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田间管理技术及农业信息化应用

2023-04-05 15:47
种子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幼苗玉米利用

曹 娟

(鄄城县红船镇人民政府,山东菏泽 274600)

随着我国对玉米种植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玉米种植面积明显扩大,产量明显提升。但在部分地区,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玉米种植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种植技术不科学、田间管理力度不足、信息化和机械化程度较低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提升。

1 玉米种植田间管理技术

1.1 幼苗阶段

种植玉米时,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栽培方式,科学开展田间工作,保证玉米正常生长。玉米幼苗阶段抵抗力较差,应用田间管理技术培养壮苗,可使玉米幼苗整齐一致,提升其完整性,为提升玉米产量和品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玉米出苗后,需加大对玉米的观察力度。出现3~4 片叶时,需对幼苗开展间苗处理;出现5~6 片叶时,需固定好幼苗,降低幼苗倒伏的概率。同时,还需及时拔除长势较差的弱苗,避免弱苗与壮苗争夺养分。若种植区域出现隔垄或者缺苗情况,需在间苗的同时补种。玉米幼苗期出现5~6 片叶时,需及时追肥,结合实际情况调整[1]。

玉米幼苗阶段,需及时中耕,去除种植区域的杂草,避免杂草与玉米争夺养分。去除杂草时,可使用相应的药物提高除草效率。针对一些生物特性与玉米较为相似的杂草,如稗草或狗尾草等,可利用混作或套作的方式构建完整的复合生态群,提升玉米抵抗力,有效抑制杂草生长。

在除草药物的选择上,常用阿特拉津和乙草胺,将其依照一定的比例与水混合后均匀喷洒在种植区域。应选择温度较低的天气除草,避免温度过高影响除草效果。除草药物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需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除草方式及药物,在保证除草效果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2]。

1.2 结穗阶段

玉米结穗阶段需及时追加穗肥,可在大钟口期与拔节期施肥,使得玉米茎秆更加强壮,促使玉米的雌穗与雄穗快速分化。施肥方面,种植人员需施加氮肥375~450 kg/hm2,为避免肥料直接接触幼苗出现烧苗的情况,可利用穴施的方式施肥。若种植区域的土壤肥力不足,需适当提升施肥次数,第一次施肥需加大肥料施加量,第二次可适当减少肥料的施加量。处于结穗期的玉米对于水分的要求较高,需及时灌溉,为玉米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

在单株玉米种植过程中,灌溉次数一般为4~5次,灌溉量为1 050 m3/hm2左右。我国种植玉米的地区较多,不同地区在气候条件以及土壤条件上存在较大差异。种植者需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调整灌溉计划,通常玉米种植区域土壤含水量在70%~80%即可。

若某一时期降水量过大,除需减少灌溉次数之外,还需做好排涝工作,避免玉米根系长期浸泡在水中出现根系腐烂的情况,影响玉米吸收营养。在玉米结穗阶段,需利用培土方式扩大种植区域的受光面积,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为保证其规则性,发挥培土的重要作用,可在玉米根部位置打造出土垄[3]。

1.3 开花阶段

玉米开花阶段应做好田间管理工作,重点维护玉米根系,避免玉米出现晚熟或者过早老化的情况,降低玉米出现籽粒败育的概率,提升籽粒重量。

玉米进入开花阶段与籽粒阶段后需及时追肥。若玉米长势较为旺盛,没有出现提早老化的迹象,需延后追肥,避免玉米晚熟。追肥时应利用叶面追肥的方式施加氮肥或者尿素。玉米进入抽穗期时,种植人员需追施氮肥或尿素,也可喷洒2%尿素和0.5%磷酸二氢钾混合肥[4]。

玉米开花阶段是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在开展田间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做好施肥与授粉工作。玉米属于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植物,授粉时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种植人员可在高温天气或者干旱无风天气人工授粉,利用人工拉绳的方式晃动玉米植株,确保授粉效果[5]。

