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危险源管理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策略分析

2023-04-05 14:08刘海舰
建筑与装饰 2023年4期
关键词:危险源排查施工现场

刘海舰

铜陵市建筑工程管理局 安徽 铜陵 244000

引言

建筑工程场地内存在大量的机械设备﹑化学物品﹑电气设备等,均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除具体的物质危险源外,场地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日常行为也会导致风险问题的产生。因此,需要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分类,通过危险源管理的方法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减少可能出现安全事故,保障施工的安全性。

1 建筑施工危险源概念及分类

1.1 危险源概念

危险源又被称之为危险的来源,是指会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危害的风险,具体可以包括状态﹑行为﹑客观存在等。建筑工程中的危险源受环境因素﹑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是指对建筑工程或者施工人员带来不良影响或者损坏的根源或者状态,按照危险源所产生的后果,可以将其分为环境的破坏﹑施工损伤﹑人员损伤等。危险源管理应考虑到安全事故产生的因果关系,每个风险事件﹑安全事故均存在对应的危险源,识别并处理危险源是减少安全事故产生的主要方法,也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1]。

1.2 危险源分类

建筑工程中的危险源种类较多,按照危险源的性质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一类危险源﹑二类危险源。一类危险源包括设备机械事故,施工现场中存在大量的化学设备﹑机电设备和机械设备等;二类危险源包括施工行为﹑管理意识等,具体分类如下:

一类危险源:触电事故﹑机械事故是建筑施工现场比较常见的危险源种类。触电是指由于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由于电气设备故障或者电气工具使用不当导致施工人员在现场出现触电事故,导致接触人员出现严重的身体健康损害,严重时会危及人员的生命。机械事故是指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起吊设备﹑运输设备﹑搅拌机设备等,在机械运作过程中由于失误导致现场人员受到撞击﹑碾压等,机械设备会导致相关人员出现严重的损伤,甚至会导致涉及人员出现死亡。由于现场施工环境较为复杂,甚至需要进行高空作业,如在高空作业中安全装置佩戴出现问题,会导致人员从高层位置掉落,出现坠落事故。高空作业期间可能会导致相关物体掉落,出现高空坠物的行为,导致相关人员﹑相关物体和设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将危害比较大的危险源列入一类危险源之中,该类风险事故的危害比较大。二类危险源:二类危险源均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在实际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安全风险扩大,安全事故频发。该类危险源与一类危险源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危害性比较小,可能会对建筑施工质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2 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产生的主要原因

2.1 管理不足

危险源的识别与管理工作开展不当是导致危险源产生并扩大的主要因素。考虑到管理对危险源的产生与扩大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危险源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不足。一是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比较弱,没有按照安全施工管理规范落实具体的工作方法,排查现场的安全隐患。二是在具体的工作之中,由于人员协调不合理,工作任务分配不恰当,导致危险源管理的效率降低,各部门之前难以有效沟通,未制定适宜的策略,致使危险源没有及时消除。三是管理制度与管理责任落实不恰当,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落实不明确,会导致危险源不断产生或者扩大,从而增加了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2.2 缺乏安全意识

人员的行为﹑素质﹑意识等会对危险源产生造成一定程度影响。一是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不足,发现危险源后没有及时处理,主观性认为安全事故不会发生,一旦安全事故发生,无法及时处理。二是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不足﹑素质不高,并没有认识到危险源管理对于安全文明施工的积极作用,在心态上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缺乏安全意识,这种情况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产生的概率。三是相关人员的行为操作不严谨,相关人员未参与安全风险培训工作,对危险源的认知程度不足,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性出现违规操作问题,如不佩戴安全防护设施,设备使用前未进行故障排查等。

2.3 危险源识别问题

机械设备﹑机电设备危险源产生并扩大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同样受管理人员主观因素所影响。经过实践证明,相关部门在危险源的识别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2]。

3 基于危险源管理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对策

3.1 加强危险源的排查管理

3.1.1 排查管理制度建设。由于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无法完全消除,但可以通过管理工作将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降至最低。制度是保障危险源管理工作规范性的基础内容,也是确保相关人员工作规范﹑施工现场稳步有序进行的主要内容。因此,针对危险源管理工作的开展,相关部门应建立科学﹑完善的风险排查制度,保障危险源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制度规范性建设应结合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制度应涉及方方面面。危险源排查制度建立,并应对排查内容﹑排查方法﹑排查对象﹑排查时间﹑排查人员﹑排查结果等进行明确,按照以上六要素对排查制度进行建立。除建立排查制度之外,在危险源的管理上,也应建立责任制度﹑监督制度﹑考核制度等。针对风险排查制度的建立与落实,追究相关人员在危险源排查与之中的责任,派遣监督人员对管理人员﹑施工人的行为进行规范,并通过监督的手段将从业人员危险源意识﹑态度﹑行为﹑管理方法等记录在案,如果危险源产生并导致事故爆发,则需要追究个人的责任,如果危险源并没有产生,且管理良好,给予责任人员相应的奖励。将考核制度﹑责任制度﹑监督制度﹑排查制度等联合应用,确保危险源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减少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

