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国古典舞身韵课堂教学的钢琴伴奏艺术

2023-04-05 04:06:18张晨宸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身韵古典舞钢琴伴奏

张晨宸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0 引言

中国古典舞身韵有着民族性、时代性、独立性等特征,在我国舞蹈发展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随着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发展,其在国际艺术及文化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发展中国古典舞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古典舞身韵的课程是学习古典舞的基础和前提,而钢琴伴奏同样是舞蹈课堂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钢琴伴奏的艺术水平对古典舞声韵课堂教学的最终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1 中国古典舞身韵课堂教学与钢琴伴奏艺术的关系

1.1 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记载:“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这一记载内容描述的是三人手持牛尾,随着音乐踏着步伐歌唱八首歌的情景。从古人的记载中不难看出,音乐与舞蹈两种艺术形态是同根同源的。但随着艺术的不断发展,音乐与舞蹈各自衍生出了具有特色的艺术形式和人文内涵,使二者间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艺术形态。

音乐与舞蹈同属于浪漫抒情的艺术品种,有着抒情这一共性特征。但二者在抒情方式上各有独特方式,音乐是通过和声、旋律、节奏来表达人的情感,而舞蹈则是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各种情感。前者属于听觉艺术,后者属于视觉艺术。在舞蹈教学中,钢琴伴奏艺术能够将视觉和听觉艺术紧密结合,以钢琴伴奏带动学生情绪,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使学生的舞蹈艺术在最佳状态下展现。

此外,在舞蹈专业与音乐专业中,存在着众多具有关联性的内容,如玛祖卡、小步舞曲、变奏曲等。舞蹈是世界各个民族精神面貌的体现,通过欣赏歌舞,即便人们之间的语言并不相同,却能传递和表达其中的内涵及情感。由此可见,音乐与舞蹈是各个民族人们交流的共同语言,音乐与舞蹈二者本身是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古典舞和钢琴伴奏同样是协同育人、相互补充、互相促进的艺术整体。

1.2 文化、艺术与技巧结合的关系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艺术是人的情感体验、生活经历的另一种揭示和表现形式。任何艺术门类的学习,都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沉淀与积累,舞蹈则是需要学习者对身体机能和舞蹈技巧进行长时间练习的艺术门类。在现行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身体机能与技巧训练过度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却忽略了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在文化课教学时通常以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这一培养方式往往难以达成预期教学目标,使学生的舞蹈艺术表现缺乏“灵魂”。舞蹈是一门艺术,肢体动作是舞蹈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倘若没有深厚的文化艺术素质底蕴作为支撑,学生往往只会按标准做出舞蹈动作,而不清楚动作所传递的内涵与情感,使自身艺术素养往往停留在较为浅显的阶段。在艺术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舞蹈者的艺术素养与舞蹈技巧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教师需秉持“化歌者为文人”的育人理念,使学生的艺术技巧与艺术素养得到同向同行发展,理清文化、艺术与技巧之间结合的关系。

2 钢琴伴奏在古典舞身韵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钢琴伴奏在古典舞身韵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间的有效配合具有丰富的探讨价值。钢琴伴奏教师的主要任务为通过优美动听的伴奏增强学生的舞蹈美感与节奏感,促进学生文化底蕴增长的同时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审美结构。

无论任何一项艺术,对于技巧的掌握往往决定了表演者综合艺术表现的“下限”,而“艺术感觉”往往决定着表演者的“上限”。在舞蹈表演中,艺术感觉指舞者对于音乐中蕴含的人文内涵与情感的理解与抒发,音乐在其中有着衬托舞者、烘托氛围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具有特色和感染力的舞蹈语言。但艺术感觉仅有少部分人是先天具有的,多数人都需要依赖后天的引导与开发,钢琴伴奏艺术在进一步发掘学生后天的艺术感觉上有着重要作用。

对于钢琴伴奏教师而言,掌握熟练的弹奏技巧与经验是表达乐曲内涵的前提和基础,利用经验和技巧“有感情”的诠释作品则必然会受到音乐感知能力的限制。作为钢琴伴奏,教师多数时间都需要跟随舞蹈进行弹奏,要通过伴奏为舞蹈赋予灵魂,就需要教师对音乐形象和舞蹈的艺术表现形式有着充分了解。古典舞中的提沉、探海翻身、冲靠、云手等动作较为单一,而借助钢琴伴奏艺术能够使单一的肢体动作转变为充满韵味的舞蹈,这同样是钢琴伴奏艺术地位的体现。

3 中国古典舞身韵课堂教学中钢琴伴奏的职责

在学生学习古典舞身韵的过程中,钢琴伴奏会伴随整个过程。有效的钢琴伴奏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节奏感与律动感,提高学生对音乐中人文内涵的理解能力,进而能够以更优美的舞姿诠释音乐。要提高钢琴伴奏的实效性,就需要进一步明确并承担钢琴伴奏的应有职责。

