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生命与安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3-04-05 04:10:36阮大鹏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4期
关键词:生命安全生命教育

阮大鹏

(合肥市伦先小学 安徽合肥 230013)

21世纪初,不少学者提出生命与安全教育的理念,其目标是通过生命与安全教育保障青少年的身体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提升生命价值。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当前国内生命与安全教育的现状,结合实际提出对策,以期为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发展与内涵

(一)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发展

随着工业、技术、网络信息的迅猛发展,崇尚物质主义的思想容易使人的心灵迷失,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学者华特士提出“生命教育”,试图改变青少年对待生活的态度,减少日益严重的青少年吸毒、暴力等现象,使他们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之后,澳大利亚、日本也相继开展了生命教育,针对的是社会上出现的吸毒、暴力、自杀、虐待动物等问题。由此可见,这里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基于社会安定和人身安全的社会性教育。

我国台湾、上海等地开展生命教育的时间也较早。台湾和上海的生命教育侧重点不同,主要从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指向人的心理、精神的全面发展。台湾大学教授孙效智说,生命教育应该关注“人为何而活、应如何生活,又如何能活出应有的生命”这些问题,以培养“全面”的人。

(二)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内涵

本文中的生命与安全教育包括两个因素:一是生命完满教育,指促进人思想意识、精神品格的提升,包括培养学生尊重、关爱生命的意识,形成正面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核心信仰,建立完整健康的人格体系等;二是生命安全教育,指保障生命存在和延续的教育,如禁毒教育、防止校园暴力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等。

(三)生命与安全教育两个因素的关系

生命与安全教育的两个因素指向不同的层面,前者指向生命的精神层面,后者指向生命的自然属性。

首先,生命的完满可以增加生命的宽度,使生命更丰满、更精彩、更有价值;生命的安全可以增加生命的长度,使生命延续。二者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同样重要。其次,从学生健康成长出发,生命的安全应放在首位,因为生命的存在和延续是生命完满的前提。只有生命能够存在和延续下去,生命才能完满,绽放光彩。

二、生命与安全教育的现状

通过调查分析,当前我国小学生生命与安全教育现状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对生命与安全教育的认识有偏差,内容泛化

首先,生命教育不等于教育。虽然所有的教育都能使人进步,都能促进生命的完满,但不能将所有的教育都划入生命教育的范畴,否则生命教育的提出就没有意义了。

其次,生命与安全教育不等于安全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树立理想信念,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不仅仅是保障自然属性的生命安全。

(二)上紧下松,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2021年,教育部推出《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涵盖了心理健康、安全应急、行为方式、青春保健、公共安全五个方面的内容。台湾、上海、辽宁、湖南等地开展生命与安全教育时间较早,其他省市的学校也陆续开设了相应的教育活动,生命与安全教育在国内已经普及。由此可见,政府对于生命与安全教育高度重视,但是学校和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笔者调查中发现,不少学校和老师对生命与安全教育都停留在“推一步、走一步”的状态,缺乏主动性。上级部门要求开展“禁毒教育”的时候就开展“禁毒教育”,上级部门要求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就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或是等到出现安全事故的时候才开展相应教育。

(三)资源缺乏,教师专业知识不足

目前,各地学校大多没有安排生命与安全教育课程,也没有统一的生命与安全教育教材。另外,教师本身所掌握的生命与安全知识不足,没有能力教授学生。

(四)教学方法单一

很多教师和家长在开展生命与安全教育时,主要通过“直接告诫”“举身边例子”的方式进行。这样的教学方式仅是以言语讲授为主,缺少学生的互动和应对方法的指导。教师和家长讲完后,学生印象不深刻,依旧会做危险事情,遇到危险情况时不知所措。

(五)家长教育意识缺乏

一方面,由于社会竞争压力和考试压力的存在,很多家庭只关注孩子文化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生命与安全教育。家长们往往盲目地认为只要不生病,孩子生命安全就不会出现问题。然而据某市近两年的调查数据,在校学生自杀、伤害、自闭等问题日益严重。另一方面,每当节假日到来,许多家长上班,孩子缺乏安全知识,又无人陪伴,溺水、交通事故等悲剧时有发生。家长对孩子的生命与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亟待提高。

三、生命与安全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贯彻“生命第一”的安全教育观

1.学校应将生命安全置于教育的首位

学生的身体安全和心理健康是整个教育的基础与前提,是教育的底线要求。若学生身心出了问题,那么其他教育将变得毫无意义。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必须坚持生命第一的教育观念,将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教育的首位,而不只是做一些表面文章以应付上级检查。

2.树立生命第一的意识

明确告诉学生生命安全的优先性,生命比财产、尊严等更重要,让生命安全观念深入学生内心。教师要清晰而明确地告诉学生:当保全生命与保全财产、保全尊严等冲突时,应该以保全生命为重。这不是教育学生抛弃人格与尊严,而是在学生年龄尚小、心理尚未完全成熟时,保护学生生命健康。

