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镜伊
著名哑剧大师卓别林曾说:“我相信,信仰是我们一切思想的先行官。否定信仰,即等于反对我们一切创造力量的精神力量。”诚如斯言,信仰的力量磅礴浩大,作为人类的精神支柱,在助力个体发展的同时,推动着社会的前进。然而,在物质生活发达的今天,人们却习惯于“隐形于互联网”之中。追奉新鲜热词,“信仰”似乎无迹可循。这难道不足以引人深思吗?
如今,有些人往往被眼前物质的丰裕蒙蔽了精神的自由与信仰的追求。“拼爹”“打酱油”成了互联网青年交流的“新风尚”,“吃软饭”成了人生追求,“顺其自然”成为躺平摆烂的华丽借口。物质的充足导致了精神的贫瘠,造成了信仰的流失。“丧文化”风靡互联网社交圈,越来越多的“无名之辈”习惯隐藏于互联网的安逸之中。
当社会中“缺乏信仰”成了一种风气,新时代的青年难道不应该担负起“重拾信仰之名”的责任吗?
以信仰之名,摆脱网络社会肆意横行的戾气。与其在互联网的庇护下对着一些新鲜却并无营养的热词“附庸风雅”,不如走向书桌,眺望窗外的诗与远方。信仰如陶渊明,面对官场的明争暗斗,他潜心守护“阡陌交通,落英缤纷”的理想,坚守“采菊东篱下”的信仰,走向了澄净悠然的南山。“孤标傲世皆谁隐,独向田园觅超然”,这是对陶渊明高风亮节的诠释,也是他以信仰之名,追寻理想的真实写照。
以信仰之名,以实干托举理想与未来。所谓重拾信仰、追寻信仰,绝不止于言说,更在于付诸实际的行动。一句“当今社会怎么了”的评论可能让微博“格局升级”,但是请不要忘记,“口头神”与“键盘侠”一样不计其数。信仰如黄国平,22 年来在求学与生存的道路上历尽艰难,唯一支撑他的就是“学习改变命运”的笃定信仰。他将信仰化为前行的动力,又以信仰之名奉献社会与国家。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说:“你必须知道自己现在往前走,是奔向哪儿?”著名的羊群效应揭示了这样一个现象:如果头羊做出了一个有别于平常的举动,后方的羊会纷纷效仿,哪怕是无意义的,甚至是有害的。前行离不开信仰,人们应是朝着信仰方向去拼搏,而不是羊群效应下的盲目跟风,人云亦云。努力很重要,方向更重要,以信仰之名,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欣逢盛世,吾辈理应担当,重拾信仰,勿忘初心凝聚民族的力量,以我之青春共筑中华之青春;以信仰之名冲破功利化与精神内耗的桎梏,摆脱物质社会功利攻心和不思进取的冷气,在成就自我未来的同时,推动社会前行,与发展同行。
坚守心中信仰的人更能接近成功。浅行在岁月的河流,我们要的不是随波逐流的思想,人只有把自己心态放在平稳的时空,让信仰萦绕心中,才能渐行渐远,才能收获一米阳光。
信仰是我们坚信的人生力量,如坚持自我的原则一样,在内心中是和谐的,不管是多大的事多小的事,不管是多么平凡多么伟大的苍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信仰让我们去成就自我。就如爱一样从不会卑微地存在,是支撑我们前进的人生教条。心中有信仰的人多半活得比较充实而少空虚,哪怕有些事再小再杂,我们依然会热爱它珍惜它感动于它的存在,因为只有信仰才会让我们的人生过得丰富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