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领域推进课程思政的困扰与思路*

2023-04-05 02:59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专业课专业课程思政

高 歌

一、远离误区排除困扰,正确认识课程思政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各类教育院校如火如荼实施和推进的各种实践和改革中,高等教育的课程思政摸索出了一定的经验和实践模式,但也出现了一些认识的误区。通过剖析课程思政实践中的误区,我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课程思政的内涵,思考如何在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高效地推进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

(一)误区一,课程思政就是思政课程,完善思政课程就可实现课程思政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包括成人继续教育所开设的思政课程愈加完备,已经形成非常系统的知识体系。部分教师认为思政课程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直接以灌输的方式进行传授,高密度、高效率地培养受教育者的社会主义政治素养,激发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以及文化自信,全方位树立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说,思政课程的优势是知识的专业化和系统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显性,关键词是灌输。

课程思政则是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以思政元素为导引,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将思政教育融于专业课程教学当中,并且贯穿全部教学环节,适时适量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使专业课程因为增添了人文情怀而更加多元立体,拓展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升了“全面育人”的层次,实现高等教育的最高目标。课程思政的优势是融汇贯通和潜移默化,突出特点是隐性,关键词是渗透。

思政课程是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在高校德育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但是,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和国际形势下,教育体系中大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仅仅依靠思政课程是远远不够的。思政课程教育经过多年探索取得了很多进步,仍是有其“专”且“显”的局限性。坚持思政课程的主体地位不动摇,推进专业学科课程思政,是对思政课程的协同合作和高效助攻。

(二)误区二,通过增开一门课程或者组织一些活动来实现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不是增加一门课程,更不是单独的实践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课程思政的主导者不再是专业思政课程教师而是各专业课程的教师们,课程思政的主战场则是各门专业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课下复习、社会实践,等等。课程思政的实现是基于专业课程内容引申或展开的相关德育“插曲”,源于专业课程内容却有德育的教育效果,协同加深巩固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

运用蕴含于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渗透。相比于思政课程的“专”与“显”,课程思政的这种“杂”与“隐”,更容易被受教育者接受和认可,在教育效果上有很大优势。专业课程上,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和利用各种情感和环境因素,进行巧妙的思政元素的渗透,温暖的人文情怀的唤醒,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提高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主流意识形态,实现价值引领,达到协同教育目的。

(三)误区三,在专业课程中占用一定时间宣讲思政内容来实现课程思政

现实中,部分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实施比较消极甚至敷衍,往往是把课程思政理解为在专业课堂上讲授思政课本内容,占用了专业课程的讲授时间,于教学效果无益。

实际上,课程思政当然不是在专业课教学中突兀地宣讲思政教学内容,而是利用专业课程本身潜在的思政元素来实现知识讲授和思想教育的同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普遍存在的,但是隐性的,不发掘不再认识是很难捕捉到的。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中都蕴含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科学精神、爱国情怀、历史渊源、文化积淀和品格修炼等德育内容。这类思政元素,贴近专业背景,源于身边实例,易于接受,利用其来进行德育教育更加独特而有效。

课程思政的实施不会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是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潜在的德育功能,用思政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隐含的价值导向和文化底蕴,将其转化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无形渗透过程,以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指引。

二、成人教育领域课程思政的特点

(一)课程思政的隐形教育方式更适用于成人教育

相比全日制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由于教育受众的特殊性而具有突出特点。成人教育的学员大多有一定社会阅历,尽管近些年学员年龄走低,但大部分依然是接触过社会,是三观基本形成的社会从业者,这就使得成人教育领域思政教育教学相对复杂而艰难。思政课程教师不但要讲授给学员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宣讲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培养学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与三观有偏误的学员及思想做斗争,扭转其已成型的错误观念和扭曲心理。在这种局面下,显性灌输式的思政课程教学就显得比较生硬,效果不是太理想。

而课程思政运用的是隐性渗透,在专业课程中隐蕴着思政元素,出发于专业知识背景,列举身边实例,应用于现实生活,这样的思政教育更容易为有社会阅历的成教学员接受,并产生共鸣,实现极佳的教育效果。例如在旅游管理专业的中国旅游地理的课程教学中,师生共学同游祖国的壮丽山河,对祖国的热爱,对家乡的怀念,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潜移默化完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任务。

