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玉晶
(武威市凉州区城市园林管理中心,甘肃武威 733000)
月季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花卉品种,也被称作“花中皇后”,色彩艳丽且丰富,包括单色月季、混色月季、银边月季等,常见月季颜色有红色、粉色、黄色、白色,较多应用在各类园林景观、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月季在国内多个地区均有所分布,品种样式较多,花期较长,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月季花可以作为药物,在抗菌、抗病毒、抗肿瘤以及控制血糖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月季因其具备独特的价值,在市场上的需求量较大,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户选择种植月季。
1.1.1 发生特点
白粉病主要由蔷薇单丝壳菌引发,该种细菌会附着在月季上并越冬,第二年春天会继续为害月季。细菌进入月季表皮气孔内部,为害幼嫩芽,并且会在大风天气随风传播,在短时间内会大规模为害月季[1]。除此之外,在温湿度较高的环境下会加快白粉病菌的传播速度。白粉病在5—10 月属于发病高峰期,发病后叶片上存在较多黄斑并带有白色粉末,即使月季开花,其形状与正常月季存在较大差异。如果属于园林月季,在其生长过程中会出现多次病菌侵染的现象,黄斑与正常叶片组织之间缺少较为明确的界限,为害严重会使叶片脱落。白粉病发病的同时伴有腻虫,在防治时需要观察是否存在虫害,选择合适的防治手段[2]。
1.1.2 防治措施
在防治白粉病时需要形成综合防治理念,挑选可以抵抗白粉病的优秀品种,提高月季品种的抗性。当前在月季品种培育的过程中,已经开发出摩纳哥公主、希拉之香以及亚力克红等类型的月季品种,这类品种可以有效抵抗白粉病,农户可以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合理挑选品种。在月季发芽初期可以通过喷洒药物预防白粉病,例如喷洒65%代森锌600 倍液,每隔7~10 d 给药1 次,连续给药3~4 次可以取得较好的预防效果。在发病时选择70%甲基托布津200 倍液、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 倍液防治,在喷药时选择发泡吸附剂处理,确保药剂附着在叶片上,从而提高药剂防治效果[3]。
1.2.1 发生特点
黑斑病是由蔷薇盘二孢侵染所引起的病害问题,6—8 月由于温度快速上升、湿度水平高,发病概率较高。病原菌会在角质层下寄生,在繁殖过程中会出现孢子盘,孢子盘从月季表皮突出后,会使叶片出现大量斑点,颜色为黑褐色。在灌溉月季或者降水期病原菌会随水流扩散,为害月季的健康叶片。在发病后,叶片会出现黑色病斑,病斑形状为圆形,叶片颜色为黄色,掉落时间提前。如果病害严重会为害月季根系组织,出现烂根的现象,5—9 月是黑斑病发病的高峰期。
1.2.2 防治措施
选择抗黑斑病品种是防治黑斑病的主要手段,可以从根源上降低黑斑病的发生概率,避免月季受到黑斑病的威胁和影响。在初春季节应提前选择好药物并预防,在萌芽前喷洒药物,可以利用晶体石硫合剂100 倍液作为预防药物[4]。在梅雨季节黑斑病发生概率上升,选择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每隔7 d给药1 次,连续给药4~5 次。在发病初期可以选择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治理,并与45%特克多悬浮剂500 倍液轮换使用。如果病害过于严重可以同时施用70%甲基托布津800~1 000 倍液。根据病害为害情况适当提高药物浓度,可以选择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
1.3.1 发生特点
霜霉病属于真菌性病害,主要是由蔷薇霜霉菌引起的,病原菌会利用气孔进入叶片组织中,汲取叶片细胞内的营养成分。月季嫩叶发病率较高,会使叶片上出现水渍状斑点,形状呈不规则状态,颜色为淡绿色。随着病害越发严重,会逐渐变为黄紫色、褐色,叶面呈灼烧状。病害严重时会致使月季植株整体死亡。
1.3.2 防治措施
