂防除。对于以禾本科杂草、阔叶类杂草二者重叠发生的田块,可分两次施药,但不能同时混施70.5%二甲·唑草酮可湿性粉剂与3%甲基二磺隆油悬剂。

5.2 春季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5.2.1 适时划锄镇压,增温保墒

开春小麦起身期进行小麦田间中耕划锄,可以起到疏松地表土壤、减少地表水分蒸发、提高地表温度、消灭田间杂草等作用。中耕划锄要划细、划匀、划平、划透,不留土块,不压麦苗,不漏杂草,以提高中耕划锄效果。对长势过旺麦田可碾压,抑制地上部分生长,控苗旺长促苗转壮,达到上松下实的状态,起到提墒保墒增温的作用[12]。

5.2.2 壮苗麦田肥水管理技术

春季壮苗麦田管理技术的核心是促控结合,以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穗大粒多为重点。追肥灌水过早易导致小麦群体偏大,后期脱肥早衰,应推广氮肥后移技术,有效控制春季分蘖,提高抽穗开花期营养物质积累能力,增强后期光合持续期和根系活力,延缓衰老,提高粒重。一般在小麦拔节期中期追肥,追施尿素150~180 kg/hm2,追肥后及时灌溉。

5.2.3 弱苗麦田的肥水管理技术

春季小麦弱苗田间管理以促为主,以增加春季发蘖、巩固冬前分蘖、增加穗数为重点。在小麦返青起身期进行第一次追肥,追施尿素75~120 kg/hm2,追肥后浇水,促进分蘖和根系生长,提高分蘖成穗率。在小麦拔节后期进行第二次追肥,追施尿素120~150 kg/hm2,追肥后浇水,增加穗数和穗粒数,提高粒重,增加小麦产量。

5.2.4 旺苗麦田的肥水管理技术

春季小麦旺苗田的肥水管理技术以控为主,以控促结合为核心。小麦返青期一般不施肥、不灌水,重点采取小麦碾压、中耕划锄、叶面喷施化控剂等措施,适当蹲苗控制旺长,避免春季分蘖过多。在小麦拔节后期追肥,追施尿素120~150 kg/hm2,追肥后浇水,提高成穗率、促进穗大粒多[13]。

5.3 小麦生长后期田间管理技术

5.3.1 因地制宜,浇足灌浆水

小麦扬花15 d 后进入灌浆期。小麦起身期、拔节期的追肥基本满足小麦灌浆需求,此时灌水可以促进小麦生长,有效改善田间小气候。一般在灌浆初期灌溉1 次,应对高温对小麦灌浆的不利影响,减少干热风的危害,提高籽粒饱满度,增加粒重。

5.3.2 推广叶面喷肥,延长叶片功能期

小麦生长后期叶面追肥,补充养分,增强叶片功能,提高根系活力,促进籽粒灌浆,提高粒重。叶面肥一般在小麦灌浆初期用1%~3%尿素溶液+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750~900 kg/hm2,选择晴天16:00 以后喷肥,每间隔7~10 d 喷施1 次,起到养根护叶、增加产量的效果。

6 做好预测预报工作,防治病虫害

6.1 小麦地下害虫防治技术

小麦田间地下害虫主要有地老虎、蝼蛄、蛴螬、金针虫等,主要在秋季为害小麦幼苗,咬断小麦幼嫩根茎,使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防治小麦地下害虫要及时清除田块周边杂草,深翻土地,杀死土壤中的虫卵,降低虫口密度。应推广应用小麦种子包衣技术,预防地下害虫危害,人工撒施毒土,机械旋耕整地覆土。

6.2 小麦田间害虫防治技术

小麦田间害虫主要有蚜虫、灰飞虱、吸浆虫、红蜘蛛等。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其以吸食小麦叶片、茎秆、麦穗、麦粒汁液为主,造成小麦叶片发黄、植株矮小丛生,导致小麦减产。针对麦蚜可用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针对小麦红蜘蛛可用1.8%阿维菌素喷雾防治。

6.3 小麦田间病害防治技术

小麦开花授粉后是多种病害发生的主要时期,对小麦生长影响较大。在防治过程中,要随时关注病害发生动态,及早调查、预测、预报。针对小麦锈病、白粉病可用25%百时通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针对小麦赤霉病、叶枯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

6.4 小麦田间“一喷三防”技术

“一喷三防”是指在小麦灌浆期叶面喷施叶面肥、杀菌剂、杀虫剂等混配液,通过一次施药达到防干热风、防病虫、防早衰的目的,实现增粒增重,确保小麦丰产增收。对于以防治锈病、吸浆虫为主的麦田,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高效氯氰菊酯+98%磷酸二氢钾喷雾防治。对于以防治赤霉病、麦穗蚜为主的麦田,可用50%多菌灵+10%吡虫啉+98%磷酸二氢钾喷雾防治。

7 小麦适时机械收获技术

小麦适时机械收获既能增加粒重与产量,又能实现颗粒归仓。机械收获过早,小麦籽粒灌浆不够充分,籽粒饱满度差,千粒重低、产量低;机械收获过晚,田间收获过程中落粒、掉穗严重,会造成减产减收。小麦蜡熟末期是机械收获的最佳时期,此时小麦田间茎秆、叶片、叶鞘、节间、麦穗全部变黄,籽粒变黄变硬,用手指捻没有汁液。

猜你喜欢
田间灌浆秸秆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田间地头“惠”果农
谷子灌浆期喷施硫酸锌增产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大面积超厚层灌浆料施工工艺
无盖重固结灌浆在乌弄龙水电站的应用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