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连超,耿艳萌,张海龙
(牡丹江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基础心理教研室,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互联网+教育”(Internet+Education)作为一种新的形态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互联网+教育”是利用互联网传播知识,将现代网络科技与教育活动融合在一起形成的新的教育模式[1]。所有在网络上进行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为“互联网+教育”。它具有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便捷性、共享性和智慧性,且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普遍应用,“互联网+教育”已成为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国民心理健康状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健大会上指出,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问题的科学普及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和咨询等心理服务工作。随着社会的快速变革和高校的逐年扩招,当代大学生面临学业、人际、经济、就业和职业发展等各种问题,他们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2][3]。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知识、掌握心理健康方法和技巧、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是提高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的重要途径。当前,“互联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Internet+University Psychological Education)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探索“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已成为心理工作者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本研究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从而为提高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新路径。
大学生这一群体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且正处于快速的生理发育期,这一群体的人很少有各种严重的身体疾病,但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情况并不乐观,很大一部分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心理问题,有的甚至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4-5]。调查结果表明,很多心理问题严重的大学生会选择休学甚至退学。这个比例占休、退学人数的30%左右,并且出现逐年恶化的趋势。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这一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经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学习压力、人际关系、恋爱、就业和环境适应等。根据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高校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开展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不断地调适自我,适应大学的生活模式,为今后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做好铺垫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起到积极作用。“互联网+”是已成形的现代化技术,如今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顺应科技潮流,将这一技术融合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已达到更好地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现如今,很少有高校能够将新媒体技术很好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当中,这使得当今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不能够能够满足学生们的需求[6]。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必须进行面对面的实地和实时交流,需处于同一时空下,另外还需要场地保障,这就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随着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越来越普及,大学生群体也越来越依赖网络,很多有心理问题的人也开始走向网络寻求帮助。网络作为媒介,为心理知识科普、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治疗和咨询及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了便利的平台。“互联网+”技术可以使大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4,7]。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便捷性,提升了心理服务的效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情境单调乏味,学生个体差异性被忽略,多样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这也导致了实践教学效果不佳[8]。目前,有些心理健康授课教师反映,高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课堂上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采用说教式,形式单一,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互联网+”形式的教学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声音、视频资料更多的带到课堂中,丰富教学手段的同时让课堂更为活跃。文字与音频、视频相结合会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9]。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线下教学中,主导者是教师,“讲什么”“怎么讲”都是教师决定的,学生只有被动接受。这种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方式已与现在的高等教育存在巨大差距,这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对于教育教学多元化的需求。在“互联网+”这种大环境下,多种利用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平台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获得高校学生的认可与喜爱,这可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10]。
大多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公共课程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模式,带有明显的灌输性质。这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11]。“互联网+”教育的最大优点在于运行成本非常低,教师和学生每人只需配有一台移动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电脑或iPad平板),加上网络连接,即可进行授课教学和学习。目前,移动终端在高校学生和教师群体中非常普及,互联网信号也在校园内得到全覆盖。因此,“互联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营成本将是非常低廉的。除了成本低,“互联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不受场地的制约,具有跨地域性、跨空间性等便利的特点,老师和学生不必聚集在一起就可完成教学任务[12]。
“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虽是线上教学,但是操作很简单,并不比线下教学复杂。如今,很多在线教学平台为了方便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使用,大大提升了平台操作使用的便利性,很多平台只需要半天时间即可学会全部操作流程。
目前,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基于同步通道对授课内容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讨论,学生有不理解的问题可通过弹幕等方式和教师、同学一起进行讨论,虽然不在同一个空间下,但是一些复杂未懂的问题仍然可在课堂上及时得到解决。
近几年,随着5G、VR等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这些新技术势必会被运用到现代教学活动中[13]。生活中相距较远的师生可以打破距离的束缚,实现隔空教学。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地点局限性可以被打破,优质的教师资源可以在不同区域得到分享,这可以很好地打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这是符合当今社会时代要求的。
虽然“互联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很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劣势和不足。首先,在线教学很难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在线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无法及时且有效地关注学生的听课状况,无法对学生的个人状态进行及时的监控。其次,“互联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设备要求较高,操作难度低[14]。虽然线上教学仅需1台能够连接网络的移动终端设备,但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要尽量保证移动终端设备能够流畅运行。这就对了网速和设备的硬件提出了要求。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网速都能得到保障,但在一些偏远地区,尤其是山区,仍未实现高速网络的全覆盖,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互联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与传统线下形式的教学相比,“互联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授课方式的变化。作为“互联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教师要技术革新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教师应积极参加各机构组织的培训活动,提升“互联网+”在线教学过程中的软实力。高校也应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
这可激发教师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使越来越多的授课教师认识到“互联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会使教学内容更丰富,将逐渐成为最有效、最方便、最受欢迎的教学方式。教师应突破已有的传统上课模式的思维限制,发挥互联网的优势[15]。
在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教育”使得人们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接受教育,“互联网+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互联网+教育”不仅对教学活动的稳定高效实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一定能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新发展贡献力量。为了保证“互联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相关部门应全力做好保障工作。
大力推进“互联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意味着抛弃线下进行,将线下教学原封不动挪到线上。线上和线下各有各的优势,要合理利用二者的长处,取优补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限于某一种形式,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做到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发挥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要求,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部规定的大学公共必修课,是教师向学生教授心理学知识、传授不良心理状态调节的方法、化解心理困扰,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视及认识,选择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及策略,从而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促使学生得到更理想发展[16]。本文立足“互联网+”时代,围绕“互联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展开了讨论,结果表明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可使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本研究结果为更好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