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创新发展思考

2023-04-05 09:55北京市密云区融媒体中心刘成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3年2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受众

■北京市密云区融媒体中心:刘成武

1.国内近几年融媒体发展概述

“融媒体”是指以科学发展为前提,以取长补短为手段,将报纸、广播、电视、微博、新闻网站、移动新闻客户端等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能够互补的媒体平台进行合理整合,实现内容优化、新闻价值全面提升、多新闻平台发布的一种模式,最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容、宣传互融、利益共融”。

媒体融合不是简单相加和相减的物理融合,而是平台、渠道、人员、内容、技术的化学融合。近几年来,中央级媒体在融合发展上持续发力,从体系建设、技术支撑、内容生产上带头领跑,起到了示范作用。地方各级媒体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进行探索,融合发展取得重要进展。伴随着媒体融合深入推进,融合路径愈发清晰,全媒体传播格局日臻完善,融合传播领域的产品丰富多彩,人民群众的资讯需求不断得到满足,进而各级融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2.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媒体面临的形势

2.1 电视新闻媒体的优势

2.1.1 日积月累形成的先发优势

电视新闻媒体作为传统意义上的主流媒体,从建立之初便肩负着传递党和政府声音、履行社会责任的使命,是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的主阵地,具有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体制优势、先发优势。电视媒体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各级政府持续投资提升硬件建设水平,到现在已经形成了广泛的覆盖网络和人才队伍,拥有一批较为忠实的收视群体。此外,各地区的电视新闻媒体往往具有全民投资事业单位的属性,作为当地政府的直接下级部门,在获取相关新闻线索、新闻信息时更加便捷。在所在地区的各单位、各部门往往建立起了相对稳定的新闻信息员队伍,能够及时获悉本地区的新闻事件并进行报道。

2.1.2 具有舆论引导及内容制作上的优势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电视新闻媒体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策划、采访、编辑制作、播音主持等方面聚集了相当一部分的传媒专业人才,这些人往往相对稳定,接受过系统的新闻专业知识培训,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进而形成了舆论引导及内容制作优势。可以说,时至今日,传统电视新闻媒体在视频制作上仍然保持着巨大的竞争优势。

2.1.3 具有最直观的视觉体验

平面媒体经常借助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引发听众的联想,将听众带入新闻事件之中,广播媒体则借助现场声效、现场主持报道、现场人物访谈等方式引导听众展开联想,加深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微信公众号往往采用图文并用的方式呈现给读者。电视新闻视听合一,与其他媒体相比,最大的优势是能给观众带来最直观的视觉体验和视觉冲击,画面中的环境、人物神态表情一目了然,画面、声音以及电视新闻的配文组合在一起,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2.1.4 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新闻报道流程及新闻编辑原则

从新闻线索获得、新闻选题策划、新闻写作、播音主持,再到新闻编排、后期制作等,电视新闻媒体都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规则,甚至电视时政新闻对于新闻字数、领导画面拍摄时长、后期编排时安排的播出位置都有明确的规定。电视新闻最终呈现在屏幕上的产品也被市民广为接受。

2.2 电视新闻媒体及编辑工作的劣势

2.2.1 电视新闻制作周期相对较长

在电视新闻生产过程中,记者采访结束后要进行撰稿、制作、播音、编辑,根据新闻事件及编辑原则进行加工整合,审核通过后在相应的新闻栏目安排播出。这些措施保证了电视新闻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但带来的问题是新闻节目与广大受众见面时,新闻事件常常已经过去了相当一段时间。新媒体创作与之相比用时要短,其大多是图片新闻、图文新闻、文字新闻等形式,即便是视频形式也一般较短,在新闻事件进行当中就可创作加工,逐渐完善,待新闻事件结束不久便能刊发新闻。久而久之,电视新闻媒体收视人群逐渐流失,失去了吸引力。

