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乐,张鑫明,杨智媛,经 帅
(1.镇赉县气象局,吉林白城 137300;2.白城市气象局,吉林白城 131300)
吉林省白城市位于嫩江平原西部,大兴安岭山脉东麓平原区,区域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盛夏时期受海洋季风影响,呈现降水率变大的气候特点。玉米是当地农业生产的主要作物之一,在玉米生长时期若遇阴雨天气,易出现玉米锈病,影响玉米产量。因此,探究阴雨天气玉米锈病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玉米锈病是吉林省白城市玉米种植中常见的一种真菌病害,近几年玉米锈病在全市各地区均有发生,不论是发生面积,还是为害程度均显著影响了玉米产量。特别是近两年,受极端天气影响,玉米锈病在吉林省白城市大面积流行、为害严重,远超出往年发生水平,总体呈现快速扩散、大面积蔓延、延时发生、严重为害、损失较大等特点。特别是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根据当地植保植检站统计,玉米锈病发生面积占当地玉米种植面积的1/2 以上,当地种植范围较大的品种在各个发病田块抗性表现具有较大差异[1]。
玉米锈病是由玉米柄锈引起的病害,主要为害玉米叶片、果穗、叶鞘、雄花、苞叶。玉米锈病作为一种气传性病害,可以在短时间内大范围传播。初期被害玉米叶片正面零散分布淡黄色或黄白色小点,周围存在黄色晕圈,聚生不显著,同时随着光合作用减弱,全株营养、水分积聚消耗;中期被害玉米叶片正面淡黄色小点扩展为圆形红褐色、长圆形黄褐色疱斑(病原体孢子堆),周围表皮隆起且泛出铁锈色粉末状物质(病菌夏孢子)。若遇阴雨天气,玉米锈病的夏孢子会直接萌发,大面积传播,迅速蔓延,致使大量叶片发病;后期玉米植株被害叶片凸起呈黑色圆形或椭圆形(玉米柄锈菌冬孢子堆),凸起裂开后呈黑褐色粉末状物质(冬孢子)。发生严重时,玉米整张叶片布满锈褐色病斑,病叶枯黄,果穗、雄花、苞叶连同整个植株日益枯萎,籽粒干瘪,产量下降。
温度、湿度会影响玉米锈病发生程度。温度为16~23 ℃、相对湿度超过90%时发生玉米锈病的概率较高,温度为27 ℃时玉米锈病的发生概率达到最高。玉米锈病冬孢子可在染病植株上越冬,在连绵阴雨的天气条件(或多雾、阳光不足)下萌发担孢子,担孢子为玉米锈病初侵染接种体,可以借空气传播侵染玉米植株,致使玉米植株发病。田间叶片发病后,病部产生的夏孢子在水中发芽,并在适宜温度环境下迅速成堆,进而借助气流侵染玉米植株顶部,由顶部向下部扩展,迅速呈现大范围蔓延态势。
在玉米抽雄期,吉林省白城市总体降水量大,特别是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降水天气较多、降水量大,玉米田间相对湿度处于较高的水平,存在极大的露水量,为玉米锈病病菌侵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加之阴雨天气较多,当地光照时数显著下降,水质下降,为玉米锈病流行提供了条件,导致玉米抽雄期锈病高发。
根据吉林省白城市农业农村局以及白城市农业科学院发布的数据可知,当地玉米锈病在7 月中下旬开始出现,在7 月末发现该病害,在8 月中下旬高发。田间玉米锈病发布较为均匀,没有出现锈病发生中心、水平扩散的情况。
多数玉米田间发病植株下部叶片染病严重,两次侵染现象较为显著,且伴随垂直扩散情况。从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发病情况来看,田间玉米锈病开始发生时期与高峰时期基本无差异,除了不同玉米品种之间玉米锈病发生程度存在差异外,同一个玉米品种在不同田块、不同植株之间的锈病发生规律无显著差异,但存在发生程度的差异性[2]。由此可推测,吉林省白城市各地玉米锈病菌源丰富是导致当地玉米锈病暴发的主要原因。当前由于吉林省白城市玉米种植基本采用大田玉米收获后秸秆全量还田耕作技术,导致大量带病植株遗留在土壤内,形成丰富菌源。
当前吉林省白城市推广的多数玉米品种抗锈病性能不佳,是玉米锈病在当地大面积暴发的重要原因。根据吉林省白城市农业农村局以及白城市农业科学院发布的数据可知,当地推荐种植玉米品种包括天育108、凤田310、吉农玉2300、必祥809、禾育9、泽奥718、先玉1483、吉农玉2988、优迪919,缺乏高抗玉米锈病的品种,多数品种轻感、中感锈病,少数品种高感锈病。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导致玉米作物在阴雨天气高感锈病,且呈快速、广泛传播状态。
