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利明 何明勇
社会工作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嵌入多种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领域,成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要手段和力量,但对标推进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形势、新任务,社会工作行业的建设仍需要进一步强化。
作为参与社会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社会工作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持续推动社会治理格局向共建共治共享的方向有序迈进。 社会工作遵循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平等公正的专业价值观,助力建构平等互助、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社会风气。与此同时,社会工作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建设等方面积极实践,广大社工机构在儿童关爱保护、养老、社会救助、青少年发展、社区矫治等公共服务领域持续深耕,彰显了社会工作的价值。
2006年,民政部发布了《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标志着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的建立。此后,民政部又先后出台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登记管理办法》《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指引》《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等文件,联合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从职业建设、机构培育、扶持发展等方面不断完善社会工作行业的制度体系。
当下我国社会工作行业发展与中央加快构建现代社会服务体系、增强民生保障能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目标要求以及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相比尚有差距。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引导广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政策、联系服务群众的可靠力量。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发展道路,努力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要进一步发挥好社会工作行业组织的作用,为社会工作者成长成才、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环境。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社会工作行业发展效能。一是抓牢组织体系建设这个“牛鼻子”,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模式,构建区域化党建体系,充分发挥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形成“党建共商、服务共做、难题共解”的社会工作发展格局。二是抓好党内生活制度这个“关键点”,发挥社工机构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通过主题党日等活动,强化信息沟通。三是抓稳党内监督考核这个“指挥棒”,由相关部门对社工机构定期进行考核,加强考核结果刚性运用,与日常监管、年度评优评先、年度审计相结合,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四是抓住党员先锋模范这个“风向标”,在社工机构中选树“两优一先”代表,推动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形象”,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完善社会工作制度和机制,全面呼应社会工作推动社会治理的发展新态势。一是紧盯责任落实,建立社会工作发展省、市、县“三级管理”机制,推进简政放权和职能转移,将与基层社会治理相关的事权下放给社工机构,配套辅以相应的资源支持。二是紧盯运行管理,建立起社工机构运营、管理、监督、奖惩“四位一体”运行机制,形成“常态监督+定期审核+及时反馈”的监督管理闭合体系。三是紧盯信息交流,建立常态沟通机制,强化结对帮扶,突出以城带乡,依托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等平台,及时发布更新不同服务领域的社工机构基本信息、优势资源、治理案例等。
整合社会资源和市场资源,推动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节力量互动、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调控机制与市场竞争机制互联。一是在社会资源方面,深入扩展社工服务手段,建立起线上线下集中受理、分类处置、统一协调、限时办理、协调督办、服务决策的新格局。大力培育发展社区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在资金、场地、项目和技术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二是在市场资源方面,大力推进“社区合伙人”等新型模式,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大力培育适合社会工作行业发展的科创、文创平台。
紧跟数据智能化和治理现代化步伐,全面融合新型数字科技,一体推进数据收集、整合、分析、运用。一是加快数字变革,鼓励社工机构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升级服务模式,实现精准化治理。二是搭建数字平台,打造登记备案、动态管理、服务匹配、考核评估、宣传展示、意见征集“六位一体”的社工服务“智慧大脑”,激发核聚效应,在线上完成信息流转“内循环”,缓解服务对接“外奔波”。三是强化数字整合,在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公共服务等方面,将分散在各级各部门的信息资源集中整合,对纠纷化解、法律咨询、心理服务、便民服务、环境治理、教育培训等各类事项,准确区分类型,并做好资源匹配。
着眼补短板强弱项,苦练基本功,不断筑牢夯实关键性要素,凝聚社会工作行业的磅礴动力。一是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围绕基层治理的系列要求,举办专题理论培训班,开展对标拉练、组织外出参访、做好经验分享,提升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党性修养和理论素养。二是提高支持保障力度,按照资金、任务、绩效、责任“四个统筹”思路,强化对不同治理主体的资金支持;吸收专家、学者等外部人才,培育社工人才摇篮;公开选派社区规划师、乡村规划师等,打造本土专家库,发挥行业专家引领作用,为社会工作发展和规范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三是扩大项目立项范围,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分门别类开展项目评选立项,支持社工机构参与基层治理,鼓励爱心人士、在地社会组织开展公益创投。
切实加强工作总结提炼和宣传,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工作行业成果,把品牌影响力做大做强。一是建立身份标识,强化入脑入心, 设置统一的社工身份标识牌,加强政策宣传,确保基础概念入脑入心、宣传推广上下贯通。二是开展基础研究,强化成果应用,深化对社会工作行业的规律研究,适时总结提炼经验做法。三是狠抓氛围营造,强化媒体协作,着力打通连接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积极向各大媒体推送信息,沟通动态,扩大社会工作行业的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