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艳
百善孝为先。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连结亲情的重要纽带。小学阶段的孩子心智正处于成长成熟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孩子立足于生活,建立起正确的“三观”,在懂得孝顺亲人、体恤亲友的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这会对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与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我发现有些学生小小年纪,父母便外出打工。由于缺少了亲人的陪伴与教育,他们不理解何为孝顺,也不知该如何感恩父母,因此,对他们进行感恩和孝心教育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只有让孝文化融入课堂,走进家庭,才能为学生与家长都带来思想与心灵的滋养。
在很多学生眼中,孝顺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词。当我询问学生什么是孝时,学生会说:“就是对自己的亲人、父母好。”然而,当问及“为何好”“如何好”时,很多学生却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
孝文化教育不应只停留于书本,也不应仅仅表现在口头说教上,而应让教育的成果深入人心,让教育的意义体现在学生的思想与言行中,让学生真正认可孝顺的必要性,发自内心地孝顺自己的亲人与长辈。
父母的爱与教育对孩子成长是一种责任,孩子的孝顺同样是对爱的传承与责任。很多孩子之所以缺乏这种责任意识,是因为在家庭生活中,他们当惯了“小公主”“小王子”,导致他们忽视了父母对自己的付出,甚至将这一切视作理所当然。为了转变孩子们的这些错误观念,帮助他们从小树立孝的意识,我结合所教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引导父母立足生活实际,和孩子一起列一份“家庭责任清单”。
这份“家庭责任清单”是以每一位家庭成员对家庭、对彼此的付出作为主要内容,要详尽记录各自的日常奉献。在小军一家的责任清单中,妈妈写的是:洗一家人的衣服、为家人做饭、努力工作。爸爸写的是:接送妈妈和孩子上班上学、拖地扫地、洗菜洗碗、工作挣钱。而小军写的是:好好学习。一直以来,小军的父母都在为这个家“无私奉献”,小军对家庭的付出却十分有限。作为孩子应当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一家人的幸福快乐添砖加瓦。后来,在我的引导下,小军在家庭责任清单中郑重地写下:“曾经,我做得不好,今后,我会帮妈妈做家务,帮爷爷奶奶捶背,在父母心情不好时活跃家庭气氛,并且我会努力学习,长大后报答父母!”
家庭责任清单只是引导孩子学会孝顺的一种形式,其内在是要让孩子看到父母的付出,珍视父母的付出,同时愿意为家庭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愿意对父母的付出予以回报。
近年来,学生的“叛逆期”似乎到来得越来越早了,不少学生在小学中高年级就出现了叛逆行为,让父母伤透了心。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地区,父母长年外出打工,孩子留守在家,孩子心中对父母既无感激之情更无尊重之意,让亲子关系陷入了“困境”。
沟通是破解亲子关系的重要方式,也是让孩子体会孝文化的必要保障。即使父母远在外地打工,也应和孩子保持密切且规律的联系。在电话里,父母不要一味地对孩子进行说教,而要想方设法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为孩子排忧解难。同时,父母也可以和孩子说一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以此引发孩子的情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孩子的内心情感,让孩子理解父母在外务工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从而知道尊重父母,感恩父母。
除此之外,孝文化的体现不仅仅是敬重和爱戴自己的父母、长辈,还表现为对自己的尊重。当孩子出现消极且负面情绪时,作为家长应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让孩子意识到生命的价值与自己的责任。
想要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孝的实质与内涵,将孝文化自然而深刻地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家长应以孩子的平凡生活作为立足点,在引导和教育中找好切入点,善于发现身边事中有关孝的表现形式,实现说教与行为的深度融合。
“孝顺”这个词看上去很大,但实际上也可以很小。例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我在进行《做个“开心果”》这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对教材内容的解读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应当运用积极的行动与态度来感染他人的情绪,让父母或长辈和自己一样有一个好心情。
我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回想一下与父母及其他亲人在一起时的欢乐时刻,并让学生依次讲一讲。有一位学生说,自己的爷爷曾经是村里的老教师,退休之后酷爱写毛笔字,爷爷年纪大了,手脚不利索,有一次打翻了砚台,墨汁洒了一地,奶奶急得跳脚,爷爷又可惜又自责,止不住地叹气。看见爷爷奶奶的心情不好,他也很难受。看着地上的墨汁,他心生一计,轻轻用手指蘸了几滴墨汁,把自己画成了“小花猫”,然后对着爷爷奶奶说:“喵喵喵,喵喵喵,爷爷奶奶不要吵,小猫听了要烦恼!”听着孙子的童言童语,看着孙子的大花脸,爷爷奶奶果然停止了争吵,继而绽放笑颜。这位学生的讲述为课堂开了一个好头,于是我鼓励学生集思广益,启发他们想一想如果家人心情不佳,我们该怎么哄他们开心。有的学生说:“可以给他们捶背!”有的学生说:“可以给他们讲笑话!”还有的学生说:“可以和父母谈心,帮他们排忧解难!”
我告诉孩子们:也许在你们眼中,成年人的世界很遥远,每当父母心情不好时,就会觉得“手足无措”。其实,父母有时也很“脆弱”,也需要你们的鼓励与安慰。孝顺,从来不是对父母百依百顺,而是与父母心连心。
同样,当孩子为了改善父母的坏情绪做出努力时,父母一定要及时给予孩子肯定,要让孩子知道,他们的努力有意义,他们的付出父母看得到。
孝顺是孩子应当养成且必须养成的良好品德,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们更应树立正确的理念,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引导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