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惠文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文后题目。
毕飞宇
这个冬天特别冷。
祖父神情淡然,但手指头在动,是欲言又止的那种动。祖父的大限不远了,他要对我交代什么了。
父亲看在眼里,退了出去。我们这个家里,父亲一直像多余的人。望着父亲的背影,祖父很轻地咳了两声。我了解我的祖父,祖父的咳嗽大部分不是生理性的,是他想说些什么,却不知道怎么说。
作为物理老师的儿子,父亲最有机会上大学。但是,那时候祖父正做着班主任呢。他每天早上六点出门,夜里十一点回家,把时间全部给了学生。祖父的57个学生考上了31个,在当年,这是“放卫星”般的天文数字。而在另外一所中学读书的父亲没有考上。九月,省报的记者把祖父的故事写成一篇长文:《春蚕到死丝方尽》。黑体的通栏标题很吓人,还配了祖父的一张标准像。
祖父在享尽殊荣的同时冷静下来了,突然就有了愧疚。他建议他的儿子去补习。可祖父忽略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春蚕》是一只无坚不摧的拳头,把父亲的自信给砸烂了。是的,祖父之所以具备如此巨大的“新闻价值”,说到底就因为他的儿子没考上。父亲拒绝了“春蚕”的建议:“忙你的去吧。”
父亲不是省油的灯,他模仿祖父的笔迹给教育局长写了一封信,要求他给自己的儿子安排一份工作,口吻酷似祖父。那些年,这样的事求之不得呢。局长爽快地让父亲进了县教育局。
一个月后,祖父急匆匆地来到了父亲的办公室,他瘦小的身体暴发出了雷霆般的震怒:“上补习班去!”局长过来打圆场:“教育局挺好的……”祖父指着局长的鼻尖:庸俗!鼠目寸光!一年之后,祖父做了校长,而教育局长有机会出任副县长了。在组织部人员面前,祖父重复了那六个字,教育局长功亏一篑,他的委屈和愤懑落在了父亲的头上。
当了一辈子会计的父亲是祖父的一块肿瘤,硬硬的,始终长在祖父的体内。祖父很少喝醉,但是,只要喝醉了,他都要来一次规定动作:跪在马桶前沿,对着马桶一口一个“对不起”。呕吐出来的“对不起”毁掉了这一对父子,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他们也说话,却不看对方的眼睛。
但醉后的祖父说得最多的却是一届又一届的高材生,祖父记得清清楚楚,涉及面极广,诸如名牌大学、国家机关、公司名称、荣誉机构,院士、教授、研究员、副省长、副县长、办公室主任、董事长。也有记不住的时候,他在记忆阻塞之前往往要做一次深呼吸,随后,一声长叹。这一声长叹比马桶的下水道还要深不可测。
祖父的癖好,往好处说,爱才;往坏处说,他眼里其实没有人,只有高智商,他酷爱高智商。一旦遇上,不管你是谁,他的血管就陡增激情,奔涌起宗教般的癫狂和牺牲精神,沉着,持久。“爷爷做了三十五年的教师,三十二年的班主任,九年零十个月的教导主任,六年零八个月的副校长,两年半的校长……”祖父对自己还算得意。
父亲退出去了,我握住了祖父的手。我知道我和祖父之间会有这样的一次对话,也知道祖父会对我说些什么。无论祖父怎样看淡他的生死,我的父亲终究是他一生的痛。老实说,我惧怕这次对话——沉痛之余,我又能对我的祖父说些什么呢?父亲的一生被祖父的荣耀毁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打破沉默:“不就是爸爸那点事嘛……”
祖父沉默了半天,说:“这事吧,我有责任。我呢,痛苦了好久。你爸退休那天,我就释怀了……”
我很意外——他的眼神里不是释怀。但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没有比这更好的结局了。
“……你说……你说我能得到多少个花圈呢?”祖父凄然地望着我。似乎鼓足了勇气。
这算什么事呢。“当年荣校长182个。我数过两遍。”祖父十分凄凉地憋了半天,轻声却又清晰地说。
荣校长的职务是祖父接替的,“182”也成了祖父岁岁年年的梦。
“你想要多少个就有多少个!”我想让说话轻松一点,特地挑选了嘻哈的语气。
“不能作假。”语气刻板,严厉,中学教师特有。“死是一件严肃的事。不能作假!”