3.1 正确选择伴奏曲目,做到舞蹈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无论在何种类型的舞蹈教学中,钢琴伴奏乐曲的选择都存在一定规律性和特殊性。钢琴伴奏要充分考虑舞蹈动作的特点和规律,确保音乐伴奏与舞蹈之间能够相互协调、相辅相成、古典舞身韵训练中,通常讲究“形、神、劲、律”,钢琴伴奏也应结合这一特征选取韵味悠长的乐曲,在弹奏过程中要注意气息的应用。

此外,教师在选取的同时还要追求曲调的清晰、优美和明朗,最大限度地将音乐与舞蹈间的情绪、韵律进行结合。即使需要在相同的音乐节奏中有不同动作,音乐也要根据不同动作的韵律、情绪、速度而有所区别。因此,钢琴伴奏教师应选取和声织体丰富而又富有艺术性的乐曲,通过音乐语汇进一步彰显舞蹈的表现力。由此将音乐与舞蹈进行有效结合,进一步提高古典舞身韵课堂的教学质量。

3.2 让舞者感受精准的节奏、韵律和风格

在现行古典舞身韵课堂中,尽管教师的示范神形具备,学生也全神贯注投入练习,但仍旧大部分学生的舞蹈动作有形无神。在对特定动作进行练习时,部分学生犹如一具没有情感和思想的雕塑。这一现象是学生缺乏舞蹈韵律感和艺术感的表现。钢琴伴奏能够改善学生缺乏韵律感和艺术感这一问题。首先,钢琴伴奏教师应选取合适的曲目进行伴奏,准确掌握舞蹈的风格、内容和速度,通过具有感染力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忘我”的艺术表现境界,将全身心投入到艺术表演中,从而更精准地把握舞蹈的风格和内容。其次,教师在弹奏时要体现出旋律的起伏跌宕,根据乐曲中的情感与内涵及舞蹈动作,做好呼吸气口轻重缓急的设计,确保学生能够自然地适应伴奏的旋律节奏,以放松的心态投入到练习中。例如古典舞中的水袖舞,倘若教师在伴奏时将乐曲表演得高昂嘹亮、富有激情,学生在挥舞水袖时就会产生像“扔东西”一般的表演效果,使水袖舞扬袖动作缥缈、柔中带刚的意境被破坏。教师应了解水袖舞的动作要领,把握水袖舞的节奏特点及舞蹈的韵味特征,通过钢琴伴奏描绘出刚柔并济与轻柔缥缈的特征。最后,由于多数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薄弱,对于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缺乏了解。这一现象使学生往往分别不出伴奏中的重音,进而无法对音乐节奏产生清晰的感知,导致舞蹈缺乏棱角和力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种伴奏技巧和不同的伴奏风格进一步丰富伴奏音乐。如通过音区的高低变换使学生联想到不同伴奏乐器的声音;转调移调的弹奏能够进一步丰富音乐氛围;变奏手法能够营造不同的音乐气氛。教师应以与学生动作发力点一致的音乐作为伴奏音乐,在伴奏过程汇总通过情绪和力度的变化体现舞蹈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乐感,使学生的技术动作趋于完善,呈现出古典舞的独有风韵。

3.3 用鲜明的音乐情绪感染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在钢琴伴奏教学中,教师应避免音乐演奏与舞蹈脱节的现象发生。只有教师能够准确了解舞蹈训练中存在的客观规律,方能深刻理解每一个舞蹈动作、活动技巧的创作目的,才能使伴奏音乐与舞蹈动作相互交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情绪。例如在进行新舞蹈动作的伴奏时,教师应适当放慢音乐节奏,给予学生结合伴奏思考动作要领的时间,在熟悉音乐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舞蹈动作的表现技巧。此外,在同一个舞蹈动作上,男女学生的伴奏也应该在伴奏方法上有所差别。如中国古典舞中,伴奏音乐应选取古典音乐风格鲜明的五声调式音乐。在弹奏时,教师应模仿古典器乐的弹奏方法与演奏声色。如古典舞中的经典动作“花梆步”,其动作灵活轻快,脚下动作快速,气氛热烈,教师在为该舞蹈动作进行伴奏时,可采取羽调式弹奏,模仿短笛活泼、轻快、明亮的声音,加之装饰性地弹奏突显民族特色,体现女孩活泼、精巧的特点。而在“驯龙”的伴奏中,则要在伴奏中体现男孩英勇、力量、阳刚的特点。在前奏与过门上将音乐的情绪呈现,能够使学生在起始阶段受到音乐氛围的渲染,从而迅速步入舞蹈状态。旋律能够赋予学生更多灵感,促进学生达成音乐与舞蹈二者融合的艺术境界。钢琴伴奏音乐应将舞蹈表演的底蕴进行深刻表达,将学生引入无限的联想中,从而在舞蹈练习中通过动作自然地表达情感。

