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科清
在初中阶段,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时,需要认识到阅读和写作是其中十分关键的学习内容。因此,在开展阅读写作训练时,教师需要全面落实读写结合的教育理念,根据具体的学习主题来为学生构建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联,使学生能够以正确的思路来进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阅读时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来进行文章分析,挖掘其中所运用的写作技巧和方法,理清文章思路,整理总结丰富的写作经验。在进行写作练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阅读的文本信息来进行写作框架的构建。通过这种方式,从多种角度来进行阅读文本的理解,让学生能够拓宽自身的学习思路,对读写结合的学习模式产生新的理解,挖掘出学习语言的正确方法,进而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核心素养这一理念逐渐得到了全面落实,这一理念为语文课堂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方向。在实际的课堂中,教师对这一理念的理解还比较浅显,在进行解读时没有进行深度的钻研,导致核心素养的落实不够全面,过去死板的教育理念仍主导课堂。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在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无法挖掘出这一教学模式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密切关联,无法掌握落实该模式的正确方法。并且,还存在着部分教师在应试的理念下,只将精力集中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这也与核心素养理念的落实相违背,导致读写结合教学的展开变得形式化,无法发挥出其自身具有的重要价值,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这也会让教师认为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无法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逐渐忽略了这一模式的展开,导致阅读写作教学逐渐失去其应有的育人作用。
在当下的教育背景下,虽然已经确定了读写结合在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意义,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落实读写结合模式仍存在诸多因素的局限。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部分教师没有全面分析班级中实际的教育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只是单纯地进行理论性的研究。通过模仿其他名师的方式来落实读写结合模式,这种方法会导致学习模式不符合学生的需求。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模式和内容与其认知能力不相符,也无法真正地发挥出读写结合教学的价值。并且,也有一部分教师没有深入地挖掘读写结合的方式方法,只是机械性地将阅读与写作两项学习内容进行结合,没有系统、有序地制定教学方案,导致学生在接受的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学生也无法认识到读写结合模式展开的必要性,难以产生理想的阅读和写作效果。同时,还存在着部分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的过程中,为了尽可能地落实读写结合这一模式,在设计课堂环节时具有较强的功利性,通过题海战术等形式,为学生提供读写结合训练题,要求学生通过反复的训练来进行读写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这种枯燥、死板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灵活地运用读写结合来进行训练,导致学生的思维逐渐固化,只是在反复的训练中,找寻技巧和方法,而无法真正地挖掘出读写结合的本质和意义,这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认为读写结合的训练模式十分枯燥,无法真正地将精力投入在其中。并且,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形式,在展开阅读训练时,只是形式化地向学生介绍写作技巧,没有深入地进行讲解和挖掘,学生对写作技巧的理解不够深刻,导致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会出现诸多问题。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展开读写结合训练时需要为之组建出一套系统、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在客观的教学评价下,学生能够对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产生明确的认知,并且也能够从中获取成就感,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从教师的角度上看,教师能够在评价的过程中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对后期的教学过程提供指导经验。但在实际的课堂中,教师一般都只是将精力放在读写结合中,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评价的作用,只是通过简单的评语来对学生的成果进行总结,学生在这种评价中无法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难以发挥出评价的作用。并且,教师在进行评价时所选取的评价主体也十分有限,一般都只是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这种单一的模式来进行教学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且,在评价时也存在着部分教师由于工作任务过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评改的环节,或者由于不重视,在学生完成学习成果后很长时间才做出评价,这些情况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评价的作用带来负面影响,无法充分地发挥出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效性。
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认识到阅读一些做直线所具有的内在联系,只有明确了其中的关联性,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落实。但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只是将阅读与写作作为两个个体来进行教学,并没有真正地实现结合的过程。在开展阅读训练时,教师一般都只是向学生进行文本内容的讲解和分析。在展开写作训练时,教师只是要求学生根据具体的主题来进行写作思路和框架的构建。这种教学情况不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更加无法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语文这门学科中,阅读与写作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也是判断学生在语文学科中综合素养的重要指标。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需要尽可能地改善传统的观念和方法。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全面落实读写结合的理念,让学生能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进行写作素材思路的积累。通过分析文本结构来进行写作框架的构建。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中,需要为学生提供多项文本,让学生通过深度阅读,全面分析文本的主题内容,为写作过程提供灵感,并在一系列的探究、分析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雨的四季》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作者的思考角度来进行具体的分析,让学生挖掘其中的遣词造句,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使学生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拥有丰富的写作经验和思路,为后续的写作奠定基础。之后,教师便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一主题来进行写作主题的设计,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自然现象这一主题,让学生以放弃的形式对自己所喜爱的自然景物进行描写,使学生能够对刚刚所掌握的写作技巧进行运用。在分析的过程中深刻地领悟作者的写作手法,对这篇文章产生更加深刻的思考和解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以竞赛的形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参与,使学生在评比的过程中互相借鉴写作的思路和手法,以这种形式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与写作的过程中,拥有更加认真的态度。同时,也能够活跃课堂的氛围,使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得到落实,充分地发挥出其重要的教育价值。
1. 学习遣词造句的技巧