在预防霜霉病时需要控制浇水量,选择滴灌等灌溉技术,大水漫灌很有可能导致土壤积水,增加病害的发生概率。重视检测土壤内的水分含量,在浇水时需要观察土壤的湿润程度,确保其干透并浇灌。梅雨季节需要做好排水处理工作,疏松土壤,提升土壤透气性[5]。在发病后选择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需要注意的是,在给药的过程中不能与含铜汞碱性的药物共同使用,否则会为害月季。
1.4.1 发生特点
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所引发的病害问题,属于真菌性病害,叶片以及花朵发病率较高。如果花朵上出现病害症状会改变花蕾颜色。发病初期病斑面积较小,颜色为灰黑色,严重时会使花蕾腐烂。如果花瓣被真菌性病害侵染会使其颜色转变为褐色,之后花瓣腐败。叶片被病原菌入侵后,在叶尖位置以及叶缘位置会出现水渍状小斑点,其发病症状与其他植物发病区域相同。
1.4.2 防治措施
防治药物包括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 倍液,可与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 倍液轮换使用。定期清理月季田间的各类病株残体,及时将其清除田间,避免病原菌蔓延。此外,应重视挑选具有抗灰霉病特性的品种。
1.5.1 发生特点
根癌病会使月季出现肿瘤,病害为害程度不同使得月季植株的大小存在差异性,一般情况下会发生在根茎部位。在染病后月季生长会受限,使植株矮小,影响月季的观赏价值。通常是在修剪过程中或者在嫁接时,伤口愈合速度较慢,病菌从伤口位置入侵[6],潮湿土壤或者碱性土壤会给病菌提供合适的生长繁殖环境。
1.5.2 防治措施
在防治根癌病时需要及时挖除发病植株,采取集中烧毁的方式处理。栽培月季时应采取轮作制度,在降水后需要及时排出积水,有效避免根癌病的蔓延。
将月季根系浸泡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水剂2 000~3 000 倍液中,经过120~180 min 即可消除病原菌,降低后续病害发生概率。
2.1.1 发生特点
蚜虫是最为常见的虫害,特别是夏季温湿度较高的情况下极易出现大面积虫害蔓延的问题。蚜虫繁殖速度快,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会为害月季枝叶。主要的蚜虫类型包括月季长管蚜以及蔷薇绿长管蚜,蚜虫会入侵花梗、枝叶或者花蕾等部位,刺破外部,吸食内部汁液。受蚜虫为害的月季会出现无花或者少花的现象,影响其生长态势,叶片卷曲。蚜虫会携带一定的细菌,在其移动的过程中会传播其他病害,增加病害发生概率,例如病毒病与煤污病。
2.1.2 防治措施
防治蚜虫可采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2 500 倍液作为防治药物,为了避免蚜虫出现耐药性,可与5%溴氰菊酯乳油3 000 倍液轮换使用,提高药物防治效果[7]。蚜虫扩散,要选择25%乙硫苯威1 000 倍液防治,将其喷洒在月季受害的区域。在防治时可以选用生物防治方法,属于绿色防治技术,在月季田间释放蚜虫的天敌,例如瓢虫以及蜘蛛均以蚜虫为食,可以利用生物系统规律管控蚜虫,减少虫口基数。生物防治法可以减少化学药物给月季田间造成的污染和影响,提高防治效果。除此之外,可以在月季田间放置杀虫灯吸引蚜虫,将蚜虫聚集到一处后,利用人工方式统一治理,提高蚜虫防治效率。
2.2.1 发生特点
叶螨也被称为红蜘蛛,是较为常见的虫害之一,主要害虫类型包括朱砂叶螨、比哈小爪螨、史氏始叶螨等,会为害叶片,通过吸食叶片内的汁液生存,部分月季的幼嫩芽也会受到害虫为害。叶螨为害月季后叶片上会出现斑点,斑点面积较小,随着病害愈发严重病斑面积会持续扩大,连片为害。叶螨会使月季叶片出现焦黄脱落的问题,破坏叶片细胞,导致大量叶绿素流失,给后续月季健康生长带来不利影响,会使花朵出现萎缩现象,最终导致植株死亡。叶螨身体长度在1 mm 以内,如果只用肉眼对其观察通常难以发现,当叶螨大量聚集成片时才可明显观察到其为害症状。叶螨繁殖能力强,5~7 d 便可完成1 代繁殖,每年繁殖代数在10 代以上。进入冬季后会潜藏于土壤内越冬,待第二年春季继续侵染。
2.2.2 防治措施
