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2023-04-05 12:39:54赖美丽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圆锥数学课程分层

赖美丽

(平和第六中学,福建 漳州 363703)

在新课程标准推行以前,由于应试教育的无形压力,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体差异始终得不到关注.为能有效改善这一状况,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新版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标,即学校要根据不同学生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为了达到这种目标,教师们必须在数学课程中引入分层教学法,以使不同的学生能够共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防止学生出现严重的二极分化的学习状况.

1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分层

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特点,再根据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了解状况和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做出科学合理的分层,使每位学生能够在符合个性的学习阶段中持续发展,也就在相应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困难,让学生确立学习信心.通常教师都可以把班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次重点是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相对较好,因为他们具有良好的计算等数学知识储备能力,并且能够在课堂中主动解决教师所指出的问题,因而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有着强烈的激情与浓厚兴趣;而B层次学生,虽然数学学习能力较为一般,但是仍然去尽力提高对现代数学基础知识的了解,以保证能够顺利完成数学作业,只是因为对学习的热爱和学习兴趣还较为欠缺;C层次学生对数学课程存在强烈的抵触心理,加上数理基础薄弱,教师很难从数学课程中抓住这些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科学合理地将学生划分层次,则能够彻底改变传统统一化的课堂教学,按照学生各个层次特点来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够在数学课程学习中,不断地加强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和认知,这才能使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中发现学习兴趣,从而逐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在练习“圆锥的侧面积与全面积”的过程中,由于圆锥实际上是圆柱的变形,空间思维能力较高的学生很快地通过“圆锥的侧面积与全面积”公式,轻松了解圆锥的有关公式,通过圆锥的外形知道与扇形、圆锥之间的关联.这样一来,教师就能够利用圆锥公式、扇形公式等,推导出圆锥的相应公式.为了照顾各种层次的学生,利用自身能力特长了解知识点的同时,也可以发散思路,发现不同的方法,在各种思路中寻找最快的解题方法.

2 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分层备课

任何一个班级,班级内的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都是不同的,除此之外,不同的教师对于知识点也有不同的理解,因此,也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存在差异的班级,要采取分层教学.因为,有的学生可以很轻松地掌握数学中最难理解的部分,甚至自己就能做到举一反三,而有的学生仅仅是理解基本概念就已经非常吃力了.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只针对成绩好的学生,这只会使教学结果呈现二极化发展,影响教学的综合效益.所以,当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就可以根据与学生的差异程度作出教学目标的划分.

初中数学课程所使用的分层教学法,有助于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一刀切”的模式.不过教师在设定教学总体目标的时候也需要体现其层次性,这就要求教师改革原有的一致的教育总体目标,将其划分成几个连续的、有级别的分教育目标.比如,对C层次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理论基础较为薄弱,知识理解较差,于是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教师需要对学生采用循序逐步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满足初中数学课程大纲的需要;对B层次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具有较强的接受力和积极的学习心理状况,于是学生们在做B层次试题的基本上,可试着多做A层次试题,从而逐渐追上A层次学生的成绩;对A层次学生而言,坚实的基础和超强的理解力能够鼓励学生们根据自身的方法和速度来练习.除课程目标划分之外,教师的备课分层教学也是分层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备课时要综合考虑到许多方面,如大纲特点、课程难易程度、教学方法等,并必须重视与各个阶段学生的现有掌握情况相适应.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针对于C层次学生,教学难度绝对不要过大,不然很容易让学生失去自信,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针对B层次学生来说,其课程难度也可以适当提高,让学生去钻研难题,这样就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针对A层次学生,教师能够合理地调节和推进课堂任务的进行,以适应学生较高水平的学业需要.

3 针对学生差异而因材施教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要将所学内容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划分为不同程度的问题,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解题.课堂上,教师通常都会让B层次的学生开始解答问题,然后再利用学生没有发展完善的知识点来提出相应的疑问,而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就会由A层次学生来解决,并启发所有学生深入理解.比如“求根公式”这一课,就是教师在上课前要求学习这一主要知识点的课程大纲条件:学生必须知道“求根公式”的基本推理步骤,以及能否很好地应用它们.教师在上课时要是询问B层次学生问题的话,也可针对B层次学生的思想不足对问题加以补充解释,这样就能够使A层次学生和C层次学生的思想都得到相应的启迪,以进一步活跃学生的思想,从而更好地促使学生们理解求根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学会使用求根公式.

