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凤
班主任只要用心观察就会发现,部分学生存在劳动意识不强、劳动能力薄弱等问题,仔细思考和梳理,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即不想、不会、不能。“不想”是学生在主观上不愿意劳动,认为劳动苦、脏、累,当某一项劳动任务有两个及以上的人负责时,就会出现互相推诿、不想干的状况;“不会”是学生主观上愿意承担劳动责任,但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劳动方法和技巧,不能出色地完成劳动任务;“不能”则是学生想积极主动承担劳动任务,但是找不到合适的劳动机会。针对上述情况,在班级管理中,我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试图让劳动意识入脑、入心、入行,让学生爱劳动、会劳动、能劳动。
班级生活中,总是会出现学生忘记劳动、别人提醒了又不愿劳动的现象,这种现象源于职责不明和责任分散。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在开学初便委托劳动委员将班级的卫生打扫任务进行分工排表,将学生的值日任务进行细致划分,形成设岗育人表。为了确保每一位学生能够清晰知道自己的打扫任务,开学初的班会上,劳动委员解读设岗育人表,并将表格张贴在班级公告栏内。同时,为了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主动参与劳动,当多人承担某一项劳动任务时,我要求他们组建劳动项目小组,由组长带领组员共同商讨决定打扫时间、负责内容,确保每一项劳动任务、每一个打扫区域都有明确的责任人。明确的责任主体能有效避免因责任不明而出现消极怠工和推诿的现象。一番操作下来,在自律与他律的双重保障下,学生明确了劳动职责,能够及时地进入劳动角色,出色地完成劳动任务。
在明确劳动职责后,学生能够自觉自愿地参与劳动,积极主动有担当。但是,问题总会在不经意间冒出来,劳动中有心无力、好心办坏事的情况也会困扰我们。由于学生劳动能力弱,没有掌握劳动的技巧和方法,在劳动过程中,卫生打扫不干净等细节问题频现。
我想,不妨给学生一个榜样,教给学生一些方法,以示范引领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因此,我在班级中开展“劳动明星小讲坛”,邀请劳动能力强的学生上台介绍劳动经验和方法。比如擦黑板,我邀请将黑板擦得锃亮、不留一点灰尘的小王介绍劳动技巧,“凡事动脑筋、关注细节”是他传授的经验。“生活小妙招,劳动有技巧”主题班会上,有学生就教室前后墙壁的瓷砖、地面的磨砂石上经常有黑色的污渍,湿抹布擦不干净的现象,分享小技巧。他建议用湿布蘸小苏打或醋进行擦拭,这样易擦又干净。学生们还分享了诸如倒退着拖地不留脚印、冬季只适合中午温度升高后微微拖洒等小妙招,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学到了高效的劳动技能。
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劳动中持续保有高涨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劳动善始善终而不是“一时兴起”和“走马观花”呢?正向激励,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即教师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的劳动行为。
在班级生活中,我最常用口头表扬、星级学生评选、积分制等方式进行正向激励,让学生感受劳动的意义。其中,口头表扬给予学生临时、意外的惊喜,星级学生评选和积分制则是给予他们相对稳定的努力方向和目标。具体来说,每当观察到学生某一项劳动任务完成得较好时,或者有学生帮助他人完成劳动任务、主动承担临时性任务时,我会在班级进行及时并带有细节的点评表扬。同时,我将劳动打扫纳入积分奖励制,对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学生正常积分,对忘记打扫任务或者打扫不干净的学生进行扣分,对帮助因特殊情况无法进行劳动的同学完成劳动任务的学生另外加分。我们每周汇总每个学生的分数,总分排名前八的学生可以获得星级奖章,每月班级进行“劳动之星”的评选,通过学生自主申报、同伴推荐、班委审核、班级评选的方式,选评班级劳动之星。
学生拥有持续劳动的动力之后,接下来我们要面对的便是学生想劳动却不能或没有机会的问题。班主任要转变教育观念,要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尝试,对于积极主动承担劳动任务的学生,一定要给他们行动的机会;同时还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发动家长的力量。因为只有学校教育没有家庭教育,是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的,劳动教育亦是如此。
在班级管理中,对于一些临时的劳动任务,我鼓励学生自主报名。“谁愿意承担”成为我和学生的默契,每次总有学生积极举手示意;中考考场卫生打扫、运动会器材搬运、空教室桌椅排放等,总有我班学生积极主动的身影。对于承担临时性任务的学生,我会通过班级群拍照公布、点名表扬的方式,让家长知晓。一方面让学生感到自豪,拥有成就感;另一方面也是宣传造势,让家长感受到孩子的劳动热情和担当,并以此鼓励更多的孩子参与劳动。为了取得家长更多的支持,我会在家长会和班级群内告诉家长,劳动是学生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承担家庭责任、调整学习状态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