吉林省白城市在玉米种植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种植密度过大及后期偏施氮肥、磷钾肥施用量较少的情况,这样一来会导致玉米植株高度提升,枝叶茂盛。随之造成玉米种植田间郁蔽环境,缺乏良好的空气流通、光线透过条件,植株茎秆、叶片幼嫩,加重玉米锈病流行。特别是在玉米抽雄期、灌浆期,自身抗逆能力下降,对锈病病菌缺乏抵抗能力,极易被锈病病菌侵害[3]。
不同玉米品种对锈病的抗性也具有一定差异。为降低阴雨天气玉米锈病发生风险,种植户应选择抗病性较强的玉米品种。优选马齿形中晚熟品种,如济单7、吉玉106、吉1037 等,避免选择叶片颜色黄、叶片数量少的早熟糯质玉米。
在选择抗锈病品种的基础上,采用玉米种子包衣技术,可准备20%三唑酮100 g 与500 g 清水均匀混合,将混合液与50 kg 玉米种子均匀搅拌后阴干。也可准备6%戊唑酮10 mL 与500 g 清水均匀混合,将混合液与30 kg 玉米种子均匀搅拌后放置在阴凉位置干燥处理。
相对低洼且通风透光性不好的田块高发玉米锈病,在播种前,可根据这一特点选择前茬非禾本科作物且通风透光性良好、疏松肥沃、地势高的田地。利用机械深翻土地,完全清除田间植株病残体。合理布局地块沟距、行距,相邻垄之间的距离为90 cm,打造良好的通风透光环境,降低锈病发生概率。
玉米锈病发生条件是夏季高湿环境,空气温度在16~23 ℃,相对湿度超过90%。因此,在确保玉米种植期有效积温(气温达到12 ℃)的情况下,可调整播种期。根据玉米抽雄期锈病高发特点,适当推迟夏玉米播种时间,尽量避开玉米锈病高发期,降低夏季锈病孢子感染玉米植株的概率。
播种时,种植户可选择高畦栽培方式。在保证田块通风透光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双行播种。种植后,在玉米3~4 叶期间苗,保留健壮植株,适当调控种植密度,种植密度为45 000~60 000 株/hm2便于降水后及时排水、培土,可降低玉米锈病发生概率。
在合理密植的前提下,增加磷钾水溶肥与芸苔素内酯施加量,控制氮肥施加量,避免偏施氮肥导致玉米抗逆性下降,提高玉米抗病性[4]。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确保肥料营养成分与玉米栽培田块相适应。玉米施肥量为腐熟有机肥15 000~125 000 kg/hm2、普通钙肥450 kg/hm2、尿素600 kg/hm2、钾肥150 kg/hm2、锌肥30 kg/hm2。
玉米种植户应定期检查玉米田,及时发现并拔除被锈病为害的植株。坚持中耕,清除杂草,降低环境湿度,提高玉米植株生长环境透气性。特别是在阴雨天气,及时排水培土,降低土壤湿度,改善玉米植株生长环境,降低玉米锈病发生概率[5]。
收获玉米后,种植户应立即清除田间含茎叶的秸秆,统一堆肥,灭杀玉米锈病病原体孢子,减少土壤带菌量,降低玉米锈病发生概率。
根据玉米锈病冬孢子在5 月中下旬至7 月进入第一个萌发高峰的特点,6—7 月为锈病治理的重点时期,应加强监测,及早发出预报,及早治理。在玉米发病初期,优选具有内吸作用与治疗作用的杀菌剂。一般情况下,种植户选择常规药剂防治。利用喷雾器喷施43%戊唑酮2 000 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180~225 g/hm2、15%~20%三唑酮1 500 倍液或20%三唑酮硫磺悬浮剂800 倍液180~225 g/hm2、40%多硫悬浮剂600 倍液112.5~150 g/hm2、40%福星乳油8 000 倍液、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或25%粉锈宁乳油1 500 倍液450~900 g/hm2、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2 000 倍液375~525 g/hm2、20%萎锈灵乳油400 倍液225~300 g/hm2、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000 倍液750~1 125 g/hm2或50%超微硫磺悬浮剂300 倍液112.5~150 g/hm2。