(二)拓宽生命与安全教育的途径

1.营造校园生命与安全教育氛围

营造氛围的方式包括:在学校适当位置设立生命与安全知识宣传栏,宣传安全常识;在醒目位置张贴标语、宣传图片;运用校园广播宣传安全常识;等等。这些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生命与安全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2.学科渗透

小学的很多学科教学都含有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内容,有的可以提升学生精神修养,有的可以增长安全知识。教师可以借助这些学科的教学,渗透生命与安全教育。例如,在语文课《慈母情深》一文教学时,渗透感恩教育,提升学生情感水平;在六年级科学教材《电和磁》一课中,可以结合电路短路的现象,教育学生遇到电路起火时,应断开电路,不能直接用水灭火。

3.设置专门的教育课程

早在1996年,香港的一所公益中学就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现在,香港的很多中小学都开设有生命教育课程,教导学生正确对待生命、对待他人、与人相处。上海市行知实验中学在课程改革中融入生命与安全教育,形成了一套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围绕“一种理念,两大世界,三个维度”开展生命与安全教育。开设生命与安全教育课程、编写读本可以使生命与安全教育更系统、更全面,这是提高教育效果的直接方法。但无论是开设专门的课程,还是编写读本都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

4.加强家、校、社联动

2022年1月19日,长沙市润泽园社区联合蓝天救援队开设了面向辖区儿童的“生命安全教育课堂”。生命与安全教育不应是学校一方面的责任,家长、社区掌握着学校所不具备的资源,有利于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开展,必须挖掘校外教育资源,建立家庭、学校、社会联动机制,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生命与安全教育知识,增加大众的生命意识和安全知识。还可以建立生命与安全教育中心,提供相应的教育资源,开展体验式教育,让家长、社会参与到生命与安全教育中去。

(三)生命与安全教育的方法

1.实例教育

这里指利用安全事件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如举出相应的事例来进行防溺水教育。开展实例教育时尤其要注意呈现事件的细节,如溺亡事件中孩子是如何外出的,是由谁组织的,去什么地方玩,此地有什么危险性,他们是如何滑入水中,溺亡是如何发生的等。事件细节呈现得越具体、越明确,学生就越可能从中吸取教训,在自己玩耍时就会越注意、防范这些危险的细节。

2.人物讲述

这里指通过事件的参与者或幸存者讲述事件经过的活动,人物讲述往往具有较强的感染效果。例如,让消防员讲述火灾发生和救火的过程,让学生观看父母因为痛失孩子而悲痛欲绝的场面。只有通过这样的教育,孩子才知道如果自己出事了,不仅自己痛苦,而且还会给他人尤其是给父母带来巨大痛苦。

3.时机教育

这里指结合各类具有纪念意义的时间节点开展相应的生命与安全教育活动。例如,三月份开展“雷锋与你我同行”实践活动、“妇女节”给妈妈送惊喜活动、“植树节”播种绿色教育活动、“防拐骗”安全教育活动,四月份开展清明节缅怀先烈活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世界地球日教育活动,五月份开展“劳动节”教育活动、“母亲节”感恩父母活动、5·12防震减灾教育活动、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等。这些教育活动既有保障学生生命安全的教育,也有促进生命完满的教育。

4.实践演练

实践演练是最深入人心的教育形式。常见的实践演练包括“应急疏散演练”“灭火演练”“防暴演练”等。香港的“品德教育”课程中有这样一种演练活动:教育者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可以通过拍照、记笔记的方式留意这些人的行为特点,使学生明白不良的行为会影响人际关系,好的品德行为能拥有更多的朋友。这些实践演练活动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深刻长久的教育效果。

5.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

对学校生命与安全教育资源匮乏、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网络教育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这是因为网络教育具有资源丰富、信息量大、时间自由、空间自由的优势。例如,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中就有许多生命与安全教育的资源,可以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求,其中包含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据调查,目前很多学校在教学中已经开始关注线上教学资源,教师利用线上资源给学生补充相关知识。但由于网络学习存在抽象性较强的缺点,很多学校创设了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即先通过线上课程观摩学习、补充知识,再开展线下实践活动,提升能力、增强体验。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在网上观看感恩教育课程的视频,然后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制作感恩卡片。这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增强了教育效果。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是生命与安全教育在互联网时代下的一种发展和突破。

综上所述,生命与安全教育是当前社会发展中亟须加强的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前提。学校、家庭、社会要拧成一股绳,重视生命与安全教育,开发多方面的教育资源,创建合理的教育途径,为学生生命的完满和生命的安全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生命安全生命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设置的困境与策略研究
新都区:强化工伤源头治理 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守护“洲岛”民众生命安全的卫士
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设施选用经济性分析——以G312无锡段为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