(二)成人教育现有专业教学内容明显缺失思想政治教育

从课程思政的具体操作层面看,尽管课程思政已经受到国家和教育系统的普遍重视,但是目前情况来看,在成人教育体系内各类专业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对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很少,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规范严谨自成系统但相对孤立,教学实践过程也主要由“两课”的教师来承担,造成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协同教育的紧密程度很低。大部分专业教师面对课程思政改革的推进,感觉没有抓手,难以深入。再者,由于一些教师的思政素养及能力不足,发掘思政元素的能力缺失,即使努力实践课程思政任务,也无法真正做到将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合进专业课程,常常简单生硬地切入思政课程内容,学生容易逆反而排斥,造成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

(三)成人教育体系课程思政具体渗透方式方法没有系统研究成果

目前,国内的研究理论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后,开始具体研究以融入思政教育的角度重新梳理各门专业课程内容,以及如何将思政教育巧妙地切入专业课程,但是成人教育领域这方面还没有较多的研究成果。由于成人教育的特殊性,完全照搬全日制高校的融合方式还是很难得到完美的教学效果,所以有必要加强基于成人教育特点的课程思政内容及方式方法的研究。

三、成人教育体系推进课程思政的进阶思路

(一)教师的身正德范是课程思政实施的保证

教师的教学态度、工作作风和思想情感是无形的思政教育,能够起到对学生身教示范的作用。在成人教育领域,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而深刻的。同样是在社会中努力前行,教师是社会中真理和友善的代表,是相对纯净和安宁的环境缔造者,对学生而言是社会光明的体现。教师的教学设计、文辞表达、仪容服饰等可以带给学生严谨、科学、优雅知性的感知,无形中陶冶情操。教师充分的课前准备,多样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产生敬业和责任感,达到榜样感染的德育境界。

课程思政的推进对所有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师德要求:无论思政教师还是专业课程教师,都要保证三观端正,行为规范,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

(二)提升专业授课教师思政素养和渗透能力

专业课程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主动性是课程思政能够实施的前提。所有教师必须提高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树立坚定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的信念。专业教师需要主动而有目的地加强对思政课程内容的了解与把握。专业性很强的教师,也需要主动学习甚至深谙思想政治课程的精髓以及可延伸的范畴,完善自己德育教育的知识内容和体系,提升德育教育的素养与能力。只有具备思政教育意识和思政教育能力,教师才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价值引领,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政治素养。同时,教师还要勤于思考,学习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为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需要更贴合学生的需求,且表露自然,与专科课程融合得不露痕迹,这种渗透能力也是擅长显性教育灌输式教学方式的专业课老师需要注意的。

(三)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潜在的思政元素

在大部分专业课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明显,甚至在理工类专业课中几乎没有体现。各个专业不同,教学领域的教学内容也差别很大,寻找本专业内容中的“思政元素”是课程思政实施的重点和难点。

首先,教师要重新梳理自己的教学内容,从另一种角度,也就是运用思政教育的学科思维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里就再一次强调专业教师需要培养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其次,教师要对自己的专业课程换角度审视,发挥联想,以发散性思维方式在课程内容中发掘“思政元素”。事实上,任何课程包括枯燥的专业课程甚至理工科专业课都蕴藏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课程思政的重点和难点也恰恰是专业课教师如何将这些资源从耳熟能详的专业课程中发掘出来。这是一项复杂而需要耐心的工作,需要我们转换观念和认知角度。任何专业都是可以打破原有学科的思维束缚,在专业知识传播的同时推进课程思政的浸润效果,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四)利用教学活动和其他形式形成协同教育效果

课程思政要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这三者的实现完全可以与课余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成人教育体系与社会联系紧密,日常有比较多的教学实践课和实践活动。专业课程可以尝试设计承载更多思政内容的教学实践活动,形成课上课下的协同教育。例如一些国学、传统文化的知识竞赛,传统文化体验式讲座,爱国教育基地的参观,工匠精神的体验,等等。成人教育可涉及的协同教育范围更广,效果也更突出。在我曾讲授的《北京历史文化》课程作业展示中,学员详细地给大家展示景泰蓝工艺的流程并引导赏析成品,师生深刻体验了古典工艺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大家的民族自豪感陡升,德育效果成倍增长。

综上所述,新时代给教育领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思政就是此背景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积极探索,目标是打造全方位育人的协同教育课程体系。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思政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思政课程的讲授与课程思政的渗透,在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中,思想政治教育必将更有力度,实效显著。

猜你喜欢
专业课专业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