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宇,陈强,刘宜宾
(唐山学院,河北唐山 063000)
生态美育是以生态原则为基础,将生态原则上升到审美原则,通过生态审美实践,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生态学、美学、教育学的有机融合。目前,国家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高校作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重要场所,需要结合时代背景,不断调整教学方式,美育在学生德、智、体、美、劳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将生态美育融入高校学生课堂教学,符合如今国家对学校的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人与自然协调的重要学科,将生态美育融入其中,能够实现教学形态的转型,丰富学科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对锻炼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广义的生态美育研究的是人与自然以及人和社会之间的平衡美学,是以平衡人和自然之间的审美而进行的研究;狭义的生态美学研究的是任何自然界一对一关系的审美平衡,总的来说,生态美育是生态和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人与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必要实践。生态美育以人和自然的生态审美关系研究为基础,不同于艺术教育、生态教育和审美教育,生态美育需要融合生态原则和意识方面的教育,并且立足生态原则,不断提升审美原则,对学生实施生态观、生态审美观、生态生存观的教育。
将生态美育教育融入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一方面,培养学生独特的设计能力,另一方面,锻炼学生关于人与自然平衡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有助于节约社会资源,通过美育教育可不断拓宽学生思路,提升学生的美学设计视野。大自然的平衡之美一直都是人类的兴趣爱好和设计审美的灵感来源,人们身处自然会享受自然之美,被自然之美启迪、熏陶,在学校教育中不断为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学会尊重自然,理解事物之间的共生平衡关系,让学生学会处理周遭关系,平衡生活与自身,善待自己和他人,愉快生活[1]。
自2021 年以来,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建成,国家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在不断改善。2022 年,国家持续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美丽中国”的基础理念,“美丽中国”旨在建立以绿色和生命为基础内涵,以绿色为底色的生态环境,促进生命健康成长和生长,美丽中国即自然生态美的绿色中国。从“绿色发展”的理念出发,环境提升需要每一个人的积极配合,需要提升人们的生态观念和环保意识,高校教育要不断突破传统教育,在教育中融入新的模式和理念,在教学中大力融入生态美育教育,从根源上提升人们的生态文明素养,让学生养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道德感,学生在受到生态美育教育之后,能够做出更有环保理念的设计,为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融入生态美育,能够提升学生关于生态美学和室内室外设计的美学理解能力,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广泛提升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极高的生态平衡观念和生态责任意识,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本身是一门和生态审美教育有密切关系的专业,二者相互融入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为国家培养出优秀且具备生态审美能力的人才,全面提高专业人才的专业素养。
生态美育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体系组建,结合目前新的大纲对教学提出的要求,需要将生态美育内容嵌入到专业课程中,还可以针对高校课程情况,合理设置新的生态美育专业教学课程,将生态美育教学贯穿于学生4 年学习生涯中。前期课程可设置“艺术设计概论”“中外美术史”等,“美术史”能够助力学生感悟人与自然,艺术作为自然的一面镜子,能够反映出人性和世界的关系,有利于学生从艺术中提取自然的元素,在艺术中体验自然的优美,在自然风光中提升审美能力。全部课程根据不同内容设置不同的概念范围,教学应循序渐进、横向关联,并在教学中注重核心课程的关联,在“生态文化概论”中,带领学生感受生态伦理、生态美学、生态方法的相关内容,充分阐述生态美育文化,不但从哲学角度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还能探讨人与自然的性质和意义。不同的课程从不同角度深刻阐述生态美育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让学生从艺术考察到室内外艺术设计中感受理论和实践的交集,让学生感受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结构和设计的重要手段,并基于现象学原理,搭建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观和大局观,通过发现自然环境的自然特征,实现对生态美育文化设计的真实体验。通过这样的课程体系设置,学生的生态情感得到深化,关于生态美育的感知变成一种对设计的崇敬之情,从课程之间不断过渡,得到设计实践和情感的双重提升,帮助学生提升美学感受[2]。
(1)情感与生成,生态知觉理论认为,人类天生具有对自然和生命感知的能力,自然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留下很深的印记,不过人的天性唤醒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教育本身是除了谋生以外的另一价值工具,能够让人类了解事实、观念和意义。生态美育教学在本质上也属于情感教育的一个分化,它以自然和自然中的个体为基础,人类对自然的情感认知是一种通过教育被唤醒的天性,并非植入式,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一种天性的复苏,这是一种崇尚万物的情操和能力。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需要基于学生情感而设立,从价值、情操的认知提升到技能提升,这一专业的课程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学生对自然情感的提升,并结合学生情感发展的不同阶段,将课程体系分成理论课、综合课、实践课。这些课程分别注重的是价值和意义、理论和方法再到情感深化、方法和实践,并通过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和设计能力。