祖父赋闲多年了,他又不像荣校长在岗位上轰轰烈烈地倒下去的;再说了,这年头早就不是1982年了;再说了,这是什么时候?大家都忙着过年呢。死亡不再是问题,标志着死亡的纸质花朵却成了一个问题。
我的祖父,我们县里最著名的物理老师兼中学校长,他死在了小年二十六。这一天特别特别地冷。
祖父曾为解寂寞,开了微博,我在上边发了讣告。微博长久寂寞。
我取出钱包,来到了花圈出租处,要来纸、笔、墨。我努力回忆祖父大醉的那些夜晚说出的那些名字职务单位,我不可能记得住,但意思无非是这样的——
剑桥大学东方语言学中心副主任 罗绍林 遥寄哀思
斯坦福大学高能研究所研究员 茅开民遥寄哀思
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 储阳 遥寄哀思
…………
我一口气写了两个多小时,并不悲伤。事后我没有数,我不想知道具体数据。
世界就在这里了,我亲爱的祖父,你桃李满天下——这从来就不是一件虚拟的事。
父亲没有给祖父送花圈,只是亲笔书写了一副挽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冷清的葬礼上,父亲一直站在遗体旁,却没有瞻仰祖父的遗容,一秒也没有。他紧抿双唇,头有些昂,目光在扫视他手书的挽联,最终落在下联上。他没有泪,但是,毕竟上了岁数,有了水光,眼神很亮,像洞穿。(节选自毕飞宇《虚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两次写到天气的“冷”,看似平淡的字眼蕴藏着复杂的意味,一方面指自然天气的寒冷,另一方面指祖父去世后葬礼的冷清。
B.“父亲是祖父的一块肿瘤,硬硬的,始终长在祖父的体内”,运用夸张的修辞格,刻画了祖父与父亲二人之间难以化解的矛盾、隔阂和恩怨。
C.祖父清晰地记得当年荣校长葬礼上的花圈数,也很在乎自己在葬礼上得到的花圈数,祖父已将花圈的个数作为丈量自己荣誉高低的标准。
D.祖父的丧事中,“我”取出钱包,奋笔疾书两个多小时,为冷清的丧事增添了些许温情,这一情节暗示了“我”对祖父追求的理解。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祖父看重自己的荣誉,忽略了父亲,导致父亲高考失利和与祖父的对立;怒斥父亲写信给教育局长谋取工作职位的行为,表现出祖父性格中正直刚烈的一面。
B.“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在小说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我”也是故事的参与者,在祖父与父亲之间充当二人情感的润滑剂。
C.小说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祖孙三代人的亲情恩怨写得可感可知,将人物间微妙的关系、个性特征以及心理活动,鲜明、具体地展示给了读者。
D.小说大多数笔墨都在描写祖父,对父亲的描述不多,父亲更多的是作为祖父的一个阴影或者衬托存在,因而父亲的形象显得单一、脸谱化。
3.小说的标题“虚拟”意蕴丰富,请试作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毕飞宇短篇小说的成功之道之一是对“问题意识”的探索。请从教育问题的角度或亲情问题的角度谈谈你对这篇小说主题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句子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格)
2.D(“父亲的形象显得单一、脸谱化”失当,父亲的形象也是颇为复杂的)
3.①祖父的葬礼上,送花圈的人名是“我”虚拟的,但“我”对祖父的尊敬是真实的。
②“虚拟”送花圈的情节,表达作者对祖父毕生从教敬业功绩的肯定;也暗寓了作者对祖父看重身后哀荣的婉讽。
③引发读者思索。祖父葬礼上的花圈都是虚拟的,但生活中汲汲追求身后虚名的现象是真实存在的。
4.(1)从教育问题的角度答题:
①祖父是具有“春蚕精神”的人民教师,视教书育人为神圣使命,尽管祖父葬礼上的花圈是虚拟的,但广育桃李的业绩不是虚拟的,小说歌颂了教师呕心沥血的奉献精神。
②在取得成功的光环之下,祖父也开始追逐虚荣,这在他的晚年表现得更为明显。他在酩酊大醉时说的仍是成才、成名学生的姓名职务;他临终前的心结竟然是他葬礼的花圈数量。小说对祖父关于“身后名”的焦虑持批判态度。
③祖父爱才如命,酷爱“高智商”;新闻媒体对升学率也关注过度,这折射出教育中对“人”的忽视,反映了实际存在的教育功利化问题。
(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比如谈及教育工作者的“公”与“私”的矛盾以及这种矛盾给他们的家庭带来的遗憾和痛苦等,也应视为吻合题意)
(2)从亲情问题的角度答题:
①父子的隔膜与矛盾:
从家庭角度看,祖父无疑是一个失败的父亲。祖父在教育事业上的成功与家庭亲子关系的失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家庭的疏离,造就了父子之间一生的深深隔膜。祖父的离世对父亲来说是一种解脱,给了父亲从压抑中走出来的机会。这种冷漠的父子关系发人深省。
②祖孙隔代亲:
祖父的理想、人格、隐痛,在孙子那里得到了某种回应和理解,祖父同孙子的“隔代亲”,使爷孙俩之间少有芥蒂、心灵相通。更因隔了一代,使“我”能客观、理性地认识爷爷的理想和人格,也更能理解父亲和祖父的隔阂、矛盾。祖父的葬礼上,“我”写下许多“虚拟”的送花圈人名,这是对祖父的告慰,也是对他毕生业绩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