2.2.2 主题不突出

有些电视台的编辑主动作为较少,基本上是一线记者采访什么,编辑就用什么;上级部门要求报道什么,就策划什么。对新闻缺少二次加工和深度挖掘,在屏幕上呈现出的电视新闻往往是对事情的简单复述,缺少舆论引导技巧和鲜明的观点。同时,受到新闻栏目时间安排的制约,很多新闻只是“点到为止”,没有更多的时间展开说细,进行抽丝剥茧的分析,给人一种主题不突出,不痛不痒的感觉。

2.2.3 播报形式简单

电视新闻播报形式相对固定,不管是时政新闻、民生新闻,还是文化娱乐新闻等,大多采用的模式是主持人端坐演播室,采取主播加画面的方式进行播报。还有一些新闻干脆就是字幕加主持人配音,或者主持人口播的方式进行新闻播报。这些形式相对成熟,但是单一,视听感受不佳,很容易让受众形成审美疲劳,传播效果较差。

2.2.4 单向传播互动性少

除国家级和实力较强的省市电视台外,一些地方台的电视新闻基本是固定时间、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播出,呈现给观众。播出的主动权在电视新闻媒体手中,观众是被动接受,没有自主选择的余地。若观众只对新闻栏目中的某一条新闻感兴趣,那也只能在电视机前等候,而不能实现点播或选择性地收看。电视新闻的互动性不理想,观众在观看电视新闻时的想法、观点等不能与电视新闻媒体及时互动,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即使引进观众声音也很有限,并且很多都经过了电视媒体人的筛选、剪辑。这就让电视新闻媒体与新媒体形成了反差,凸显出传播方面的劣势。

3.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创新路径

3.1 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编辑工作是新闻内容生产及传播链条上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新闻传播工作的“总设计”,是新闻导向、新闻品质的“把关人”,电视新闻报道什么内容,不报道什么内容,报道的角度,要展现的精神实质等,都蕴含着新闻媒体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媒体人常说的政治家办台,在新闻编辑工作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开展新闻编辑工作中,要始终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了解当前国家的大政方针,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把“四个有利于”作为最重要最根本的导向。要将新闻放在时代和当前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全局中去审视、去思考,进而分析判断出哪些电视新闻是最有价值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最想知道的,从而将这些新闻筛选出来呈现给观众。

要主动策划,掌握舆论主动权,针对群众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舆论热点问题,重大突发事件及时发声,掌握做到解疑释惑、指明方向、辨明是非、推进工作开展。

要坚持新闻专业精神,对新闻稿件的标题、导语、背景、主体等认真推敲,修改完善,精益求精,对使用不当的字词、句子、标点加以改正。对重点不突出的新闻,要与创作者进行坦诚沟通,进行内容补充,使新闻既达到局部真实,又实现整体真实。编辑要站在中立的立场,排除主观性的干扰、社会环境的干扰、利益集团的干扰,抵制各种诱惑,理性报道新闻事件,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只陈述事实,不带个人偏见。同时,在确定选题时要按照"新闻价值"的客观标准而非个人好恶进行选择确定。要坚持独立性,新闻传媒作为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平台,具有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社会公器属性,新闻工作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新闻媒介的日常运作、选题策划等应该是完全独立的,不应屈从或接受除新闻行业规范之外的任何权力或势力集团的控制。要遵循平衡报道原则,避免新闻报道“一边倒”现象的发生,让新闻事件各方当事人都有说话的机会。

3.2 提高编辑创新能力

当前,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和工作模式,树立新的编辑工作理念,掌握前沿编辑技能。要认真研究人民群众的新闻收视关注点、收视习惯等。探索符合人民群众审美需求、资讯需求的编辑模式及新闻包装方式。要学习掌握在微信、网站、APP、抖音等媒体上发布新闻短视频的相关技术,熟练应用。

3.3 在电视新闻编辑中增加更多现代传播元素

与纸媒、广播媒体等相比,电视新闻在传播方式上更加立体,观众可以看到动态影像和静态的照片,帮助理解或补充新闻内容的字幕,还可以听到声音,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能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起到很好的传播效果。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新闻后期编辑技术手段愈发丰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传播元素在电视新闻节目中被广泛使用。编辑在编排新闻的时候,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根据新闻内容增加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提升新闻的可视性,吸引观众的眼球,使电视新闻负载的信息更加丰富和立体。

