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玮 徐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筹)消化内科)
炎症性肠病是一类主要累及胃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在欧美国家,炎症性肠病已逐步发展为常见疾病,以往在我国比较少见,但近年来我国的发病率也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受到了大家越来越多的关注。该类疾病目前尚无法根治,病程常反复、迁延,往往会伴随患者的一生,控制不佳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及生活。
炎症性肠病(IBD),顾名思义是一种肠道炎症性疾病,属于慢性进展性疾病,会随着时间推移变得越来越重,有人称之为“绿色癌症”。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IBD 通常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溃疡性结肠炎(UC),另一种是克罗恩病(CD)。
(1)UC:最常发生于青壮年期,发病高峰年龄为20~49 岁,男女发病比率差别不明显。这种疾病通常发生在直肠以及结肠,尤其是直肠和左半结肠,症状以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而且患者肠道黏膜溃疡往往比较浅,呈连续性分布。
(2)CD:最常发生于青年期,发病高峰年龄为18~35 岁,男性略多于女性。这种疾病可以发生在患者口腔到肛门之间的胃肠道部位,多发生在回肠末端和结肠,起病多数比较隐匿,常见症状为腹痛、腹泻、体重减轻等。肠道黏膜溃疡相对于溃疡性结肠炎较深,溃疡常呈间断、跳跃分布,如果整个肠壁受到损伤,可能会引起肠腔狭窄甚至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亦可出现肛周脓肿、肛瘘等肛周病变。
炎症性肠病还是一种肠道受累为主的系统性疾病,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肠外表现,例如皮肤黏膜病变(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眼部病变(虹膜炎、葡萄膜炎)、关节病变(外周性关节炎、脊柱关节炎)、肝胆疾病(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有些患者以肠外表现为首发症状。
炎症性肠病在疾病早期极易被误诊,许多患者出现了严重并发症后才被确诊,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特别是克罗恩病,往往起病比较隐匿,发病早期不容易被诊断。一般地说,出现反复腹痛、腹泻超过1 月,或反复出现黏液脓血便,或出现肛周病变的年轻患者,应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进行肠镜等检查,明确诊断并接受正规治疗。
很多炎症性肠病患者不理解自己为什么会患上这种疾病。目前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尚不能完全明确,它是一种由遗传、环境及免疫等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复杂疾病。
(1)遗传因素: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子女较正常人群罹患炎症性肠病的概率更大(克罗恩病比溃疡性结肠炎的遗传风险更高)。
(2)免疫因素: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患者出现异常的免疫反应。异常的免疫反应会使免疫系统对消化道中正常细胞进行攻击,导致胃肠道黏膜发生炎症病变,而且持续性损伤造成慢性炎症。
(3)药物因素: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阿司匹林、布洛芬等)、抗生素、避孕药等药物可能增加炎症性肠病发病或复发的风险。
(4)饮食因素:饮食中如果长期摄入加工食品或西餐等可能会导致炎症性肠病的发生或症状加重。
(5)其它因素:吸烟者患克罗恩病的风险增加;此外,精神心理因素也与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有关。
临床中关于该疾病的治疗方式较多,包含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疾病活动期患者饮食应严格遵医嘱,有时需要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甚至禁食。炎症性肠病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需要加强营养支持,甚至需要肠外或肠内营养。针对存在贫血患者在治疗中需要补充铁剂,如果患者贫血严重,需要积极进行输血治疗。
(2)药物治疗:目前药物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可以通过药物来有效地控制患者症状。由于患者病情程度以及个体化情况存在差异,因此药物治疗中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而且不能随意停药。常用的治疗药物有以下几种:①氨基水杨酸制剂(如柳氮磺吡啶、美沙拉秦等):具有良好的抑制炎症效果,适用于症状相对较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分为口服制剂和栓剂(或灌肠液);②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或甲泼尼龙等),该类药物应用于症状较重的活动期患者,或者通过上述药物疗效不佳患者;但这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例如增加感染风险、出血风险,引起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不可长期应用,也不可突然停药;③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甲氨蝶呤、沙利度胺等),该类药物通常应用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依赖的患者维持治疗,用药时需定期进行血液检查,特别要警惕骨髓抑制的发生;④生物制剂(如英夫利西单抗、维得利珠单抗、乌司奴单抗、阿达木单抗等):针对炎症各个环节的靶向生物制剂在临床上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为传统治疗疗效不佳的患者带来了福音。生物制剂一般应用于有预后不良危险因素的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患者。
(3)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适用于经积极的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并发症(如大出血、穿孔、梗阻或癌变等)的患者。
(4)其他治疗:近些年来,选择性白细胞吸附疗法、干细胞治疗、粪菌移植等新型治疗方法不断涌现,为炎症性肠病患者带来良好的治疗前景。
炎症性肠病堪比“癌症”,是因为它有终身复发的可能,给患者生活和健康带来很多麻烦。导致炎症性肠病复发的因素较多,日常生活中需要患者做好自我管理,预防疾病复发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做好病史管理,严格遵循医生的医嘱治疗,不能随意停药或减量,并定期到门诊复诊,有病情变化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及时复查相关的检验、检查;
(2)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3)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及时排解不良情绪,坚定疾病治疗信心,积极学习相关的疾病知识,应该努力与疾病化敌为友、和谐共处;若因心理因素造成生活质量较差的患者,应前往精神心理科进行治疗;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熬夜,戒烟酒;
(5)做好饮食管理,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进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难消化的食物,可选择质软、易消化、少纤维素又有营养、有足够热量的食物。可建立自己的饮食日记,及时发现能改善或加重病情的食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进行饮食方案的调整。
炎症性肠病作为慢性疾病的一种,难以被彻底治愈,容易反复发作,但它之所以被称作“绿色癌症”,是因为患者如果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积极治疗后,临床症状可以明显好转,疾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一般来说不会影响患者寿命。疾病预后与患者自身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并发症密切相关,如果患者病情轻微,其预后较好。但如果患者病情严重,并伴随多种并发症,预后可能欠佳。该疾病病死率低,但如果不治疗或治疗不得当,出现了严重并发症,如出血、穿孔、梗阻、肠瘘、癌变等,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