4 中国古典舞身韵课堂教学中钢琴伴奏应具备的能力

4.1 良好的音乐表现能力

钢琴伴奏不仅肩负着带给学生节奏、旋律和速度外,还承载着用音乐表达舞蹈内涵与情感的重要任务。这一任务就要求钢琴伴奏者除具备娴熟的弹奏能力外,还要具备坚强的音乐表现能力,依托弹奏将舞蹈表演者的情感激发和体现出来。只有形象鲜明、具有感染力的伴奏,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表演欲望。倘若男生在表演《驯龙》这一古典舞时,钢琴伴奏的琴声缺乏力度和气势,左手的伴奏用分解和弦的琵琶音进行,那么《驯龙》的整体意境和男生的阳刚之美都会被不恰当的音乐伴奏形式破坏。此外,如果伴奏者只是自顾地低头弹奏,并未关注到舞者的气息、动作和状态,同样无法使伴奏发挥应有的营造氛围及推波助澜的作用。钢琴伴奏作为舞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音乐表现力对于学生的学习体验及最终成果均有着极大影响。

4.2 随机应变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随机应变能力与敏锐的观察能力视为舞蹈表演上的一道关键“保险”,只有伴奏者具有良好的随机应变与观察能力,方能够对现场发挥的失误做出快速的反应和补救。这一能力除伴奏者需具备的音乐感知外,还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进行积累。随机应变与观察能力是一项考验伴奏者综合素养的能力,其强调在极短时间内做出无法修改且有效的反应。例如某位舞者在表演过程中动作幅度较大,钢琴伴奏也需要随着这一变化拉大,不然就会出现该阶段的音乐播放完毕而舞者动作尚未结束的尴尬局面。随机应变是确保不破坏乐曲完美性的有力保障,是每一位钢琴伴奏艺术工作者都需要锻炼和养成的关键能力。

4.3 多种的合作能力

舞蹈钢琴伴奏与钢琴独奏在目的上存在较大差别,舞蹈钢琴伴奏强调在舞蹈与音乐的协调配合下呈现出更高的艺术表演效果。每一段舞蹈教学的成功,都是舞蹈教师、钢琴伴奏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作为钢琴伴奏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与舞蹈教师做好配合,为打造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奠定基础。首先,钢琴伴奏教师可与舞蹈教师共同备课,共同商讨舞蹈动作中的特点和敲定伴奏音乐。舞蹈教师在敲定伴奏音乐后,可先行体验舞蹈动作与伴奏音乐是否契合,提前预见练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而确定在伴奏过程中哪个环节需要延长气口,哪个环节需要缩短乐句等。除加强与舞蹈教师的合作外,钢琴伴奏教师也要加强与学生的配合。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观察学生的动作,对学生当前的状态有着正确判断。如当学生的动作匆匆忙忙、动作经常做不到位,此时教师可放慢伴奏节奏,避免为学生带来过大的压力;当学生提不起兴趣、动作散漫,教师可适当加快伴奏速度。除伴奏速度要与学生舞蹈速度契合外,教师也应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调整伴奏,如为低年级学生伴奏时,伴奏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的舞蹈动作能够跟上节拍,使学生能够在节拍范围内做好动作;而为高年级学生伴奏时,教师则需要注重通过音乐促进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综上所述,钢琴伴奏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钢琴弹奏能力,还要在教学中与教师建立紧密合作,共同掌握舞蹈训练的特点和规律,进而在课堂伴奏中与学生的动作协调配合,由此方能切实提高古典舞身韵教学的质量。

5 结语

钢琴伴奏教师与舞蹈教师在古典舞身韵的教学中具有同等的重要地位。钢琴伴奏艺术对于学生专业技巧和审美情操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钢琴伴奏教师,既要在伴奏中注重演奏技巧,又要注重钢琴伴奏育人作用的发挥,协调配合手、眼、耳、脑的运作配合,使伴奏艺术与舞蹈专业技能培养融为一体,进一步提高古典舞身韵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猜你喜欢
身韵古典舞钢琴伴奏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古典舞基训中的重要性研究
戏剧之家(2022年4期)2022-11-12 20:04:28
近十年中国古典舞身韵研究综述
戏剧之家(2022年22期)2022-10-31 23:25:19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乐府新声(2021年4期)2022-01-15 05:50:28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戏剧之家(2021年30期)2021-11-14 19:56:08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初探
大众文艺(2019年5期)2019-01-28 08:51:02
有关古典舞“身韵”思想的研究综述
大众文艺(2019年5期)2019-01-28 08:51:02
浅谈舞蹈基训课的钢琴伴奏
钢琴伴奏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40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