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背景下“果树栽培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索

2023-04-05 09:18姚文孔冯美尹晓
现代园艺 2023年4期
关键词:生命周期果树栽培

姚文孔,冯美,尹晓

(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2019 年,全国新农科建设确定“北大仓行动”方案,新型人才培养行动是该方案的八大具体行动之一。方案强调涉农高校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专业课程一定要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着力培养中国高等农林专业的青年学子成为“知农、爱农、为农”的新型人才[1-2]。2020 年5 月,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3],要求不同专业课程要在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等方面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以达到课程思政和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育人效果。

“果树栽培学”是一门以现代生物科学理论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课程,也是园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要求授课老师在新农科背景下,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当代大学生基本特点,在教学中践行《纲要》要求,融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教育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增强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设计,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知农、爱农、为农”素养互融,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创新人才。

1 课程教学内容介绍

“果树栽培学”是研究果树生长发育规律、栽培技术及其与环境条件关系等内容的学科,主要内容包括果树种类与资源、果树器官的生长发育、生态环境对果树生长发育的影响、果树育苗技术、建园技术、水肥管理、整形修剪和花果管理等田间管理技术及各类果树栽培技术。重点讲述如何应用基本理论和技术调控果树生长发育、果实开花与结果的关系,使果树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经济产量与果实品质要求协调一致,实现早果、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安全的目的[4-5]。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既要求学生系统学习基本理论和原理,除了教材包含知识外,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当前果树科学研究的进展与新型栽培管理技术,又要结合课程实习与实践,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即按照果树栽培学基本理论和技术是什么?理论与技术是怎样产生和演变?如何快速高效解决生产科研问题?同时,注意课程各章节之间联系,即理论与技术的联系,掌握当前果树科学研究的进展与新型栽培管理技术。

2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

2.1 学情分析

授课学生一般是大学二年级以上的学生,先修课程为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植物学、农业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二年级以上的学生,初步具备了归纳分析问题、自主探究的能力,此阶段的大学生正式进入对学科专业认识逐步深入的过程,依赖性较小、自觉性增强,会利用网络丰富信息和知识。学生对果树产业认知表面化,对果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缺乏了解,“知农、爱农、强农、兴农”意识不够。课程初始阶段,学生好奇心强、学习兴趣浓厚,是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的最佳时期,通过课程学习可以增强学生专业自豪感和使命感。另外,当代大学生政治意识和思想觉悟进步较大,对于社会公众事实的关注渐增,在国家有需要的时候会竭尽全力参与其中[6]。

2.2 教学目标分析

2.2.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对果树进行分类,熟悉不同果树树形结构和不同组织器官发育特点;熟练掌握果树育苗技术原理及苗木培育过程;具备果树园区规划设计能力,制定各种果树各生长阶段及周年生产管理技术方案。

2.2.2 能力目标。具有判别果树生长状况的基本技能,运用栽培学基本理论解释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并利用栽培技术解决;运用科学技术管理方法进行果树生产,创新原有理论基础,进行高效生产经营;对同业界、同行、社会公众在果树栽培管理中出现的难题进行有效沟通,并制定解决难题的方案,且具备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的精神。

2.2.3 思政目标。坚定我国果树领域的“四个自信”;培养学生具备果树产业建设者所需的专业素质和技术能力,成为乡村振兴“主力军”;开拓视野,加强学生“知农爱农、学农为农、强农兴农”价值观培育,塑造和培养学生“三农”情怀。

2.3 课程挖掘的新农科思政资源

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遵循“果树生产引领乡村振兴”的思路,深入挖掘“大国三农”情怀、“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价值观,“成为乡村振兴主力军”思政教育资源。一是我国果树栽培历史、发展现状与趋势中蕴含的思政素材,如从《诗经》《史记》《山海经》中引领学生对中国智慧、中国文化的自信。同时,结合现在果树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转折点,指明乡村振兴果农出路,引导学生反思现实责任与使命。二是引入果树种植助力村民脱贫致富、果品生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优秀案例,引导学生认知专业,培养学生专业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知农、爱农、学农、为农”的思想信念。三是挖掘以束怀瑞院士为代表的老科学家们在果树行业持之以恒、永葆初心的经典故事,通过前辈们“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事迹,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做人,教他们牢固树立学农爱农的思想,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四是在教学中融入学科新成果、新技术、研究热点与方向,“减农药、减化肥,增效益,两减一增”是果树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五是通过下基地实习,让学生深入乡村,既能训练学生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又能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融入乡村的动力与责任,强化服务乡村的使命与担当。同时,引导学生找到不足和差距,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2.4 教学案例——“果树的生命周期”

