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广播电视台:张玉娟 王智华 魏娜
所谓媒体融合是指原本完全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并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媒介形态。相比于传统的媒介形态,这种融合下的媒体形态能够最大程度上地实现资源共享,将资源传递给更多的受众。在新老媒体形态的不断碰撞下,我国已经迈入了媒体融合时代的初期,广播新闻采编工作也随之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为了新闻采编工作能够与时俱进,势必要对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途径进行创新。
传统媒体传播信息的方式主要是电视、广播、报纸等,较为固定的传播方式使得传统媒体的受众和传播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进而不利于新闻的广泛传播和普及。但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以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递有了更多的载体和更多的传播途径,逐渐呈现出了信息载体的多元化。新闻的传播范围以及受众范围也在逐步扩大。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新闻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除了那些传统的以外,还新出现了手机、电脑等多媒体设备,使得信息内容更加多样。
媒体融合时代到来以后,新闻信息的传播破开了空间上的限制,世界上任一角落的新闻都可以通过相关的技术手段实现在线传播,大大拓宽了新闻信息的传播渠道。铺陈开来的大量新闻信息使得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倾向对信息进行选取,而不是一味被动地接受。与此相应的是,信息面的扩大不可避免地会混入一些较为低劣的信息,这些信息就需要有关的新闻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识别、筛选,保证新闻信息的质量。
在以往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新闻编辑的主体通常是较为权威的新闻记者以及新闻编辑,也就是说,只有在电视台或者新闻媒体工作的人才能从事新闻采编工作以及进行新闻的撰写。但是随着媒体融合时代的来临,这项限制被打破了,人人都可以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处于新闻现场的人们往往可以在第一时间用移动终端设备拍摄下新闻现场的画面,并在公众号或者社交软件等媒介上面进行文字、视频以及声音的传播。这时候新闻采编的主体已经转变为了大众,而不再是传统的记者和编辑。但是以大众为主体所获得的信息,往往良莠不齐,真实性和客观性都有待商榷。因此,虽然媒体融合时代使得新闻采编的主体更加多样,但是像电视台、广播等这些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仍然是不可取代的。
新闻采编一定要客观和全面。在进行新闻采编工作时绝对不能混入工作者的主观情感以及主观判断,务必确保新闻采编以第三方的角度呈现。除此以外,还要确保新闻信息的全面性,记者在进行采访工作时,必须要牢记以及符合“5w”原则:“who、what、when、where、why”。做到面面俱到,以免错失具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也正是因为新闻采编工作的全面性以及客观性,电视台等传统媒体才具有权威性,才能具有较大的舆论影响力。
新闻记者和新闻编辑作为从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专业人员,在进行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时,一定要具备专业态度和专业能力。在进行新闻编辑和撰写时,要保证新闻要素和新闻结构的完整,这样才能不失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因此,新闻记者和新闻编辑要对新闻信息以及新闻稿件进行严格的把关,确保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具有不同于自媒体的专业化。同时,新闻记者和新闻编辑还要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地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新闻素养,最大程度保证自身的专业化。
传统媒体通常是将目光放在新闻事件的当事人上,围绕新闻事件的当事人进行采访。但是随着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电视新闻采访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将目光放在新闻事件的当事人上,而是要将目光放得更广,聚焦到更多的人上。同时对新闻采访角度进行创新,从不同的层面和情景对新闻事件的相关人员以及了解新闻事件的旁观者进行采访,从不同侧面展现出新闻事件的内涵要义。基于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现状,新闻记者和新闻编辑也要不断地创新自身的采访思路,提高自身的采访水平,从新闻事件的不同角度出发,进行多个角度的准备工作,保证新闻采访的角度全面且客观,能够最大程度上地反映社会大众的心理需求。新闻信息无处不在,但是需要有一双发现它的眼睛,它才能展现出原本的面貌。这也决定了新闻采编工作者要有独特的新闻视角,从平凡的新闻事件中发现其不平凡的一面。
对新闻采编内容进行创新是新闻记者和新闻编辑进行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新闻采编内容进行创新就是指新闻采编工作要顺应社会的发展潮流,将采编重点放在民生新闻上,展现出一些大众察觉不到的民生故事,汇编更有人情味和烟火气的新闻内容。除此以外,新闻采编内容也不能只局限于民生新闻,也要增添一些其他内容的新闻,比如时政新闻、娱乐新闻、社会新闻等。新闻采编内容的创新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电视台的受众量和收视率。同时,在进行新闻采编工作时,也要注意新闻内容的新奇性。要从众多的新闻内容中,筛选出最具有看点的、最能吸引民众注意力的,尽可能地满足群众的收视要求,增加新闻内容的关注度,从而实现新闻内容的价值。
