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探究

2023-04-05 10:47纪宏涛
考试周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学科语文能力

纪宏涛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教育行业改革也呈现出持续性的推广和落实趋势,打造自由、灵活的高效课堂,已经成为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探讨的热点话题。如今“三新”背景下,上至一线城市名校,下至基层乡镇学校,都十分关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也十分关注课堂教学优化决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课堂中,能够全面深化学生的综合素养,灵活应用学生的语言能力,夯实人格基础和个性完善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采取积极的创新方案,构建高度自主的语文课堂。

一、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

“双减”政策全面落实、“三新”模式深度推广,让学生学习、教师教学面对更大的挑战,在教师对学生的约束和“压制”力越来越弱的环境下,学生的自主意识变成提升学习效果的关键切入点。系统来说,高中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有以下两个层面的现实意义。

一是能够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帮助教师整理教学目标。在“三新”大背景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理念深入各个学段、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除了关注基础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培养,语文学科更加强调了学生创新意识、合作能力以及文学素养的培养,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倾向,培养非智力性因素,为构建高质量、高效率的语文教学模式夯实基础。

二是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意愿,引导学生积极完成学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效果有极强的正向推进效果,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学习者投入在学业上的主动性越强烈,能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探索知识的内涵,自然能够带来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激活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自然能够带动学习态度积极发展、学习方法全面改良。

二、 高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薄弱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层面

通常来说,影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其中教师层面的原因除了课堂教学趣味性不高,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不敢轻易尝试“放手”、课堂应变能力较差。

1. 课堂内容

在构建自主课堂的过程当中,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基础能力训练,只强调理解文章内容的过程,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和主动学习,课堂氛围十分热闹,讨论激烈、活动丰富,却难免让人觉得过于轻浮,是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最大的阻碍,即“重形式轻教材”,属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另一个极端,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十分危险的。

2. 应变能力

如今高中学生的思维已经不同于多年以前,因为较早地接触到了信息化社会,学生对于各种软件、电子设备的使用熟练度远远高于教师,因此他们的思维也要比教师反应更快一些,加上教师严谨的教学态度导致经常过于谨慎,而学生则是畅所欲言的状态,如果课堂教学中发现教师的话有存疑点,学生很快就会直接指出,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应对,将会显得尴尬。

例如,讲解作文的时候,教师提出“选择素材的时候尽量不要选择过于偏门的素材”,此时一名学生提出“那作文是不是就没有新意了”,显然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情况,课堂变得有些尴尬。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教师都有这种情况出现,虽然能够做到鼓励学生自主发言,但是对于学生的“畅所欲言”又经常感到不知所措,反而导致自身陷入被动。这样的情况,让部分教师不愿意主动尝试自主学习课堂构建,生怕耽误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己的教学进度,令课堂陷入不自由的境地。

(二)学生层面

1. 习惯不良

学习习惯不良,导致自主性差,这是在很多学科的教学中都可以发现的情况,良好知识储备和学习习惯是相得益彰的,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处在被动地位上,无法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除此之外,从学习习惯角度上来看,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不科学,复习、预习都不认真,势必会进一步加重课堂教学的自主意识培养,埋下学习风险隐患。

2. 功利心理

积极的学习动机往往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自主意识,有部分高中生认为语文学科是看天赋的,自己没有天赋,不如将时间放在能够通过“熟能生巧”提升成绩的数学、理化学科上,以便尽快提升成绩,这种功利性的心理往往会导致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不主动、不认真。事实上,语文学科确实是需要长期积累的,但是一味轻视“天赋”和积累的作用,会导致学生失去语文学习的策略,除了会影响成绩,造成偏科问题外,还会导致人文素养的缺失,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3. 态度消极

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往往会受到教师的课堂构建质量影响。结合语文学科学困生的普遍情况来说,多数学困生的自我效能偏低,可以认为,大多数情况下,高中学生对某个学科的学习态度消极,并不是因为他们所面对的学习内容多么困难,而是因为自信心不足,尤其是在高二、高三阶段中,一次小考试失利都可能会折损掉学生的学习自信,进而不愿意主动学习,不断逃避带来更多的成绩下滑。另外,教师对学生过度的激励也可能会麻痹他们的神经,让学生觉得教师在敷衍自己,不愿意主动交流、不愿意发言,学困问题加重,更加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三、 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加强预习指导,鼓励学生自主预习,奠定基础

“自主学习”的理念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灌输式教学的局限,呈现出以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需求和认知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规划、自主学习,有助于深化发展学生逻辑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提升学习质量。

高中语文不同于初中和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其具备较为独有的特征和更高的要求,必须要学生在教学开始之前即进行全面、系统的预习。因此,为了能够构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高效课堂,教师在课前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促进积极的语文学习效果生成。良好的课前预习对于任何学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有效的预习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主探究的意识和技巧,是教师高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具体来说,结合不同的文本类型,教师指导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先予以不同程度的整体阅读。例如,针对议论文这一文体的课文,要初步摸清文章大意,并圈点文章重点内容,之后借助联想以及想象迁移比较,联通旧知识和新知识,针对疑点予以换位思考和整合归纳,带着疑问去接受课堂学习。另外,这一过程也能够促成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二)导学案式教学,指导学生自主探究,优化课堂

小组探究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导学案”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高效的导学案最主要的性质就是提示性和引导性,也是自主学习中最常见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能够有效深化学生对于学科学习的兴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深化集体意识的作用。连师在这一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鼓励和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探索知识的规律,全面发展发散性思维。

