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红
那年,我新接了一个五年级的班级。这是一个语数外平均分落后于平行班级近10 分的班级,虽说学习成绩比不过别班,但打架、惹事的频率算得上是全年级第一名。
刚接班不多久,班上就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打架事件。
体育课上,一群男生正在教师的组织下踢足球。其他同学有的在操场边加油呐喊,有的在操场一侧的器械边自由锻炼,也有的无所事事,在一旁溜达闲逛。
足球比赛现场热火朝天,突然,球被一脚踢飞,砸中了正在球场边看热闹的小翔。猝不及防地被正中面门,小翔疼痛难忍,却又不知该跟谁发作。
这情形刚好被一旁闲逛的小徐看见,他觉得小翔的模样很滑稽,“噗嗤”一下笑出了声。小翔本来就有些恼火,听见小徐的笑声,立刻就有了出气的地方。于是,他立刻冲了过去,挥拳就打。小徐自然也不会束手待毙,两个人就这样扭打在一起。体育老师赶来时,发现两人的额头、脸颊、胳膊上都有挠痕,即便是这样,他们也都不肯撒手。无奈之下,体育老师只能将两个人强行分开,送到我的办公室。
先进来的是小徐,我一看见他就吓了一跳,嘴角挂着血,头发乱得跟鸡窝一样。我赶紧迎上去,端详着伤情,心疼地问道:“究竟发生什么事情了?怎么能打成这个样子呢?我带你去医务室看看吧……”
可能是没有想到我会这么关心他,小徐脸上的表情似乎放松了些,他冲着我摆摆手,说去洗手间冲洗一下便好。我有些不放心,想跟过去,却看见了一瘸一拐地走进办公室的小翔。
我让小翔赶紧坐下,轻轻拭擦他脸上的血痕。孩子非常委屈,对自己的伤情并不在意,而是急着向我倾诉刚才发生的一切……这时,处理好血迹的小徐也回到了办公室。看见小徐,小翔的情绪又激动了起来。我安抚好他,继续检查两个人的伤情。在稍稍平息之后,我分别对两个孩子的情感表示了理解:一个被球踢疼了还被别人嘲笑,自然生气;另一个看见有人被球踢中的变形的脸孔,确实和平时看到的不一样,觉得好玩也无可厚非。这份理解让两个孩子都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合理的。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了,如何才能引导两个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如何才能恢复两个孩子之间的同学情谊,与其他同学建立起团结、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呢?
五年级的孩子自尊心强,迫切希望得到尊重。如果只是简单笼统地说上几句,或者批评教育一番,很难走近他们的内心,也很难真正解决问题。我告诉他们:“老师很理解你们的情绪,但你们这种方式带来的后果就是眼下这样——体育课被中断,双方损失惨重,接下来还可能被老师批评,被家长责备,你们觉得自己今天解决问题的方式合适吗?”
“吾日三省吾身”,反思属于自我思考的一部分,要想孩子有所成长,必然离不开自我反思。我又继续道:“如果刚才的事情再来一遍,你们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吗?你可以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吗?”话音刚落,小翔就迫不及待地开口了,他一脸鄙弃地瞥了小徐一下,愤然说道:“对他这种人,根本不可能有第二种方法!”
小翔的这个态度我完全没有想到,心中有些失望;再看小徐,好像也被这句话给击中了,他神情落寞地垂下了眼帘。我轻轻地拍拍他,用鼓励的语气问道:“那么你呢?你有更好的方法吗?”小徐抬眼看了看我,犹豫着张了张嘴。我强忍住急切的心情,静静地等待着。小徐终于开口了,他低声说着:“他被球踢中应该很疼,我不应该去笑他的。”小徐能够主动反思自己,我夸奖道:“孩子,你真是太棒啦,你能换位思考,能体会别人被球踢中后的痛苦,实在是太了不起了。确实,如果你不笑,你们就打不起来,就不会有后面的事情发生了。你看,你自己想出了一个比刚才更好的方法,说明你原本就是这样一个能够为别人着想且富有同理心的人啊!”
听到这样的夸赞,小徐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一旁的小翔有些沉不住气了,他说:“嗯,我也不应该去打他的,踢球的人并不是故意的,而且也并不是他踢的。”听到小翔的话,我心中的石头落了地,立刻表扬小翔:“你虽然被砸得很疼,却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反思自己,这是很难得的。的确,如果你不因此迁怒他人,你们也是打不起来的。”
听着我的赞美,两个小家伙一扫刚才的僵硬,变得轻松起来。我接着追问:“你们刚才的做法确实比体育课上要进步一些,你们都从自身的角度进行了思考,那现在想请你们再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呢?”
两个孩子没有辜负我的期待,一个表示“他被球踢中应该很疼,我可以走过去安慰他。”另一个表示“就算别人嘲笑我了,我应该想到当时的自己的确很滑稽,如果能跟他一起大笑起来,气氛肯定会很融洽的。”可能是想到了那个大笑的场面吧,两个人相视一笑,继而大笑起来……
看着眼前笑成一团的两个孩子,我也忍不住跟着笑了起来。我拉起他们的手,真诚地说:“你们两个太让我骄傲了,你们两个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强,说明你们自身的素质都很高!今天的事情虽然因为有点冲动没有处理好,但我相信,今后如果再遇上什么事情的话,你们一定可以展示出各自的聪明才智!”
一方面,我对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感到欣慰,另一方面也很担忧,这撕破的衣服和满身的伤该怎么向家长交代呢?我犹豫着问他们要不要请家长来校,由我向家长解释一下,他们却自信满满地说自己会和父母解释清楚,不用老师再出面了。我虽然有些将信将疑,但还是同意了。
那晚,我一直在等着家长的“问责”电话。孩子被打成这个样子,家长肯定要找老师要个说法。令我意想不到的是,那个晚上风平浪静,没有一位家长联系我。
可没想到,第二天早上,我进办公室,就有同事跑来告诉我:“你们班门口一大早就来了一位家长,一直没走,好像在等什么人一样。”我一听,匆忙来到班级门口,一看果然是小翔的母亲。我硬着头皮走上去,问她是不是为昨天的事情来的。她说是的,还说昨晚回去就发现小翔伤痕累累,追问半天,孩子也不肯说,一直到晚上十点多,才慢慢将事情原委说了出来。
接下来,小翔的母亲说了一句让我终生难忘的话,她说:“我看见自己的孩子伤得不轻,我猜对方的孩子一定也伤得不轻,我今天就是来向对方孩子道歉的……”而小翔的爸爸听儿子说完全过程后,就对孩子说了句:“郭老师处理过就行了!以后不要再打架了。”“郭老师处理过就行了!”这些话深深地打动了我,因为这句话里蕴含着家长的一份厚重的信任。这份厚重的信任带来的必将是家校协同一致、合力育人的和谐画面。
学生们听到我讲两个孩子的高素养、大格局的处理方式后,流露出赞许的神色来。我想,这种能够换位思考的意识,这粒谦让、宽容、友善的种子,已然悄悄地播进了这个班级的每一个同学心间。
后来,我们班是全年级进步最明显的一个班,打闹的行为减少了很多,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别人问我究竟是怎么做到的?我想,无非就是“相信”二字——相信孩子内心深处本身就有真善美的种子。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的观点,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