在进行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时,新闻采编工作人员要尽可能站在受众的角度进行新闻采编,与受众建立较为良好的关系,注重与受众的沟通交流,为扩大新闻采编范围和创新新闻采编形式奠定基础。比如,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应用,与受众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受众的新闻倾向,随之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新闻节目。这种新闻采编形式相较于以往的新闻采编方式要更灵活,新闻采编范围更大,新闻受众面也要更广泛。更能适应媒体融合时代下,对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电视新闻通常采用声音、图像、文字的方式来呈现电视新闻内容,因此,可以在这方面采取更加先进的技术,更高效地对这些内容进行编辑。在媒体融合时代,更多的高新技术被应用在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新闻内容可以通过更为先进的媒体技术呈现,比如,运用3D立体技术还原新闻事件的场景,从而将新闻内容以最佳的效果呈现给观众,让观众能够从多个角度,更为立体地理解新闻事件的内容,增强新闻事件的传播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新型媒体技术时要有所节制,不能无底线地夸张,违背新闻内容的事实,更不能凭借技术捏造新闻内容。这会使电视新闻失去其自身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带来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
在媒体融合时代,电视新闻的编辑方式也应该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创新。新闻记者和新闻编辑要根据社会的潮流走向对新闻编辑方式进行一定的调整和创新,用不同的新闻编辑技巧呈现不同的新闻事件,使新闻内容能够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电视新闻编辑是电视台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环节,它包括画外音、背景音乐、音画结合、特效等等方面,对于新闻内容的呈现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新闻记者和新闻编辑要注意新闻编辑方式的创新,电视新闻的编辑方式不能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在媒体融合时代,更要打破常规,呈现出不一样的电视新闻报道。但是真实性是电视新闻报道的底线,新闻编辑方式创新并不等同于脱离新闻事实的加工,新闻编辑要在尊重新闻事实的前提下对新闻内容进行加工处理。
就目前来看,媒体融合时代的新媒体以互联网为信息传播的主体,使得互联网在媒体融合时代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媒体融合时代,要想促进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就要在新闻采编工作中树立起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的树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要对当前比较先进的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大数据、云计算等。至少要清楚这些信息技术背后的运行逻辑,才能在进行新闻采编工作时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取得较为理想的结果。其次,是从思想上认同互联网思维,传统的新闻采编工作者可能并不认同较为浮躁的互联网环境,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从时代的角度来看,互联网已经成为新闻采编的绝佳选择。因此,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要从媒体融合的层面出发,着手当前的新闻采编工作,注重新闻受众的价值,提高自身的新闻服务水平,满足新闻受众者的心理需求,树立全新的媒体发展观。最后,将新闻采编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互联网上来,逐渐适应从互联网中获得信息。总体而言,互联网思维是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实现新闻采编工作创新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顺应时代的选择。
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应该转变自身的工作理念,从大众需求出发,探索更加多样化的新闻内容,从而提升新闻内容的关注度。新闻采编工作人员要有创新的意识,在繁杂的新闻信息中找出符合电视新闻报道的内容,创新报道形式,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并在创新观念的引领下,聚焦群众的真实需求,找到群众关注的社会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新闻采编工作。同时,新闻采编工作者也要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改变以往较为陈旧的编辑手法,使用较为先进的新闻采编技术,为新闻采编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持。
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形式已经落后于当前媒体融合时代的发展,甚至已经不能够满足大众的需求。因此,为了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给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带来的影响,传统媒体要转变以往的理念,在新闻采编中融入新媒体技术,同时对新闻采编工作的流程进行优化,给大众带来全新的新闻体验,进而提升收听收视率,最终提高广播电视的舆论影响力。基于此,本文从媒体融合时代新闻采编工作现状、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特点、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途径这三个角度明确了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发展方向以及创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