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昌艳
球类游戏是一项集娱乐、竞技为一体的游戏活动,在锻炼幼儿体能、培养幼儿合作力、提升幼儿动手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的幼儿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幼儿构建一个轻松、健康的学习环境。通过幼儿需要投放相应的材料、做好对幼儿的指导,提升幼儿自身的身体素质,将幼儿自身的潜能发挥到最大。幼儿综合能力是自身能力的充分体现,一个综合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很快地适应新的环境,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与学习。因此,加强对如何利用球类游戏培养幼儿综合能力的研究刻不容缓。
所有的球类活动都具备跳跃、腿部移动的综合特点,引导幼儿参与球类游戏中来,可以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增强幼儿的肌肉力量,促进幼儿血液循环。
球类游戏是在严密组织下,按照一定的规则开展的。规则不仅构建了形式,同时约束参与者彼此的行为,以确保游戏能够安全、有序地开展。球类运动游戏是幼儿生活规则的一种强化,通过个人间、同伴间、集体与集体间的相互作用,强化彼此的交流与互动。同样,在球类游戏中,参与者的适应力也会得到增强,为自身高层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球类游戏开展的场地、器材都比较简单,只要场地平整、宽敞即可。在教师组织幼儿开展室外球类游戏的过程中,可以让他们吸收新鲜空气。当然球类游戏灵活、多变,可以是集体也可以是一个人的活动,通过鼓励幼儿的主动参与可以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让幼儿在积极参与中形成合作意识。
探索球类游戏的开展价值,要回归教育的本真,反映体育教育的本质,如此才能实现球类游戏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游戏、运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基本形式,同样是幼儿表达自己、获得丰富感官体验的有效途径。《幼儿运动教育手册》就明确了:童年是一个运动的阶段,特别是2~6岁的阶段,幼儿有着惊人的运动欲望,永不停歇地尝试。通过幼儿的亲身参与,发现世界,用自己的身体适应世界。球是幼儿的玩伴,组织幼儿开展球类游戏,他们是开心的、愉悦的,可以调动起自身的多重力量参与游戏中来。幼儿依靠自身的经验、以往的积累参与不同的球类运动游戏,可以不断满足自身的需要,可以从中获得向上的力量,而且在紧张、激烈的游戏氛围中,幼儿可以尽情地释放天性、展现自己的童真。
将球类游戏纳入幼儿教育体系,可以为幼儿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一个教育的载体。
1. 以球激趣,调动幼儿的运动热情
兴趣是推动幼儿主动学习最好的老师,通过鼓励幼儿参与球类游戏中来,可以激活幼儿的运动热情,可以促进幼儿良好运动习惯的养成。而且球类游戏具有互动性强、门槛低的优势,其中不乏传统球类游戏,如“运球传送”“两传一抢”等,还有创新类的游戏如“运球过障碍物”“移动投篮”等。和日常的室内课程不同,体育课堂为幼儿提供了多种场景,可以满足多样化的球类游戏教学。
2. 以球健体,增强幼儿的体质
强健的身体依赖于长期的运动。对处在发展阶段的幼儿来讲,适当的运动非常重要。球类游戏的开展可以增强幼儿体质,提升幼儿的运动能力、环境适应力,以为他们日后更好的发展夯实基础。另外,球类运动作为一项有氧运动,通过组织多样化的球类游戏,可以让幼儿根据实际情况优化和调节自己。比如,在“一对一”的对抗中,将幼儿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开展攻防练习,一来可以提升幼儿的竞技水平,二来可以达到锻炼幼儿身体素质的目的。
3. 以球启智,提升幼儿的认知
幼儿认知力的提升是对外部环境接触、互动的结果。球类作为一门互动性极强的运动,为幼儿与外部世界的接触提供了机会和空间,可以不断强化幼儿的方位、空间概念,并不断提升幼儿的自我意识、强化幼儿的自我体验。与传统的课堂知识教学不同,球类游戏倾向于幼儿对外部世界的探索,而且游戏教学的自由性、自主性更高。另外,球类游戏的开展还需要针对当时的情景开展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如在“三对三”的游戏中,参与者要做好预判、抓住时机做出选择,以此掌握更多的球类知识、提升自身的技能。而且在这一过程的开展中,幼儿的表达力、想象力、意志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4. 以球育德,增强幼儿的品性
一个人品性的形成是先天和后天共同培育的结果。以球育德的目的在于通过球类游戏健全幼儿的健康人格。在球类游戏开展中,幼儿会共同商讨玩的方法,以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而且受到幼儿自身认知、经验浅的影响,在参与球类游戏中难免会遇到困难,通过幼儿坚持不懈的探索,可以促进幼儿勇敢、上进意志的形成。从这一方面来看,体育运动可以让人积极、乐观、向上。