在初中语文学科中,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重重筛选而得出的,具有较强的教育价值。在开展写作教学时,存在着部分学生在遣词造句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教师便可以从教材中的内容入手,全面落实读写结合的模式,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反复深入的阅读思考,赏析教材文章的词句,揣摩文字的妙处,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掌握遣词造句的技巧,这样才能够为后续的写作环节奠定知识基础。因此,教师需要认识到对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从阅读文本入手,全面落实读写结合的模式,让学生能够在阅读材料中收集丰富的写作素材。
例如,教师在讲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节课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具体分析其中的句子,让学生能够挖掘其中的字词。比如,对“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就有无限的乐趣。”对这句话中“不必说”“单是”等词汇,教师需要要求学生根据这些内容来进行作者心情的思考,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些细节性的内容,感受作者所描述事物的乐趣。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词汇进行积累。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能够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深刻的记忆。再如,文章中“低唱”“弹琴”等词汇,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来进行具体的赏析,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品味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会对文章中所涉及的写作技巧产生全面的认知,对文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同时也能够掌握词语的运用方式,在后续的写作过程也能够进行灵活的运用,进一步强化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为写作提供文字基础。
2. 品味文章的写作手法
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要求学生在自己的文章内添加一定的写作手法。比如借物抒情、动静结合等,这些写作手法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着学生作文的框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运用的方式方法,在对阅读文本进行分析时,教师也需要着重从这几方面入手来帮助学生理清阅读和写作的思路,挖掘文章中所蕴含的写作手法,让学生在进行阅读训练时,认识到写作手法在文章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这样也能够让学生从作者的角度入手来进行文章的分析,达到深度阅读的效果。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认识到写作手法的作用后,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主动地尝试进行运用。
例如,教师在讲解《壶口瀑布》这节课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这篇文章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教师可以以此作为着手点来引导学生进行整篇文章的分析,使学生能够通过这一阅读思路,思考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并深入地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景物来进行情感的表达的。此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媒体这种形式,将文字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呈现,使学生能够在观看动态的情景下,主动地进行文字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到作者所描述的景物,表达了怎样的视觉感受,蕴含了哪些情感。同时,让学生能够在这种阅读思路下,掌握写作手法的作用,以及运用写作手法的思路。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视听体验,感受到学习与阅读过程的趣味性,进一步感受到文字的魅力,这样便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让学生能够在丰富的画面下产生更多的写作思路,激发学生的灵感。同时,这种方法也能够实现从写作角度来分析阅读文本的教育目标,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写作手法所具有的深刻内涵,并对其进行内化,保证作文质量。
3. 在阅读中分析文章选材、立意方法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需要让学生认识到每一篇文章都包含着作者的真情实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认知,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但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学生一般都只是将各类素材进行累积,单一地运用写作模板进行写作思路的构建,这种形式化的练习过程会导致学生的写作水平难以得到提升,文章缺乏真实的情感,写出的内容空洞无物。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全面落实读写结合的模式,让学生依照教材中的各类文章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文章的选材方法,要求学生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材料而抒发情感的。例如,教师在讲解《背影》这节课时,教师便可以根据身材的主题,让学生主动分析文章的框架,以“四次背影”的描写作为入手点,来引导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选材与立意的方式,丰富写作的思路。
在开展读写结合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的读写训练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指导,还需要对学生的训练结果进行使用合理、系统的评价,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在读写过程中是存在的不足。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具体的读写学习进度来为后续的教学通过引导。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需要保证评价过程的及时性,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实时的评价、反馈。同时,教师需要在分析学生作品基础上,对学生读写训练过程的状态、方法进行一定的反馈,让学生能够以多种思维方式来进行学习和探究,使整体的评价过程更加多元、客观,保证评价的过程能够反映出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此外,在展开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丰富评价的形式,不再局限于过去教师评价学生的单一方法;还需要认识到学生在评价过程的主要作用,让学生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全方位对自身的学习状态进行了解,并且从多种思路角度入手来进行客观的评价。在进行互评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阅读与写作训练,让学生通过相互监督、相互协助的过程,共同完成阅读与写作的任务,这种方式能够让班级中学生互相了解对方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以这种角度来进行评价,能够使评价结论更加全面、合理。同时也能够构建出互动性较强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实现思想上的碰撞,产生丰富的阅读和写作思路。最后,教师需要针对评价的结果,对后续的教学过程进行调整,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对表现和成果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相互带动的形式来进行学习和探究,让这部分学生讲解自己在训练过程中的心得和感受,并将学习的经验和方法进行共享。对表现和成果稍差的学生,教师可以以鼓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尽可能地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产生学习的自信和动力,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教学评价的作用。
文章首先提出了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现状,包括核心素养意识薄弱、读写结合教学策略不科学、读写结合教学评价模糊低效这三方面;之后,文章又从几方面针对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这一问题,提出了几点相关的建议和策略。在课堂中,教师需要明确合适的读写结合教学目标,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品读阅读文本,积累写作技巧。在这期间,学生需要学习遣词造句的技巧,品味文章的写作手法,并在阅读中分析文章选材、立意方法。最后,教师需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使整体的读写结合模式合理、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