在选择药剂时,种植人员应优选18%戊唑醇微乳剂1 000~2 000 倍液450~900 g/hm2、43%戊唑醇悬浮剂3 000~4 000 倍液225~300 g/hm2、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剂3 000 倍液225~300 g/hm2或30%氟硅唑微乳剂3 000~5 000 倍液180~225 g/hm2等绿色高效环保低毒杀菌药剂,交替使用,定期更换药剂品类,每隔7~11 d 喷施1 次,连续喷施2~3 次。若喷药后24 h内遇阴雨天气,需在阴雨天气结束后补喷药剂,遏制玉米锈病孢子萌发,提高玉米锈病治理效果。
根据玉米植株生长特点防治玉米锈病,玉米小喇叭口期应用20%三唑酮1 500 倍液,喷施1 次,喷施量为1 000 L/hm2。玉米大喇叭口期应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喷施1 次,喷施量为1 000 L/hm2。玉米开花抽丝期应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喷施1 次,喷施量为1 000 L/hm2。玉米籽粒形成期应用10%苯醚甲环唑2 000 倍液,喷施1 次。
为提高喷药效率,种植户可以选择热力型烟雾机,先向热力型烟雾机油箱内加入93 号汽油,汽油量≥油箱高度的1/3,加入汽油后拧紧烟雾机油箱盖,加入烟雾剂,根据设计配制药液,药液配制完成后拧紧烟雾机药箱盖[6]。随后左手拇指按压点火开关,右手拇指按压手油泵,维持一段时间,排净烟雾机油箱内的多余空气,表现为点火声音沙哑。排净空气后,开启手油泵至1/3 位置,右手按压点火开关,左手拉开气筒拉杆并听到连续“隆隆”声,同时右手放开点火开关,完成烟雾机启动作业。在启动烟雾机后,种植户应在晴天日出前、日落后或阴天风速低于二级环境的情况下全天喷烟,喷烟时应根据当地风向变化规律确定最佳路线,迎风向或侧风行走,全程保持烟雾机水平状态,确保药剂发挥最佳的效果。在喷烟结束或者需要更换地块和地幅时,关闭药剂开关,等待喷药机停止后(2 min 左右)关闭发动机。
需要注意的是,在基于热力型烟雾机配制药剂时,需要确保用药量≥传统手泵用药量,根据玉米植株高度、种植密度灵活调整药剂用量,将农药热雾剂(16%咪鲜胺·三唑酮热雾剂、10%腈菌唑·咪鲜胺热雾剂等)、热雾沉降稳定剂、柴油分次过滤添加到烟雾机体内并搅拌均匀,降低锈病治理用热雾扩散高度。同时,控制烟雾机喷头与玉米植株相距80~100 cm,将药物喷洒到玉米植株之间,促使药物接触到地面阻力后上升到玉米叶片背面并均匀黏着,部分经高温(350~400 ℃)瞬时气化的烟雾状药剂先进入玉米植株上方再向下飘落,均匀覆盖玉米叶片正面,达到最佳防治锈病的效果。
根据玉米锈病夏孢子在6 月中下旬至8 月中心进入第二个萌发高峰的特点,种植户可以选择具有抑制夏孢子萌发、传播作用的药剂[7]。例如,40%多硫悬浮剂600 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12.5%烯唑醇3 500 倍液、10%世高1 500 倍液、30%苯甲·丙环唑乳油2 000 倍液、24%噻呋酰胺悬浮剂1 500 倍液、25%丙环唑乳油2 000 倍液,均匀喷雾,连续喷施2~3 次,可抑制夏孢子蔓延,减轻后期锈病发生程度。玉米生长中后期植株高大、玉米田间荫蔽,借助常规药剂喷施机械无法发挥良好效果,玉米种植户可以利用机动弥雾机,开展漂移式施药,在降低玉米锈病治理喷药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作业效率[8]。
在使用机动弥雾机时,根据机动弥雾机喷药用水量少、药液浓度高且呈小颗粒状态的特点,种植户应严格遵循先加水后加药的顺序,即先在机动弥雾机内加入药箱2/3 的水,再根据药剂说明书加入药剂,补充足量的水,加水后盖上药箱,均匀摇动若干下,避免药剂率先流向输液管前端而引起药害。在药剂混合完毕后,种植户应避免将弥雾机喷头放置在身体正前方,根据风向从下风向出发,控制自身行走方向与风向成90°。若风向源于右侧,需将弥雾机喷灌弯过身体前方,喷口朝向左侧均匀喷药。结束一幅喷药后,顺右侧呈水平方向进行下一幅喷药,始终控制弥雾机喷头与玉米顶端相距50 cm,确保药雾始终低于操作者,降低药害[9]。
玉米锈病是吉林省白城市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干扰玉米植株正常生长,会降低玉米产量。因此,种植户应根据玉米锈病的发病情况与症状提前预防,降低锈病发生概率。以阴雨天气为重点,综合应用农业技术、化学技术,加强治理,抑制玉米锈病大面积蔓延,降低玉米锈病危害程度,为玉米高产高质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