游戏是幼儿教学的重要一环,在启发幼儿思考、激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游戏开展中,幼儿还能根据开展情况自主调控自己的情绪,是当下幼儿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游戏教育可以起到对幼儿全面教育的功能,但在具体的开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第一,游戏设计不科学。在游戏中,教师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自主安排游戏环节、告知幼儿游戏规则,幼儿只需按照教师的指令开展即可。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完全被限制,进而抑制游戏教学目标的完成。第二,教师设计的游戏超出幼儿的认知和接受能力,导致幼儿无法通过游戏获得提升与发展,只能将游戏作为一个娱乐的项目,没有将游戏本身的价值发挥到位。因此,在幼儿游戏教学中,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游戏教学,将游戏和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结合起来,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
在幼儿园教学中,通过以游戏为载体,组织幼儿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球类游戏活动,可以让幼儿在浓郁的氛围中体会游戏带给自己的快乐,以助力自身更好地提升与发展。
球类游戏是幼儿喜欢的体育游戏活动之一,而材料是开展游戏的前提条件。在游戏中,大家看到的幼儿拿着材料玩耍,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实则幼儿与游戏材料可以发生更多的互动。为了调动幼儿排球的热情,教师可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基础好的幼儿,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材料,鼓励幼儿将篮球和材料结合起来,创新更多花样的排球游戏,以激活幼儿自身的想象力。比如,在一日的体育运动中,发现班上的欢欢同学喜欢推着小推车在大家中间穿来穿去,而其他的游戏方式没有出现过。于是,教师可以进入到这名幼儿的游戏中去,首先引导他利用小推车运送篮球到球场上,然后通过拍的方式将球运送到球筐附近,最后尝试将篮球投入篮筐内。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欢欢解锁出了更多的球类玩法,比如“幼儿接力传球”“小车接球”等。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崇尚创造教育,他认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而且大量的实践研究显示:手部的活动可以刺激人的大脑运动中枢,反过来运动中枢可以调节人的手指活动,通过双方的相互作用促进幼儿大脑发挥得更加完善。体育游戏作为幼儿园游戏的一种,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的体能,还能锻炼幼儿的手脑协调力,同时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抛接沙包”的游戏,既能锻炼幼儿的手脑协调力,又能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本来这一游戏选用的是皮球,但皮球重且大,幼儿抛起之后不敢去接,经过教师的考量改用了沙包,因为沙包不会向皮球一样到处弹跳,而且体积小的优势可以在幼儿的手中肆意地变换玩法。就这样,幼儿开心地玩耍着,而且还会主动分享接住沙包的技巧。在本次的游戏中,幼儿通过手、手掌的相互配合接触沙包,可以锻炼幼儿的手指灵活度,可以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同样在幼儿来回奔跑中提升了自身的身体素质。
以游戏为载体开展球类教学,是球类教学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两个幼儿分别站在两端,互相传球,需要幼儿反应迅速、敏捷,同时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在球传递的过程中,幼儿要相互合作,因为球太高或者太低都不利于球在幼儿中间的传递。当然,传球的游戏也可以是多人进行的一项运动,从圆的起点一直到终点,看哪个小组传递的时间最长(球落下为失败)。通过这一过程的开展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提升幼儿自身的合作能力。对在传球游戏中失败的幼儿,教师要加强鼓励,告诉幼儿传球的关键在于双方的配合,这样才能达到很好的游戏效果。在利用球类游戏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取接力的方式,一个幼儿将球传递给另一个幼儿,依次向下传递,最快到达终点取得胜利。此环节的开展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协作能力,而且锻炼了幼儿弹跳力、意志力。