2.4.1 课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悉实生繁殖、营养繁殖果树生命周期特点,理解决定和影响果树早产、稳产的理论知识;能够调控果树生命周期,达到缩短果树幼年期(童期)或幼树期、延长成年期、推迟衰老期的目标。(2)能力目标。运用生命周期理论解释果树栽培要实现“早果、稳产、丰产、优质、高效”目标。(3)思政目标。引导学生专业认知,将课本知识与果树产业相结合,运用于乡村振兴中,培养学生“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意识,增强学生服务乡村、振兴乡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4.2 教学案例思政融入设计。首先,通过知识回顾,创设果树让荒山变绿、产业让农民致富案例情境,引导学生认知专业,了解果树助力农民致富增收的作用,激发学生“知农、爱农、学农、为农”的思想信念。另外,将果树生命周期各阶段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职业生涯规划,树立“当代大学生应该担当时代使命,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的人生目标。其次,结合果树由幼树期的生长向结果期这一质的转变要求条件及原因机理,教育学生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应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学习、实际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最后,在果树生命周期各阶段特点及调控措施内容学习过程中,深入了解束怀瑞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在果树研究、技术推广、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激励同学们学习他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及求真务实、不断探索、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能够主动肩负起乡村振兴历史重任,开拓人生、奉献社会,创造无愧于时代的精彩人生。

2.4.3 案例教学组织实施策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选择案例和问题驱动教学教学方法,教学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设计问题,围绕理论知识、生产实践、学科前沿展开讨论并解决实际问题。采用“认知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应用性问题——分析性问题——综合性问题——评价性问题”环环相扣的教学方式,层层推进,逐步将探究问题引向深入[7]。

(1)认知性问题。果树生命周期、童期和阶段转变的相关概念和主要特点;实生繁殖果树和营养繁殖果树生命周期划分;营养繁殖果树结果盛期管理目标和技术调控措施;缩短实生果树童期的任务和栽培措施;实生果树在空间概念上划分为童区、转变区和成年区,童区和成年区对于苗木繁殖取接穗和插穗的指导作用原理;童期的特征;果树一生枝叶繁茂、果实累累,作为大学生应当如何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2)理解性问题。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果树生命周期中存在幼年期(幼树期)的原因;通过栽培或育种技术缩短童期技术原理;果树生命周期的划分在果树生产中的作用要领;重点介绍实现幼树期早成形、早结果、早丰产的管理目标,以“要实现丰产,必须培养枝组”的理论作为典型案例剖析。

(3)应用性问题。用生命周期理论解释实现“早果、稳产、高产、优质、高效”目标的原因;教学案例:20 世纪70 年代,束怀瑞院士在鲁西北地区蹲点,实现4~5 年生梨产量增加到2500kg/667m2的目标。1982 年,束怀瑞院士在沂蒙山扶贫,提出通过土肥水管理措施,使7~8 年不结果的 0.67hm2苹果园结了果,产量达1100kg/667m2。

(4)分析性问题。大多数乔本果树不能栽植后当年结果的原因;果树不同生命阶段的区别和主要特点;营养繁殖果树的幼树期和实生繁殖果树的幼年期(童期)的区别和联系;“果树童期的长短是长期进化和自然选择中形成的一种遗传属性”说法的缘由;案例解析:束怀瑞院士提出开展“沃土、养根、壮树”工程,培养健壮树势的栽培理论,为我国果树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5)综合性问题。使果树减缓衰老的具体实施途径;让果树早开花结果栽培措施及其原理;果树生命周期特性在生产上应用技术原理;成年期长短的影响因素及调节方式。

(6)评价性问题。缩短果树幼年期(幼树期)研究所具备的理论价值;果树生命周期对果树生产和研究的具体影响方面;果树进入成年期的具体标准;新一代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主力军”的具体标准。

(7)结合同学们对束怀瑞院士有关资料的查询,引导同学们回答束怀瑞院士最大的贡献,讨论对今后职业生涯的启发。

2.4.4 案例教学反思。实践证明,在学习果树生命周期时,教学内容可结合果树不同发育阶段映射人生年龄段的划分,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幼树期是指种子播种或苗木定植后到开花结果的时期,主要任务是加速树体骨干枝形成,具备开花潜能;果树成年期需要维持“稳产、优质、丰产、高效”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将自然规律理论运用于果树栽培有关知识的学习中,并结合果树助力农民致富案例,提升学生专业兴趣,培养学生专业自豪感和使命感。结合束怀瑞院士农业科研成果,坚持“从产业问题提炼科学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攻破一个接一个难题,关注农业、关心农民,对农民负责,培育学生“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价值观。教学方法方面,利用“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法”为依据设计问题,培育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3 结语

总之,园艺专业低年级学生对专业、行业了解不深入,在果树栽培教学过程中融入新农科课程思政元素,不但能提升学生专业兴趣,丰富专业知识,而且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更有利于学生了解国家发展战略,增强融入乡村的动力与责任,强化服务乡村的使命与担当,树立“知农、爱农、学农、为农”的思想信念。同时,在教学方法上,利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参与课堂,从而提高比较、鉴别、推导、证明、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满足新时代国家乡村振兴事业发展需要的接班人。

猜你喜欢
生命周期果树栽培
果树冬季要休眠 易受冻害要注意
果树秋季施肥三要点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油麦菜栽培要点
天渐冷果树防冻要抓紧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企业生命周期及其管理
自然栽培的味道
夏季苦瓜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