玉米花粒期可利用人工去雄的方式实现玉米增产。人工去雄可减少玉米叶片上的花粉堆积情况,缩小种植区域遮光面积,改善区域内的光照情况,提升玉米的光合作用,减少玉米螟的发生概率,提升玉米籽粒重量。每株玉米雄穗可产生大约3 000 万个花粉粒,满足6 株玉米果穗花丝授粉所需。玉米抽雄时需及时去除雄穗,去雄量需控制在1/3。去雄时左手握住玉米植株上部,适度弯下植株,右手握住雄穗将其拔出,需避免对叶片造成损伤,否则会影响玉米产量[6]。

1.4 施肥管理

玉米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于肥料的需求量存在较大差异。氮是玉米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营养元素,种植人员需结合玉米的实际生长情况制订科学的施肥计划,适当增加氮肥的施加量,及时补充玉米缺失的营养元素,满足玉米生长所需[7]。

科学的基肥管理可为玉米生长提供优质环境,对提升其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基肥管理力度不足会导致玉米在后续的营养吸收中出现问题。在基肥的选择上,可选择缓效肥或有机肥,并适当加入速效肥,缓效肥的比例需大于速效肥,通常比例控制在8∶2 即可。钾肥与磷肥也是重要的基肥原料,在施加基肥时,需将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若肥料用量较少可利用沟施的方式进行。为减少化肥对玉米造成的不良影响,建议施加腐熟的农家肥。

1.5 病虫害防治

1.5.1 黑穗病

黑穗病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发生概率较大,一旦感染会对玉米生长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种植人员需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降低病虫害对玉米种植造成的影响。黑穗病是玉米种植中常见的病害之一,高发于玉米幼苗阶段。其病原菌可直接侵入到玉米鞘中,导致玉米出现植株矮小、无法正常抽穗等问题;若玉米已经抽穗,会对授粉造成影响。

玉米种子抗病能力较差是引发黑穗病的主要原因。防治黑穗病时,可种植抗性较好的品种,并科学处理种子,利用晒种或拌种的方式消灭种子内部的病原菌,降低黑穗病的发生概率[8]。

1.5.2 大斑病

大斑病也是玉米种植中常见的病害之一。玉米感染大斑病后,叶片表面会出现条形斑点,若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策略,可导致斑点面积不断扩大,从而使得整个叶片发生病变。病变叶片的颜色会变成黄色,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

当前,常用物理方法与化学方法防治大斑病。在物理防治中,可选择抗病性较好的玉米品种,提升种植区域的通风度,避免由于种植区域湿度过大导致玉米出现大斑病。

玉米已经感染大斑病后,需利用化学防治方式处理,可选择60%速可净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喷洒在玉米叶片上防治。退菌特可湿性粉剂或甲基托布津在防治玉米大斑病中效果较好,每隔7 d 喷洒1 次,连续喷洒2~3 次即可获得明显的效果。此外,喷施75%退菌灵也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9]。

1.5.3 锈病

锈病是玉米种植中为害程度较为严重的病害,会对玉米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在防治过程中,种植人员可在发病初期喷洒25%粉锈宁1 500 倍液,还可在栽植之前选择抗性较好的品种。选种之后需利用拌种的方式消除种子内部的病菌,降低锈病的发生概率。拌种时可选择2%立克秀可湿性粉剂,播种之前用清水漂洗种子。玉米大喇叭口时期也可进行防治,选择戊唑醇+肟菌酯、苯醚甲环唑+丙环唑+醚菌酯、氟环唑+吡唑醚菌酯等药物均可起到明显的防治效果[10]。

1.5.4 根腐病

根腐病对玉米的为害十分严重,其由腐霉菌引发。玉米种植过程中发生根腐病会导致根系腐烂,叶片变黄,植株高度降低,进而无法正常生长,若防治不及时会导致玉米幼苗死亡,严重影响玉米产量。防治根腐病时,可利用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包裹种子。对于已经出现根腐病的玉米,可利用叶面喷肥的方式防治,并对玉米根系进行保温处理,使其正常生长。若玉米根腐病较为严重,可利用70%甲基托布津800~1 000 倍液防治,利用72%代森锰锌霜脲氰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灌根处理也可得到良好的防治效果[11]。