导学案模式一般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广泛应用,语文学科的应用可以放在语文阅读理解、选读课文学习的课堂,或者针对某个探究性活动展开。以高一必修一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为例,教师就可以先将学生依照对知识的学习能力进行分组,并通过小组形式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依次探究家乡的风土人情,在导学案中设置不同的流程,鼓励学生带着导学案去完成自主探究学习。以第一模块的“记录家乡的人和物”为例,可参考如下内容:

①方向:借助单元学习,掌握采访、实地考察、查阅文献等收集信息的能力(重点:家乡的人、事物、文化风俗等,深入认知家乡)。

②任务:撰写《家乡人物志》(或风物志)。

③流程:小组讨论,选择将要刻画的对象(如果是人物,需要获得对方同意;如果是事物,需要了解其是否需要审批、门票等手续);明确分工,拟定实地考察方案或访谈提纲;完成后小组合作,采用文字、图像等形式撰写,上交给教师。

④注意事项:“志”必须要突出家乡特色;在实地考察或访谈的时候要保证问题明确、方向清晰,避免盲目性。

带着导学案去完成探究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自主探究意识等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促进自主学习。

(三)实施跨科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深化感悟

新课标对各个学段、各个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新型理念,即“跨学科”。与此同时,在2019新教材中,编者选择了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的文本篇目纳入一些单元中,学习这些文本的时候能够深化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结合这一实际情况,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以跨学科引入和文本有关的史料(关联历史学科的“语文+历史”跨学科教学),同时配合问题,作为自主思考的思维引导路径,在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对该历史阶段的全面认知,全面深化对文本的感悟。

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高一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先通过提问作为课堂导向,指引学生深度阅读文本:

①作者因何原因月下夜出?(答案: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②作者心里感觉不宁静的原因是什么?

显然,问题②很难通过直接阅读文本获得答案,需要进行深度阅读。结合文本所阐述的背景,教师给出有关“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大革命失败”的历史资料,以及《试论朱自清和他的创作》(屈毓秀)、《忆佩弦》(陈竹隐)等有关文学作品,共同作为群文组下发给学生,并鼓励学生自主寻找与之相关的历史纪录片等资料进行拓展参考;在阅读群文组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当时创作的背景,朱自清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面对祖国前景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感到了深深的忧虑,而产生了心理不宁静的情绪。在拓展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得以感受到历史上无数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有助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民族意识,令其也产生胸怀天下的宏伟志向。

(四)设计群文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后巩固

在2019版高中语文部编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新课标和新高考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也变得更高、更加严格。具体来说,新教材背景下,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而群文阅读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学生对比不同的文本,理解差异,令阅读得以向高阶发展。如果能够适当配合小组合作或者写作练习,还能够起到同步发展关键能力的作用。

例如,高一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学习的过程当中,考虑到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相关要求,教师可以立足该诗词的背景进行群文阅读的设计,并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可参考如下方案:

①整理毛泽东在不同时间点上创作的作品,设置一个群文组,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感悟毛泽东蕴含在诗词中的情感变化。如土地革命时期的《西江月·井冈山》《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菩萨蛮·大柏地》《清平乐·会昌》;长征期间的《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等。

②学生分别进行深度解读,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体验找到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培养他们自主阅读思维,促进文学素材的有效积累,有助于促进语文学习的读写能力提升。

另外,在新高考背景下,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真题也可以作为课后群文阅读的内容,以满足学优生的学习需求,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重点研究高考试卷真题中的阅读题目(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一些高分作文整理成阅读题),适当简化、优化,设计在日常的群文阅读任务中;随后,配合课后小组合作形式,鼓励普通生、学困生在学优生的带动和指导下完成任务。通过这样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初步学会适应高考状态,兼顾应试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完善其个人发展需要的知识体系,并提升能力水平。

(五)做好课堂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反思,良性积累

想要在真正意义上打造良性循环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堂,化解因传统课堂模式导致教师教学理念上的偏差和学生学习中的功利心理的风险,需要教师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而这一过程中,积极的课堂评价就显得尤为关键,能够促进学生在课后主动进行反思总结,及时查漏补缺。

具体来说,评价内容主要针对落实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指导以及学生主体地位而展开,分成下述三个方面。

其一,是否落实了教学目标。所谓教学目标,指的是是否令课堂教学满足原有预期效果,这也是判定课堂是否有效实现“高效教学”的重要指标。可以选择实践活动,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确定其是否已经掌握课堂知识。

其二,是否具备明确教学指导。当前新课标中所推崇的自主课堂,比较认可的是教师尽量少“发声”,但是因为有的教师对于新课标有错误的解读,导致在课堂上变成了“沉默者”,显然是不正确的。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尽量发挥主导性作用,要“放自由权于学生,但不予绝对自由于学生”。

其三,是否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对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参与,能够较好地评价高效课堂。所谓“有效参与”指的是学生真正发挥了自身的主观能动价值,并且将自己的知识储备投入独立思考以及自主探究中,并从中获得了一定的收益。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因为高考的压力,想要在短时间内促进高中语文课堂实现完善的自主学习模式建设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对学生的应试能力也有一定的风险,必须要进行持续的完善和经验积累,并配合教师、学生、家长甚至全社会的协同发展,才能够最终实现这一目标,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模式。但是就现实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三新”背景下学生在课堂上最大化的自主能力发挥途径,而且也有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课堂经验,这说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高中语文的教学方向、高考应试能力强化之间是不矛盾的,目前所存在的隐患也势必会随着深入的研究以及政策的不断完善得以纠正和化解。

猜你喜欢
学科语文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学科新书导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