(2)系统、有机,生态美育和环境艺术设计的各门课程之间要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彼此之间相互独立,各自侧重,而又相互呼应、补充。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写生课程需要在自然界中完成,学校里充满原生态的林荫小道、自然界的湖光山色等都能为学生提供设计的灵感,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度过,因此校园环境成为学生生态美育教学最有利的教学素材,并且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将生态美育理解为审美教育,生态美育教学需要结合大量自然资源,开展关于生态的实践,不断拓宽美育的生态育人功能。学校也要注重校园生态环境的建设,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让校园充满鸟语花香,充满自然的味道,学生能够在校园中深刻感受自然的奥妙,感受四季更迭之美。比如某些学校在生态文化教育中不断融入自然元素,学校还特别保留原始稻田,专门为学生打造别致的田园风光,让师生能够在劳作中感受到自然的伟大,并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出别具一格的生态美育体系,让学生在自然风光中发现美、感受美、塑造美、表达美、收获美,让学生在自然的感召下,更加热爱和欣赏生活,拥抱生活,不断丰盈他们的内心世界,在美的体验中感受真正的幸福[3]。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体,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要想顺利开展美育教育,建设一支专业的生态美育教师队伍十分必要,只有教师的美育素养首先得到提升,才能不断带领学生走上生态美育道路。近年来,高校教学环境不断提升,教师也需要在教法和观念上不断革新和突破,在教好自身专业课程的同时,要积极在专业课程中融入美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教学对象的转型,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灌输教学转向指导教学。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结合不同的课程驱动法,以环境设计项目为目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研讨,学生通过自行查阅资料、自行设计分析等,不断提升设计能力,整个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在一旁指导。这种项目驱动法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教师在教学时可结合当今时代发展的热点和主题,给学生布置不同的设计任务,比如“乡村振兴”设计大赛等,通过拟定主题,不断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设计中加深对自然和空间美学的思考和理解,不断强化学生审美。另外,首先在教学中要保证课程质量,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发挥美育积极育人的效果,提升学生的生态责任意识和审美感知能力;其次建设美育教师队伍,这是从整体上提升教师对美育教学和生态的关注,提升学校对美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在创造出校园美育氛围的同时,加强全体教职工的美育意识;最后高校美育的开展离不开充足的资金和师资保障,因此不可忽略这一重要条件。
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的生态美育课程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关注度,在发挥美育功能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健全人格。生态美育教学不是单纯的理论教育课程,它是一门可以延伸的美育教学,要先摒弃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将美育教育需要和学生的情感相关联,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将美育循序渐进地融入到专业课中,在教学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增加部分生态元素,让学生对课程更加积极。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要抓住学科特点,不断完善美育课程体系,通过一些实景的设计和观摩,提升学生的美育思想,比如北京四合院、福建土楼、徽州传统民居等,这些都是优秀素材,带领学生深入分析我国传统空间院落的设计,让学生体会“天人合一”的生态设计理念。
生态美育要想成功融入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首先要带领学生感受自然、亲近自然,所谓教育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任何美育教育都源于自然不能脱离自然,只有让学生真正走近自然,才能欣赏美,为生态美育教学融入创造更多机会。高校可通过一些校园活动,鼓励学生到自然界中去,比如暑假、寒假都可以举行不同的自然活动,让学生在亲近自然中发现美、感受美,我国本身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这为学校美育教育提供天然优势,学生多接触自然,才能不断创造美和传播美。学生身处自然后会不断受到自然界熏陶,他们的感官受到自然的感染,学会感受春水和鲜花、日月和星辰,不断体会自然诗意,提升他们关于美的创造能力[4]。
总而言之,如今的高校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遵从“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生态美育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通过不断实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今的高校育人更讲究学生自身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协同性,生态美育的融入,能有效提升师生的生态观和生态美学素质,培养他们的生态责任意识,二者的融合,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是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方针,高校教师应不断革新教学方法,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教育学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