因此,危险源管理工作开展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与之匹配的管理制度,以调动人员积极性﹑发挥人员主观能动性为目标开展危险源管理工作,减少危险源产生的可能性。

3.1.2 建立风险分级响应管理机制。为加强危险源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适应性,除需要加强排查之外,也要根据现场的施工环境﹑施工工序,在科学识别的基础上对危险源所造成的后果进行分析﹑思考,按照危险等级或者发生概率对其进行分类,并建立分级管理制度,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因此,危险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应预先编制应急预案,在施工准备阶段进行风险源识别[3]。

按照危险等级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一类﹑二类﹑三类。一类是危险性比较大,发生概率比较高的危险源,将其列为高风险事故。针对此类风险,应预先做好防护措施,定期对设备进行故障排查与维护,对施工人员安全装备配置情况进行检查,当事故问题发生时,按照应急预案中的响应机制,快速处理,将安全事故的影响降至最低。二类﹑三类等级的危险源也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同时做好安全事故的防范工作,对于可消除的危险源,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其消除,但需要避免该危险源再次出现。

危险源是安全事故发生的源头,应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尽可能将危险源消除。但毋庸置疑的是,施工现场的环境具有多变性,危险源无法完全消除,安全事故仍有可能发生,因此,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制定不同的防控机制,及时消除危险源,就是将危险源的预防管理作为先决条件,将响应管理作为补偿措施,同时考虑安全事故的发生机制与补救机制。

3.2 提高施工人员风险意识

从业人员的素质﹑意识是导致危险源产生并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之一。危险源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客观属性,同时也受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影响。危险源管理工作应提高相关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管理意识,充分认识到危险源管理对于安全文明施工的积极作用要主动地参与到危险源的识别﹑排查与管理之中。管理人员应重视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提升,自身也要具备安全管理理念[4]。

施工现场管理所选择的人员应具备高素质,具备危险源的识别功能,并具有高度的风险管理意识,切实维护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利益,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危险源管理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切实发挥保障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的作用。在管理人员的领导下,应充分发挥各部门与个人的联动作用,提高所有相关人员的危险源管理意识,将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等均纳入到管理范畴之中。例如,管理人员可以召集召开危险源的管理会议,以座谈会﹑交流会﹑主题活动等方式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号召各个部门负责人参加。同时,管理人员还可以邀请有经验的相关专家介入,从各个角度分析建筑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将其进行总结﹑归纳,汇总成报表融入排查方案,作为开展排查工作的重要依据,切实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引导各部门人员在安全施工中发挥自身的作用。

3.3 加强现场危险源排查

从危险源管理角度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必须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分类和排查。危险源排查工作开展应具有针对性。管理人员必须建立完善且具备适用性的危险源排查方案,根据排查方案落实具体的危险源管理工作。相关人员也要严格按照危险源排查方案内容执行,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分类。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不断变化,工程建设时序时间也比较长。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工作可以尝试应用安全检查表法,对现场的各项危险源进行识别,并将其记录到检查表之中。但排查危险源的危害仅仅依靠相关人员的主观意识是远远不足的,排查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个人思维所影响,出现漏项或者判断失误的情况。因此,需要辅助应用相应的技术对危险源进行排查,BIM技术是比较有效的危险源排查工作,该技术具有自动识别功能,以可视化的方式将识别结果输入到系统之中,通过BIM模型的构建,并利用RFID技术对信号进行读取,自动识别安全区域和危险区域,为施工现场危险源的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该技术应用可以实现对危险源的分类,识别结果也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基于危险源管理工作的施工现场管理可以尝试应用多种信息技术,针对不同的施工工序和施工现场,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辅助开展危险源管理工作。

例如,在对机械设备危险源进行排查过程中,从机械设备自身出发分析危险源。管理人员建立危险源排查机制,一是对机械自身的质量进行排查;二是对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损耗情况进行排查;三是对现场设备的危险源进行处理模式进行排查。

在施工现场危险源排查工作中,应做好危险源排查后的总结与评价工作,分析现场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事故,分析导致事故的原因。反思自身在危险源管理工作中是否做好排查细致﹑工作全面,并撰写工作报告,列出图表等,对危险源的发生规律进行总结分析,为后续项目工程的危险源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危险源管理应贯彻落实到前期准备到竣工中的各个阶段,并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原则,对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估,在了解危险源特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管理。制定与建筑工程相匹配的安全管理策略,做好现场的风险评估工作,建立科学且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安全事故分级响应机制,通过安全管理将危险后果降至最低。

猜你喜欢
危险源排查施工现场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排查情况及处理对策
庐山站改移武九客专上下行过便线拨接施工现场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配网二次回路故障的排查分析
给家中来个危险排查吧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常见的『三违』现象
如何排查并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