常用的杀螨剂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有效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矿物油150 倍液、乙唑螨腈2 000倍液、30%乙唑螨腈悬浮液2 500 倍液联+43%联苯肼悬浮液2 000 倍液、矿物油150 倍液+甲维盐微乳剂2 000 倍液。5%达螨灵4 500 倍液以及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 倍液也可作为防治药物,应用效果较好。在防治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挑选合适的防治药物,合理控制药物浓度以及药物用量,在喷洒药剂时应喷洒在叶片背面。在选择化学药物时应谨慎使用三唑锡,虽然该种药物防治效果较好,但是对于某些品种会造成进一步为害[8]。
2.3.1 发生特点
蓟马属于缨翅目,该种害虫口器属于锉吸式类型,会为害花卉的皮质层,特别是在盛花期后会吸食花瓣内的营养成分。蓟马害怕光照,生活习性为昼伏夜出,因此该种害虫在为害月季时难以发现,等到为害严重后才能发现。进入为害阶段后花瓣会出现斑点,颜色为褐色,花瓣总体呈卷曲状态,严重时花瓣枯萎,直至死亡。在非开花期,蓟马会为害月季的不同部位,例如蓟马会选择在嫩叶以及花瓣间活动,导致顶端位置枯死。当蓟马附着在叶片背面时会排泄出较多的褐色物质,可在叶片背面的中脉位置发现条斑,颜色为灰白褐色,叶片变形,褶皱症状明显。蓟马在温度23~28 ℃、湿度40%~60%的环境下繁殖速度最快,因此每年的5—10 月是其发病高峰期。
2.3.2 防治措施
蓟马具有善于飞跳的特性,活动时间通常在傍晚后,如果只是利用药物喷洒的方式治理难以全面控制蓟马。为了提高防治效果,需要摘除被为害的花瓣,避免蓟马大面积扩散,在摘除后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销毁处理,例如深埋或者烧毁。在防治时轮换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3 500 倍液或者50%杀螟松乳油1 000 倍液,每隔7 d 给药1 次,连续给药30 d 即可。应在蓟马活跃时间喷药,控制虫口密度,避免害虫大面积繁殖和扩散。
合理灌溉能够为月季提供充足的水分,农户需要根据温度高低调整灌溉浇水频率。如果温度高,可以每隔7 d 浇水1~3 次。在施肥时尽量挑选农家肥料,减少使用化学肥料,在提升土壤肥力的同时供应充足的营养元素。在使用化肥时,增加磷酸二氢钾的使用量。在施肥时,氮肥、磷肥、钾肥比例为1∶1∶2。通过水肥管理可以提高月季的整体生长速度,促使月季形成良好的生长态势,增强月季抗病虫害能力[9]。
在栽培月季前需要检疫品种,检测月季是否携带细菌、病毒或者害虫虫卵,在栽植前确保月季品种的健康性。在栽植月季前做好土壤消毒工作,按照1∶50 的比例配比福尔马林溶液,将其浇在定植土上,并在定植土上覆盖塑料膜,覆盖时间为7 d,同时将种苗放在生根水内浸泡,选择1%硫酸铜溶液浸泡根部位置,浸泡时间为3~5 min,避免根系带有病菌。
通过修剪月季可以改善和调整通风透光性,清除病株,避免病害蔓延。在修剪时需要避免给月季造成过大的伤口,尽可能加快伤口愈合速度,修剪时间通常在天气晴朗的早晨。在土壤厚度为30~40 cm 的区域留出健壮分枝,分枝数量为3~5 个,如果月季进入开花期需要针对花季1/2 的位置实施处理,清理弱枝以及未开花的枝条,保证营养成分的稳定供应[10]。
月季在生长过程中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没有及时对其进行恰当的管理,会导致月季出现成活率、品质、产量下降的问题,影响月季经济效益以及观赏价值。因此在月季栽培时需要对月季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避免月季受外界因素的刺激和影响,为月季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月季常见病虫害包括白粉病、黑斑病、霜霉病、灰霉病、蚜虫、蓟马、红蜘蛛以及叶螨等,不同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存在一定差异,需要合理选择防治药物,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综合防治手段,加大各个栽培环节的管理力度,为月季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