对于电视新闻中出现有关数量增减、今昔对比等内容时,利用图表图示会让观众一目了然。新闻在叙述已经过去或者还未发生的新闻事件,不具备拍摄条件时,使用恰当的动画展示,不仅直观形象,还可以加深受众的感性认识,更好地理解新闻内容。

在现在的电视新闻评论中,有些媒体还设计了新闻漫画,这些新闻漫画结合新闻事实,利用诙谐、暗喻的表现手法对新闻事件进行形象化的报道,让受众产生笑点,增强新闻感染性和影响力。

3.4 从受众需求出发强化新闻编排

随着全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获取新闻的途径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这个大浪淘沙的时代,电视新闻媒体要在弘扬主旋律的前提下花大力气研究受众的新闻资讯需求,收视习惯,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不断调整新闻编辑手段、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影响力。要从受众的需求出发撰写新闻提要,确定播出顺序,选择适当的播报方式,提供更多接地气,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口味的新闻产品。

要将“以人民为中心”这一理念贯穿新闻编排工作的始终,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前提下,围绕群众的信息需求进行编排。针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所想、所盼,民生焦点问题来编辑、取舍新闻。要研究串词写作技巧,做到串词简短明了,贴近群众,注重新闻的内在逻辑,实现单条新闻的有机衔接,增加新闻的可视性。

3.5 探索增强电视新闻互动性的有效路径

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显著特点就是实现了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电视新闻节目要充分利用全媒体时代所带来的优势,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终端、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平台实现让每一位观众参与,让每一位观众发言的目标。现今的电视新闻媒体平台大都注册了官方微博,无论是节目播出前、播出时还是播出后,受众都可以即时方便地与节目组互动。当然由于网络固有的特点,参与评论的受众很可能出现鱼龙混杂的现象,相关人员要注意把控,严防消极和过激言论的出现,以免对受众造成负面影响。

3.5.1 在新闻节目采制过程中体现互动意识

电视新闻类媒体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应用较多的电话连线采访,或是主持人深入事件现场进行相关采访,并将画面传回应用到电视节目中的采访互动等形式,这些做法增加了新闻的现场感和真实性,体现了互动意识。当前,随着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音视频信息的远程稳定传输更加方便快捷,为电话连线以及现场采访提供了更为高效的技术支持。在策划新闻节目过程中,要有意设置一些互动环节、互动元素,讲究引导技巧,增强受众的参与感,保证受众的话语权。如话题类新闻节目,就要围绕主旨,认真分析话题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人,将代表人员悉数请到,让所有关注这个话题的观众在观看节目时都能找到自己的“代言人”,实现平衡报道。

3.5.2 运用新媒体实现与观众高效便捷互动

随着媒体融合不断深化,一些有实力、富有前瞻性的中央及地方媒体加快转型,积极拥抱互联网,精心打造了“两微一端一网”,即微信、微博、客户端、新闻网站。在“两微一端”或是“两微一端一网”的生态环境下,新闻的传播具有即时推送、高互动性等特点,更加符合用户的多元、碎片化的阅读倾向,没有在“两微一端一网”布局的电视新闻媒体要奋起直追,提升受众的参与度。

3.6 电视新闻的多元生成全媒发布

在媒体融合日益深化的背景下,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要打破传统的模式,不能局限于只在电视屏幕上发布新闻,要适应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潮,打通各个新闻平台,充分用好网络平台和新媒体平台,实现电视新闻的多元生成,全媒体发布,实现新闻资讯和新闻素材的社会传播效益最大化,形成矩阵传播的良好态势。

4.结束语

融媒体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对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坚持守正的同时不断解放思想,发挥优势,提高融合能力。要立足传播规律,不断创新编辑理念和编辑方法,利用新技术与新媒体持续融合,不断提高电视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使电视新闻媒体在新时代继续发挥服务大众、引导大众的作用。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受众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关于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讨论
电视新闻的后期编辑之我见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