1.5.5 蚜虫

蚜虫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发生概率较高,其以玉米叶片为食,并寄居在玉米中,繁殖速度较快,会对玉米正常生长产生严重影响。防治蚜虫时,可利用化学防治方式,将敌敌畏或马拉硫磷乳剂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并利用喷雾的方式均匀喷洒在玉米上,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同时,聚酯类药物在防治蚜虫中也具有明显的效果。生物方法在防治蚜虫中较为常用,可在玉米种植区域释放黑蜘蛛或步行虫,有效减少玉米田间的蚜虫数量[12]。

1.5.6 玉米螟

玉米螟是玉米常见的害虫之一,会啃食玉米枝叶,严重影响玉米产量。种植人员可用敌敌畏600 倍液防治玉米螟;或集中烧毁虫害暴发较为严重的玉米,并利用80%白僵菌制作成为毒棍,采用封垛的方式处理。在玉米心叶末期,可将杀灭聚酯与辛硫磷直接放置在心叶中,每株玉米可用2 g 左右的药物防治[13]。

1.5.7 草地贪夜蛾

草地贪夜蛾属于重大的农业病虫害,不仅会对玉米正常生长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对其他农作物产生严重危害。防治草地贪夜蛾时,可在玉米种植区域安装监测设备或昆虫雷达,及时预报发生情况,便于种植人员开展防治工作。可利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等性引诱剂进行防治[14]。或者在玉米种植区域设置检测报告点,利用各种设备掌握草地贪夜蛾的发生阶段以及成虫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15]。

2 玉米种植中应用农业信息化的策略

2.1 合理灌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的普及率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对于创新各个领域的工作模式、提升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随着我国对于玉米种植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业信息化被广泛运用到玉米种植中,对于降低玉米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程度具有重要作用,可为玉米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提升种植户收入[16]。

在具体应用农业信息化的过程中,可将其运用在玉米灌溉中,提升灌溉的合理性。传统灌溉技术较为落后,仅能结合天气情况以及玉米长势开展工作,经常出现灌溉不合理的情况,不仅会影响玉米正常生长,还会降低水资源的利用率[17]。

应用农业信息化之后,可在玉米种植区域内设置传感器,自动收集玉米的长势情况以及土壤的水分含量,并将数据自动上传到电脑中[18]。若在数据收集与分析中发现玉米存在缺水情况,可利用种植区域埋设的地下管道灌溉,还可在玉米种植区域设置间隔浇水装置。应用这一方法时,需加大对于天气变化的观察力度,若降水量较大,需及时调整灌溉计划。

2.2 合理施肥

农业信息化在玉米种植的施肥管理中较为常用。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对于肥料的需求量较大,需结合玉米的生长情况及时施肥。可利用测土配方施肥的方式,对种植区域内的土壤进行检测,了解其营养成分,改善其养分状况,适当加入氮肥、磷肥以及钾肥等,提升土壤的肥力[19]。

施肥时需以有机肥为主,避免肥料对种植环境产生影响。可利用农业信息化的方式构建玉米种植的物联网,全面监控玉米的生长情况,出现玉米需要施肥以及滥用肥料的情况时,快速判断并及时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20]。

3 结束语

为提升玉米产量与质量,种植人员需应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在玉米幼苗阶段、结穗阶段以及开花阶段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加强对玉米的施肥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为玉米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在科学技术不断优化的背景下,农业信息化被广泛运用于玉米种植中,对于提升种植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可显著提高我国玉米种植水平。

猜你喜欢
幼苗玉米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收玉米啦!
种玉米要用“锌” 幼苗不得花白病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我的玉米送给你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默默真爱暖幼苗
“五老”倾注心血 呵护“幼苗”成长
红色热土育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