在幼儿的玩耍中,难免出现争抢皮球、你推我不让的现象,遇到此类事情,一般教师会直接参与进去,避免冲突的进一步加剧。而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教师不但要努力夯实幼儿的基础知识,更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遇到幼儿发生冲突之后,不是直接干预,帮忙解决,而是静观其变,看看幼儿是如何一步步解决的。在一天的户外游戏活动中,妞妞和皮皮一起玩滚皮球的游戏,此时两人因争抢皮球发生了冲突,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在“我”冲向幼儿想要解决的时候,另一名教师拉住了“我”,告诉我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没过几分钟,刚才争抢的两个人又一起玩了起来,原来是他们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人拍球,一个人数数,然后互换”,这不仅解决了幼儿之间的冲突,而且还锻炼了幼儿的数数能力。在本次问题解决时,教师告诉幼儿,出现问题一定要相互交流,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通过大家的互相帮助、共同探讨来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上述的问题,“我”也有很多的思考,面对幼儿之间的冲突,教师切勿一味地强加干预,要学会“静观其变”,根据事情的发展态势,有选择地融入和优化。实则,每一种冲突对幼儿来讲都是一种磨炼,可以激活幼儿的思维,可以锻炼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为他们日后更好的提升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只有看到“冲突”的双面属性,善于利用冲突培育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让教育真正地回归本真。
维果茨提出了儿童具有两种发展水平的观点:第一,儿童当前的水平,即他们已经具备的、形成系统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比如幼儿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概念和规则;第二,儿童即将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被称作“最近发展区”。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开展中,教师只有根据幼儿当前的水平,把握幼儿通过学习可以达到的水平,设置有效的活动,才能让幼儿不断地挑战自我,获得向上的动力。例如,在一次户外体育游戏中,发现班上的很多小朋友喜欢足球射门游戏,豆豆是其中的代表,但是经过观察发现,大部分的小朋友几乎很少射中。面对幼儿的不同表现,教师可以采取集中教学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足球射门的动作,在教师的帮助下,大部分的幼儿都能掌握技巧,但奈何腿部力量太弱无法准确地射中。幼儿的能力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从当前的水平上升到另一个水准,因此教师要加强观察与分析,在把握幼儿当前能力的同时,为他们设置更具挑战性的任务,以促进幼儿的不断提升与发展。
游戏是儿童最佳的玩伴。在球类游戏中,考虑到幼儿的发展特征,教师必须简化游戏规则与游戏内容,突出球类运动的娱乐属性,让幼儿在轻快的氛围中自由地创造,以助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球类游戏中,教师的定位决定着游戏开展的效果。在新课标指引下的游戏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的角色,首先会传递幼儿球类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然后再结合幼儿的兴趣、认知,组织多元化的游戏活动。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教师要给予肯定,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强化自身的指导,从而让游戏课堂活起来。
幼儿的生活背景、各方面的能力发展情况不同,所以在球类游戏中的表现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具体的活动开展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球类游戏活动,如小班幼儿学习单手拍球、运球等活动;中班的幼儿可以学习踏点拍球、一边走一边拍球等技巧;大班的幼儿已经熟练掌握了拍球的技巧,所以教师要适当加大难度,如胯下运球、转圈拍球等,通过多元化活动的开展,保持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不断地提升幼儿的球类技能水平。
综上所述,以游戏为载体,组织幼儿开展各种各样的球类运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增强幼儿的体质,同样球类活动的开展还能促进幼儿综合素养的发展。球类游戏是幼儿游戏的关键一环,如若教师能够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组织幼儿开展各种球类游戏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幼儿能力的发展,还可以为他们日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日后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巧用球类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在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助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