4 设计层次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考虑到这些情况,设计层次性问题,帮助学生一步一步理解重难点.也就是说,教学中各种问题的设计都要有目的,要能够引导学生思维的导向.因为,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授课时,也要循序渐进地完成知识点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所以,在问题的设计上,教师要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设计问题,先是简单,再慢慢变难,引领学生在层层递进的问题中学会思考.就以“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来说,教师先给每个学生设想了几个阶段性的数学教学提问.先是向每个学生指出了几个旧知识提问:一元一次方程如何定义?等式的基本性质有哪些?然后每个学生在经过一定的思索后,再向学生指出:如果把某些书籍送给高三一个班的学生,最后如果每个学生都拿到了3本,还剩余的20本就不会再被分配;假设每个学生都能够拿到4本,最后还是会差25本,通过以上条件推算出该班级总共有多少学生.结合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问题,先要找出这道题中等量条件,然后根据条件列出方程3x+20=4x-25,通过这个方程,我们可以得知,x代表班级学生总数,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步步解答,直到得出最终答案.然后,教师可给学生提供几个拓展式问题,使他们能够深入进一步的思索、探索.课堂中,教师注意层次性问题,给他们设计几个由浅入深的题目,使他们循序渐进地思索,促使他们逐步把握好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有效掌握数学知识的目的.

5 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使每个阶段的学生都能得到提升

数学学科,在掌握知识点之后,还需要通过做题来巩固所学知识,但是每个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能力都是不同的,所以,当教师面对不同差异的学生全部布置一模一样的作业,成绩好的学生会觉得作业简单,数学学起来没有难度,会降低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而成绩稍微落后的学生会觉得作业完成得非常吃力,同样会降低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因此,教师要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使每个阶段的学生都能得到提升.

因此,学生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之后,在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知识内涵后,教师给学生设计了若干的数学教学训练作业.为使学生共同成长,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学习状况分层设置了以下二类巩固作业.A类:主要是一个基础型训练题,以巩固知识内容为主,如:方程3x+4y=16,当x=2时,y等于多少?以及当x等于多少时y的数值为-2?当x与y都为正整数时,这一方程的解为多少?这一类基础型作业通常需要由全班学生共同完成,特别是班上的后进生和中等生.B类作业主要是产品设计一类延伸型训练题,力求使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数学知识并深入领悟数学教学内涵,让其思维上、创新与能力上都得到提高.例如,教师应该设计一个综合应用型训练题、探索性训练题或者一题多解类训练题,因为做这些训练题,能够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其觉得学无止境.这类作业则主要为优等生设计,使之不会觉得毫无乐趣,对数学学习有了进一步的探索的兴趣.

6 设计分层评价方案,让学生对学习形成正确的认识

评价制度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及时、有效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然后及时反思并加以改正.但是,我们往常在课堂中采取的评价制度太过单一,无法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此,教师应建立不同层级的评价制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要求,这样也可增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信心,并始终保持着平稳的情绪去探究教学,从而更好地进行有效教学.教师在进行评价时一定要注意,重过程轻结果,要抓住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优点,给予正向的评价,让学生知道,他们每一个人的学习,教师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同样,在评价的同时,教师要给出指导性建议,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从反思中学会成长,继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走进学生中间,和学生多交流多沟通,了解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状态,并及时对他们的学习状态及学习成果作出评价,每个阶段的学生都要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分层评估.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把学生分为三个阶段:良好生、中间生、后进生.关于良好生,他们的学习能力不用担心,教师需要做的是通过有效评价帮助学生挖掘出潜在的能力,不断突破自己;对于中间生,教师要通过有效的评价给予他们信心,让中间生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够做得更好;对于后进生来说,教师要以赏识、发展的眼光去发现他们在学习中的优点,及时鼓励、表扬,提升后进生对学习的信心.以此,通过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圆锥数学课程分层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中等数学(2021年6期)2021-08-14 02:35:50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
哈尔滨轴承(2021年4期)2021-03-08 01:00:50
浅议研学活动中的“数学课程”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46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工程与建设(2019年2期)2019-09-02 01:34:14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